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鉴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记忆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教师(也包括物理教师)对于各门学科的特点有一些习惯性的看法:认为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学的。之所以最难是因为物理对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学好物理,一定要“理解”而不能“死记硬背”。在物理学法介绍中,是忌讳谈“记忆”的,好象记忆是不应该和物理学习联系到一块的,物理这么难学怎么能用“记忆”这么“简单”的方法来学习呢?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强调最多的是思路、方法、技巧等,闭口不谈记忆。但实际上又大演“题海战术”,对于每个概念、规律、题型等总是不厌其烦地多次反复。说到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机械的“记忆”。
再看看我们的学生,解答问题时总要用到各种概念、公式,遇到不同的题型。但学生总存在概念记忆不清、公式应用混乱、题型张冠李戴等现象。甚至许多老师讲过、自己练过的习题也一错再错,有时对错误的结论反而记忆得特别牢固。
那么,学习物理需不需要记忆,若需要的话,又该如何利用记忆呢?
二、记忆的概述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点及其间的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是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
2.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以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规律等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和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这四种记忆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在记住某个材料时,往往需要两种或多种记忆类型参与。
根据记忆的有无预定目的,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无意记忆是指事前没有记忆的目的,也不用任何记忆方法的记忆。无意记忆有很大的选择性,一般对于有迫切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能激起情绪体验的情景,容易被人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并采取一定方法进行的记忆,它是伴随着意志努力而进行的智力活动。通常有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3.记忆的阶段
根据记忆信息储存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这三种记忆的关系如下图。
4.记忆与智力的关系
如果说智力是一座工厂,那么,记忆力就是一个原料仓库,它专门为这座工厂储存原材料。只有记忆这个仓库中储存的知识和信息丰富充足,智力这座工厂才能很好地进行加工。另外,在人的智力结构的诸因素中,都离不开记忆力。没有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都无法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记忆并不等同于“死记硬背”,学习过程不能离开记忆。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综合利用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去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意识地利用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提高记忆的效率;利用科学的方法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最终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三、物理学习中的记忆
1.记忆的内容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对于物理事实、实验现象、概念、公式、典型的问题、一般的分析方法、解题技巧等我们都需要记忆。这就要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与记忆内容,要学生树立培养记忆力的信心。
2.记忆的规律
2.1当记忆的材料处于有趣的情景中,记忆的效果好
例如在讲波的传播时,可设置一个虚拟的情景:小王和小张在桥上玩耍,小张不小心将手帕掉到河里。小王连忙跑到河边用手拍打水面,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列水波,但手帕只是在水面上上下振动并不随波向对岸运动……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听着故事的同时,也就记住了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的质点不随波迁移的特点。
2.2当多种感官参与时,记忆效果好
在讲超重与失重时,可以让学生站在磅秤上,迅速地蹲下去,同时观察磅秤的读数变化。发现磅秤读数先变小后变大,即开始人向下加速,磅秤受到的压力小于人的体重,为失重;然后人向下减速,磅秤受到的压力大于人的体重,为超重。有了身体的实践与感官体验,就能很好地理解与记忆超、失重的概念。
2.3当相似的内容进行对比时,记忆效果好
在定义物理量时,有一种比值定义的方法,比如密度ρ=m/V;电阻R=U/I;加速度a=Δv/t;电场强度E=F/q;电容C=Q/U;磁感应强度B=F/IL等。这些被定义的物理量由另外的量来衡量,但本身又与这些量无关。将这一类量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可加深对这些量的理解。
2.4当材料经系统化处理后,记忆效果好
力的观点、动量观点、能量观点是处理物理问题的三把“钥匙”。就方法上有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就对象的选择上有隔离分析和整体分析,就过程的选择有分阶段分析和全过程分析。这就意味着解决具体问题时要学会选择,而选择的依据则是根据问题的特征与方法的特点,可参考下面的关系图:
这儿有两点说明,一是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都能运用于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某一系统;二是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所针对的过程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对运动的全过程来运用。就这两方面,选取对象或过程,都可以用“取大优先”的说法来概括。限于篇幅,就不举例来展开说明了。
2.5适当地改变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的比例,记忆效果好
假如我们把需要记忆的材料数量设为X,那么学生就应同时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几倍的教材:3X。同时,在需要有意记忆的材料和只需思考而不必专门识记的材料之间应有很强的相关性。
例如在讲波的干涉时,当两列相干波相遇时,会出现稳定的振动加强区与振动减弱区。若就波而讲波,很抽象,学生很难接受。不妨设想两列波为两位以相同速率运动的同学甲、乙,自A、B两点同时向同一位置P处运动,且在P处有一弹簧振子。每一位同学到达P处即给振子一个大小、方向相同的作用力。设甲同学先到,使振子振动起来,当乙同学到达P处时,振子刚好振动了整数倍的周期,乙同学的作用力就会使振子的振动加强,即两位同学到P点的时间差为振子振动周期的整数倍时,使振子振动加强。对应的两波源到P点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因为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一个波长),P点为振动加强区。同理,当两位同学到达Q点的时间差为振子振动的半个周期的奇数倍时,两同学的作用力会使振子的振动减弱。对应的两列波到Q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Q点为振动减弱区。对于虚拟的情景学生是处于一种无意记忆的状态,但一经比较,就会对波的干涉的原因有了感性的认识,对干涉现象的理解的有意记忆也就不再困难。对于干涉中振动加强与减弱的条件也就不再是一种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意义记忆。
除了以上列取的记忆规律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规律的应用,比如当材料符合学生的急切需要时;当对学习内容深刻理解时;应用联想、重复手段等都能提高记忆效果。
四、再认识记忆
记忆是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过程与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密不可分,敏锐的观察力、集中的注意力能帮助学习者获得足够的信息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部分;丰富合理的想象力能将眼前的信息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缜密的思维使储存的信息与呈现的问题之间建立了有意义的联系。在记忆能力得到重视与提高的同时,其它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甚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等也在记忆的过程中得到重视与培养。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记忆的作用,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发挥记忆的功能,科学地利用记忆的规律去帮助学生提高智力水平与物理学习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鉴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记忆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教师(也包括物理教师)对于各门学科的特点有一些习惯性的看法:认为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学的。之所以最难是因为物理对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学好物理,一定要“理解”而不能“死记硬背”。在物理学法介绍中,是忌讳谈“记忆”的,好象记忆是不应该和物理学习联系到一块的,物理这么难学怎么能用“记忆”这么“简单”的方法来学习呢?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强调最多的是思路、方法、技巧等,闭口不谈记忆。但实际上又大演“题海战术”,对于每个概念、规律、题型等总是不厌其烦地多次反复。说到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机械的“记忆”。
再看看我们的学生,解答问题时总要用到各种概念、公式,遇到不同的题型。但学生总存在概念记忆不清、公式应用混乱、题型张冠李戴等现象。甚至许多老师讲过、自己练过的习题也一错再错,有时对错误的结论反而记忆得特别牢固。
那么,学习物理需不需要记忆,若需要的话,又该如何利用记忆呢?
二、记忆的概述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点及其间的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是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
2.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以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规律等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和运动记忆(以过去做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这四种记忆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在记住某个材料时,往往需要两种或多种记忆类型参与。
根据记忆的有无预定目的,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无意记忆是指事前没有记忆的目的,也不用任何记忆方法的记忆。无意记忆有很大的选择性,一般对于有迫切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能激起情绪体验的情景,容易被人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并采取一定方法进行的记忆,它是伴随着意志努力而进行的智力活动。通常有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3.记忆的阶段
根据记忆信息储存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这三种记忆的关系如下图。
4.记忆与智力的关系
如果说智力是一座工厂,那么,记忆力就是一个原料仓库,它专门为这座工厂储存原材料。只有记忆这个仓库中储存的知识和信息丰富充足,智力这座工厂才能很好地进行加工。另外,在人的智力结构的诸因素中,都离不开记忆力。没有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都无法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记忆并不等同于“死记硬背”,学习过程不能离开记忆。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综合利用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去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意识地利用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提高记忆的效率;利用科学的方法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最终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三、物理学习中的记忆
1.记忆的内容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对于物理事实、实验现象、概念、公式、典型的问题、一般的分析方法、解题技巧等我们都需要记忆。这就要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与记忆内容,要学生树立培养记忆力的信心。
2.记忆的规律
2.1当记忆的材料处于有趣的情景中,记忆的效果好
例如在讲波的传播时,可设置一个虚拟的情景:小王和小张在桥上玩耍,小张不小心将手帕掉到河里。小王连忙跑到河边用手拍打水面,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列水波,但手帕只是在水面上上下振动并不随波向对岸运动……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听着故事的同时,也就记住了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的质点不随波迁移的特点。
2.2当多种感官参与时,记忆效果好
在讲超重与失重时,可以让学生站在磅秤上,迅速地蹲下去,同时观察磅秤的读数变化。发现磅秤读数先变小后变大,即开始人向下加速,磅秤受到的压力小于人的体重,为失重;然后人向下减速,磅秤受到的压力大于人的体重,为超重。有了身体的实践与感官体验,就能很好地理解与记忆超、失重的概念。
2.3当相似的内容进行对比时,记忆效果好
在定义物理量时,有一种比值定义的方法,比如密度ρ=m/V;电阻R=U/I;加速度a=Δv/t;电场强度E=F/q;电容C=Q/U;磁感应强度B=F/IL等。这些被定义的物理量由另外的量来衡量,但本身又与这些量无关。将这一类量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可加深对这些量的理解。
2.4当材料经系统化处理后,记忆效果好
力的观点、动量观点、能量观点是处理物理问题的三把“钥匙”。就方法上有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就对象的选择上有隔离分析和整体分析,就过程的选择有分阶段分析和全过程分析。这就意味着解决具体问题时要学会选择,而选择的依据则是根据问题的特征与方法的特点,可参考下面的关系图:
这儿有两点说明,一是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都能运用于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某一系统;二是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所针对的过程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对运动的全过程来运用。就这两方面,选取对象或过程,都可以用“取大优先”的说法来概括。限于篇幅,就不举例来展开说明了。
2.5适当地改变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的比例,记忆效果好
假如我们把需要记忆的材料数量设为X,那么学生就应同时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几倍的教材:3X。同时,在需要有意记忆的材料和只需思考而不必专门识记的材料之间应有很强的相关性。
例如在讲波的干涉时,当两列相干波相遇时,会出现稳定的振动加强区与振动减弱区。若就波而讲波,很抽象,学生很难接受。不妨设想两列波为两位以相同速率运动的同学甲、乙,自A、B两点同时向同一位置P处运动,且在P处有一弹簧振子。每一位同学到达P处即给振子一个大小、方向相同的作用力。设甲同学先到,使振子振动起来,当乙同学到达P处时,振子刚好振动了整数倍的周期,乙同学的作用力就会使振子的振动加强,即两位同学到P点的时间差为振子振动周期的整数倍时,使振子振动加强。对应的两波源到P点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因为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一个波长),P点为振动加强区。同理,当两位同学到达Q点的时间差为振子振动的半个周期的奇数倍时,两同学的作用力会使振子的振动减弱。对应的两列波到Q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Q点为振动减弱区。对于虚拟的情景学生是处于一种无意记忆的状态,但一经比较,就会对波的干涉的原因有了感性的认识,对干涉现象的理解的有意记忆也就不再困难。对于干涉中振动加强与减弱的条件也就不再是一种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意义记忆。
除了以上列取的记忆规律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规律的应用,比如当材料符合学生的急切需要时;当对学习内容深刻理解时;应用联想、重复手段等都能提高记忆效果。
四、再认识记忆
记忆是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过程与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密不可分,敏锐的观察力、集中的注意力能帮助学习者获得足够的信息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部分;丰富合理的想象力能将眼前的信息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缜密的思维使储存的信息与呈现的问题之间建立了有意义的联系。在记忆能力得到重视与提高的同时,其它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甚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等也在记忆的过程中得到重视与培养。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记忆的作用,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发挥记忆的功能,科学地利用记忆的规律去帮助学生提高智力水平与物理学习成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