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危险因素探究及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Ⅰ期胃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基于危险因素的列线图(Nomograms)模型。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1月—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行胃癌手术治疗的161例Ⅰ期原发性胃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男性129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9.90±0.80)岁,其中术后辅助化疗41例(化疗组),未行术后辅助化疗120例(未化疗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Ⅰ期胃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对列线图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

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脉管癌栓或神经浸润是Ⅰ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

其他文献
影像组学在肿瘤的诊断、预后评估,以及评价肿瘤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发挥着关键作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可以将肿瘤的影像组学表现与其分子表型联系起来,在脑胶质瘤的分级和治疗反应的预测和预后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它利用常规和先进技术将脑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进行区分,可用于脑胶质瘤的诊断和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鉴别;半自动和自动化的肿瘤分割技术也被开发用于评估脑胶质瘤的复发情况。主要对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在预测胶质瘤重要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胶质瘤分级诊断、与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及评估术后复发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在其增强免疫抗肿瘤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免疫耐受失衡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发生,ICIs致免疫相关肝损伤(ILICI)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对ILICI的定义、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表现、治疗、复发及再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3大癌症死亡原因,具有基因频繁突变的特点。目前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方案面临着癌症复发和耐药性等挑战。结直肠癌的治疗往往通过促进各种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铁死亡被发现是一种铁依赖性和脂质过氧化物驱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研究表明,铁死亡是结直肠癌的一种有效治疗策略。然而,需要对结直肠癌中铁死亡的发生、传播和耐药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主要对结直肠癌形成、代谢、治疗中的铁死亡机制及其耐药途径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改善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最常见于胃部,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胃GIST的起源大多来于胃壁固有肌层,呈膨胀性生长,分界清,比较容易分离。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胃GIST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胃GIST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已逐步得到了认可,但对胃不利部位的GIST是否适用腹腔镜手术仍不明确。本文将结合笔者中心对胃不利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胃GIST的探索及临床应用进行简要总结概述,以期选择更优方式治疗胃不利部位GIST。
免疫治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免疫治疗与术前新辅助治疗模式的有机融合有望进一步实现肿瘤降期、病理缓解、根治切除,提升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整体治疗效果。然而,新辅助免疫治疗是否影响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不良事件、肿瘤病理学响应、远期生存等仍处于临床初期的探索阶段,有赖于开展大样本、前瞻性Ⅲ期临床研究来探究其临床价值。此外,关注新药及新型治疗模式探索、筛选高特异性疗效预测指标、权衡新辅助治疗周期与手术时间选择,有助于优化及规范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合理应用,最终使患者获益。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影像组学预测食管癌非手术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以"EsophagealNeoplasms"或"EsophagealNeoplasm"或"Neoplasm,Esophageal"或"EsophagusNeoplasms"或"EsophagusNeoplasms"或"Neoplasm,Esophagus"或"Neoplasms,Esophagus"或"Neoplasms,Esophageal"或"CancerofEsophagus"或"Cancero
目的观察肥胖合并睡眠呼吸暂停(OSA)人群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昼夜变化情况及其与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的关系。方法最终纳入肥胖合并OSA受试者64例(试验组)和非肥胖、非OSA受试者24例(对照组)。全部受试者进行PSG监测,并分别在睡前夜晚和第2天清晨采集外周血并检测血清中HIF-1α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浓度。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Two-wa
目的利用新型设备人工智能肠鸣音监测系统探索和分析假饲对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行LA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LA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行LA术后常规护理及假饲状态护理。采取双盲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口干口臭及术后腹痛等并发症进行记录与收集。运用Graph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人群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肛门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例,女性36例,年龄26~45岁,平均年龄(35.20±8.86)岁。依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单号、双号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n=87),双号为观察组(n=87)。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费用、创面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在甲状腺癌复发或残留再次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描述分析2018年9月—2022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9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总引流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术后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随访期间复发人数。结果9例患者手术时间(186.67±44.44)min、清扫淋巴结数目(15.77±13.59)枚、术中出血量(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