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2月对前来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腹部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360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42例,感染率为11.7%。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年龄偏大、术前有并发症、术前放疗、化疗、术前日病室无消毒、手术时间较长、围手术期未用药或未严格用药。结论: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根据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主要病原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肿瘤;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19+.3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10-701-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10.003
我院于2007年3月~2010年2月对前来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腹部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析,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0年2月来本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来本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腹部肿瘤患者共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恶性肿瘤的诊断以术前或术后的病理诊断为准。其中男性患者为220例,女性140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60.8±4.6岁。
1.2 调查方法
由医院感控科专职人员和监控护理人员,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跟踪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体重等)、术前情况(术前合并症、术前住院天数、术前日手术室环境消毒、术前肠道准备情况、术前有无放疗、化疗)、术中情况(术中用药名称、剂量、次数、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情况、术中是否进行肢端保暖等)、术后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感染日期、病原学送检情况、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是否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等)。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不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患者腹部切口感染42例,感染率为11.7%。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见表1。由表可见,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年龄偏大、术前有并发症、术前放化疗、术前日病室无消毒、手术时间较长、围手术期未用药或未严格用药(P均<0.05)。
3讨论
手术是多种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已成为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成为影响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第二位因素[1]。而肿瘤患者中以腹部肿瘤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是临床医生一直关注的难题,本组切口感染率为11.7%,低于学者[3]所报道的感染率,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同等有关,但这些较高的感染率都说明术后切口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问题。恶性肿瘤常与免疫系统缺陷有关,免疫功能低下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下降,因此,恶性肿瘤患者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肿瘤细胞自身可产生并释放一系列抑制性因子直接参与宿主的免疫抑制,是其影响机体免疫的重要因素,另外,除了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因素影响外,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还有多种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年龄较大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更高,一方面这与老年患者外周血管对炎症细胞的反应性低,吞噬细胞活性下降有关,另一方面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且营养状况较差,大大增加了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性。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应根据各种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地完善各项检查后再入院可缩短术前住院时间,积极改善基础疾病,术前口服抗生素可使结肠中病原菌显著减少,有利于防止术后感染,本研究也证实了围手术严格预防用药能大大降低切口感染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 李广森,吴俊霞,叶尔强.恶性肿瘤患者术
后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04,14(5): 520-521.
[2] 郭志晨,叶竹梅,黄樟生,等.外科腹部手术
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06,16(7): 761-762.
[3] 王惠,苏义刚.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
监测与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08,
23 (4): 336-338.
关键词:肿瘤;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19+.3文献标识码:B文献编号:1671-4954(2010)10-701-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10.003
我院于2007年3月~2010年2月对前来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腹部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析,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0年2月来本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来本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腹部肿瘤患者共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恶性肿瘤的诊断以术前或术后的病理诊断为准。其中男性患者为220例,女性140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60.8±4.6岁。
1.2 调查方法
由医院感控科专职人员和监控护理人员,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跟踪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体重等)、术前情况(术前合并症、术前住院天数、术前日手术室环境消毒、术前肠道准备情况、术前有无放疗、化疗)、术中情况(术中用药名称、剂量、次数、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情况、术中是否进行肢端保暖等)、术后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感染日期、病原学送检情况、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是否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等)。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不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患者腹部切口感染42例,感染率为11.7%。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见表1。由表可见,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年龄偏大、术前有并发症、术前放化疗、术前日病室无消毒、手术时间较长、围手术期未用药或未严格用药(P均<0.05)。
3讨论
手术是多种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已成为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成为影响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第二位因素[1]。而肿瘤患者中以腹部肿瘤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是临床医生一直关注的难题,本组切口感染率为11.7%,低于学者[3]所报道的感染率,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同等有关,但这些较高的感染率都说明术后切口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问题。恶性肿瘤常与免疫系统缺陷有关,免疫功能低下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下降,因此,恶性肿瘤患者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肿瘤细胞自身可产生并释放一系列抑制性因子直接参与宿主的免疫抑制,是其影响机体免疫的重要因素,另外,除了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因素影响外,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还有多种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年龄较大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更高,一方面这与老年患者外周血管对炎症细胞的反应性低,吞噬细胞活性下降有关,另一方面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且营养状况较差,大大增加了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性。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应根据各种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地完善各项检查后再入院可缩短术前住院时间,积极改善基础疾病,术前口服抗生素可使结肠中病原菌显著减少,有利于防止术后感染,本研究也证实了围手术严格预防用药能大大降低切口感染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 李广森,吴俊霞,叶尔强.恶性肿瘤患者术
后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04,14(5): 520-521.
[2] 郭志晨,叶竹梅,黄樟生,等.外科腹部手术
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06,16(7): 761-762.
[3] 王惠,苏义刚.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
监测与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08,
23 (4): 33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