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游客泰国吃自助餐疯狂铲虾”,有图未必有真相
最近,中国游客在泰国一家自助餐厅用盘子疯狂“铲虾”的视频引发轩然大波,中国游客的素质再次遭到众多“道德帝”声讨。但有图未必有真相。就在3月20日,有媒体称泰国王权免税店工作人员证实这“应该是一两年之前的事”,加之“现场夹子不够”“导游催促”“客流量大”以及“其他菜品没有及时供应”等细节被披露出来,舆论渐有反转之势。而这样一场漏洞百出的粗鄙闹剧,却能让我们捶胸顿足,掀起了“讨伐”自己的运动,实在是值得我们反思。
《中国青年报》认为:某些国人的自我贬低意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甚至形成了惯性逻辑:遇事强行给中国人贴上“素质差”的标签,以至于经常发生“误伤”事件——一旦中国游客在海外有什么不文明行为,“中国人素质低论”就会沉渣泛起。动辄使用“中国人”之类的全称对公众素质评判,本质上和地域歧视并无不同,只是后者的放大版。
而本刊推荐的下面的《人民日报》的文章,则从“舆情折射的文明注意力”这样的一个独特的反向的角度,将思考终点延伸到“反求诸己”,思考如何“做好自己”,进而强调这种文明注意力的反观,正是“铲虾”事件中“剥”出的积极意义。
尽管“铲虾”剧情又出现反转,但舆情折射的文明注意力,仍值得珍惜。
这些年来,从“中国式”过马路,到飞机上脱鞋脱袜;从高速应急车道停车野炊,到脚踹樱花制造“樱花雨”,不文明的“清明上河图”一旦展开,我们总是神经敏感,脸红心跳。而一旦这样的“长卷”在国际社会展现,羞愧更是加倍。“中国洗脚大军攻陷卢浮宫”“中国游客在韩国横穿马路被责骂”……文明的观照,就是你在看风景,看风景者也在看你。没有人愿意做被鄙视的“文明匮乏者”,也没有人愿意承担他人不文明带来的集体羞耻感。
仓廪实而知礼节,精神文明常常落后于物质文明;而一旦进入陌生人社会,人们的行为也会异于熟人社会,这个道理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今天,日本游客已经成为“高素质”的代名词,但翻开早年的报纸,并非如此。1987年日本《读卖新闻》转引了《时代周刊》一篇题为《破坏世界景区的“新野蛮人”》的报道:“(日本人)无论在哪里都随意抽烟,乱扔烟头……有人为了坐到靠窗位置,出钱不成,就干脆等登机口开放后直接越过所有人,飞奔到飞机上。”当时的日本游客,不仅破坏了罗马元老院议会的地面,取走大理石留念,还把闪光灯对准意大利教堂里忏悔的人们,并在德国的古建筑上留下“日本××信用社到此一游”的涂鸦。今天中国的不少游客,可算是在重蹈他们的覆辙。
然而,文明程度从来都要直面历史与国际比较,这恰恰是今天中国人文明焦虑的来源。历史地看,中国有“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不知礼,无以立”,当前的“文明焦虑”,部分也是源于对古代文明“知礼”的强烈认知。如何实现“文明再造”,是一种集体诉求。横向来看,发达国家在文明上有着“比较优势”,这也刺激着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日本大地震时,日本人冷静克制的集体秩序让人震惊;泰坦尼克号海难发生时,“让妇女和孩子先走”振聋发聩。为什么中国人不可以?
这种文明注意力,既是一种文明焦虑的泄洪,也可以看做一种更高的文明期待。对此,我们无须文化自大,也不需妄自菲薄。去年,中国医生唐子人在休假期間去美国游玩时,为一病危的美国游客进行了心肺复苏,成为国内外媒体眼中的“中国好游客”。这两天,就在安徽舒城,当一辆面包车将一名女孩撞倒并卷入车底,十几名市民合力抬车救出了小女孩。其实,从越来越多的“随手拍”中,我们已经看到文明增量在递增,世道人心在“加温”。“铲虾”事件后,很多人并没有将批评他者作为思考终点,而是反求诸己,思考如何“做好自己”。这种文明注意力的反观,是“铲虾”事件中“剥”出的积极意义。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一个社会的文明注意力越集中,社会的文明共识就会越多,文明的势能就会越大。文明的铸造从来都是滴水穿石的过程,携手同行,珍惜每一分文明的注意力,一个礼仪之邦的复兴就会梦想可期。
观点运用:文明焦虑与文明期待;妄自菲薄与文化自信;文明注意力与文明共识……
(本文原载2016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编辑/华放
告读者:热点关注,先睹为快,本刊微信见!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常有以每年五六月发生的热点新闻作为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一卷:写一封信,其材料就是发生在当年5月7日的新闻,女儿向警方举报自己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打电话。本刊“今日关注”栏目以《“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接打电话”背后的爱与痛》为题,进行了详细报道和分析点拨。但由于期刊出版周期的限制,虽然在2015年高考6月7日进行时,本刊的文章已经付排,但读者看到的毕竟是2015年8月刊了——对于参加2015年高考的同学已经是令人惋惜的“马后炮”。
为了改变期刊出版周期的这种被动局面,更是“服务高考,急读者之急,想读者之想”,本刊决定将2016年7、8月刊刊发的新闻热点事件、热点人物类文章,择其部分精要,以“热点关注,先睹为快”为版块,提前发布于5月至6月初的本刊微信。请读者重点关注本刊这个时间段的微信内容。
作文与考试杂志社
最近,中国游客在泰国一家自助餐厅用盘子疯狂“铲虾”的视频引发轩然大波,中国游客的素质再次遭到众多“道德帝”声讨。但有图未必有真相。就在3月20日,有媒体称泰国王权免税店工作人员证实这“应该是一两年之前的事”,加之“现场夹子不够”“导游催促”“客流量大”以及“其他菜品没有及时供应”等细节被披露出来,舆论渐有反转之势。而这样一场漏洞百出的粗鄙闹剧,却能让我们捶胸顿足,掀起了“讨伐”自己的运动,实在是值得我们反思。
《中国青年报》认为:某些国人的自我贬低意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甚至形成了惯性逻辑:遇事强行给中国人贴上“素质差”的标签,以至于经常发生“误伤”事件——一旦中国游客在海外有什么不文明行为,“中国人素质低论”就会沉渣泛起。动辄使用“中国人”之类的全称对公众素质评判,本质上和地域歧视并无不同,只是后者的放大版。
而本刊推荐的下面的《人民日报》的文章,则从“舆情折射的文明注意力”这样的一个独特的反向的角度,将思考终点延伸到“反求诸己”,思考如何“做好自己”,进而强调这种文明注意力的反观,正是“铲虾”事件中“剥”出的积极意义。
尽管“铲虾”剧情又出现反转,但舆情折射的文明注意力,仍值得珍惜。
这些年来,从“中国式”过马路,到飞机上脱鞋脱袜;从高速应急车道停车野炊,到脚踹樱花制造“樱花雨”,不文明的“清明上河图”一旦展开,我们总是神经敏感,脸红心跳。而一旦这样的“长卷”在国际社会展现,羞愧更是加倍。“中国洗脚大军攻陷卢浮宫”“中国游客在韩国横穿马路被责骂”……文明的观照,就是你在看风景,看风景者也在看你。没有人愿意做被鄙视的“文明匮乏者”,也没有人愿意承担他人不文明带来的集体羞耻感。
仓廪实而知礼节,精神文明常常落后于物质文明;而一旦进入陌生人社会,人们的行为也会异于熟人社会,这个道理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今天,日本游客已经成为“高素质”的代名词,但翻开早年的报纸,并非如此。1987年日本《读卖新闻》转引了《时代周刊》一篇题为《破坏世界景区的“新野蛮人”》的报道:“(日本人)无论在哪里都随意抽烟,乱扔烟头……有人为了坐到靠窗位置,出钱不成,就干脆等登机口开放后直接越过所有人,飞奔到飞机上。”当时的日本游客,不仅破坏了罗马元老院议会的地面,取走大理石留念,还把闪光灯对准意大利教堂里忏悔的人们,并在德国的古建筑上留下“日本××信用社到此一游”的涂鸦。今天中国的不少游客,可算是在重蹈他们的覆辙。
然而,文明程度从来都要直面历史与国际比较,这恰恰是今天中国人文明焦虑的来源。历史地看,中国有“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不知礼,无以立”,当前的“文明焦虑”,部分也是源于对古代文明“知礼”的强烈认知。如何实现“文明再造”,是一种集体诉求。横向来看,发达国家在文明上有着“比较优势”,这也刺激着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日本大地震时,日本人冷静克制的集体秩序让人震惊;泰坦尼克号海难发生时,“让妇女和孩子先走”振聋发聩。为什么中国人不可以?
这种文明注意力,既是一种文明焦虑的泄洪,也可以看做一种更高的文明期待。对此,我们无须文化自大,也不需妄自菲薄。去年,中国医生唐子人在休假期間去美国游玩时,为一病危的美国游客进行了心肺复苏,成为国内外媒体眼中的“中国好游客”。这两天,就在安徽舒城,当一辆面包车将一名女孩撞倒并卷入车底,十几名市民合力抬车救出了小女孩。其实,从越来越多的“随手拍”中,我们已经看到文明增量在递增,世道人心在“加温”。“铲虾”事件后,很多人并没有将批评他者作为思考终点,而是反求诸己,思考如何“做好自己”。这种文明注意力的反观,是“铲虾”事件中“剥”出的积极意义。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一个社会的文明注意力越集中,社会的文明共识就会越多,文明的势能就会越大。文明的铸造从来都是滴水穿石的过程,携手同行,珍惜每一分文明的注意力,一个礼仪之邦的复兴就会梦想可期。
观点运用:文明焦虑与文明期待;妄自菲薄与文化自信;文明注意力与文明共识……
(本文原载2016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编辑/华放
告读者:热点关注,先睹为快,本刊微信见!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常有以每年五六月发生的热点新闻作为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一卷:写一封信,其材料就是发生在当年5月7日的新闻,女儿向警方举报自己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打电话。本刊“今日关注”栏目以《“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接打电话”背后的爱与痛》为题,进行了详细报道和分析点拨。但由于期刊出版周期的限制,虽然在2015年高考6月7日进行时,本刊的文章已经付排,但读者看到的毕竟是2015年8月刊了——对于参加2015年高考的同学已经是令人惋惜的“马后炮”。
为了改变期刊出版周期的这种被动局面,更是“服务高考,急读者之急,想读者之想”,本刊决定将2016年7、8月刊刊发的新闻热点事件、热点人物类文章,择其部分精要,以“热点关注,先睹为快”为版块,提前发布于5月至6月初的本刊微信。请读者重点关注本刊这个时间段的微信内容。
作文与考试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