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极型结核样型麻风(TT)大多数是无菌的,原因可能TT是唯一没有瘤型麻风的免疫缺陷.这就使人想起麻风遗传的研究,在家系研究中观察到结核样型(主要是TT)有HLA优势遗传的特性和HLA-DR2标记,这在其他型类麻风中并未发现.本研究考虑及此,应用一种鼠抗人HLA-DR抗体,对各型类麻风进行免疫过氧化酶的研究.由此发现的抗原为HLA-DR,此物被认为是等同于啮齿类动物的Ⅰa抗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型结核样型麻风(TT)大多数是无菌的,原因可能TT是唯一没有瘤型麻风的免疫缺陷.这就使人想起麻风遗传的研究,在家系研究中观察到结核样型(主要是TT)有HLA优势遗传的特性和HLA-DR2标记,这在其他型类麻风中并未发现.本研究考虑及此,应用一种鼠抗人HLA-DR抗体,对各型类麻风进行免疫过氧化酶的研究.由此发现的抗原为HLA-DR,此物被认为是等同于啮齿类动物的Ⅰa抗原.
其他文献
有人报告,T淋巴细胞“增强剂”左旋咪唑的应用有益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Gordon等治疗16例,疗程平均一年,有12例激素最后完全停用。Feng等在类似的研究中,观察到5例的疾病活动性完全控制,10例改善,2例无效。Scherak等选择8例非活动期病人,治疗后4例获良好控制,2例被迫停药,2例失去合作。但这些报告都缺乏对照。为此,作者等对26例SLE患者作了双盲试验。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有20~30%患者伴有皮损.常见有蜡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紫癜、硬皮病样发硬和弥漫性秃发.虽由于皮肤的脆弱可有糜烂和溃疡发生,但完整的大疱却很少报导.本文报告大疱性淀粉样变一例.
作者对日本全国12处麻风病院(不包括奄美和光园)1979年度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结合31例尸检,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死亡的174例中,男124(71.3%),女50(28.7%),男女之比为2.5:1.
免疫荧光(IF)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大疱性疾病的研究中,据作者经验,该技术对寻常性天疱疮(Pm)和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用作诊断工具和帮助调整治疗方面均有很高价值.其次,由于该技术对大疱性疾病研究的普遍适用性,扩展了我们关于BP临床"光谱"性质的知识.
感染人体的疱疹病毒有4种:单纯疱疹病毒(HSV,按病毒血清学可分为Ⅰ型和Ⅱ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细胞巨化病毒(CMV)和EB病毒.其中由前两种病毒所致的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感染在皮肤科比较常见,虽然一般来讲感染并不重,但前者易反复发作,后者常有后遗神经痛,尤其在因疾病、药物等因素所致的免疫功能不全患者,则病程长,发病次数多,甚至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并危及生命.但在治疗方面,由于许多抑
Menkes扭发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以癫痫发作,精神运动迟钝,生长缓慢和头发异常为特征,1962年由Menkes等首先报告.此后已有40余例报告.本病比较少见,属伴性隐性遗传.本文报告一例如下:患儿15个月,男,因呼吸窘迫,休克和明显体温低而入院.患儿妊娠37周出生,其母25岁.出生时体重2.41kg.婴儿期喂养差,体温调节不好,嗜睡,肌张力过低和黄疸.3个月时,有癫痫发作和发育迟缓,同时出
问题(5~9):一10岁男孩因皮肤“脏”而有鳞屑来诊。其皮肤出生时外观正常,但生后一年中躯干、腹部和四肢出现持续存在的厚黑鳞屑。虽掌跖无病变,但屈侧受累。个人史无哮喘或枯草热。
一32岁男子用甲腈咪胍(cimetidine)1000mg/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6周(1979年6月1日至7月10日)。7月初患者发觉头发脱落并逐渐加重。7月末,胡须呈小块圆形脱落。9月末,发现体毛脱落,以小腿最明显。性欲和性能力无明显改变。10月初次求治。基础的激素测定表明血浆睾丸酮水平低,黄体化激素和滤泡刺激素水平高(见表),催乳激素和其他激素水平没有异常。头颅X片检查表明蝶鞍正常,精液分析正常
本文报告一家2兄弟均患匍行性穿透性弹力纤维病.例一,9岁男孩,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2岁时发病,皮疹为散在角化性丘疹,分布于面和前臂伸侧.当新损害继续发生时,老的损害能自行消退形成轻度凹陷性疤痕.体检:有许多散在红斑角化过度性丘疹,丘疹中央呈脐形有暗褐色角质栓,分布在面颊,有的排列呈线形.
作者鉴于疥疮及虱病尚未完全消灭,目前发病又有重新增长之势,认为有必要寻找更有效和方便的治疗药物.苯甲酸苄酯早为人知,但至今研究得不够,此药价格较高,而不少配方均降低它的活性,因此其浓度高达30~50%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