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事故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交通事故一旦发生轻则损物受伤,重则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落实“救人第一”的方针,迅速、安全地解救被困者成为应急救援任务的重中之重,而消防指战员仅仅依靠成熟的技术、战术,先进的装备是不够的。在救援过程中了解被困者的心理状况,掌握一定的心理安抚与现场急救的方法和技巧,是进行应急救援的重要一环。针对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现场如何做好被困者的心理安抚现场急救进行了以下探讨。
交通事故中被困者的情绪症状
交通事故发生时,多数被困者的身体会造成损伤,在这种情况下,人会处于一种心理应激状态,这种状态可使人员出现各种情绪反应,一般可具体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焦虑:典型的焦虑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烦躁、恐惧、易激惹等不良的情绪。此时被困者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态过分敏感,还可能对未来的事件表示担忧,严重时可出现惊恐发作,表现为恐惧,有濒临死亡的感觉,觉得一切都无法控制,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生理症状。惊恐发作时,除了濒死感和无助感外,还可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慌等症状,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
恐惧:在面临突发的交通情境时,被困者往往不知所措,内心会被恐惧笼罩,缺乏战胜危险或难关的信心。还会产生明显的心慌、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脚颤抖、尿急、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若这种恐惧伴随时间较长,则对被困者造成心理伤害的程度就会很大。
抑郁:抑郁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困者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不佳等。
愤怒:当被困者面临突发事件或受到伤害时,由于对事件发生的无法预料、不可理解,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通过愤怒以宣泄内心的压抑。
消防指战员心理安抚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交通事故现场被困者的生命受到的威胁较大:救援任务时间紧迫、行动困难的状况要求消防指战员具备一定的很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能够严格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规范从事心理安抚工作。对心理安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心理安抚的对象是一组弱势群体,因此,心理安抚人员的言谈举止,不仅反映了自身素质水平,而且对安抚对象会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心理安抚人员在任何时刻都应该以一颗充满关爱的心,尽最大努力为安抚对象提供帮助,要保持真诚的态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心理安抚人员长期面对灾害事故的恶劣情境,面对危机受害者的各种应激反应,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因此,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心理安抚人员的身心健康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是职业素质的必然要求。
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消防指战员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被困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眼神,来察觉、判断被困者的心理状况和生理状况,正确的判断可以促使心理安抚人员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心理安抚,配合救援工作开展。
具备足够的医学和心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可以帮助消防指战员迅速的掌握被困者的心理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反应,并积极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大多数被困者心理上受到惊吓,身体也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消防指战员要对人体在缺氧、虚脱、骨折、软组织挫伤等现象发生时机体的状况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观察被困者与正常人表现、行为的改变,及时掌握其“动态”,防患于未然,使被困者及时得到救助。
对被困者心理安抚技能
对被困者心理的安抚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被困者的恐惧、焦虑、强迫、绝望、痛苦等情绪,帮助其树立信心,增强其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发挥机体和意志力的潜能,战胜苦难。目前,最常见心理安抚方法应该是语言安抚、行为安抚和环境安抚等方法。
语言安抚:语言安抚就是指通过语言的沟通,有效地传递信息,达到调节被困者的心理状况目的一种安抚方法。语言安抚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是经常使用的,也是最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⑴安抚语言的选择:安抚语言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够改变被困者的心理混乱的状态,保持镇定,防止其做出错误行为。②能唤醒被困者的潜能力,体现斗志、唤起潜意识。③要能引起被困者的共鸣。⑵对语言的控制:①对语言音量的控制。不同的环境下,被困者的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对于受到极大惊吓,神经极度衰弱的被困者高分贝的音量会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危害。在与被困者进行交谈时,音调不易过高,频率不易过快,注意认真倾听,并予以鼓励和安慰。对于处在昏迷状态的情况则可以对其采取高分贝的喊话,唤醒被困者,使被困者时刻感受到希望的存在。②掌握语言的感情色彩。在运用语言对被困者进行安抚时,应面带笑容,表情和蔼,语气要保持镇定、沉稳、平和。柔和悦耳的交谈对其来说是一种享受和心理安抚,有利于消除紧张情绪,起到心理调节和心理安抚的作用。同时针对被困者的情况还要适时的运用激情,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激起被困者的斗志。⑶与被困者的语言沟通:沟通的方式可以分为问答式,有问有答,主要适合精神状况稍好,身体伤害程度较轻的被困者,通过交谈可以缓解被困者的心理焦虑和不安,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其痛苦。要运用和蔼、简洁、恰当、适中、可信、有针对性的语言,勾起被困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行为安抚:行为安抚是指在通过肢体接触或是具体的行为,向被困者施加影响,以改变、调节被困者的心理状况的方法。其主要的手段是:拥抱、拍肩膀、握手、眼神的交流等。救援人员的具体行为能够给被困者以最直接的感触,是针对被困者在听觉、视觉等出现相对减弱时,辅以语言安抚的一种重要手段。①注重行为安抚的细节:在无形中消防救援人员的形象如姿态和表情都直接影响护理信息的接收和传递,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扬眉舒颜都会给被困者地心理上造成影响。一名衣帽不整、形象不佳的救援人员在救援时和战友谈笑风生,在无形中会给被困者造成巨大的疑虑和心理压力。镇静的表情,熟练的技术,饱满的精神,会给被困者带来信心。②行为安抚与语言安抚的交互使用:在对被困者心理安抚过程中,行为安抚和心理安抚往往是相辅助的。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表情自然、态度刚毅、语言稳重、配合过硬的业务技能,可以使被困者增强安全感和信赖感。但是在进行这些安抚时一定要注意行为和语言:与被困者的交谈中,面部表情过于丰富,手势过多,动作过大,或来回走动,就会给人留下一种轻浮的印象,被困者对救援人员的信赖感就难以建立,心理安抚的效果就难以达到。如果采取正确的语言和方式,将会给对方一种稳重及尊重的感觉,从而为整个救援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环境安抚:环境安抚是通过改变被困者所处的外部环境,达到对其进行心理状况进行调解的方法。这是心理安抚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目的在于营造一种安全的气氛,消除被困者的紧张心理,增强其得到救助的信心。环境安抚时一个整体的外部环境,紧张的救援气氛,众多力量的投入作战,无疑将对被困者的心理上起到镇定的作用。
其他:救援时往往不能仅仅依靠消防部队,因为不同的环境下,消防救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就有必要整合整个社会的救援力量,如交通、医疗救护等部门。在进行心理安抚时可以在医疗救护部门的帮助下进行,对被困人员进行心理的安抚和生理的救助,为进一步抢险救援救的开展提供可靠资料和保障。
对被困者现场急救方法
消防人员在交通事故现场应本着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的顺序,灵活掌握正确有效地实施急救措施,为事故救援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挽救生命、稳定伤情、较少伤残、减轻痛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救护组织:消防指战员一定要沉着冷静按照先救人后救灾的原则,对伤员进行大致的检伤分类,确定轻重缓急。同时要关闭车辆点火开关,熄灭发动机,搬开易燃易爆物品,消除一切隐患。保护好事故现场,确需移动伤员时,应标注死伤者位置,划定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入内,维持好秩序,配合有关人员进行各项工作。
损伤种类及救护方法:①出血损伤救护:出血严重时,伤员会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迫、心慌气短、脉搏快而细弱以至摸不到,血压下降等情况,是导致休克或死亡的原因之一。对于内出血伤员非专业医护人员无法施救,而对于外出血通常可利用消防车上配备的急救箱予以临时止血救护,常根据出血部位、出血血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常用方法:加压包扎止血、加垫屈肢止血、止血带止血、压迫止血,同时要注意伤口包扎,防止污染,利于后期愈合。②骨折损伤救护:骨折是交通事故中最多发最常见的一种损伤,一般骨折处有局限性压痛、血肿或骨折端移位,局部肿胀,伤肢缩短,旋转等畸形变化。确定骨折后,应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四肢骨折有骨外露,不要还纳,可用敷料直接包扎,以减轻痛苦和伤势,有利于预防休克和感染。固定方法:可就地取材,如木板、木棍、硬塑料板、铁镐等,固定的范围应包括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若无上述固定物,可将上肢捆在胸旁,或将下肢捆在一起。③脊柱、颈椎损伤救护:脊柱骨损伤常常会造成瘫痪,伤者自感腰部疼痛或下肢感觉神经减退,因此,救护时要特别注意。若怀疑脊柱骨折,伤员应就地静卧,因灾情确需搬动伤员时切忌脊柱弯曲扭转,严禁挾腋抬腿的搬运方式,以免造成终身瘫痪。搬运方法:3人在伤员右侧,分别托住肩背部,臀腰部、双下肢,在一人口令下,协同将伤员搬离现场。如有颈椎骨折,应加一人牵引头部,然后再搬动,放好伤员后,应在颈部两侧用衣物等加以固定。④烧伤救护:烧伤是指一定温度的热或其他化学物质和酸、碱等,接触皮肤及黏膜引起的损伤,或引发失火,造成烧伤。救护方法:应协助伤员首先迅速脱离热源,用干净毛巾或纱布覆盖,并保护创面。燃着的衣服尽快扑灭,灭火后,应尽快脱掉衣服,尤其是棉衣、毛衣、人造纤维衣服,并检查是否仍有火星未灭。对黏附在皮肤上的衣服不可强行脱掉。烧伤创面不能随便用药,不能涂油,不能弄破水泡。迅速用干净毛巾或衣服覆盖烧伤表面,以免感染。中小创面可用冷疗法先期进行处理。⑤呼吸心跳停止的急救: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复苏的时间越早,成功率越高,必须分秒必争。
搬运伤员:在交通事故中,常常造成骨折、错位、器官破裂等损伤,搬运不当可能加重伤势,造成终身残疾,因此,搬运伤员时尽可能做好初步急救处理,搬运中要轻而迅速,尽量避免或减少震动,并时刻注意伤情的变化。
交通事故中被困者的情绪症状
交通事故发生时,多数被困者的身体会造成损伤,在这种情况下,人会处于一种心理应激状态,这种状态可使人员出现各种情绪反应,一般可具体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焦虑:典型的焦虑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烦躁、恐惧、易激惹等不良的情绪。此时被困者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态过分敏感,还可能对未来的事件表示担忧,严重时可出现惊恐发作,表现为恐惧,有濒临死亡的感觉,觉得一切都无法控制,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生理症状。惊恐发作时,除了濒死感和无助感外,还可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慌等症状,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
恐惧:在面临突发的交通情境时,被困者往往不知所措,内心会被恐惧笼罩,缺乏战胜危险或难关的信心。还会产生明显的心慌、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脚颤抖、尿急、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若这种恐惧伴随时间较长,则对被困者造成心理伤害的程度就会很大。
抑郁:抑郁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困者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不佳等。
愤怒:当被困者面临突发事件或受到伤害时,由于对事件发生的无法预料、不可理解,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通过愤怒以宣泄内心的压抑。
消防指战员心理安抚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交通事故现场被困者的生命受到的威胁较大:救援任务时间紧迫、行动困难的状况要求消防指战员具备一定的很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能够严格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规范从事心理安抚工作。对心理安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心理安抚的对象是一组弱势群体,因此,心理安抚人员的言谈举止,不仅反映了自身素质水平,而且对安抚对象会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心理安抚人员在任何时刻都应该以一颗充满关爱的心,尽最大努力为安抚对象提供帮助,要保持真诚的态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心理安抚人员长期面对灾害事故的恶劣情境,面对危机受害者的各种应激反应,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因此,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心理安抚人员的身心健康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是职业素质的必然要求。
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消防指战员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被困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眼神,来察觉、判断被困者的心理状况和生理状况,正确的判断可以促使心理安抚人员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心理安抚,配合救援工作开展。
具备足够的医学和心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可以帮助消防指战员迅速的掌握被困者的心理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反应,并积极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大多数被困者心理上受到惊吓,身体也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消防指战员要对人体在缺氧、虚脱、骨折、软组织挫伤等现象发生时机体的状况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观察被困者与正常人表现、行为的改变,及时掌握其“动态”,防患于未然,使被困者及时得到救助。
对被困者心理安抚技能
对被困者心理的安抚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被困者的恐惧、焦虑、强迫、绝望、痛苦等情绪,帮助其树立信心,增强其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发挥机体和意志力的潜能,战胜苦难。目前,最常见心理安抚方法应该是语言安抚、行为安抚和环境安抚等方法。
语言安抚:语言安抚就是指通过语言的沟通,有效地传递信息,达到调节被困者的心理状况目的一种安抚方法。语言安抚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是经常使用的,也是最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⑴安抚语言的选择:安抚语言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够改变被困者的心理混乱的状态,保持镇定,防止其做出错误行为。②能唤醒被困者的潜能力,体现斗志、唤起潜意识。③要能引起被困者的共鸣。⑵对语言的控制:①对语言音量的控制。不同的环境下,被困者的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对于受到极大惊吓,神经极度衰弱的被困者高分贝的音量会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危害。在与被困者进行交谈时,音调不易过高,频率不易过快,注意认真倾听,并予以鼓励和安慰。对于处在昏迷状态的情况则可以对其采取高分贝的喊话,唤醒被困者,使被困者时刻感受到希望的存在。②掌握语言的感情色彩。在运用语言对被困者进行安抚时,应面带笑容,表情和蔼,语气要保持镇定、沉稳、平和。柔和悦耳的交谈对其来说是一种享受和心理安抚,有利于消除紧张情绪,起到心理调节和心理安抚的作用。同时针对被困者的情况还要适时的运用激情,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激起被困者的斗志。⑶与被困者的语言沟通:沟通的方式可以分为问答式,有问有答,主要适合精神状况稍好,身体伤害程度较轻的被困者,通过交谈可以缓解被困者的心理焦虑和不安,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其痛苦。要运用和蔼、简洁、恰当、适中、可信、有针对性的语言,勾起被困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行为安抚:行为安抚是指在通过肢体接触或是具体的行为,向被困者施加影响,以改变、调节被困者的心理状况的方法。其主要的手段是:拥抱、拍肩膀、握手、眼神的交流等。救援人员的具体行为能够给被困者以最直接的感触,是针对被困者在听觉、视觉等出现相对减弱时,辅以语言安抚的一种重要手段。①注重行为安抚的细节:在无形中消防救援人员的形象如姿态和表情都直接影响护理信息的接收和传递,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扬眉舒颜都会给被困者地心理上造成影响。一名衣帽不整、形象不佳的救援人员在救援时和战友谈笑风生,在无形中会给被困者造成巨大的疑虑和心理压力。镇静的表情,熟练的技术,饱满的精神,会给被困者带来信心。②行为安抚与语言安抚的交互使用:在对被困者心理安抚过程中,行为安抚和心理安抚往往是相辅助的。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表情自然、态度刚毅、语言稳重、配合过硬的业务技能,可以使被困者增强安全感和信赖感。但是在进行这些安抚时一定要注意行为和语言:与被困者的交谈中,面部表情过于丰富,手势过多,动作过大,或来回走动,就会给人留下一种轻浮的印象,被困者对救援人员的信赖感就难以建立,心理安抚的效果就难以达到。如果采取正确的语言和方式,将会给对方一种稳重及尊重的感觉,从而为整个救援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环境安抚:环境安抚是通过改变被困者所处的外部环境,达到对其进行心理状况进行调解的方法。这是心理安抚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目的在于营造一种安全的气氛,消除被困者的紧张心理,增强其得到救助的信心。环境安抚时一个整体的外部环境,紧张的救援气氛,众多力量的投入作战,无疑将对被困者的心理上起到镇定的作用。
其他:救援时往往不能仅仅依靠消防部队,因为不同的环境下,消防救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就有必要整合整个社会的救援力量,如交通、医疗救护等部门。在进行心理安抚时可以在医疗救护部门的帮助下进行,对被困人员进行心理的安抚和生理的救助,为进一步抢险救援救的开展提供可靠资料和保障。
对被困者现场急救方法
消防人员在交通事故现场应本着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的顺序,灵活掌握正确有效地实施急救措施,为事故救援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挽救生命、稳定伤情、较少伤残、减轻痛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救护组织:消防指战员一定要沉着冷静按照先救人后救灾的原则,对伤员进行大致的检伤分类,确定轻重缓急。同时要关闭车辆点火开关,熄灭发动机,搬开易燃易爆物品,消除一切隐患。保护好事故现场,确需移动伤员时,应标注死伤者位置,划定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入内,维持好秩序,配合有关人员进行各项工作。
损伤种类及救护方法:①出血损伤救护:出血严重时,伤员会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迫、心慌气短、脉搏快而细弱以至摸不到,血压下降等情况,是导致休克或死亡的原因之一。对于内出血伤员非专业医护人员无法施救,而对于外出血通常可利用消防车上配备的急救箱予以临时止血救护,常根据出血部位、出血血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常用方法:加压包扎止血、加垫屈肢止血、止血带止血、压迫止血,同时要注意伤口包扎,防止污染,利于后期愈合。②骨折损伤救护:骨折是交通事故中最多发最常见的一种损伤,一般骨折处有局限性压痛、血肿或骨折端移位,局部肿胀,伤肢缩短,旋转等畸形变化。确定骨折后,应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四肢骨折有骨外露,不要还纳,可用敷料直接包扎,以减轻痛苦和伤势,有利于预防休克和感染。固定方法:可就地取材,如木板、木棍、硬塑料板、铁镐等,固定的范围应包括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若无上述固定物,可将上肢捆在胸旁,或将下肢捆在一起。③脊柱、颈椎损伤救护:脊柱骨损伤常常会造成瘫痪,伤者自感腰部疼痛或下肢感觉神经减退,因此,救护时要特别注意。若怀疑脊柱骨折,伤员应就地静卧,因灾情确需搬动伤员时切忌脊柱弯曲扭转,严禁挾腋抬腿的搬运方式,以免造成终身瘫痪。搬运方法:3人在伤员右侧,分别托住肩背部,臀腰部、双下肢,在一人口令下,协同将伤员搬离现场。如有颈椎骨折,应加一人牵引头部,然后再搬动,放好伤员后,应在颈部两侧用衣物等加以固定。④烧伤救护:烧伤是指一定温度的热或其他化学物质和酸、碱等,接触皮肤及黏膜引起的损伤,或引发失火,造成烧伤。救护方法:应协助伤员首先迅速脱离热源,用干净毛巾或纱布覆盖,并保护创面。燃着的衣服尽快扑灭,灭火后,应尽快脱掉衣服,尤其是棉衣、毛衣、人造纤维衣服,并检查是否仍有火星未灭。对黏附在皮肤上的衣服不可强行脱掉。烧伤创面不能随便用药,不能涂油,不能弄破水泡。迅速用干净毛巾或衣服覆盖烧伤表面,以免感染。中小创面可用冷疗法先期进行处理。⑤呼吸心跳停止的急救: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复苏的时间越早,成功率越高,必须分秒必争。
搬运伤员:在交通事故中,常常造成骨折、错位、器官破裂等损伤,搬运不当可能加重伤势,造成终身残疾,因此,搬运伤员时尽可能做好初步急救处理,搬运中要轻而迅速,尽量避免或减少震动,并时刻注意伤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