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的CT鉴别诊断

来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CT增强出现"纤维血管间隔"盆腔肿瘤的临床和CT资料,总结其CT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5例均女性、单发,术前均行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卵巢无性细胞瘤7例,年龄均<20岁;平扫3例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囊变,各2例病灶内分别间杂小斑片状、条片状坏死,5例病灶内见小斑点状、小条状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均呈轻度强化(CT值净增值范围:3~20HU,中位数:6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内胚窦瘤5例,其中,4例年龄<20岁,1例41岁;平扫3例呈囊实相间"蜂窝状改变",各1例中央分别见大片状坏死、囊变,增强后动脉期均呈轻度强化(CT值净增值范围:3~13HU,中位数:7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延迟强化,部分"蜂窝"范围缩小;浆膜下肌瘤2例,阔韧带肌瘤1例,年龄均≥46岁;平扫密度欠均匀,内夹杂斑片状低密度影,略呈"地图样"改变,1例病灶外周见多发、小斑点状钙化影,增强后动脉期呈中度强化(CT净增值分别为:74HU、40HU、58HU),静脉期及延迟期轻微下降;各2例、1例内胚窦瘤伴邻近淋巴结、盆腔转移,1例侵犯邻近输尿管;仅1例卵巢无性细胞瘤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内胚窦癌血清AFP、4例无性细胞瘤血清β-HCG明显升高。结论盆腔肿瘤出现"纤维血管间隔"并不仅仅见于卵巢无性细胞瘤,还可见于内胚窦瘤及少数浆膜下/阔韧带肌瘤,其CT表现各有特点,综合分析,结合年龄及癌标可明确诊断。
其他文献
在英美的文学史上,艾兹拉庞德不仅是二十世纪一位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从东方学家费诺罗萨那里获得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些对日本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笔
斜拉桥桥塔钢混结合段构件繁多,构造复杂,致使其受力情况难以明确,对于异形截面的桥塔尤其如此。以太原摄乐大桥异形截面桥塔的钢混结合段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Midas Civil软
目的 观察当归不同炮制品与抗坏血酸及甘露醇合并使用对O2^-/&#183;的清除能力,为当归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效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设阳性药对照组、试剂空白组、炮制品和相应炮制
调整气机升降是中医治疗脏腑病变的基本治则之一。临床调整脏腑气机升降时,具体治法甚多,但总体上应遵循如下原则,辨明病势趋向,顺应腑腑特性;重视整体联系,多角度选择途径,合理配伍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多发病和常见病。哮喘患病人数多,全世界约3亿人患此病,由于大气污染的加重和化工业的发展,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到202
诗歌是思维表达的最高形式。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一直是一个难题,总结起来有如下三个原因。第一,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