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运用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同学们与他人沟通协作的意识,这为学生在培养团队协作、团体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这样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语文知识,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基本导向,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认识到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构建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1语言积累的意义和特征
1.1动态建构性
语言积累的过程具有动态建构的特征,简单来讲就是个体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按照某种既定的模式匀速增长,而是在语言加工和建构的过程中呈现动态化特征。如某些语言,学生对它们比较熟悉,学生建构性学习的过程就比较顺利,可扩展的空间也比较大;某些信息,学生对它们不熟悉,而且也不是非常喜欢,这种信息一般只会短期存在于学生的记忆中,不能动态地建构,更不能形成知识的积累。因此,语言积累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1.2主体自主性
语言本身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学习客体,同样的语言,不同的个体表达、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场合所蕴含的意义皆不相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够主动积累语言,这本身就是主体自主选择的一个过程。对于新学习的语言知识,学生不是简单地机械积累,而是要发挥主体意识,自觉对其进行建构整合并形成新的语言知识体系。因此,语言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笔记、查阅字词典、写观察日记等都是小学生比较常用的语言积累方法。
2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
2.1教材方面的问题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结合实践调查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往往照本宣科,过于关注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考量,没有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进行深入的解读,即使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一些生僻词汇,教师也只将简单的字音和字义教授给学生,没有对学生语言理解过程进行分析和引导,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实现词汇的合理运用和分析,个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相对较差。这种较为简单且机械的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在语文写作和阅读的过程之中无法实现词汇的合理运用和分析,严重影响了个人表达能力的提升。
2.2教学方法的问题
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的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之中,教师除了需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写作之外,还需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质需求,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依据,严格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
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帮助学生建立表达的欲望
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分析学生在知识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真实状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联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在最初实践的过程之中了解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主动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3.2随机表达,强化语言运用
随机表达模式带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主要指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随机抽取名字的方式找到一名同学回答问题,并且规定同学回答问题的规则以及每一名同学回答问题的时长。第一名同学回答完之后,由这名同学寻找下一个回答的目标,最后,有一定数量的同学回答完之后,教师再对他们所说的语句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并附上客观的评析。
这样做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多个同学对某一个问题的想法,还能因为其随机性使得所有学生都会积极思考问题,在短时间内提高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效率。通过这种有趣的语言运用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小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借助一些小游戏进行教学,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大脑语言区的潜能,进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领悟,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3延伸课外拓展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并不是全部,对于语言的运用更应当延伸到实际的生活中。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构建更加广阔的平台,有效延伸课外拓展活动,在实践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通过教师提供的课外延伸活动,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出来。
例如,在课后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从优秀的课外读物中汲取语文知识,还能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古诗词背诵大赛、辩论会等,通过这些延伸活动,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爱好。因此,通过延伸课外拓展活动,能够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交流方式與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从延伸活动中积累经验,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认识到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方式提高教学课堂的质量。通过分组交流、个人表达、随机表达、单线表达等方式深化语言运用的效果,增加学生语言运用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旭.小学高段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伊璐.小学语文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28-329.
[3]兰开金.“思绪”放飞,“妙趣”横生——浅谈小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85-8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语文知识,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基本导向,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认识到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构建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1语言积累的意义和特征
1.1动态建构性
语言积累的过程具有动态建构的特征,简单来讲就是个体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按照某种既定的模式匀速增长,而是在语言加工和建构的过程中呈现动态化特征。如某些语言,学生对它们比较熟悉,学生建构性学习的过程就比较顺利,可扩展的空间也比较大;某些信息,学生对它们不熟悉,而且也不是非常喜欢,这种信息一般只会短期存在于学生的记忆中,不能动态地建构,更不能形成知识的积累。因此,语言积累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1.2主体自主性
语言本身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学习客体,同样的语言,不同的个体表达、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场合所蕴含的意义皆不相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够主动积累语言,这本身就是主体自主选择的一个过程。对于新学习的语言知识,学生不是简单地机械积累,而是要发挥主体意识,自觉对其进行建构整合并形成新的语言知识体系。因此,语言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笔记、查阅字词典、写观察日记等都是小学生比较常用的语言积累方法。
2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
2.1教材方面的问题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结合实践调查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往往照本宣科,过于关注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考量,没有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进行深入的解读,即使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一些生僻词汇,教师也只将简单的字音和字义教授给学生,没有对学生语言理解过程进行分析和引导,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实现词汇的合理运用和分析,个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相对较差。这种较为简单且机械的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在语文写作和阅读的过程之中无法实现词汇的合理运用和分析,严重影响了个人表达能力的提升。
2.2教学方法的问题
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的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之中,教师除了需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写作之外,还需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质需求,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依据,严格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
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帮助学生建立表达的欲望
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分析学生在知识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真实状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联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在最初实践的过程之中了解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主动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3.2随机表达,强化语言运用
随机表达模式带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主要指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随机抽取名字的方式找到一名同学回答问题,并且规定同学回答问题的规则以及每一名同学回答问题的时长。第一名同学回答完之后,由这名同学寻找下一个回答的目标,最后,有一定数量的同学回答完之后,教师再对他们所说的语句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并附上客观的评析。
这样做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多个同学对某一个问题的想法,还能因为其随机性使得所有学生都会积极思考问题,在短时间内提高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效率。通过这种有趣的语言运用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小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借助一些小游戏进行教学,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大脑语言区的潜能,进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领悟,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3延伸课外拓展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并不是全部,对于语言的运用更应当延伸到实际的生活中。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构建更加广阔的平台,有效延伸课外拓展活动,在实践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通过教师提供的课外延伸活动,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出来。
例如,在课后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从优秀的课外读物中汲取语文知识,还能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古诗词背诵大赛、辩论会等,通过这些延伸活动,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爱好。因此,通过延伸课外拓展活动,能够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交流方式與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从延伸活动中积累经验,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认识到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方式提高教学课堂的质量。通过分组交流、个人表达、随机表达、单线表达等方式深化语言运用的效果,增加学生语言运用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旭.小学高段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伊璐.小学语文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28-329.
[3]兰开金.“思绪”放飞,“妙趣”横生——浅谈小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