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破坏仍在继续,然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场危机也是一个机会,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的规划蓝图让企业在严寒中看到了春天,企业应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重新评估、构想生产和商业模式?
关注近水楼台的行业
“新基建将给当前全球疫情期间信息通信业的转型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信息通信业应抓住这些机遇,加快自身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表示,新基建将为信息通信业带来三大机遇。
一是5G领衔的新基建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热潮,将为信息通信业,特别是电信设备企业带来重要市场机遇。5G基础配套建设,5G基站、核心网、传输等基础网络设备,以及基础网络服务都将获得新的发展。
二是5G垂直行业以及所催生的新业态、新应用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5G垂直行业应用将推动企业内部的网络化、信息化改造,未来5年仅网络化改造部分投资规模就将超过5000亿元。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的行业重要性将愈加凸显,特别是5G在工业、交通、能源、农业等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提速,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助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三是疫情后智慧社会建设进程加快将赋予信息通信行业更大的舞台。网络泛在化、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普惠化、社会治理精細化、产业发展数字化、政府决策科学化将在疫情后迎来系统布局,成为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对信息通信行业提出了新要求。同时,疫情所加速形成的“全线上经济”“非接触服务模式”“无人经济”,也将为信息产业链下游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余少华还建议,面对新机遇,信息通信行业要加速提升技术创新综合能力,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5G、下一代互联网、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核心器件和关键软件等前沿技术的研发进程,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抢占发展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要提高服务社会的创造力和引导力,结合新需求、构建新服务,提升信息通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推动社会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要在产品质量体系、服务保障体系补短板、强能力,借力5G新基建,合力将5G产业打造成中国的亮丽名片,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提升中国信息通信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部副部长、研究员田杰棠强调了将受益于新基建的六个方面:
第一,新基建的核心在于增强数据存储、传输和计算能力,既是“补短板”,又具有“前瞻性”。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受到网络速度的限制,一些新业态的发展受阻,需要“补短板”;另一方面,前期的疫情促进了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数字化大培训”,如果再加上新的基础设施,会催生更多的市场需求。
第二,新的发展阶段和业务模式可能来临,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网速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目前的业态和业务模式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消费互联网领域可能迎来“二次升级”,比如新型手机或终端,结合VR、AR的新型游戏,数字内容领域也可能出现5G时代的“新抖音”。走向产业互联网的新契机已经来临,5G对工业互联网的意义不言而喻,工业专网、网络切片、生产控制、智能决策等应用可能逐步爆发。还有一个新的“风口”可以称之为“治理互联网”,接下来“智慧治理”可能成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
第三,无人驾驶、机器配送等人工智能应用可能率先走向商业化。无人驾驶的进展一直受限于“车”“路”的配合不够。新基建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车路协同”,再加上充电桩建设,无人驾驶、新能源、网约车的一体化应用机会可能出现。
第四,“西数东送”能否成为现实。工信部曾经设想过推出“西数东送”战略,将云计算中心建在气候优势明显、能源价格较低的中西部,将数据输送到应用市场较广的东部发达地区,但受限于网络等因素,这一目标未能实现,很多西部数据中心变成了“灾备中心”。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固定和无线宽带网络速度将会有大幅提升,时延会明显降低,再加上未来可能部署在东部的大量边缘计算中心,中西部数据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第五,数据安全相关的技术需求将会大幅增加。随着数据存储量、传输量的不断增加,数据安全问题可能不是线性增加而是指数增加,尽管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对此加以管理,但技术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六,数据治理规则会同步推进,包容创新、发展硬道理的原则如不能体现,将会事倍功半。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毕竟要靠新基建的硬件,也要靠数据治理的“软件”加以配合。目前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稳增长需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疫情期间数字经济的巨大作用成为共识。政府部门应当认识到并积极推进包容性治理进程。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建军认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还将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新基建将重构农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并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要有“机”“危”二感
“互联网企业要有‘机’‘危’二感。新发展意味着新挑战者可能会出现,大企业要有二次创业精神才能不被轻易颠覆。”田杰棠说。哈佛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大师克里斯藤森毕生都在思考:为什么一些大型龙头企业会被颠覆?在新基建可能引发数字经济新发展阶段来临之际,互联网龙头企业都应该对未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所警惕,也许,颠覆者在未来几年就会产生。
SAP中国总经理李强认为,新基建将通过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给工业互联网企业带来巨大影响:
第一,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会大规模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在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方面大量投入。
第二,那些面向社会、客户端的服务会越来越多地希望通过物联网、大数据采取非接触的方式进行,比如远程运维,小到空调、大到设备,以哈电集团为例,他们就是远程运维的典范——一个发电机组不是派班组现场运维,而是在设备上安装大量的传感器,实时把数据采集上来,以此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甚至可以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预测设备检验可能出现的故障,来进行远程运维。
李强表示,新基建将加速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企业应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建议,各地加快布局新基建项目,是抓住疫后经济振兴的机遇,超前构建新兴基础设施,让经济发展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并由此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相比较而言,新基建具有带动能力强和适应消费升级需要的特点,加快新基建建设即可以提振经济,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抓手。
关注近水楼台的行业
“新基建将给当前全球疫情期间信息通信业的转型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信息通信业应抓住这些机遇,加快自身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表示,新基建将为信息通信业带来三大机遇。
一是5G领衔的新基建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热潮,将为信息通信业,特别是电信设备企业带来重要市场机遇。5G基础配套建设,5G基站、核心网、传输等基础网络设备,以及基础网络服务都将获得新的发展。
二是5G垂直行业以及所催生的新业态、新应用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5G垂直行业应用将推动企业内部的网络化、信息化改造,未来5年仅网络化改造部分投资规模就将超过5000亿元。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的行业重要性将愈加凸显,特别是5G在工业、交通、能源、农业等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提速,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助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三是疫情后智慧社会建设进程加快将赋予信息通信行业更大的舞台。网络泛在化、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普惠化、社会治理精細化、产业发展数字化、政府决策科学化将在疫情后迎来系统布局,成为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对信息通信行业提出了新要求。同时,疫情所加速形成的“全线上经济”“非接触服务模式”“无人经济”,也将为信息产业链下游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余少华还建议,面对新机遇,信息通信行业要加速提升技术创新综合能力,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5G、下一代互联网、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核心器件和关键软件等前沿技术的研发进程,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抢占发展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要提高服务社会的创造力和引导力,结合新需求、构建新服务,提升信息通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推动社会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要在产品质量体系、服务保障体系补短板、强能力,借力5G新基建,合力将5G产业打造成中国的亮丽名片,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提升中国信息通信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部副部长、研究员田杰棠强调了将受益于新基建的六个方面:
第一,新基建的核心在于增强数据存储、传输和计算能力,既是“补短板”,又具有“前瞻性”。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受到网络速度的限制,一些新业态的发展受阻,需要“补短板”;另一方面,前期的疫情促进了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数字化大培训”,如果再加上新的基础设施,会催生更多的市场需求。
第二,新的发展阶段和业务模式可能来临,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网速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目前的业态和业务模式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消费互联网领域可能迎来“二次升级”,比如新型手机或终端,结合VR、AR的新型游戏,数字内容领域也可能出现5G时代的“新抖音”。走向产业互联网的新契机已经来临,5G对工业互联网的意义不言而喻,工业专网、网络切片、生产控制、智能决策等应用可能逐步爆发。还有一个新的“风口”可以称之为“治理互联网”,接下来“智慧治理”可能成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
第三,无人驾驶、机器配送等人工智能应用可能率先走向商业化。无人驾驶的进展一直受限于“车”“路”的配合不够。新基建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车路协同”,再加上充电桩建设,无人驾驶、新能源、网约车的一体化应用机会可能出现。
第四,“西数东送”能否成为现实。工信部曾经设想过推出“西数东送”战略,将云计算中心建在气候优势明显、能源价格较低的中西部,将数据输送到应用市场较广的东部发达地区,但受限于网络等因素,这一目标未能实现,很多西部数据中心变成了“灾备中心”。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固定和无线宽带网络速度将会有大幅提升,时延会明显降低,再加上未来可能部署在东部的大量边缘计算中心,中西部数据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第五,数据安全相关的技术需求将会大幅增加。随着数据存储量、传输量的不断增加,数据安全问题可能不是线性增加而是指数增加,尽管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对此加以管理,但技术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六,数据治理规则会同步推进,包容创新、发展硬道理的原则如不能体现,将会事倍功半。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毕竟要靠新基建的硬件,也要靠数据治理的“软件”加以配合。目前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稳增长需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疫情期间数字经济的巨大作用成为共识。政府部门应当认识到并积极推进包容性治理进程。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建军认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还将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新基建将重构农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并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要有“机”“危”二感
“互联网企业要有‘机’‘危’二感。新发展意味着新挑战者可能会出现,大企业要有二次创业精神才能不被轻易颠覆。”田杰棠说。哈佛商学院教授、管理学大师克里斯藤森毕生都在思考:为什么一些大型龙头企业会被颠覆?在新基建可能引发数字经济新发展阶段来临之际,互联网龙头企业都应该对未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所警惕,也许,颠覆者在未来几年就会产生。
SAP中国总经理李强认为,新基建将通过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给工业互联网企业带来巨大影响:
第一,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会大规模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在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方面大量投入。
第二,那些面向社会、客户端的服务会越来越多地希望通过物联网、大数据采取非接触的方式进行,比如远程运维,小到空调、大到设备,以哈电集团为例,他们就是远程运维的典范——一个发电机组不是派班组现场运维,而是在设备上安装大量的传感器,实时把数据采集上来,以此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甚至可以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预测设备检验可能出现的故障,来进行远程运维。
李强表示,新基建将加速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企业应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建议,各地加快布局新基建项目,是抓住疫后经济振兴的机遇,超前构建新兴基础设施,让经济发展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并由此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相比较而言,新基建具有带动能力强和适应消费升级需要的特点,加快新基建建设即可以提振经济,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