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关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随着微信的出现和普及,言论自由被不断深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以此为背景,对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从协调机制、需求实施机制、评价监督机制和全程保障机制入手,来构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旨在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提供可借鉴的信息。
关键词:微信;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
当前,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有相应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然而,纵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却显得有些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工作方法滞后,把握不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形式和手段单一,缺乏吸引力。这样的结果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和亲和力,管理工作收效甚微。因此,借助于一定的信息化平台,使管理者和学生在共同的场域中充分地互动,广泛地参与,使管理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不失时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微信,作为当前影响学生群体的重要媒体元素,则不失为一个有效地平台。当前时期要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我们就要从微信的场域入手,通过有效地学生群、公众号管理,解决当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与实际问题。
一、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机遇
(一)微信构建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平台
微信打破了传统沟通中“一对一”的模式,以“多对多”模式取而代之,在“虚拟教学”中借助双向沟通,使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显著增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室是主要的教育场所,教员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即便采取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两者之间的沟通也仅限于课堂之上,课下的交流十分有限。而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进行学生教育,就能够填补这一空白,教员能够将文本、音视频材料等上传至网络平台,或者将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传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保持与教员的互动。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不但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景和信息资源,还能为其表达观点和交流思想创造更多便利,因此,就为学生教育管理构建了新的平台。
(二)微信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得以延伸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微信能够在高度开放的环境中实现无间断和无缝沟通,这使高校的教育方式得以延伸,不再拘泥于课堂,能够借助“虚拟”通道,为实现更便捷和高效的教育提供了途径。在微信场域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只要登录微信客户端,就能随时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动态,这对开展教育工作有明显的帮助。此外,微信能够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多样化的信息共享方式,这是传统教育所无法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以微信为平台的教育模式,能够消除“面对面”沟通的顾虑,教员和学生之间能够在他人“看不见的位置”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工作者也就能够借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微信对学生教育管理客体的挑战
1.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传统信息交流的模式,任何信息都能够借助固定载体和移动载体加以收发,尤其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当今时期,微信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虚拟世界中的交流容易引起学生现实社会中思想的迷失,尤其在微信本身具有的“技术复制”模式下,学生甚至不用进行逻辑思维和思想分辨,就能够通过点赞、复制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将会破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体系的构建,消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长期使用微信会使学生产生“技术依赖”,陷入到“工具理性”的框架,甚至会因此成为微信过度使用的受害者。微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更为便捷的人际沟通的需要,但是一旦因此而产生“惯性”,学生就会频繁使用微信,继而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与对“价值理性”的关注,这对通过“以人为本”建立起来的高校教育工作将会造成明显阻碍。
(二)微信对高校学生管理主体的挑战
当今的高校教育,“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被广泛提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乃至可以预见的将来,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员与相关管理者还将是其中的主体,还会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微信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得教育主体面临着多重挑战。比如,他们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应在科学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而为了迎合和应对微信对管理工作造成的挑战,还应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技术素质,不但能熟练使用互联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还应熟悉微信等人际沟通软件的使用规则和使用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当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逻辑起点。
三、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微信管理机构,积极构建教育管理的组织协调机制
由于微信的“自由性”特征,也由于观念上的因素,微信发展并未引起高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而事实上,学校的“在场”与“话语权”没有在学生微信场域中得以体现。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講,学校本身应充分考虑微信的传播优势,建立起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微信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建立微信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微信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同时,设立各级各层微信管理员,协调学校各门户网站的管理工作,并及时在微信平台发布学校的新闻、公告和消息,以及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先进人物事迹等,通过发布信息或者提供链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主流舆论的说服力,过滤不良社会舆论,保证正能量的有效传递。
(二)组建各级各类微信平台,努力构建教育管理的需求
认真对学校职能部门和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他们的需求,以需求为基础,来搭建微信交流平台,组建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使微信公众号内容涉及到每一位在校教员和学生,扩展学生教育的领域和范围。通过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交认知,及时解决和防范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防微杜渐。不断提高网络素养,尤其是新媒体素养,使其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对信息的研判能力,主动发布积极的、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及时规避、屏蔽不良信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微信公众号线上的活动要延伸到线下,相关部门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推进学生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的距离,避免在微信世界中学生思想的迷失。
关键词:微信;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
当前,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有相应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然而,纵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却显得有些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工作方法滞后,把握不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形式和手段单一,缺乏吸引力。这样的结果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和亲和力,管理工作收效甚微。因此,借助于一定的信息化平台,使管理者和学生在共同的场域中充分地互动,广泛地参与,使管理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不失时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微信,作为当前影响学生群体的重要媒体元素,则不失为一个有效地平台。当前时期要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我们就要从微信的场域入手,通过有效地学生群、公众号管理,解决当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与实际问题。
一、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机遇
(一)微信构建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平台
微信打破了传统沟通中“一对一”的模式,以“多对多”模式取而代之,在“虚拟教学”中借助双向沟通,使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显著增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室是主要的教育场所,教员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即便采取了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两者之间的沟通也仅限于课堂之上,课下的交流十分有限。而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进行学生教育,就能够填补这一空白,教员能够将文本、音视频材料等上传至网络平台,或者将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传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保持与教员的互动。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不但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景和信息资源,还能为其表达观点和交流思想创造更多便利,因此,就为学生教育管理构建了新的平台。
(二)微信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得以延伸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性更强,微信能够在高度开放的环境中实现无间断和无缝沟通,这使高校的教育方式得以延伸,不再拘泥于课堂,能够借助“虚拟”通道,为实现更便捷和高效的教育提供了途径。在微信场域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只要登录微信客户端,就能随时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动态,这对开展教育工作有明显的帮助。此外,微信能够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多样化的信息共享方式,这是传统教育所无法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以微信为平台的教育模式,能够消除“面对面”沟通的顾虑,教员和学生之间能够在他人“看不见的位置”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育工作者也就能够借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微信对学生教育管理客体的挑战
1.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传统信息交流的模式,任何信息都能够借助固定载体和移动载体加以收发,尤其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当今时期,微信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虚拟世界中的交流容易引起学生现实社会中思想的迷失,尤其在微信本身具有的“技术复制”模式下,学生甚至不用进行逻辑思维和思想分辨,就能够通过点赞、复制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将会破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体系的构建,消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长期使用微信会使学生产生“技术依赖”,陷入到“工具理性”的框架,甚至会因此成为微信过度使用的受害者。微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更为便捷的人际沟通的需要,但是一旦因此而产生“惯性”,学生就会频繁使用微信,继而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与对“价值理性”的关注,这对通过“以人为本”建立起来的高校教育工作将会造成明显阻碍。
(二)微信对高校学生管理主体的挑战
当今的高校教育,“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被广泛提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乃至可以预见的将来,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员与相关管理者还将是其中的主体,还会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微信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得教育主体面临着多重挑战。比如,他们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应在科学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而为了迎合和应对微信对管理工作造成的挑战,还应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技术素质,不但能熟练使用互联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还应熟悉微信等人际沟通软件的使用规则和使用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当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逻辑起点。
三、微信场域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微信管理机构,积极构建教育管理的组织协调机制
由于微信的“自由性”特征,也由于观念上的因素,微信发展并未引起高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而事实上,学校的“在场”与“话语权”没有在学生微信场域中得以体现。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講,学校本身应充分考虑微信的传播优势,建立起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微信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建立微信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微信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同时,设立各级各层微信管理员,协调学校各门户网站的管理工作,并及时在微信平台发布学校的新闻、公告和消息,以及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先进人物事迹等,通过发布信息或者提供链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主流舆论的说服力,过滤不良社会舆论,保证正能量的有效传递。
(二)组建各级各类微信平台,努力构建教育管理的需求
认真对学校职能部门和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他们的需求,以需求为基础,来搭建微信交流平台,组建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使微信公众号内容涉及到每一位在校教员和学生,扩展学生教育的领域和范围。通过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交认知,及时解决和防范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防微杜渐。不断提高网络素养,尤其是新媒体素养,使其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对信息的研判能力,主动发布积极的、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及时规避、屏蔽不良信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微信公众号线上的活动要延伸到线下,相关部门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推进学生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的距离,避免在微信世界中学生思想的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