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沉重负担不仅直接导致营运病态,而且成为国有企业改制乃至金融改制的障碍。河北省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既有结构特征又具有产业特征。不良资产的成因主要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不严、对往来款项的催收力度不够和盲目对外提供担保等方面。
关键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特征;成因
一、引言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是阻碍国有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也是金融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成为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因而深入分析研究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征与原因,是根除不良资产、改善国有资产乃至金融资产运营质量、促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2005年初,根据河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河北省省属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主辅业分离、整体改制工作全面展开。通过清产核资,数额巨大的资产损失开始集中暴露。至2005年3月底,在河北省仅省属国有企业中,核销的待处理财产损失、潜亏挂账、待摊费用和各项减值准备等各项不良资产数量已近30亿元。
另外,河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2004年对省直属企业进行了两次清产核资,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2006年上半年对河北省南部四家国有企业(邯矿集团、邯钢集团、邯钢控股的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峰峰集团)和北部六家企业(开滦集团、唐钢集团、三友碱业、兴隆矿务局、承钢集团、宣钢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基于这些清产核资的资料,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主要特征和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二、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特征分析
1.不良资产的结构特征
从河北省不良资产构成表(见表1)中可以直观看出,在总额为35.55亿元的不良资产中,坏账损失为13亿元,占36.57%。坏账损失的形成是由于债务人被吊销、注销工商登记,破产、倒闭,司法胜诉,债务人没有偿还能力,法院终(中)止执行,应摊未摊费用、债务重组等造成的长期挂账。固定资产损失为10.7亿元,占30.10%。固定资产损失的形成是由于企业规划调整、搬迁、工艺和技术改造等造成企业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发生报废、淘汰、毁损、盘亏;存货损失为4.4亿元,占12.38%。长期投资损失为3.8亿元,占10.69%。长期投资损失的形成是由于被投资单位已经破产、清算、被撤销、关闭及被吊销、注销工商登记等难以收回的不良投资,还有的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企业改制、债转股、评估缩水等造成投资损失;其他资产损失1.9亿元,占5.34%,其他资产损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葆祥集团应收出口退税款;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损失1.75亿元,占4.92%。无形及递延资产损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调整,上市公司政策变化和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土地使用权损失。
2.不良资产的产业特征
国有企业突出的产业特征,是与国家的产业布局和经济的区域分工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宏观经济调控和结构调整等政府行为紧密相关的。
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基本上选自河北省的重工业地区。以省会石家庄为中心,北部以唐山、秦皇岛、张家口为主,南部以邯郸、邢台为主。这些地区都是河北省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在抽样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地区的煤炭、钢铁企业很多,煤炭、钢铁企业的不良资产又大多与该行业的产业特征和国家对这一产业的特殊政策有关。
不良资产的产业特征还表现在,不良资产原因和比率上的产业“趋同性”:不同地区之间,相同的产业不良资产原因和比率上趋于一致。比如钢铁企业,不是南部还是北部的钢铁企业,其不良资产的构成中,实物资产损失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体上都超过了总损失的50%,例如:宣钢72.73%;承钢67.96%;开滦集团66.67%;唐钢64.29%;邯钢83.88%。
3.不良资产的金融特征
处置企业不良资产的实质是将流动性弱的生产经营类资产转化为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这就需要完成资产法律关系认定、相关企业信用评级、资产价值评估、处置方式选择和风险管理等一系列的金融转型。而现实中的问题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法律关系模糊。债权类资产中包括一部分坏账损失和长期债权。坏账损失是指账实不符的应收账款,主要产生于产品销售环节。在现有商业和法律环境下,企业和客户间交易往往依靠人情约束而非法律约束,债权债务法律证据不全,法律关系模糊,因此信用风险很高。长期债权类资产和股权类资产一般法律文书健全,但是近年来企业合资、重组、购并、出售、破产等产权变更大量出现,原有投资企业的名称和领导层大量更换,加上操作过程欠规范,股权和债权关系在重组中没有充分明晰的认定,造成法律关系不清,部分出现投资企业的赖账现象,国企不良资产运作的法律风险加大。
资产流动性天然不足。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产生于生产经营环节,严格来讲不属于金融资产范围(尤其是实物资产),其变现不是通过规范的市场交易模式,而是通过清收和追缴,并通过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损失和收益的认定。因此,此类资产市场认可度低,交易范围小,流动性偏低,提高了国企不良资产的处置成本和风险。
资产保全程度低。银行债权大部分是抵押资产或担保资产,具有一定的资产保全能力,银行的不良债权虽然包括一些不良信用贷款,但也有部分抵押或担保资产,资产损失相对较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除实物资产外,大部分债权都是不良应收账款,都是无抵押和担保的信用债权,资产保全率低,不利于资产回收。银行与债务人之间签订规范的贷款合同,具有明确的贷款利息、到期时间、违约惩罚条款,因此银行债权受到更强的法律保障;国有企业不良应收款只有销售合同保障,并无明确的债权债务的关系规定,有的甚至只是口头的人情信用,而且应收账款的帐期延长常常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使合同中的债务偿还细则更为粗略,这些合同要件的非规范性进一步降低了国企不良资产的价值保全度。
三、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多数企业存有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现象。如唐钢建安公司烧结原料改造工程,由于虚报工程量,成本超支,多年挂账;开滦集团有的单位存货和固定资产长期积压,采购缺乏风险意识,造成资产大量闲置和潜在亏损,蔚州矿业公司至报损时全部或大部分还未领用,仍为采购时的数量;邢矿虽有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制度,但平时清查时走过场,有的单位对清查出的毁损、报废问题不及时处理或是不区分责任进行处理,使制度流于形式,固定资产存在账实脱节;宣钢集团有的单位实物管理部门购入物资长期不办理报销入账手续,从而使资产账实脱节,出现资产盘盈、盘亏;医药集团则没有一套完整的可行的内控制度,原有制度还是1990年制定的,早已不适应公司当前的经营环境和面临的挑战,即便是这种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得不到认真执行,违规现象得不到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以至于是非不清,责任不清、管理混乱,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多计收入,少入成本,虚增利润,长期以来形成潜亏挂账。如马头机械厂成本高留低转,为了完成当时的利润指标,成本没有全部转入到产成品中,一直在在产品科目挂账;兴隆矿有的单位为完成利润考核指标,1994年火灾、水灾造成的存货、固定资产毁损、报废,不及时进行处理,长期挂账至今;承钢万利钢管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利润指标,对实际已经消耗的存货,不办理出库手续,少转成本虚增利润,造成实物和产品盘亏等。
对一些应摊未摊费用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摊销,造成大量的应摊未摊费用长期挂账,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消化。如开滦集团建设集团、港口储运公司、热电公司根据原煤炭部1993年财会制度接轨会议文件规定,将4笔基建借款利息8,064.50万元计入递延资产,没有进行摊消。1997年原煤炭部生产财务决算规定“有能力的企业可以按规定摊销”,这些企业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摊销,全部在递延资产科目挂账至今;旅游集团对时代广场的多次装修费用没有按会计制度规定,分期进行摊销,却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由于重复装修将原装修拆除,造成大量资产损失。
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相脱节。一方面,没有按照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办法及时按比例提取折旧,致使一些已经到了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账面金额依然很大,另一方面,对一些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办理报废手续,长期以来一直挂账,造成企业资产不实。
2.投资管理制度不严,造成大量投资难以收回
投资盲目决策,投资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确认投资损溢和回收资本金。如医药公司账面显示对慈航投资20万元,而慈航验资报告、投资协议等显示省医药公司投资30万元。还有对金嗓子公司投资40万元,而对方投资协议显示60万元。还有对河北金保康药业公司投资,验资报告显示用货币资金,协议却显示为无形资产、营业厅和仓库1年使用权等等,这些投资,对应分享的投资收益到底是多少,没有相应的部门和人员负责;邢矿集团有的被投资单位,因受各种因素影响,从投资初始就不景气,有的在清产核资时找不到投资的重要文件和相关资料,对不具有控制权的投资单位的经营情况了解甚少,有的甚至单位已经被吊销执照多时还不知其清算情况,甚至失去联系,形成投资损失;汽车集团、粮油集团、峰峰矿存在对投资单位缺乏深入考察,对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了解甚少,项目运作不规范,造成较大投资损失。
投资损失形成后不及时处理,长期挂账。如省建投对唐山三友集团的出资3.9亿元,由于三友集团实施债转股,对各股东所持股权进行了缩减,致使建投对三友集团的投资缩水9581万元,一直未进行账务处理。开滦集团铁路运输公司1991年开始筹建东欢坨铁路专用线,在完成了勘察设计、青苗补偿、站场土方工程后,由于国家计委对铁路的运力几次进行调整,该铁路一直停建,该项工程已发生的前期工作费已形成损失而长期挂账。
投资关系不清,存有大量经营风险。如工贸资产公司所属冶金供销公司就有数笔投资属于投资关系不清,投资比例不清,投资状况不清的三不清问题,使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存有较大隐患。
3.对往来款项的催收力度不够,债权无法收回
应收、预付账款坏账损失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历史上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无序竞争带来的损失,但更多的是一些基层单位对用户资信调查不周、对欠款清收不及时、缺乏法律意识造成的。如峰峰集团在销售业务管理上,对客户的资质和信用状况了解不够,造成无证照企业常年拖欠货款而无法采取有效手段清收,有的客户拉走货物后杳无音信,工商部门没有登记,客户留的地址根本找不到,债权难以收回。另外对应收款的催收工作不连续,有的单位重销售、轻催收,甚至连续几年对应收款不闻不问,造成诉讼时效丧失,债权无法收回,形成坏账。省医药公司过去历届班子注重任期业绩包装,致使清欠措施不利,大量应收款原始资料的建立、保管、移交、对账询证无人负责,资料严重缺失,不要说收回这些账款,既是只为清理账目提供凭证也做不到,历任主要负责人的离任审计形同儿戏。路桥集团有的单位不及时向债务人对账,对债务人不了解,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及时收回款项,有的债务人早已不存在,但由于不及时了解情况,形成坏账、死账,而且也未能取得相关资料,及时进行财务处理,还造成资产虚列。
4.盲目对外提供担保,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如物产集团所属单位共为22家企业提供担保,累计担保金额15.11亿元,其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担保风险的有13.35亿元,大部分是集团公司内部之间相互担保,未决诉讼和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以及由此产生的潜在损失目前尚未认定,企业存在巨大经营风险;经联集团所属企业对外提供担保5笔,担保金额近千万元,由于被担保人无力偿还,被法院判决承担对连带还款责任,企业处于随时被执行阶段。工贸资产公司所属企业冶金工业供销公司、纺织公司、机械供销公司等企业同样存在为别人向银行大额贷款提供担保,并承担连带责任问题,有的贷款单位因贷款逾期已经被法院强制执行,有的已被起诉,正在等待判决,形成诸多潜在损失。
5.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是不良资产产生的体制性原因
从体制层面看,我国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直接与所有者缺位,无人真正对其资产保值增值承担责任的体制性原因有关,也与企业内部缺乏商业原则精神的经营机制和多层管理多层经营的业务架构有关,还与国有企业没有运用利润核销不良资产的自主权有关,更与过去没有建立严厉的责任追究法制有关。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全资设立的经济实体,独立性差,担负太多社会职能,承担了很多社会风险。
四、结语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出现过大量的不良资产。从企业角度来看,不良资产大量产生既有制度性因素,又有人文因素,还有操作性因素。要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必须从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和打造现代企业文化等方向同时进行,必须把解决不良资产的存量问题与增量问题结合起来,把深化体制改革和解决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作为重点。如果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不到位,不良资产的生成机制就依然存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就会不断地再生和复制。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郄萌.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6:172-173.
[2]徐晓燕.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会计之友,2006,5:39-40.
[3]何福平.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5,7:42-43.
[4]张宏,黎玉柱.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企业内部原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189.
[5]苏群,张爱阳.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分析[J].商业研究,2005,10:118-120.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项目的资助成果(项目编号:05447295D)
关键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特征;成因
一、引言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是阻碍国有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也是金融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成为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因而深入分析研究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特征与原因,是根除不良资产、改善国有资产乃至金融资产运营质量、促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2005年初,根据河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河北省省属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主辅业分离、整体改制工作全面展开。通过清产核资,数额巨大的资产损失开始集中暴露。至2005年3月底,在河北省仅省属国有企业中,核销的待处理财产损失、潜亏挂账、待摊费用和各项减值准备等各项不良资产数量已近30亿元。
另外,河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2004年对省直属企业进行了两次清产核资,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2006年上半年对河北省南部四家国有企业(邯矿集团、邯钢集团、邯钢控股的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峰峰集团)和北部六家企业(开滦集团、唐钢集团、三友碱业、兴隆矿务局、承钢集团、宣钢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基于这些清产核资的资料,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主要特征和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二、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特征分析
1.不良资产的结构特征
从河北省不良资产构成表(见表1)中可以直观看出,在总额为35.55亿元的不良资产中,坏账损失为13亿元,占36.57%。坏账损失的形成是由于债务人被吊销、注销工商登记,破产、倒闭,司法胜诉,债务人没有偿还能力,法院终(中)止执行,应摊未摊费用、债务重组等造成的长期挂账。固定资产损失为10.7亿元,占30.10%。固定资产损失的形成是由于企业规划调整、搬迁、工艺和技术改造等造成企业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发生报废、淘汰、毁损、盘亏;存货损失为4.4亿元,占12.38%。长期投资损失为3.8亿元,占10.69%。长期投资损失的形成是由于被投资单位已经破产、清算、被撤销、关闭及被吊销、注销工商登记等难以收回的不良投资,还有的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企业改制、债转股、评估缩水等造成投资损失;其他资产损失1.9亿元,占5.34%,其他资产损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葆祥集团应收出口退税款;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损失1.75亿元,占4.92%。无形及递延资产损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调整,上市公司政策变化和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土地使用权损失。
2.不良资产的产业特征
国有企业突出的产业特征,是与国家的产业布局和经济的区域分工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宏观经济调控和结构调整等政府行为紧密相关的。
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基本上选自河北省的重工业地区。以省会石家庄为中心,北部以唐山、秦皇岛、张家口为主,南部以邯郸、邢台为主。这些地区都是河北省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在抽样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地区的煤炭、钢铁企业很多,煤炭、钢铁企业的不良资产又大多与该行业的产业特征和国家对这一产业的特殊政策有关。
不良资产的产业特征还表现在,不良资产原因和比率上的产业“趋同性”:不同地区之间,相同的产业不良资产原因和比率上趋于一致。比如钢铁企业,不是南部还是北部的钢铁企业,其不良资产的构成中,实物资产损失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体上都超过了总损失的50%,例如:宣钢72.73%;承钢67.96%;开滦集团66.67%;唐钢64.29%;邯钢83.88%。
3.不良资产的金融特征
处置企业不良资产的实质是将流动性弱的生产经营类资产转化为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这就需要完成资产法律关系认定、相关企业信用评级、资产价值评估、处置方式选择和风险管理等一系列的金融转型。而现实中的问题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法律关系模糊。债权类资产中包括一部分坏账损失和长期债权。坏账损失是指账实不符的应收账款,主要产生于产品销售环节。在现有商业和法律环境下,企业和客户间交易往往依靠人情约束而非法律约束,债权债务法律证据不全,法律关系模糊,因此信用风险很高。长期债权类资产和股权类资产一般法律文书健全,但是近年来企业合资、重组、购并、出售、破产等产权变更大量出现,原有投资企业的名称和领导层大量更换,加上操作过程欠规范,股权和债权关系在重组中没有充分明晰的认定,造成法律关系不清,部分出现投资企业的赖账现象,国企不良资产运作的法律风险加大。
资产流动性天然不足。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产生于生产经营环节,严格来讲不属于金融资产范围(尤其是实物资产),其变现不是通过规范的市场交易模式,而是通过清收和追缴,并通过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损失和收益的认定。因此,此类资产市场认可度低,交易范围小,流动性偏低,提高了国企不良资产的处置成本和风险。
资产保全程度低。银行债权大部分是抵押资产或担保资产,具有一定的资产保全能力,银行的不良债权虽然包括一些不良信用贷款,但也有部分抵押或担保资产,资产损失相对较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除实物资产外,大部分债权都是不良应收账款,都是无抵押和担保的信用债权,资产保全率低,不利于资产回收。银行与债务人之间签订规范的贷款合同,具有明确的贷款利息、到期时间、违约惩罚条款,因此银行债权受到更强的法律保障;国有企业不良应收款只有销售合同保障,并无明确的债权债务的关系规定,有的甚至只是口头的人情信用,而且应收账款的帐期延长常常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使合同中的债务偿还细则更为粗略,这些合同要件的非规范性进一步降低了国企不良资产的价值保全度。
三、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多数企业存有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现象。如唐钢建安公司烧结原料改造工程,由于虚报工程量,成本超支,多年挂账;开滦集团有的单位存货和固定资产长期积压,采购缺乏风险意识,造成资产大量闲置和潜在亏损,蔚州矿业公司至报损时全部或大部分还未领用,仍为采购时的数量;邢矿虽有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制度,但平时清查时走过场,有的单位对清查出的毁损、报废问题不及时处理或是不区分责任进行处理,使制度流于形式,固定资产存在账实脱节;宣钢集团有的单位实物管理部门购入物资长期不办理报销入账手续,从而使资产账实脱节,出现资产盘盈、盘亏;医药集团则没有一套完整的可行的内控制度,原有制度还是1990年制定的,早已不适应公司当前的经营环境和面临的挑战,即便是这种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得不到认真执行,违规现象得不到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以至于是非不清,责任不清、管理混乱,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多计收入,少入成本,虚增利润,长期以来形成潜亏挂账。如马头机械厂成本高留低转,为了完成当时的利润指标,成本没有全部转入到产成品中,一直在在产品科目挂账;兴隆矿有的单位为完成利润考核指标,1994年火灾、水灾造成的存货、固定资产毁损、报废,不及时进行处理,长期挂账至今;承钢万利钢管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利润指标,对实际已经消耗的存货,不办理出库手续,少转成本虚增利润,造成实物和产品盘亏等。
对一些应摊未摊费用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摊销,造成大量的应摊未摊费用长期挂账,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消化。如开滦集团建设集团、港口储运公司、热电公司根据原煤炭部1993年财会制度接轨会议文件规定,将4笔基建借款利息8,064.50万元计入递延资产,没有进行摊消。1997年原煤炭部生产财务决算规定“有能力的企业可以按规定摊销”,这些企业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摊销,全部在递延资产科目挂账至今;旅游集团对时代广场的多次装修费用没有按会计制度规定,分期进行摊销,却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由于重复装修将原装修拆除,造成大量资产损失。
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相脱节。一方面,没有按照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办法及时按比例提取折旧,致使一些已经到了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账面金额依然很大,另一方面,对一些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办理报废手续,长期以来一直挂账,造成企业资产不实。
2.投资管理制度不严,造成大量投资难以收回
投资盲目决策,投资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确认投资损溢和回收资本金。如医药公司账面显示对慈航投资20万元,而慈航验资报告、投资协议等显示省医药公司投资30万元。还有对金嗓子公司投资40万元,而对方投资协议显示60万元。还有对河北金保康药业公司投资,验资报告显示用货币资金,协议却显示为无形资产、营业厅和仓库1年使用权等等,这些投资,对应分享的投资收益到底是多少,没有相应的部门和人员负责;邢矿集团有的被投资单位,因受各种因素影响,从投资初始就不景气,有的在清产核资时找不到投资的重要文件和相关资料,对不具有控制权的投资单位的经营情况了解甚少,有的甚至单位已经被吊销执照多时还不知其清算情况,甚至失去联系,形成投资损失;汽车集团、粮油集团、峰峰矿存在对投资单位缺乏深入考察,对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了解甚少,项目运作不规范,造成较大投资损失。
投资损失形成后不及时处理,长期挂账。如省建投对唐山三友集团的出资3.9亿元,由于三友集团实施债转股,对各股东所持股权进行了缩减,致使建投对三友集团的投资缩水9581万元,一直未进行账务处理。开滦集团铁路运输公司1991年开始筹建东欢坨铁路专用线,在完成了勘察设计、青苗补偿、站场土方工程后,由于国家计委对铁路的运力几次进行调整,该铁路一直停建,该项工程已发生的前期工作费已形成损失而长期挂账。
投资关系不清,存有大量经营风险。如工贸资产公司所属冶金供销公司就有数笔投资属于投资关系不清,投资比例不清,投资状况不清的三不清问题,使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存有较大隐患。
3.对往来款项的催收力度不够,债权无法收回
应收、预付账款坏账损失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历史上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无序竞争带来的损失,但更多的是一些基层单位对用户资信调查不周、对欠款清收不及时、缺乏法律意识造成的。如峰峰集团在销售业务管理上,对客户的资质和信用状况了解不够,造成无证照企业常年拖欠货款而无法采取有效手段清收,有的客户拉走货物后杳无音信,工商部门没有登记,客户留的地址根本找不到,债权难以收回。另外对应收款的催收工作不连续,有的单位重销售、轻催收,甚至连续几年对应收款不闻不问,造成诉讼时效丧失,债权无法收回,形成坏账。省医药公司过去历届班子注重任期业绩包装,致使清欠措施不利,大量应收款原始资料的建立、保管、移交、对账询证无人负责,资料严重缺失,不要说收回这些账款,既是只为清理账目提供凭证也做不到,历任主要负责人的离任审计形同儿戏。路桥集团有的单位不及时向债务人对账,对债务人不了解,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及时收回款项,有的债务人早已不存在,但由于不及时了解情况,形成坏账、死账,而且也未能取得相关资料,及时进行财务处理,还造成资产虚列。
4.盲目对外提供担保,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如物产集团所属单位共为22家企业提供担保,累计担保金额15.11亿元,其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担保风险的有13.35亿元,大部分是集团公司内部之间相互担保,未决诉讼和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以及由此产生的潜在损失目前尚未认定,企业存在巨大经营风险;经联集团所属企业对外提供担保5笔,担保金额近千万元,由于被担保人无力偿还,被法院判决承担对连带还款责任,企业处于随时被执行阶段。工贸资产公司所属企业冶金工业供销公司、纺织公司、机械供销公司等企业同样存在为别人向银行大额贷款提供担保,并承担连带责任问题,有的贷款单位因贷款逾期已经被法院强制执行,有的已被起诉,正在等待判决,形成诸多潜在损失。
5.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是不良资产产生的体制性原因
从体制层面看,我国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直接与所有者缺位,无人真正对其资产保值增值承担责任的体制性原因有关,也与企业内部缺乏商业原则精神的经营机制和多层管理多层经营的业务架构有关,还与国有企业没有运用利润核销不良资产的自主权有关,更与过去没有建立严厉的责任追究法制有关。国有企业作为政府全资设立的经济实体,独立性差,担负太多社会职能,承担了很多社会风险。
四、结语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出现过大量的不良资产。从企业角度来看,不良资产大量产生既有制度性因素,又有人文因素,还有操作性因素。要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必须从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和打造现代企业文化等方向同时进行,必须把解决不良资产的存量问题与增量问题结合起来,把深化体制改革和解决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作为重点。如果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不到位,不良资产的生成机制就依然存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就会不断地再生和复制。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郄萌.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成因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6:172-173.
[2]徐晓燕.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会计之友,2006,5:39-40.
[3]何福平.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5,7:42-43.
[4]张宏,黎玉柱.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产生的企业内部原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189.
[5]苏群,张爱阳.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分析[J].商业研究,2005,10:118-120.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项目的资助成果(项目编号:0544729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