脑心同治 为心脑血管治疗迎来新时代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_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达3.3亿例,其中卒中1300万例,冠心病1139万例,心力衰竭890万例,心房颤动487万例,高血压2.45亿例。面对庞大的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持续上涨的患病率,如何扭转局势、寻找破局的关键之举成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多年的执着追求。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脑心同治"理念的出现,为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走进新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苯二氮䓬类(BZDs)药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失眠、焦虑、慢性疼痛等治疗中,但其药物不良反应(ADRs)不容忽视。近年来研究发现BZDs药物导致跌倒、骨折、药物滥用/依赖、认知功能损害等风险较为突出,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议临床医生用药时充分评估老年人的基础情况,结合Beers标准(Beers criteria)、老年人处方筛查标准和正确治疗筛查标准(STOPP/START标准)等辅助筛查
宫缩剂作为产科最常见用药之一,在预防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方面,效果明显。但以常规缩宫素为代表的宫缩剂在临床应用中,其效价易受温度影响,需要确保冷链储运条件。临床实际工作中宫缩剂温控管理情况如何?为了探究宫缩剂温控管理和临床应用情况,本刊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冯婉玉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孙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子莲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先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苯二氮䓬类药物上市已半个多世纪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由于有些患者出现依赖和剂量耐受等问题,近几十年该药在许多国家使用已受到限制。当前苯二氮䓬类药物对许多精神障碍仍有治疗作用,但部分患者和医生由于担心产生药物依赖和长期使用引起痴呆而拒绝使用。笔者建议应客观评估及合理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癌症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潜在多效性。方法基于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及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共同构建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目录,按照人群来源(中国人群与非中国人群)和疾病性状(癌症与非癌症性状),将2020年8月以前所有GWAS发现SNP分为中国人群癌症、中国人群非癌症、非中国人群癌症和非中国人群非癌症相关4类,描述4类SNP的数量、相互关系和连锁关联情况。结果截至
有一个群体,一年365天他们全力奔赴在救死扶伤的路上;一天24小时,他们无论白天与黑夜,随时待命。他们是普通人也是勇士,披上"白色盔甲",他们奔赴于疫情核心区、暴雨重灾区,用实际行动告诉人民,"你需要的时候,我们都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生。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今年中国医师节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来,一代代医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