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指导对于教师来说历来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痛点。况且初中学生自有其特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也更加叛逆。如果不能消除对写作的排斥和隔阂,对其影响还是很大的。本文就如何顺应初中生的一些特点进行写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写作 统编教材 初中生特点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重点,如果单就从应试角度说,作文分数在整个语文试卷所占的分数比值相当大。与现实生活来说,更有其重要意义,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现在笔者就初中学生的天性特点对写作提出几点尝试。
一、现状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一个比较显著问题就是,文体单一。大部分都是以记叙性文章为主。其次,内容空洞。常常用华丽的词藻来掩盖思想深度的不足。常常呈现无病呻吟之态,美学成色不太高。再次就是常常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情况。
二、问题分析
(1)思维平面。大部分初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浮于表面,体现在言语表达上,人物刻画显得极其单一、平面。体现在文章思想感情上,主题显得极为宏大,更难有批判性思维。
(2)缺乏真情实感。初中学生很多时候是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很少时候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而自发的一种写作的行为。写“爱”这种情感。爱学校,爱妈妈等等。这种真挚的情感却难有动人之处。
(3)细节缺失。作文中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很大程度上源于细节的缺失,而细节的缺失正是体现出,初中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不足,或者说还不会观察。只要一写人物,较多出现“圆圆的脸庞”、“花白的头发”“眼睛炯炯有神”等。
笔者根据在一线的教育过程中,针对初中生的一些特点,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面对新的环境,都期待给人留下好印象。写作的基础应是建立在大量有质量的阅读之上的。因为小学时候读的文学作品相对简单。如何让他们读更有深度的书籍?统编教材提出了众多的名著导读。这时候要利用初中孩子喜欢挑战的特点。比如谁能在一周之内读完鲁迅的《朝花夕拾》,谁就可以获得阅读奖励。先要让学生过阅读关。这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关键。见多了遣词造句最为精炼,质量最为上乘的,很容易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到最为适合的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喜欢挑战的特点。在黑板上可以写下“有一处环境描写,有一处动作描写,有一处语言描写,有一处修辞,有一处引用名言,有一处想象或联想”等等。然后给学生提出,如果一个你是一个平庸的学生,可以写一处“有”,如果你是一个还不错的学生,可以写两处“有”……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最好。
喜欢游戏也是初中学生的一个特点。老师布置作文有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如桌上同时放上几杯透明的水,分别溶解了白糖,食盐,白醋。然后分别请学生品尝,做出相应的表情,让学生分别猜出不同的溶液。淡化学生是在写作文这样的意识,消除心理的抵触感,反而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在作文中空洞乏味的表达,在于学生没有仔细观察,但并不是说学生没有观察力。在写作时,要打开学生观察的闸门。比如写“爱”这种情感。问学生“你的父母爱你吗?”基本都能听到回答“爱”,又追问“有哪些表现呢?”
学生会举例,比如为自己做饭,送伞等等。根据美国盖瑞.查普曼的《爱的五种語言》可以把分为服务的行为、身体的接触、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和肯定的言辞这五种行为。不管何种爱,都可以在这五种行为中找到解答。
根据这五种行为,再来梳理父母的爱,就会增加深度和广度,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可感。
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一连串生理与心理的活动,强调的是文字在写作中的组织、剪裁、观察与想象。统编教材在单元作文中,强调“一单元一得”,在这样的背景下,顺应初中学生的天性。希望对作文做出一点探索。
参考书目:
(1)叶圣陶 叶圣陶名言:叶圣陶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2)张志公著,庄文中编,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盖瑞.查普曼著,王云良 陈曦译 《爱的五种语言》[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8
(4)余秋雨《九招非酒》《语文学习》[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年5月刊
(5)贾龙弟《基于文体的中考作文命题刍议》《语文学习》[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6年5月刊
关键词:写作 统编教材 初中生特点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重点,如果单就从应试角度说,作文分数在整个语文试卷所占的分数比值相当大。与现实生活来说,更有其重要意义,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须。”现在笔者就初中学生的天性特点对写作提出几点尝试。
一、现状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一个比较显著问题就是,文体单一。大部分都是以记叙性文章为主。其次,内容空洞。常常用华丽的词藻来掩盖思想深度的不足。常常呈现无病呻吟之态,美学成色不太高。再次就是常常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情况。
二、问题分析
(1)思维平面。大部分初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浮于表面,体现在言语表达上,人物刻画显得极其单一、平面。体现在文章思想感情上,主题显得极为宏大,更难有批判性思维。
(2)缺乏真情实感。初中学生很多时候是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很少时候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而自发的一种写作的行为。写“爱”这种情感。爱学校,爱妈妈等等。这种真挚的情感却难有动人之处。
(3)细节缺失。作文中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很大程度上源于细节的缺失,而细节的缺失正是体现出,初中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不足,或者说还不会观察。只要一写人物,较多出现“圆圆的脸庞”、“花白的头发”“眼睛炯炯有神”等。
笔者根据在一线的教育过程中,针对初中生的一些特点,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面对新的环境,都期待给人留下好印象。写作的基础应是建立在大量有质量的阅读之上的。因为小学时候读的文学作品相对简单。如何让他们读更有深度的书籍?统编教材提出了众多的名著导读。这时候要利用初中孩子喜欢挑战的特点。比如谁能在一周之内读完鲁迅的《朝花夕拾》,谁就可以获得阅读奖励。先要让学生过阅读关。这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关键。见多了遣词造句最为精炼,质量最为上乘的,很容易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到最为适合的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喜欢挑战的特点。在黑板上可以写下“有一处环境描写,有一处动作描写,有一处语言描写,有一处修辞,有一处引用名言,有一处想象或联想”等等。然后给学生提出,如果一个你是一个平庸的学生,可以写一处“有”,如果你是一个还不错的学生,可以写两处“有”……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最好。
喜欢游戏也是初中学生的一个特点。老师布置作文有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如桌上同时放上几杯透明的水,分别溶解了白糖,食盐,白醋。然后分别请学生品尝,做出相应的表情,让学生分别猜出不同的溶液。淡化学生是在写作文这样的意识,消除心理的抵触感,反而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在作文中空洞乏味的表达,在于学生没有仔细观察,但并不是说学生没有观察力。在写作时,要打开学生观察的闸门。比如写“爱”这种情感。问学生“你的父母爱你吗?”基本都能听到回答“爱”,又追问“有哪些表现呢?”
学生会举例,比如为自己做饭,送伞等等。根据美国盖瑞.查普曼的《爱的五种語言》可以把分为服务的行为、身体的接触、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和肯定的言辞这五种行为。不管何种爱,都可以在这五种行为中找到解答。
根据这五种行为,再来梳理父母的爱,就会增加深度和广度,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可感。
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一连串生理与心理的活动,强调的是文字在写作中的组织、剪裁、观察与想象。统编教材在单元作文中,强调“一单元一得”,在这样的背景下,顺应初中学生的天性。希望对作文做出一点探索。
参考书目:
(1)叶圣陶 叶圣陶名言:叶圣陶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2)张志公著,庄文中编,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盖瑞.查普曼著,王云良 陈曦译 《爱的五种语言》[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8
(4)余秋雨《九招非酒》《语文学习》[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年5月刊
(5)贾龙弟《基于文体的中考作文命题刍议》《语文学习》[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6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