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交流中植物的话语镜像、艺术表征与审美融通r——从“撒马尔罕的金桃”谈起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8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种的繁衍、栽培、移植与物品的交换、交易、交流频繁地发生在丝绸之路上.植物的交流是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桃树在地球上的分布、传播不仅与物种的自然进化有关,还与人类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相连.桃花、桃实意象在丝路文化交流中具有多样化的艺术呈现形式,体现出丰富的文化意涵.桃的艺术形象因地域文化的差异产生形象嬗变,又基于物性特点与人类共情感产生审美融通.
其他文献
在当下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中,“文化”与“旅游”既是一对“道器相生”的概念,也是“动静相成”的实践,二者的结合表现为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建构”的社会化策
目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孕症(infertility)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995年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已经上升到10%-30%,有资料显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研究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苏拉明后滤过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对20只健康家兔40只眼均行青光眼滤过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20只眼)。第1组:随机选择1只
目的:  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收集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选择保守治疗、经硬通道穿刺、经额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经距离血肿最近处软通道穿刺、经小骨窗手术以及传统开颅去大骨瓣减
玉米不同密度下的子粒产量和品质的测定表明:不同种植密度直接影响了子粒产量和品质。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为:Y=4142.7X-318.9X2;较大和较小的密度有利于玉米子拉脱水,使收获时含水量降低。在一定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