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媒介教育是以信息技术课程的面貌出现的。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于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 健康 教育 媒介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社会中,媒介素养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其对于帮助青少年树立公民意识,引导其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 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
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为了保护传统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提出了媒介素质的概念。20世纪下半叶,媒介素养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逐渐发展成为新的教学科目。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的能力,并有效地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素养。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指导学生建立获取正确的媒介信息和判断媒介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信息的判断力。
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国家正规教育课程是一种国际趋势。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等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纳入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课程。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媒介素质教育进入部分地区小学必修课程,到2000年,英国的中学都开设媒体素养教育课程,并成为英国GCSE考试科目,许多学院设有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培训项目。在加拿大,自1999年起,根据国家教育立法,各省从小学到大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媒体素养作为独立课程进入课堂。在德国,有关媒介素养的知识通常放在政治、社会常识和社会研究等课程讲授,媒介素养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流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引导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决策。 在我国香港地区,自1997年教育改革时开始推动媒体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民间非营利性的教育协会或基金会担任媒体教育的核心,形成以政府公共部门、媒体机构、民间团体与各级学校合作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在我国台湾地区,媒介素养教育开始较早,2002年公布了《媒介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目前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贯穿了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各个教育阶段,主要实施手段是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专门课程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2 媒介素养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
在信息社会中,媒介素养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媒介素养教育是公民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于现代文化的塑造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量增加,信息语言、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等发生变化,媒体已成为第二教育课堂。在此情况下,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使人们有自主能力去分辨、选择、评估媒体及其内容,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对话,去影响和督促媒体改善内容,从而提高社会的文化品质,促进现代文化的塑造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2.2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使用媒介的权利
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儿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使用媒介的权利。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具有使用媒介的权利,具体包括儿童的媒介接近权、有益信息知晓权和媒介参与权。儿童的权利是社会的责任,当儿童在使用媒介中出现问题时,社会有责任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儿童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影响,尽量避免媒介的负面影响。
2.3媒介素养教育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需要,有利于保护学生免受媒体的伤害,避免媒体传播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在信息时代,人们接受来自电视、报纸、网络等大量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诱惑力,未成年人如果欠缺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解读能力,就容易受到伤害,导致行为失范。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需要,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儿童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解读能力和对参与媒介的需求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使用媒介,理性地对待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等媒介。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语言、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发生变化,媒体已成为第二教育课堂。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媒介素养教育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常规教育。
3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媒介教育是以信息技术课程的面貌出现的。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于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3年颁布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了推进媒介素养教育,有些大学开设了媒介教育的学科,有些中小学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试点。从总体上说,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公众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没有认识到媒介素养是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普遍欠缺媒介素养的常识,对媒介素养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2)在学校教育方面,媒介素养教育没有纳入学校课程,部分信息技术教材中虽然包含媒介的知识、应用方法等内容,但总体上缺乏系统的教育和指导,师资力量和教材欠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
(3)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媒介素养知识的缺乏,家长无法科学地指导、教育孩子正确地使用媒介,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
(4)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致使青少年的权益保障和媒介行为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化。由于媒介素养指导的缺位,使学生在媒介商业化、娱乐化的影响和诱导下,易出现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表现为对媒介功能的片面使用、对媒介信息欠缺理性分辨能力等。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7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这些网瘾青少年沉迷网络,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
(5)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青少年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介方面的法律规范不完善,没有规定媒体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缺乏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专门条款。
综上所述,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4 完善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完善媒介素养教育,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建立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涵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
(1)学校教育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制定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大纲,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评价和督导。
第一,进行课程改革,把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改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把信息技术课程改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进行常规化的教育;在大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选修课;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基础的媒介知识及其应用,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利用媒介信息发展自己;媒介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识别、选择和使用能力,帮助学生获取分析媒介内容的能力,认识媒介产业的商业性质,理性地对待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等媒介。
第二,制定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大纲,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培训项目和教材的编写。制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大纲;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讲授不同形态的媒体和不同类别的信息所具有的内涵和品质,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辨识、判断和选择媒介信息;教育行政部门定期举办媒体素养教育进修班,有计划地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教师的培训项目,保证师资力量;组织编写媒介素养教育专业教材、工作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第三,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评价和督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学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情况列入学校督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和督导的重点是学生媒介素养基本知识的掌握,判断、选择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学校对媒介素养课程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
(2)在家庭教育方面,对家长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和指导。政府和社区鼓励家长对孩子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政府加强对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指导;学校利用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3)在社会教育方面,鼓励民间团体、社区、媒体等举办各种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和节目。鼓励和补助学校、民间团体和社区举办媒介素养教育知识竞赛;结合人权教育、健康教育、乡土文化教育等,将媒介素质教育纳入相关的宣传计划;政府鼓励和补助媒体制作和播放媒体素养教育的节目;整合各地的图书馆,提供媒介素养教育的图书资源和读者服务;定期举办结合时事议题的相关座谈会、记者会,扩大对媒介素养议题的讨论和关注。
4.2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指导,强化媒体的责任,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加强政府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管理和指导,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政府举办一些旨在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活动;执法部门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规范网吧、游戏室等场所的经营管理;强化媒体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责任,禁止传播淫秽、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
4.3完善立法,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教育基本法律的形式将媒介素养教育规定为学校的正规教育内容,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健全关于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介方面的法律规定,规制不良的媒介信息,规定媒体的法律责任,增加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条款;通过法律规定,对电视节目、电影、网页、网站、游戏软件等媒体实行分级管理办法,保护未成年人免于媒体内容的伤害。
注释
① 张开.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现代传媒,2003(1).
② 徐永贵,梁启冰.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比较分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2).
关键词 健康 教育 媒介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社会中,媒介素养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其对于帮助青少年树立公民意识,引导其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 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
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为了保护传统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提出了媒介素质的概念。20世纪下半叶,媒介素养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逐渐发展成为新的教学科目。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的能力,并有效地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素养。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指导学生建立获取正确的媒介信息和判断媒介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信息的判断力。
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国家正规教育课程是一种国际趋势。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等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纳入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课程。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媒介素质教育进入部分地区小学必修课程,到2000年,英国的中学都开设媒体素养教育课程,并成为英国GCSE考试科目,许多学院设有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培训项目。在加拿大,自1999年起,根据国家教育立法,各省从小学到大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媒体素养作为独立课程进入课堂。在德国,有关媒介素养的知识通常放在政治、社会常识和社会研究等课程讲授,媒介素养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流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引导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决策。 在我国香港地区,自1997年教育改革时开始推动媒体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民间非营利性的教育协会或基金会担任媒体教育的核心,形成以政府公共部门、媒体机构、民间团体与各级学校合作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在我国台湾地区,媒介素养教育开始较早,2002年公布了《媒介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目前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贯穿了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各个教育阶段,主要实施手段是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专门课程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2 媒介素养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
在信息社会中,媒介素养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媒介素养教育是公民素养的重要内容,对于现代文化的塑造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量增加,信息语言、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等发生变化,媒体已成为第二教育课堂。在此情况下,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使人们有自主能力去分辨、选择、评估媒体及其内容,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对话,去影响和督促媒体改善内容,从而提高社会的文化品质,促进现代文化的塑造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2.2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使用媒介的权利
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儿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使用媒介的权利。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具有使用媒介的权利,具体包括儿童的媒介接近权、有益信息知晓权和媒介参与权。儿童的权利是社会的责任,当儿童在使用媒介中出现问题时,社会有责任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儿童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影响,尽量避免媒介的负面影响。
2.3媒介素养教育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需要,有利于保护学生免受媒体的伤害,避免媒体传播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在信息时代,人们接受来自电视、报纸、网络等大量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诱惑力,未成年人如果欠缺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解读能力,就容易受到伤害,导致行为失范。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需要,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提高儿童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解读能力和对参与媒介的需求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使用媒介,理性地对待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等媒介。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语言、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发生变化,媒体已成为第二教育课堂。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媒介素养教育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常规教育。
3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媒介教育是以信息技术课程的面貌出现的。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于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3年颁布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了推进媒介素养教育,有些大学开设了媒介教育的学科,有些中小学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试点。从总体上说,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公众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没有认识到媒介素养是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普遍欠缺媒介素养的常识,对媒介素养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2)在学校教育方面,媒介素养教育没有纳入学校课程,部分信息技术教材中虽然包含媒介的知识、应用方法等内容,但总体上缺乏系统的教育和指导,师资力量和教材欠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
(3)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媒介素养知识的缺乏,家长无法科学地指导、教育孩子正确地使用媒介,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
(4)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致使青少年的权益保障和媒介行为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化。由于媒介素养指导的缺位,使学生在媒介商业化、娱乐化的影响和诱导下,易出现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表现为对媒介功能的片面使用、对媒介信息欠缺理性分辨能力等。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7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9.72%,这些网瘾青少年沉迷网络,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
(5)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青少年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介方面的法律规范不完善,没有规定媒体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缺乏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专门条款。
综上所述,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4 完善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完善媒介素养教育,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建立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涵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
(1)学校教育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制定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大纲,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评价和督导。
第一,进行课程改革,把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改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把信息技术课程改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进行常规化的教育;在大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选修课;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基础的媒介知识及其应用,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利用媒介信息发展自己;媒介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识别、选择和使用能力,帮助学生获取分析媒介内容的能力,认识媒介产业的商业性质,理性地对待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等媒介。
第二,制定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大纲,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培训项目和教材的编写。制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大纲;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讲授不同形态的媒体和不同类别的信息所具有的内涵和品质,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辨识、判断和选择媒介信息;教育行政部门定期举办媒体素养教育进修班,有计划地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教师的培训项目,保证师资力量;组织编写媒介素养教育专业教材、工作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第三,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评价和督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学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情况列入学校督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和督导的重点是学生媒介素养基本知识的掌握,判断、选择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学校对媒介素养课程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
(2)在家庭教育方面,对家长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和指导。政府和社区鼓励家长对孩子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政府加强对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指导;学校利用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3)在社会教育方面,鼓励民间团体、社区、媒体等举办各种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和节目。鼓励和补助学校、民间团体和社区举办媒介素养教育知识竞赛;结合人权教育、健康教育、乡土文化教育等,将媒介素质教育纳入相关的宣传计划;政府鼓励和补助媒体制作和播放媒体素养教育的节目;整合各地的图书馆,提供媒介素养教育的图书资源和读者服务;定期举办结合时事议题的相关座谈会、记者会,扩大对媒介素养议题的讨论和关注。
4.2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指导,强化媒体的责任,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加强政府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管理和指导,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政府举办一些旨在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活动;执法部门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规范网吧、游戏室等场所的经营管理;强化媒体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责任,禁止传播淫秽、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
4.3完善立法,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教育基本法律的形式将媒介素养教育规定为学校的正规教育内容,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健全关于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介方面的法律规定,规制不良的媒介信息,规定媒体的法律责任,增加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条款;通过法律规定,对电视节目、电影、网页、网站、游戏软件等媒体实行分级管理办法,保护未成年人免于媒体内容的伤害。
注释
① 张开.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现代传媒,2003(1).
② 徐永贵,梁启冰.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比较分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