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美文学与电影的互动发展

来源 :快乐阅读(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有着较为久远的发展历史,一部部文学作品记录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相比较而言,电影出现得晚,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但由于内容情节通俗易懂,因此得以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成为不可或缺的大众媒介.通过对中国电影的研究可以发现,很多经典的、广为流传的影片皆来源于文学作品,例如《活着》《一九四二》《红高粱》等.而在英美电影中也融入了很多英美文学作品,如《简·爱》《哈利·波特》《指环王》等.以文学作品为基础并将其改编为电影,一方面促进电影业的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英美文学作品的传播,两者相辅相成.
其他文献
——1932年4月2日党领导的甘肃“两当兵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  山峰高处  有人看见  山峰高处的那人  大地年年生长庄稼  而矿石成为黄金或者铜铁白银  则需要重新命名  一如尘世  需要献祭  山峰高处  那人,伸手摸了一下天空  然后告别自己,成为更高处的  雷声和闪电  一盆炭火  一双双烤火的大手粗糙  窗外月亮高悬  仿佛一块冰,在向一盆炭火问路  仿
期刊
延安,初心  一条河  以抒情的筆调弯曲  高原万里  没有更多的话送给天涯  一支队伍  走过两万五千里  画上逗号  更远的路还在前方  这里,延安  因为他们的到来  灵光闪现  成为万千人朝圣的地方  黄土坡上  不仅仅有憨厚的汉子  和嘹亮的秦腔  还有马列主义  和闪闪发光的信仰  雪山、草地  与无数不屈的骨骼  一层层钙化  堆磊成塔  屹立千年的大钟  响彻万里  为飘摇的中国 
期刊
沂蒙精神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的卓越继承;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进群体意识的结晶,也是沂蒙人民对民族精神的系统总结。在新时代如何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沂蒙精神,需要对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地域文化尤其是沂蒙地区孝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与解析。以“天人感应”、“至德要道”、“扬名显亲”为主体的孝文化理论对沂蒙精神的涵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祭祀祖先——孝文化实践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身体力行——孝文化实践形成的社会风尚、树立榜样——孝文化中孝子孝女的孝道实践夯实了
棉花:试验的种子   我看过新疆的棉花地,无边无际,像豪华的盛宴,铺展在祖国的西部。收获季节,天上的云朵也会走到大地上,在阳光中与棉花热烈交谈。   这是新中国的棉花,由于众多而热烈。   但我也看过苏区的棉花地,细小得像一粒种子。有时还不如天上的一朵云彩那么大,就像苏区自身,在南方的群山之中,在蜿蜒的阡陌之中,尝试着,探索着,孜孜不倦,星火燎原,努力让一种纯净的白铺展在红土地,温暖而又美好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rn每逢中秋佳节,我们会在心里默念苏东坡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n孤独失意的时候,会想起苏东坡的这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
期刊
从前,西刘村尚属赤城乡治辖的时候,响花沟内车马繁忙。新窑镇生产的煤炭,一部分通过崇大公路外售至周边县乡,一部分则从赤陇公路贩运出省,最远可卖到陕西的宝鸡一带。因此,那些年响花沟里的西刘村是不怎么寂寞的,骡马套车、三轮车、大小卡车频繁穿梭,村里总不乏歇马打尖的外地商客。驾车师傅打起了如意算盘,车厢里的煤炭,大块的一律垒边,再把中块细粉灌到中间,形成一座黑色的金字塔;有的人干脆就用几块木制或铁制的挡板
期刊
题记:根据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惨烈的湘江之战之后,中央红军依次渡过了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四条大河。中央红军渡过乌江,人员损失过半;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到达陕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湘江战役   腥风与血雨,从1934年11月27日开始飞溅,12月1日以一盏孤灯收兵。   初冬血染
期刊
我有平铺直叙的未来  我有平铺直叙的未来,像个宿命  比如一段流水推走一段流水  时间把时间覆盖  白天和黑夜是我流年的正反页  日子越苍白,渴望越稠密  始终保持π的距离  灯火修饰的黄昏  虚构一场异乡繁华  假如背道而驰,让我  捂住式微的心跳,如潦草的诗稿  剩下的勇气,用来抵御夤夜寒凉  被衰老稀释的往事,恍如烙印  患上锈色的痼疾,挥之不去  回忆渐渐囤积  变得饱满而拥挤  一个向北
期刊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第五军、九军、三十军等部共21800人,在方面军总指挥部率领下,11月18日,先头部队占领永昌。11月23日在永昌建立河西走廊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和13个村级苏维埃政权。12月27日夜,红西路军为执行新任务,撤离永昌继续西征。”   ——摘自《西路军鏖战永昌》      2021年4月的一天,我们在前进剧团遭遇战遗址前敬献
期刊
不同的时期,人们有不同的生活姿态,正是这种不同,构成了一帧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画卷。  像草芥一样卑微地活着   像草芥一样卑微地活着,这是曾祖父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其实,我是没有见过曾祖父的,我出生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去世十多年了。然而,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通过长辈们的口口相传,曾祖父卑微一生的形象在我脑海中形成了大致的轮廓。   曾祖父出生在1900年,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