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产业需要“创新2.0”体系,以全要素和全时空的状态运行信息的采集、感知和整合,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全要素在整个时空范畴之内的优化配置和无缝的协同。
当全社会都在谈“互联网+”时,交通运输作为一个关系到所有百姓生活的产业,当然备受关注。如果说现在是“智慧交通1.0”时代,那么“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模式将是“智慧交通2.0”时代。届时,交通云和大数据会成为基础设施,并通过网络、数据、知识、计算等创新手段,形成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特点的“创新2.0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模式
交通的永恒主题,首先是效率。人或者物品想从A地到B地,都希望以更快的方式到达。其次是安全。因为在从A到B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潜在的碰撞风险。第三是要节能减排。因为运输需要能量推动,而能量是通过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个形态,转化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能量的效率问题以及转化的排放问题,这也是人们现在追求新能源的意义所在,人们需要更好、更环保、更节能的能源来源。最后,是便利和舒适。
目前,全球的智能交通发展方向是泛在交通。何为泛在?笔者认为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一种客观存在。这就是不以其他事物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层意义,是除了客观存在外,我们需要感知。客观存在对人类生活来说,是不够的。就如我国的交通产业来说,交通运输部提出了交通的“四个交通”的顶层设计,即综合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智慧交通;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提出的“三个面向”,服务于运营管理(2B)、出行服务(2C)、决策管理(2G);交通部路网中心提出的“智慧路网”要求道路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这些方针、政策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仅靠这些是不足以使我国的交通运输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
我国交通运输产业的现状,充满着各种矛盾。作为使用者,有“汽车梦与交通困境”的矛盾:拥有汽车是中国家庭的普遍愿望;而一二线城市上下班高峰堵车、节假日自驾出游高峰高速拥堵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都已经成为常态。作为设计者,有“强烈创新愿望与数据孤岛”的矛盾:交通数据集中在政府和运营管理单位,尚无系统性数据开放策略;条块分割造成的孤岛式和破碎化数据,使跨组织协同难以实现;交通服务设计受限于局部性数据等。作为运营、管理者,有强烈服务提升愿望与用户体验改善困境的矛盾:有限的基础设施资源与服务需求无限化之间的矛盾;交通要素感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的碎片化沉睡的大数据无法使用等问题。
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产业需要“创新2.0”体系,以全要素和全时空的状态运行信息的采集、感知和整合,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全要素在整个时空范畴之内的优化配置和无缝的协同。换言之,即各种交通要素包括人、车、路、场和环境等,在时间范围和时空维度实现360度的全景化以及全过程的无缝化。
“互联网+ETC”打造智慧交通2.0创新引擎
在物理空间的扩展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将成为今后持续的主题,笔者认为,未来智慧交通发展的必然之路,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动力与支撑,构建一个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体系。
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作为一个V2X的基础技术,可提升用户的体验,并助力“智慧交通2.0”的发展。ETC的核心技术是专用短程通信(DSRC),在交通运输领域,DSRC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V2X通信技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DSRC可以实现V2X低时延直接通信,实现自动识别车辆、交通费用电子支付、车路通信等功能。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积极地部署我国的ETC网络,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1279万ETC用户、7600 条ETC车道,实现了省市互连,预计2015年底ETC用户达到2000万,有13000 条ETC车道,并实现全国ETC互连,笔者认为,到2020年全国的ETC用户将达到8千万,成为全球最大的ETC网络。
届时,ETC的发展一定会更加丰富,笔者认为有七个关键词。第一,进城,即进入城市应用领域,如停车、拥堵调节、路桥收费、场站管理等;第二,上车,即进入前装和准前装,成为标准车辆功能;第三,联云,连上公有云,这是“互联网+ETC”趋势使然;第四,在手,通过手持终端(手机、平板等)提供用户服务;第五,出海,即中国的ETC模式可供海外其它国家参考;第六,多元,即结合移动通信技术、与行驶记录仪和导航仪结合等多元形式;第七,延伸,将扩展至更多V2X应用,进入车车协同和车路协同领域。
ETC的创新应用也会相应地增加。例如,可以创建智能停车管理体系,目前我们去停车场都需要不断地停车、取卡、交现金,打票等,对车主来说,花费时间长,如果遇到天气恶劣,刮风下雨更是不便利;对于业主来说,需要请人来收费、管理,增加投入。通过ETC创建智能停车管理体系后,就可以实现无人值守、非现金支付、不停车通过、集中管理,最后变成一个以云为核心的联网停车的城市级乃至全国级的大平台。以此类推,拥堵收费、年票稽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都可以通过这个技术来解决,最终形成无缝的感知和协同。
如此,以“互联网+ETC”为基体的用户体验,到最后就能“上得了高速、进得了商圈、下得了停车场、回得了家园”,从而构建未来生活的一卡贯通、联网多用,一卡多用、联网多用的大生活场景。
当全社会都在谈“互联网+”时,交通运输作为一个关系到所有百姓生活的产业,当然备受关注。如果说现在是“智慧交通1.0”时代,那么“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模式将是“智慧交通2.0”时代。届时,交通云和大数据会成为基础设施,并通过网络、数据、知识、计算等创新手段,形成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特点的“创新2.0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模式
交通的永恒主题,首先是效率。人或者物品想从A地到B地,都希望以更快的方式到达。其次是安全。因为在从A到B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潜在的碰撞风险。第三是要节能减排。因为运输需要能量推动,而能量是通过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个形态,转化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能量的效率问题以及转化的排放问题,这也是人们现在追求新能源的意义所在,人们需要更好、更环保、更节能的能源来源。最后,是便利和舒适。
目前,全球的智能交通发展方向是泛在交通。何为泛在?笔者认为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一种客观存在。这就是不以其他事物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层意义,是除了客观存在外,我们需要感知。客观存在对人类生活来说,是不够的。就如我国的交通产业来说,交通运输部提出了交通的“四个交通”的顶层设计,即综合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智慧交通;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提出的“三个面向”,服务于运营管理(2B)、出行服务(2C)、决策管理(2G);交通部路网中心提出的“智慧路网”要求道路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这些方针、政策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仅靠这些是不足以使我国的交通运输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
我国交通运输产业的现状,充满着各种矛盾。作为使用者,有“汽车梦与交通困境”的矛盾:拥有汽车是中国家庭的普遍愿望;而一二线城市上下班高峰堵车、节假日自驾出游高峰高速拥堵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都已经成为常态。作为设计者,有“强烈创新愿望与数据孤岛”的矛盾:交通数据集中在政府和运营管理单位,尚无系统性数据开放策略;条块分割造成的孤岛式和破碎化数据,使跨组织协同难以实现;交通服务设计受限于局部性数据等。作为运营、管理者,有强烈服务提升愿望与用户体验改善困境的矛盾:有限的基础设施资源与服务需求无限化之间的矛盾;交通要素感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的碎片化沉睡的大数据无法使用等问题。
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产业需要“创新2.0”体系,以全要素和全时空的状态运行信息的采集、感知和整合,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全要素在整个时空范畴之内的优化配置和无缝的协同。换言之,即各种交通要素包括人、车、路、场和环境等,在时间范围和时空维度实现360度的全景化以及全过程的无缝化。
“互联网+ETC”打造智慧交通2.0创新引擎
在物理空间的扩展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将成为今后持续的主题,笔者认为,未来智慧交通发展的必然之路,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动力与支撑,构建一个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体系。
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作为一个V2X的基础技术,可提升用户的体验,并助力“智慧交通2.0”的发展。ETC的核心技术是专用短程通信(DSRC),在交通运输领域,DSRC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V2X通信技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DSRC可以实现V2X低时延直接通信,实现自动识别车辆、交通费用电子支付、车路通信等功能。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积极地部署我国的ETC网络,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1279万ETC用户、7600 条ETC车道,实现了省市互连,预计2015年底ETC用户达到2000万,有13000 条ETC车道,并实现全国ETC互连,笔者认为,到2020年全国的ETC用户将达到8千万,成为全球最大的ETC网络。
届时,ETC的发展一定会更加丰富,笔者认为有七个关键词。第一,进城,即进入城市应用领域,如停车、拥堵调节、路桥收费、场站管理等;第二,上车,即进入前装和准前装,成为标准车辆功能;第三,联云,连上公有云,这是“互联网+ETC”趋势使然;第四,在手,通过手持终端(手机、平板等)提供用户服务;第五,出海,即中国的ETC模式可供海外其它国家参考;第六,多元,即结合移动通信技术、与行驶记录仪和导航仪结合等多元形式;第七,延伸,将扩展至更多V2X应用,进入车车协同和车路协同领域。
ETC的创新应用也会相应地增加。例如,可以创建智能停车管理体系,目前我们去停车场都需要不断地停车、取卡、交现金,打票等,对车主来说,花费时间长,如果遇到天气恶劣,刮风下雨更是不便利;对于业主来说,需要请人来收费、管理,增加投入。通过ETC创建智能停车管理体系后,就可以实现无人值守、非现金支付、不停车通过、集中管理,最后变成一个以云为核心的联网停车的城市级乃至全国级的大平台。以此类推,拥堵收费、年票稽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都可以通过这个技术来解决,最终形成无缝的感知和协同。
如此,以“互联网+ETC”为基体的用户体验,到最后就能“上得了高速、进得了商圈、下得了停车场、回得了家园”,从而构建未来生活的一卡贯通、联网多用,一卡多用、联网多用的大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