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的传播与接受美学解读

来源 :音乐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瑶族舞曲》诞生于我国管弦乐特别是民族化的管弦乐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它能超越诞生于同一时期的许多作品,至今以原版和改编版的形式广泛流传并依然受到欢迎,自有其创作方式、艺术雕琢方面的原因。借鉴文学研究领域的理论资源,结合接受美学的视角,可以发现"时代变迁"、"期待视野"等重要因素和观念均能启迪我们对《瑶族舞曲》长盛不衰的原因的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像这样的经典曲目的产业开发和知识产权开发活动的继续开展,更为我们运用接受美学理论解读其内在生命力提出了要求。
其他文献
一、引言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打开,伴随着军事的入侵,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而洋务运动无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方针上,还是在兴办新式学
<正>2 0 05年深圳公共艺术在中国研讨、20 06年广州城市公共艺术—城市雕塑论坛、2011年中国美院、中央美院和英国伯明翰大学举办的第四届CCVA年会、2012年中国画院等主办的
从人类手印中提取信息确定性别以推断史前手印岩画中男女的性别角色。人们曾以手工的方式测算手指长度的比例和其他物理特征来判断性别角色。绝大多数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基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