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拍摄与去年一样依旧采用的是训练营模式,拍摄准备工作实际上还是十分仓促的。当摄制小组组建完毕之际,准备进度基本上便处于“钱不够、演员未定、剧本暂无”的尴尬境地。吸取了去年的经验,在小组第一次讨论会上,我就提出用先塑造典型人物再给人物量身定做剧情的构建方式来创作剧本,这也是源自于现代较为流行的商业剧本创作模式。
从效果上来看学生们对这种新型的剧本构建模式表现出了较大的关注度,头脑风暴的发言非常踊跃。当然,那种常见且剧情发展容易落入俗套的人物塑造模式都先后被否定掉了——连听你发言的小伙伴都能猜到这个人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这个故事对观众还有什么吸引力呢?最终故事的人物冲突被设定成一个高考落榜复读生与即将大四毕业的学姐之间的一段“邂逅”。这个设定我就比较喜欢,首先足够反传统,有点先锋的意味;其次邂逅不同于普通的恋情,它在收放上的空间更大。在人物设定完成之后,创作小组就开始分成两部分进行准备工作:
第一组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剧情。主人公相遇时的时空环境、矛盾冲突的始末都需要足够的背景铺垫。因为拍摄地点选择在安徽黟县周边,小组主编剧宋群同学最终将男生设计成家里是一家小客栈的经营者,在自家客栈里完成与女主角的第一次相遇。而之后戏剧冲突的发展也都紧紧围绕着景区附近的自然人文景观展开。
第二组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拟定影片的影像风格。既然影片的剧情已经有点反传统的意味,那干脆就把影片的影像风格也朝着这方面进一步推进。在几种拍摄手法上有着独特特征的艺术电影流派中,我们最终选择尝试模仿新浪潮电影的拍摄方式。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新浪潮电影的题材大多就是反传统的,很适合表现我们的主体。
2.新浪潮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分镜与正反打拍摄方式,更多采用手持长镜头与现场调度来解决。我们以前不是没有考虑过此种创作方式,但是当时的技术条件并不足以实现我们的想法。而本次训练营所采用的佳能EOS C100摄影机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良好的人工体学所带来的强大单兵作战能力。这是以往DRSL及FS系列摄像机所不具备的。既然如此再不试试这种文艺的手法岂不是浪费了手里的资源。
3.本次拍摄小组学员一共只有4名,比往年偏小。因此如何携带摇臂、轨道、灯光等重型装备也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而新浪潮拍摄手法本身就是轻装上阵的,更多是采用自然光照明与同期声录音。这些都是我们最终选择该表现手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下来就是让学员们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熟悉这种表现方式。我倒是没有选择让学员去系统研究五六十年代的新浪潮电影,毕竟时间精力都不允许。最终我推荐了两部影片让大家一定要精读,那就是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与李玉的《观音山》。这些都是近些年涌现出来的新一代新浪潮作品,尤其是《观音山》在手持镜头的运用上还有了一定的突破。
当剧本与表现手法都确定下来后,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去现场实地拍摄了。本次我们选择自驾小车跟随在大巴后。在小车的协助下我们无论是选址还是拍摄的效率都提升不少,最终几个场景分别选择了宏村及周边木坑、壁山、芦村、泗溪等地。前两天的拍摄我们逐步发觉新浪潮电影的精髓其实是场面调度。而场面调度对拍摄场地的面积是有一定要求的,否则就会出现施展不开空间导致人物固定在原地的尴尬局面。为此在后几天的拍摄过程中,我们也有意调整了场景,尽量选择空旷人少的地方来展开调度,但从最后成片的效果来看个人觉得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些调度效果还是略显简单与稚嫩。
本片拍摄全部采用了佳能C-LOG模式。这样可以最大化的保证拍摄时的宽容度与细节层次。其实C-LOG的后期处理也未必要用达芬奇两级调色的复杂模式,其实还是存在较为简单的流程的。这就需要用到ADOBE CC中的LUMETRI插件。新版的ADOBE各软件,包括PR/PS/AE/SG等都可以利用LUMETRI插件轻易调用各种LUT(look up table),实现LOG模式拍摄的初步纠正。而PR与SG实现互联之后可以随时将时间线上需要调色的文件导入SG后调色完继续进行编辑。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后期效率。实际上我们的片子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两级调色,套用完LUT预设值之后将整体色调向青绿轻微调整了下就是成片了。我们本以为这种偷懒的方式一定会造成某些场景色彩失真,实际上看好像所有场景的色彩效果都还算令人满意。
谈到这次拍摄的遗憾与不足之处,个人觉得是大家对跳接理解得还不够。实际上反传统的“跳接”更多出现在同景别间的镜头之间,但是拍摄时大家并没有为了后期跳接留有足够的镜头空间,导致镜头可用来跳接的量不足。这样整体上还是影响了镜头的个性化表达效果。如果能够将时空转换剪辑得更加断裂,效果会更好。当后期剪辑时将《重庆森林》与《观音山》重新拿出来给大家讲解,大家立刻就明白自己拍摄时欠缺了什么。不过从教学的角度来讲目的也已经达到,如果他们不是亲身去尝试拍摄,单纯从理论的角度讲关于跳接的一切,大家还是不能明白跳接究竟该如何拍摄。
训练营短暂的20天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大家也收获了很多。虽然过程很曲折辛苦,但是在做出成品的那一瞬间,这一切都不重要了。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仍然会坚持用新浪潮的手法来指导拍摄微电影,个人觉得这的确是一条是适合微影的路。
从效果上来看学生们对这种新型的剧本构建模式表现出了较大的关注度,头脑风暴的发言非常踊跃。当然,那种常见且剧情发展容易落入俗套的人物塑造模式都先后被否定掉了——连听你发言的小伙伴都能猜到这个人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这个故事对观众还有什么吸引力呢?最终故事的人物冲突被设定成一个高考落榜复读生与即将大四毕业的学姐之间的一段“邂逅”。这个设定我就比较喜欢,首先足够反传统,有点先锋的意味;其次邂逅不同于普通的恋情,它在收放上的空间更大。在人物设定完成之后,创作小组就开始分成两部分进行准备工作:
第一组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剧情。主人公相遇时的时空环境、矛盾冲突的始末都需要足够的背景铺垫。因为拍摄地点选择在安徽黟县周边,小组主编剧宋群同学最终将男生设计成家里是一家小客栈的经营者,在自家客栈里完成与女主角的第一次相遇。而之后戏剧冲突的发展也都紧紧围绕着景区附近的自然人文景观展开。
第二组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拟定影片的影像风格。既然影片的剧情已经有点反传统的意味,那干脆就把影片的影像风格也朝着这方面进一步推进。在几种拍摄手法上有着独特特征的艺术电影流派中,我们最终选择尝试模仿新浪潮电影的拍摄方式。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新浪潮电影的题材大多就是反传统的,很适合表现我们的主体。
2.新浪潮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分镜与正反打拍摄方式,更多采用手持长镜头与现场调度来解决。我们以前不是没有考虑过此种创作方式,但是当时的技术条件并不足以实现我们的想法。而本次训练营所采用的佳能EOS C100摄影机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良好的人工体学所带来的强大单兵作战能力。这是以往DRSL及FS系列摄像机所不具备的。既然如此再不试试这种文艺的手法岂不是浪费了手里的资源。
3.本次拍摄小组学员一共只有4名,比往年偏小。因此如何携带摇臂、轨道、灯光等重型装备也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而新浪潮拍摄手法本身就是轻装上阵的,更多是采用自然光照明与同期声录音。这些都是我们最终选择该表现手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下来就是让学员们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熟悉这种表现方式。我倒是没有选择让学员去系统研究五六十年代的新浪潮电影,毕竟时间精力都不允许。最终我推荐了两部影片让大家一定要精读,那就是王家卫的《重庆森林》与李玉的《观音山》。这些都是近些年涌现出来的新一代新浪潮作品,尤其是《观音山》在手持镜头的运用上还有了一定的突破。
当剧本与表现手法都确定下来后,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去现场实地拍摄了。本次我们选择自驾小车跟随在大巴后。在小车的协助下我们无论是选址还是拍摄的效率都提升不少,最终几个场景分别选择了宏村及周边木坑、壁山、芦村、泗溪等地。前两天的拍摄我们逐步发觉新浪潮电影的精髓其实是场面调度。而场面调度对拍摄场地的面积是有一定要求的,否则就会出现施展不开空间导致人物固定在原地的尴尬局面。为此在后几天的拍摄过程中,我们也有意调整了场景,尽量选择空旷人少的地方来展开调度,但从最后成片的效果来看个人觉得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些调度效果还是略显简单与稚嫩。
本片拍摄全部采用了佳能C-LOG模式。这样可以最大化的保证拍摄时的宽容度与细节层次。其实C-LOG的后期处理也未必要用达芬奇两级调色的复杂模式,其实还是存在较为简单的流程的。这就需要用到ADOBE CC中的LUMETRI插件。新版的ADOBE各软件,包括PR/PS/AE/SG等都可以利用LUMETRI插件轻易调用各种LUT(look up table),实现LOG模式拍摄的初步纠正。而PR与SG实现互联之后可以随时将时间线上需要调色的文件导入SG后调色完继续进行编辑。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后期效率。实际上我们的片子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两级调色,套用完LUT预设值之后将整体色调向青绿轻微调整了下就是成片了。我们本以为这种偷懒的方式一定会造成某些场景色彩失真,实际上看好像所有场景的色彩效果都还算令人满意。
谈到这次拍摄的遗憾与不足之处,个人觉得是大家对跳接理解得还不够。实际上反传统的“跳接”更多出现在同景别间的镜头之间,但是拍摄时大家并没有为了后期跳接留有足够的镜头空间,导致镜头可用来跳接的量不足。这样整体上还是影响了镜头的个性化表达效果。如果能够将时空转换剪辑得更加断裂,效果会更好。当后期剪辑时将《重庆森林》与《观音山》重新拿出来给大家讲解,大家立刻就明白自己拍摄时欠缺了什么。不过从教学的角度来讲目的也已经达到,如果他们不是亲身去尝试拍摄,单纯从理论的角度讲关于跳接的一切,大家还是不能明白跳接究竟该如何拍摄。
训练营短暂的20天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大家也收获了很多。虽然过程很曲折辛苦,但是在做出成品的那一瞬间,这一切都不重要了。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仍然会坚持用新浪潮的手法来指导拍摄微电影,个人觉得这的确是一条是适合微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