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有效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和谐的;真正的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打造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必须从关注人生的高度出发,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做到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积极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更默契地配合教师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让课堂在师生互动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搞好素质教育。
关键词:和谐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力求达到和谐发展。”为此本人认为:“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打造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在此课堂中,学生能真正发展、自主发展。而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必须从关注人生的高度出发,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做到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积极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更默契地配合教师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让课堂在师生互动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搞好素质教育。
一、和谐产生于教师的预设空间
肖川博士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曾说过:教育即解放,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语文的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同时,课鉴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它的堂教学又是复杂多变的。随着新课程目标的转变,师生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 、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基于这样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破常规,改变教师上课前严密的预设,把连珠炮的发问变为学生的应从形式主义的设计转变到注重实效的思考,要给学生留足自由思维的空间,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构建的学习过程。“所谓 ‘自主建构’即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着、发展着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强调 “ 受教育者的自主建构 ” 旨在突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是基于学生智慧发展水平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使学习活动是自觉自愿的;教育要将学生带入精神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
二、和谐产生于师生的平等对话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基本前提。也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和思考,才会精神振奋、情绪激动,从而使其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要想形成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作为主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共同分享知识、情感,形成一种互惠的教学关系,在对话、互动中生成新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听课、回答问题、练习等局部过程。
三、和谐产生于明睿的教学机智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观》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如果要使课堂上有鲜活的动态生成,一是学生善于思考,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实现和谐的教学气氛。当学生精神不振时,教师应让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教师应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教师应给以他们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教师应唤起他们的力量。教师要能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造;从学生的行为中觉察到细微的进步和变化。教师要用智慧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用不同的语言发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使学生觉察到教师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让学生的在争论檫出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到和谐的愉快,发现的惊喜。
四、和谐产生于科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口头评价为主的,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艺术,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增进课堂的和谐呢?首先评价应即时。口头评价是在课堂真实的情况下实施的,教师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学生在学习或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能力和智慧等,也就是说评价应融于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同课堂教学评价是以口头评价为主的,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艺术,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增进课堂的和谐呢?首先评价应即时。口头评价是在课堂真实的情况下实施的,教师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学生在学习或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能力和智慧等,也就是说评价应融于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同步,教师能够随时把自己观察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和同伴的表现与进步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其次评价应科学。课堂评价没有固定的结构和程序,在方法运用上有很大的随意性、自发性,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依据自身的经验和智慧来观察学生的行为,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
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就象一幅画的美在于它色调、构图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等方面的和谐。一堂课的美在于教师、学生、教材等诸方面的和谐。和谐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有效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和谐的;真正的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打造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必须从关注人生的高度出发,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做到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积极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更默契地配合教师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让课堂在师生互动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搞好素质教育。
关键词:和谐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力求达到和谐发展。”为此本人认为:“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打造一种自然、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在此课堂中,学生能真正发展、自主发展。而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必须从关注人生的高度出发,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做到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积极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更默契地配合教师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让课堂在师生互动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搞好素质教育。
一、和谐产生于教师的预设空间
肖川博士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曾说过:教育即解放,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语文的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同时,课鉴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它的堂教学又是复杂多变的。随着新课程目标的转变,师生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 、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基于这样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破常规,改变教师上课前严密的预设,把连珠炮的发问变为学生的应从形式主义的设计转变到注重实效的思考,要给学生留足自由思维的空间,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构建的学习过程。“所谓 ‘自主建构’即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着、发展着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强调 “ 受教育者的自主建构 ” 旨在突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是基于学生智慧发展水平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使学习活动是自觉自愿的;教育要将学生带入精神充实、富于理智挑战的境界。”
二、和谐产生于师生的平等对话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基本前提。也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和思考,才会精神振奋、情绪激动,从而使其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要想形成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作为主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共同分享知识、情感,形成一种互惠的教学关系,在对话、互动中生成新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听课、回答问题、练习等局部过程。
三、和谐产生于明睿的教学机智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观》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如果要使课堂上有鲜活的动态生成,一是学生善于思考,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实现和谐的教学气氛。当学生精神不振时,教师应让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教师应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教师应给以他们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教师应唤起他们的力量。教师要能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造;从学生的行为中觉察到细微的进步和变化。教师要用智慧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用不同的语言发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使学生觉察到教师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让学生的在争论檫出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到和谐的愉快,发现的惊喜。
四、和谐产生于科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口头评价为主的,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艺术,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增进课堂的和谐呢?首先评价应即时。口头评价是在课堂真实的情况下实施的,教师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学生在学习或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能力和智慧等,也就是说评价应融于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同课堂教学评价是以口头评价为主的,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艺术,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增进课堂的和谐呢?首先评价应即时。口头评价是在课堂真实的情况下实施的,教师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学生在学习或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能力和智慧等,也就是说评价应融于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同步,教师能够随时把自己观察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和同伴的表现与进步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其次评价应科学。课堂评价没有固定的结构和程序,在方法运用上有很大的随意性、自发性,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依据自身的经验和智慧来观察学生的行为,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
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就象一幅画的美在于它色调、构图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等方面的和谐。一堂课的美在于教师、学生、教材等诸方面的和谐。和谐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