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及社会的重视。而随着经济发展,现代人的思想与生活方式越来越西化。为了建设一个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有必要发挥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效应,将祖国的花朵培养成有自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习惯和语文基本素养着手,探讨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3-0098-02
一、培养学生做课堂学习笔记的习惯,从一年级抓起
“从一年级抓起”的主要原因是从小抓起会比较容易些,如果坏习惯一旦养成,再来纠正、培养,就比较费劲了,所以笔者强调“从一年级开始抓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人也许要问,一年级的学生连字都认不了几个,怎么抓?怎么做课堂笔记?其实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误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笔者在一年级是这样做的:生字教学中,教师教一个,就带领学生组几个词,然后挑最简单的写在生字的四周,至少写两个,然后让学生照着教师黑板上的样子抄写到课堂笔记本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做不但让学生留住了组词,还练习了生字,巩固了记忆。在造句练习中,笔者不但引导学生口头造句,还将所造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造句抄在课堂笔记上,这又是一种强化。到二年级的时候,课堂笔记就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词语解释、句段大意、句型、优美的词语和句子。经过两年的培养训练,到三年级的时候,做课堂笔记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语文课的一种习惯,也知道了课堂笔记应该记些什么了。但是这还不够,教师还要继续引导深入:比如在每上一节课中,要求学生把教师讲的重点、板书要点、难以理解的概念等记下来。学完一个单元,回过头来进行一次小结,把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系统地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增强记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综合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果学生不预习所学的课文,即使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道教师讲的是哪一部分,教学效果不足。因此,从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开始,一定要着手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每天要求学生把第二天教师要讲的课文读熟,能背会的尽量背会。第二天新授前用3~5分钟时间检查學生的预习情况。即使刚开始学生会有偷懒的情况,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知道了不预习不行,教师要检查,不预习是要受批评的,就会自觉地进行预习了。到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师要提出新的要求,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的内容,这样到三年级的时候,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就养成了。
三、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我们的古人也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会学生质疑,让课堂变为学生学习质疑的地方,才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一年级的学生你让他质疑,刚开始会什么都问,漫不着调,这时候你就不要急躁,要耐住性子慢慢引导,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怕乱,不要怕耽误时间,不要怕完不成授课任务。在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同学的所讲所说,还要向长辈请教、查阅相关典籍等。
四、对学生进行说话、习文的训练
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学问。课本只是学习的范本。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自己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说话、习文。这个过程也许要很长时间,而且教起来很费劲,教师也都很头疼,效果始终不佳。但是无论怎样艰难,作为语文教师都必须面对,是逃避不了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就要借鉴、摸索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能自己动笔,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从一年级开始训练,从一个字,一个词,扩展到一句话,再有一句话扩展到一段话,再有一段话扩展到一篇作文。这是作文的最佳培养途径。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训练学生根据一个词、一句话进行合情合理的扩展能力。学生学会了扩展,掌握了作文的本领,也就不头痛作文了,更不用去东拼西凑了。
五、教会学生反思所学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与总结,同学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检查这个结果,以及得出这个结果的路子,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反思不光是成人的事,学生的学习也同样需要反思,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失。学生起初也许不会反思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反思,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反思。培养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掌握反思的方法,学生学会反思,就能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的方向,有利于今后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惠娉.谈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J].才智,2020(02).
[2]康妲.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
(责编 吴 娟)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3-0098-02
一、培养学生做课堂学习笔记的习惯,从一年级抓起
“从一年级抓起”的主要原因是从小抓起会比较容易些,如果坏习惯一旦养成,再来纠正、培养,就比较费劲了,所以笔者强调“从一年级开始抓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人也许要问,一年级的学生连字都认不了几个,怎么抓?怎么做课堂笔记?其实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误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笔者在一年级是这样做的:生字教学中,教师教一个,就带领学生组几个词,然后挑最简单的写在生字的四周,至少写两个,然后让学生照着教师黑板上的样子抄写到课堂笔记本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做不但让学生留住了组词,还练习了生字,巩固了记忆。在造句练习中,笔者不但引导学生口头造句,还将所造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造句抄在课堂笔记上,这又是一种强化。到二年级的时候,课堂笔记就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词语解释、句段大意、句型、优美的词语和句子。经过两年的培养训练,到三年级的时候,做课堂笔记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语文课的一种习惯,也知道了课堂笔记应该记些什么了。但是这还不够,教师还要继续引导深入:比如在每上一节课中,要求学生把教师讲的重点、板书要点、难以理解的概念等记下来。学完一个单元,回过头来进行一次小结,把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系统地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增强记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综合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如果学生不预习所学的课文,即使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道教师讲的是哪一部分,教学效果不足。因此,从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开始,一定要着手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每天要求学生把第二天教师要讲的课文读熟,能背会的尽量背会。第二天新授前用3~5分钟时间检查學生的预习情况。即使刚开始学生会有偷懒的情况,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知道了不预习不行,教师要检查,不预习是要受批评的,就会自觉地进行预习了。到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师要提出新的要求,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的内容,这样到三年级的时候,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就养成了。
三、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我们的古人也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会学生质疑,让课堂变为学生学习质疑的地方,才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一年级的学生你让他质疑,刚开始会什么都问,漫不着调,这时候你就不要急躁,要耐住性子慢慢引导,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怕乱,不要怕耽误时间,不要怕完不成授课任务。在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同学的所讲所说,还要向长辈请教、查阅相关典籍等。
四、对学生进行说话、习文的训练
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学问。课本只是学习的范本。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自己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说话、习文。这个过程也许要很长时间,而且教起来很费劲,教师也都很头疼,效果始终不佳。但是无论怎样艰难,作为语文教师都必须面对,是逃避不了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就要借鉴、摸索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能自己动笔,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从一年级开始训练,从一个字,一个词,扩展到一句话,再有一句话扩展到一段话,再有一段话扩展到一篇作文。这是作文的最佳培养途径。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训练学生根据一个词、一句话进行合情合理的扩展能力。学生学会了扩展,掌握了作文的本领,也就不头痛作文了,更不用去东拼西凑了。
五、教会学生反思所学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与总结,同学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检查这个结果,以及得出这个结果的路子,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反思不光是成人的事,学生的学习也同样需要反思,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失。学生起初也许不会反思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反思,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反思。培养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掌握反思的方法,学生学会反思,就能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的方向,有利于今后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惠娉.谈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J].才智,2020(02).
[2]康妲.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
(责编 吴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