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对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意义,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能够为本专业学生输送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成为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难点问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能够很好地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性、专业多元的開放性以及专业工作的实践性等,与当前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目标,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完全相符。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培养出专业性、应用性的园林人才。本文对高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高校园林专业课程合理化及规范化安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16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8-0255-02
0引言
对于园林学而言,它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不管在内涵方面还是外延方面,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久而久之,园林学已经逐渐发展成集自然学、工程学以及人文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现代园林的长足发展对园林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高校园林专业教学而言,这不仅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表现在数量方面,还要求人才的质量及水平。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变大,将使作为重要的人才输出阵地——高校,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尤其是将理论型教学逐渐改革为应用型、创新型以及进取型等方面。要强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高校就应结合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专业兴趣等方面,构筑合理以及规范的特色课程体系。本文以高校园林专业为例,着重阐述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模式的相关内容,目的在于为深化当今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园林专业教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当前高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本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始终坚持以职业能力为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置时,务必要保证各项能力目标均在相应的课程模块或者课程体系中。也就是说,基于能力中心而构筑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基础进行拓宽,将专业实践进行密切关注,强化园林专业学生的能力及应用培养,以有效提升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高校还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将科学界限完全打破,促使内容组织与所需解决的职业领域方面的问题相协调;在高校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占比,待学生今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有效提高学生尽快上手的能力。
1.2坚持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而言,均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就要求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不能就教论教,强化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此外,高校也可以建议学生按照一定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专业课程,发展特长。在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后,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深厚的知识背景,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专业知识,相互进行整合并转化为创新方式、通透融合转化为能力,从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融合通透、互相整合,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即创新能力。
1.3坚持课程内容整合性的基本原则
所谓“整合”指的是基于原有课程,采取融合、组合以及叠加等途径与形式,有机地构建一种灵活性的、实用性的以及全新的高校园林专业课程新模式。高校应注意在保证园林专业课程目标确切的职业化方向的条件下,强化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从而提高课程设置的实效性。此外,高校应基于模块化的组合形式,将知识与技能组成灵活的教学单元,从而促使教学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2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模式
2.1注意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主要是制定专业课程目标,以往宽泛、盲目的培养目标直接造成的后果是,使园林专业课程目标十分宽泛。对园林行业进行深入调研显示:目前,国内园林行业的公司对该专业学生的工作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中层管理工作人员以及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对此,高校在对园林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时,应该紧密地与园林公司的基本需求相结合。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学生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培养符合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仅具有管理才能,还具有专业技术基础(如园林规划设计以及园林植物栽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人才,从而培养出现代园林公司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如,对于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而言,它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对园林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培养学生遵循科学的原理以及艺术规律,从而最终设计出自然美、生活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的景观,提升保护城市环境,创造与社会经济效益结合为一体的生活空间环境的基本技能。传统教学安排中,这门课程还未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且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此高校应该重新定位该门课程,提高总学时数,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学时,让学生学得更为扎实、透彻。
2.2对培养目标加以确定
高校园林专业若要高效地进行深化改革,就应该明确和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发展战略,同时这也是该专业的归宿,是构建科学以及合理的课程体系的行动指南。因此,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综合考量学科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此外,还应该与国内办学实际情况以及实际办学条件相结合。
园林专业技术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不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它也是园林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所以,高校园林专业应该培养出符合我国发展现状内在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使其能够较快地胜任工作岗位的各项任务。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与中等职业或者普通职业技工的培养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由于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包括专业技术,还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中职或者普通职业技工仅仅是教其掌握一门手艺,并未接受系统化的学习与实践。 2.3构筑综合职业能力体系
本文对100多家资质在3级以上的园林施工企业,及其相关事业单位的岗位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充分的市场调查以及实证性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社會的根本需要,以及高校园林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在需求,对园林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具体见图l。根据图l可以看出,基本能力以及关键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能力所必须要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其基本属性不会因为环境、时间以及行业特性等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尤其对于关键能力而言,其能够促进园林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可以培养其独立完成专业工作的能力,使其能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发挥专业的作用。而所谓专业能力,指的是掌握园林专业所具有的专门性的技能,能够将自己所习得的专业基础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环节。
2.4基于职业技能开发专业课程
高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应按照园林职业能力的根本需求,将该专业的课程分成以下3大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以及素质拓展模块。第一模块主要包括以下课程:思政、外语、高数、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应用写作等方面的课程;第二模块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课程的开发应以园林职业岗位能力基本需求来加以确定。按照相关调查结果,园林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于园林设计能力以及施工管理能力等方面,在能力培养体系中,高校必须设置与其相符的专业课程来加以实现,使学生的技能、基本素质与课程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课程体系,抓重点,从而实现岗位能力的培养。
首先,高校应该培养学生园林专业设计的基础技能及能力,主要包括园林规划图纸设计、园林专业制图表现技能以及CAD制图、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园林建筑造型设计技能以及景观设计技能等方面。若要实现上述技能,笔者认为,高校应在园林专业开展以下几类课程,包括园林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园林建筑学、景观设计学、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以及道路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课程。其次,高校应该强化园林专业学生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及其配备的应有技能,主要包括土壤诊断技能、园林测绘技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能、园林项目施工与管理技能、园林景观模具制作技能以及园林工程项目招投标技能等方面。学习这些技能的主要课程包括土壤学、园林测绘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监理与招投标、园林模具制作以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等方面。再次,高校还应强化课程之间的整合。园林专业开设课程比较多,如,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园艺植物研究法、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学以及园艺植物育种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如果单独开展就显得十分零散,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对各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与归类,进行系统化学习,可以将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整合为园林设计门类,将园艺植物研究法、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学和园艺植物育种学整合为园艺学门类。
3结语
目前,我国园林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作为高校园林专业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高校应该注意加强改革不符合现代园林市场需求的一些教学思维与模式,从教学理念和观念方面加以改变。此外,高校还应深入进行探索与研究,在不断探索中构建全新的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本文仅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了一定的构思,在今后,笔者将联合相关专家学者共同进行探讨,编制一套完整的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素质人才,适应市场需求,为我国的园林市场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寻找专业自信。
[关键词]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16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8-0255-02
0引言
对于园林学而言,它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不管在内涵方面还是外延方面,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久而久之,园林学已经逐渐发展成集自然学、工程学以及人文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现代园林的长足发展对园林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高校园林专业教学而言,这不仅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表现在数量方面,还要求人才的质量及水平。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变大,将使作为重要的人才输出阵地——高校,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尤其是将理论型教学逐渐改革为应用型、创新型以及进取型等方面。要强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高校就应结合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专业兴趣等方面,构筑合理以及规范的特色课程体系。本文以高校园林专业为例,着重阐述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模式的相关内容,目的在于为深化当今高校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园林专业教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当前高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本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始终坚持以职业能力为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置时,务必要保证各项能力目标均在相应的课程模块或者课程体系中。也就是说,基于能力中心而构筑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将专业基础进行拓宽,将专业实践进行密切关注,强化园林专业学生的能力及应用培养,以有效提升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高校还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将科学界限完全打破,促使内容组织与所需解决的职业领域方面的问题相协调;在高校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占比,待学生今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有效提高学生尽快上手的能力。
1.2坚持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原则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而言,均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就要求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不能就教论教,强化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此外,高校也可以建议学生按照一定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专业课程,发展特长。在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后,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深厚的知识背景,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专业知识,相互进行整合并转化为创新方式、通透融合转化为能力,从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融合通透、互相整合,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即创新能力。
1.3坚持课程内容整合性的基本原则
所谓“整合”指的是基于原有课程,采取融合、组合以及叠加等途径与形式,有机地构建一种灵活性的、实用性的以及全新的高校园林专业课程新模式。高校应注意在保证园林专业课程目标确切的职业化方向的条件下,强化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从而提高课程设置的实效性。此外,高校应基于模块化的组合形式,将知识与技能组成灵活的教学单元,从而促使教学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2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模式
2.1注意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主要是制定专业课程目标,以往宽泛、盲目的培养目标直接造成的后果是,使园林专业课程目标十分宽泛。对园林行业进行深入调研显示:目前,国内园林行业的公司对该专业学生的工作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中层管理工作人员以及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对此,高校在对园林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时,应该紧密地与园林公司的基本需求相结合。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学生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培养符合现代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仅具有管理才能,还具有专业技术基础(如园林规划设计以及园林植物栽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人才,从而培养出现代园林公司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如,对于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而言,它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对园林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培养学生遵循科学的原理以及艺术规律,从而最终设计出自然美、生活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的景观,提升保护城市环境,创造与社会经济效益结合为一体的生活空间环境的基本技能。传统教学安排中,这门课程还未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且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此高校应该重新定位该门课程,提高总学时数,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学时,让学生学得更为扎实、透彻。
2.2对培养目标加以确定
高校园林专业若要高效地进行深化改革,就应该明确和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发展战略,同时这也是该专业的归宿,是构建科学以及合理的课程体系的行动指南。因此,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综合考量学科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此外,还应该与国内办学实际情况以及实际办学条件相结合。
园林专业技术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不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它也是园林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所以,高校园林专业应该培养出符合我国发展现状内在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使其能够较快地胜任工作岗位的各项任务。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与中等职业或者普通职业技工的培养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由于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包括专业技术,还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中职或者普通职业技工仅仅是教其掌握一门手艺,并未接受系统化的学习与实践。 2.3构筑综合职业能力体系
本文对100多家资质在3级以上的园林施工企业,及其相关事业单位的岗位需求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充分的市场调查以及实证性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社會的根本需要,以及高校园林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在需求,对园林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具体见图l。根据图l可以看出,基本能力以及关键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能力所必须要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其基本属性不会因为环境、时间以及行业特性等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尤其对于关键能力而言,其能够促进园林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可以培养其独立完成专业工作的能力,使其能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发挥专业的作用。而所谓专业能力,指的是掌握园林专业所具有的专门性的技能,能够将自己所习得的专业基础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环节。
2.4基于职业技能开发专业课程
高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应按照园林职业能力的根本需求,将该专业的课程分成以下3大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以及素质拓展模块。第一模块主要包括以下课程:思政、外语、高数、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应用写作等方面的课程;第二模块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课程的开发应以园林职业岗位能力基本需求来加以确定。按照相关调查结果,园林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于园林设计能力以及施工管理能力等方面,在能力培养体系中,高校必须设置与其相符的专业课程来加以实现,使学生的技能、基本素质与课程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课程体系,抓重点,从而实现岗位能力的培养。
首先,高校应该培养学生园林专业设计的基础技能及能力,主要包括园林规划图纸设计、园林专业制图表现技能以及CAD制图、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园林建筑造型设计技能以及景观设计技能等方面。若要实现上述技能,笔者认为,高校应在园林专业开展以下几类课程,包括园林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园林建筑学、景观设计学、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以及道路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课程。其次,高校应该强化园林专业学生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及其配备的应有技能,主要包括土壤诊断技能、园林测绘技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能、园林项目施工与管理技能、园林景观模具制作技能以及园林工程项目招投标技能等方面。学习这些技能的主要课程包括土壤学、园林测绘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监理与招投标、园林模具制作以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等方面。再次,高校还应强化课程之间的整合。园林专业开设课程比较多,如,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园艺植物研究法、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学以及园艺植物育种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如果单独开展就显得十分零散,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对各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与归类,进行系统化学习,可以将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整合为园林设计门类,将园艺植物研究法、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学和园艺植物育种学整合为园艺学门类。
3结语
目前,我国园林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作为高校园林专业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高校应该注意加强改革不符合现代园林市场需求的一些教学思维与模式,从教学理念和观念方面加以改变。此外,高校还应深入进行探索与研究,在不断探索中构建全新的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本文仅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了一定的构思,在今后,笔者将联合相关专家学者共同进行探讨,编制一套完整的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素质人才,适应市场需求,为我国的园林市场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寻找专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