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第1期《党史文汇》刊发《王光美与山西的情缘》一文,读后即刻想到王光美与《山西青年》这本期刊还另有一番情缘。
“从能不能学习《论共产党员修养》一书谈起”
这是我在1979年第11期《山西青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的副标题,正题是《决不能因人废言》。背景是在全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大形势下,揭露和批判“左”的路线在青年和青年工作中的影响。该文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因人废言”“因人立言”的封建专制主义,揭露“文化大革命”中“一个人要是‘黑’了,他写的书,画的画,演的戏,唱的歌,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犯禁,没收,查封,批判,即便是群众公认的好书、好画、好戏、好歌,也要在鸡蛋里挑骨头,被骂个狗血淋头”。当时刘少奇冤案尚未平反,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平反,但该文对1939年刘少奇发表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断言:“对于《修养》一书,不论作者如何,都必须肯定它在历史上的作用,而不能把一本好书说成是黑书,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评价类似《修养》这样的著作,才能使许许多多的优秀著作流芳百世,永飨读者。
短文主题是反对“因人废言”但也旁及反对“因人立言”,它极具政治敏感性,在读者中引起不小反响。有读者来信甚至建议《山西青年》重新发表《修养》一书。这正是编辑部期望的效果。六位编委轮流翻阅手头仅有的一本《修养》一书,要从中精选出任何人都很难挑剔的一节。1980年第1期《山西青年》由32开本改成16开本,显要位置发表《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刘少奇著<论共产党员修养>节选)》。同时刊发读者国营晋西机器厂向盛阳的建议信。
出乎意料的是来自北京朋友的电话。大意是:日本某通讯社(记忆是日本时事通讯社)从《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山西青年》第1期要目广告中发现刊登《修养》节选,竟报道称:中国《山西青年》杂志发表《论共产党员修养》,这是为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平反的前奏。来电话的朋友说,给中央领导参阅的“大参考”已摘发该通讯社的报道,提醒我们注意上面的态度。我们既兴奋,又忐忑,但确信:“决不能因人废言”一文没有错,发表《修养》(节选)也没有错,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完全符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三访王光美与刊发《刘少奇长子之死》
1979年10月,团省委副书记崔光祖和我们几位社领导到广州参加由山西青年社、广东青年社联合倡议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地方青年报刊年会。会间,我们看了几本香港出版的杂志,其中有一篇文章介绍刘少奇一家,提及刘少奇长子刘允斌(核能研究专家)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悲剧。回太原后,我们联想到“文革”中的“血统论”“诛连罪”编委们决定,这是所谓中国头号“走资派”的头号子女,是典型中的典型,要重头报道这一事件。于是派出记者赵政民、杨新华三次赴京访问王光美。王光美并非刘允斌的生母,但她向记者表示:在众多子女中,我赞成宣传刘允斌。她不仅一连三次讲述刘允斌的生平,介绍知情人供记者采访,还对记者的初稿做了84处修改。1980年春节,王光美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中“亮相”。2月初《山西青年》第2期发表《刘少奇长子之死》。2月下旬,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此后,《山西青年》第3期发表《笑在最后的家庭——访王光美同志》;第4期重发《刘少奇过晋中》(此文原在1961年发表,“文革”中被误为“反党大毒草”);同期还发表本社记者丁天顺采写的《铁窗赤子——记为刘少奇同志鸣冤而坐牢的武全林》 (武全林是山西省灵石县静乐村的返乡知识青年);第5期发表刘少奇女儿刘爱琴的文章《斩不断的思念——忆爸爸刘少奇对我的教育》;同期还发表《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刘少奇同志在安泽的故事》。
半年时间,八篇文章,把王光美与《山西青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王光美寄语刊大学子“坚持自学持之以恒”
1982年10月19日,山西青年社创办的全国第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刊授大学,在太原举办首届自学成才促进会,特邀王光美(时任全国政协常委)亲临太原刊会。此前,刊授大学曾几次到北京向王光美汇报刊授大学的情况,她深深为刊授大学50多万学子的求学精神和刊授大学的办学精神所感动。她爽快地接受了邀请,于19日晨到达太原,入住迎泽宾馆,稍事休息便赶往湖滨会堂出席自学成才促进会开幕式。来自太原学区的4000多名刊大学员和来自28个省市区的500多名学员代表欢聚一堂。当省级领导和王光美等来自北京、上海的著名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新闻出版家等贵宾走上主席台时,会场火爆的掌声长达数分钟之久,这场面让王光美深感震惊。到会学员采取当场递条报名发言的方式,抢着登台汇报求学的心声。王光美几次被学员出自肺腑的发言感动得流泪。
一连五天,王光美不仅出席白天的大会,还主动参加了学员们在晚上分片举行的恳谈会。在学员们诚挚的请求下,王光美语重心长地说:“来太原之前,我就曾多次听刊同学们为民族崛起而自强不息、发奋自学成才的动人事迹,这之中不乏有失学、失恋、失足、残疾的青年。自从我踏上三晋大地的那一刻,自从我来到你们身边,立刻就被你们自学成才的自强精神和刊授大学的骑虎不下的办学精神所感动。我之所以来太原,就是来表达我对‘刊授教育’的支持,表示我对同学们的钦佩……”话声、掌声此起彼落。“在座的各位,只要你是为自己和心中深爱着得的祖国规划好了未来,那我就预祝你们能伴随着不断成长的年轮,在持之以恒的学习实践中,有滋有味的享受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美好过程。”王光美用她美好的祝福结束了她的讲话。
22日下午,自学成才促进会举行闭幕式,王光美向学员们致词,勉励大家“坚持自学,持之以恒”。并当场宣布:“恳请刊大接受我的儿子刘源委托我带来的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笔工资100元作为捐赠。”会后,《山西青年》1982年第12期发表了王光美的致词《坚持自学 持之以恒》。
王光美在太原五天,还听取山西青年社、刊授大学汇报,提出关爱青年的各项建议,提出关爱青年的各项建议,会间不时谈及《山西青年》发表过的有关刘少奇和她一家的文章,并表示由衷的谢意。抽暇,团省委书记路正西和我陪同王光美一行游览太原名胜晋祠公园,她盛赞天龙山、晋祠水,并追忆1958年刘少奇和她来太原视察晋祠镇农业合作社的往事。
同月23日晚,王光美一行乘坐火车返京。
(责编 肖黎)
“从能不能学习《论共产党员修养》一书谈起”
这是我在1979年第11期《山西青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的副标题,正题是《决不能因人废言》。背景是在全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大形势下,揭露和批判“左”的路线在青年和青年工作中的影响。该文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因人废言”“因人立言”的封建专制主义,揭露“文化大革命”中“一个人要是‘黑’了,他写的书,画的画,演的戏,唱的歌,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犯禁,没收,查封,批判,即便是群众公认的好书、好画、好戏、好歌,也要在鸡蛋里挑骨头,被骂个狗血淋头”。当时刘少奇冤案尚未平反,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平反,但该文对1939年刘少奇发表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断言:“对于《修养》一书,不论作者如何,都必须肯定它在历史上的作用,而不能把一本好书说成是黑书,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评价类似《修养》这样的著作,才能使许许多多的优秀著作流芳百世,永飨读者。
短文主题是反对“因人废言”但也旁及反对“因人立言”,它极具政治敏感性,在读者中引起不小反响。有读者来信甚至建议《山西青年》重新发表《修养》一书。这正是编辑部期望的效果。六位编委轮流翻阅手头仅有的一本《修养》一书,要从中精选出任何人都很难挑剔的一节。1980年第1期《山西青年》由32开本改成16开本,显要位置发表《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刘少奇著<论共产党员修养>节选)》。同时刊发读者国营晋西机器厂向盛阳的建议信。
出乎意料的是来自北京朋友的电话。大意是:日本某通讯社(记忆是日本时事通讯社)从《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山西青年》第1期要目广告中发现刊登《修养》节选,竟报道称:中国《山西青年》杂志发表《论共产党员修养》,这是为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平反的前奏。来电话的朋友说,给中央领导参阅的“大参考”已摘发该通讯社的报道,提醒我们注意上面的态度。我们既兴奋,又忐忑,但确信:“决不能因人废言”一文没有错,发表《修养》(节选)也没有错,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完全符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三访王光美与刊发《刘少奇长子之死》
1979年10月,团省委副书记崔光祖和我们几位社领导到广州参加由山西青年社、广东青年社联合倡议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地方青年报刊年会。会间,我们看了几本香港出版的杂志,其中有一篇文章介绍刘少奇一家,提及刘少奇长子刘允斌(核能研究专家)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悲剧。回太原后,我们联想到“文革”中的“血统论”“诛连罪”编委们决定,这是所谓中国头号“走资派”的头号子女,是典型中的典型,要重头报道这一事件。于是派出记者赵政民、杨新华三次赴京访问王光美。王光美并非刘允斌的生母,但她向记者表示:在众多子女中,我赞成宣传刘允斌。她不仅一连三次讲述刘允斌的生平,介绍知情人供记者采访,还对记者的初稿做了84处修改。1980年春节,王光美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中“亮相”。2月初《山西青年》第2期发表《刘少奇长子之死》。2月下旬,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此后,《山西青年》第3期发表《笑在最后的家庭——访王光美同志》;第4期重发《刘少奇过晋中》(此文原在1961年发表,“文革”中被误为“反党大毒草”);同期还发表本社记者丁天顺采写的《铁窗赤子——记为刘少奇同志鸣冤而坐牢的武全林》 (武全林是山西省灵石县静乐村的返乡知识青年);第5期发表刘少奇女儿刘爱琴的文章《斩不断的思念——忆爸爸刘少奇对我的教育》;同期还发表《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刘少奇同志在安泽的故事》。
半年时间,八篇文章,把王光美与《山西青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王光美寄语刊大学子“坚持自学持之以恒”
1982年10月19日,山西青年社创办的全国第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刊授大学,在太原举办首届自学成才促进会,特邀王光美(时任全国政协常委)亲临太原刊会。此前,刊授大学曾几次到北京向王光美汇报刊授大学的情况,她深深为刊授大学50多万学子的求学精神和刊授大学的办学精神所感动。她爽快地接受了邀请,于19日晨到达太原,入住迎泽宾馆,稍事休息便赶往湖滨会堂出席自学成才促进会开幕式。来自太原学区的4000多名刊大学员和来自28个省市区的500多名学员代表欢聚一堂。当省级领导和王光美等来自北京、上海的著名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新闻出版家等贵宾走上主席台时,会场火爆的掌声长达数分钟之久,这场面让王光美深感震惊。到会学员采取当场递条报名发言的方式,抢着登台汇报求学的心声。王光美几次被学员出自肺腑的发言感动得流泪。
一连五天,王光美不仅出席白天的大会,还主动参加了学员们在晚上分片举行的恳谈会。在学员们诚挚的请求下,王光美语重心长地说:“来太原之前,我就曾多次听刊同学们为民族崛起而自强不息、发奋自学成才的动人事迹,这之中不乏有失学、失恋、失足、残疾的青年。自从我踏上三晋大地的那一刻,自从我来到你们身边,立刻就被你们自学成才的自强精神和刊授大学的骑虎不下的办学精神所感动。我之所以来太原,就是来表达我对‘刊授教育’的支持,表示我对同学们的钦佩……”话声、掌声此起彼落。“在座的各位,只要你是为自己和心中深爱着得的祖国规划好了未来,那我就预祝你们能伴随着不断成长的年轮,在持之以恒的学习实践中,有滋有味的享受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美好过程。”王光美用她美好的祝福结束了她的讲话。
22日下午,自学成才促进会举行闭幕式,王光美向学员们致词,勉励大家“坚持自学,持之以恒”。并当场宣布:“恳请刊大接受我的儿子刘源委托我带来的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笔工资100元作为捐赠。”会后,《山西青年》1982年第12期发表了王光美的致词《坚持自学 持之以恒》。
王光美在太原五天,还听取山西青年社、刊授大学汇报,提出关爱青年的各项建议,提出关爱青年的各项建议,会间不时谈及《山西青年》发表过的有关刘少奇和她一家的文章,并表示由衷的谢意。抽暇,团省委书记路正西和我陪同王光美一行游览太原名胜晋祠公园,她盛赞天龙山、晋祠水,并追忆1958年刘少奇和她来太原视察晋祠镇农业合作社的往事。
同月23日晚,王光美一行乘坐火车返京。
(责编 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