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但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贝多芬曾告戒后人:“把‘德性’教給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陈鹤琴先生也曾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这一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所以育儿要先育德。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将品德习惯培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所以我们要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如靠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德育教育活动,又靠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环境、氛围,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使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每时每刻对他们进行教育。
首先,利用常规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因为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其次,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少,可塑性大,是非辨别,行为控制、生活处理能力差,求知欲、好奇心、模仿性强,他们的特点决定德育内容必须具有全面性、层次性,因此幼儿园德育更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幼儿早晨来园开始,就要注意在各个活动环节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可以让幼儿轮流在门口做接待,主动向家长和其他的小朋友问好,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每天进餐时要求做到碗里干净、身上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餐点之后,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等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让幼儿懂得如何做有爱心、诚实守信的小朋友;在组织喝水的时候,教育幼儿要排队接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一些竞赛性游戏中,让幼儿了解团结一致、相互合作就有机会取得胜利的道理,增强幼儿的团结意识;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教育幼儿不争抢活动器械,培养幼儿相互谦让的品德等;而在日常生活中则可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还要注意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拿放东西动作轻,总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适时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将品德习惯培养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与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品德实践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如在社会活动中,通过帮助小弟弟、妹妹,让幼儿知道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音乐活动,通过教唱一些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美术活动通过成人的启发诱导,使他们自己能把生活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画“我爱妈妈”。
另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一开始做得很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我们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另还要根据教育目标,对各位幼儿进行跟踪,对做得好的小朋友及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发小礼物奖励,这样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将品德习惯培养渗透在环境之中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
李岚清曾说过:“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美对个人的素质影响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如师幼一起整理布置教室的环境,让孩子轮流当值日生,在室外张贴文明用语和温馨提示,倡导幼儿变废为宝等,久而久之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幼儿的心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产生良好的反应,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二)隐性环境
幼儿年龄小,最喜欢模仿心目中崇拜的人,而教师、家长往往就是他们的模仿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因而教师、家长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言传身教、榜样教育,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幼儿。
(三)家庭、社会教育环境
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需取得家庭、社会的配合,构建好“家、园、社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如果各方面的品德任务或教育要求不统一,必然导致道德教育方法上的不一致,容易造成幼儿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矛盾,甚至形成双重性格。如在园,教师会要求孩子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但一回到家中,一些父母却全包办了;孩子在幼儿园打架了,教师会教育孩子要相敬互爱,可有些家长却支持孩子:“就是不能让人欺负,谁欺负你就打他”。试想,这类相互矛盾的思想灌输下孩子的思想会是怎样的发展?因此应充分发挥幼儿品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构建幼儿园品德教育为主体、家庭品德教育为基础、社会品德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做到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品德教育整体。
四、将品德习惯工作渗透在各个节日中
“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国庆节”到来时,我们要抓住时机,组织各种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培养幼儿愉快的情绪,增进幼儿与父母的情感,使幼儿在实践中得到体验。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性格。”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好一切教育良机,组织好各项活动与交往,寓思想品德于活动之中;只要我们坚持从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入手抓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幼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把幼儿德育做到实处,那么回报我们的将是一份欣喜。
一、将品德习惯培养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所以我们要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如靠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德育教育活动,又靠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形教育”:环境、氛围,把德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使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每时每刻对他们进行教育。
首先,利用常规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因为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其次,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少,可塑性大,是非辨别,行为控制、生活处理能力差,求知欲、好奇心、模仿性强,他们的特点决定德育内容必须具有全面性、层次性,因此幼儿园德育更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幼儿早晨来园开始,就要注意在各个活动环节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可以让幼儿轮流在门口做接待,主动向家长和其他的小朋友问好,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每天进餐时要求做到碗里干净、身上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餐点之后,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等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让幼儿懂得如何做有爱心、诚实守信的小朋友;在组织喝水的时候,教育幼儿要排队接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一些竞赛性游戏中,让幼儿了解团结一致、相互合作就有机会取得胜利的道理,增强幼儿的团结意识;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教育幼儿不争抢活动器械,培养幼儿相互谦让的品德等;而在日常生活中则可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还要注意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拿放东西动作轻,总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适时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将品德习惯培养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与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品德实践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如在社会活动中,通过帮助小弟弟、妹妹,让幼儿知道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音乐活动,通过教唱一些爱祖国为主题的歌曲,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美术活动通过成人的启发诱导,使他们自己能把生活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画“我爱妈妈”。
另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一开始做得很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我们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另还要根据教育目标,对各位幼儿进行跟踪,对做得好的小朋友及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发小礼物奖励,这样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将品德习惯培养渗透在环境之中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
李岚清曾说过:“美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美对个人的素质影响是很大的,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如师幼一起整理布置教室的环境,让孩子轮流当值日生,在室外张贴文明用语和温馨提示,倡导幼儿变废为宝等,久而久之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幼儿的心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产生良好的反应,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二)隐性环境
幼儿年龄小,最喜欢模仿心目中崇拜的人,而教师、家长往往就是他们的模仿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因而教师、家长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言传身教、榜样教育,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幼儿。
(三)家庭、社会教育环境
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需取得家庭、社会的配合,构建好“家、园、社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如果各方面的品德任务或教育要求不统一,必然导致道德教育方法上的不一致,容易造成幼儿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矛盾,甚至形成双重性格。如在园,教师会要求孩子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但一回到家中,一些父母却全包办了;孩子在幼儿园打架了,教师会教育孩子要相敬互爱,可有些家长却支持孩子:“就是不能让人欺负,谁欺负你就打他”。试想,这类相互矛盾的思想灌输下孩子的思想会是怎样的发展?因此应充分发挥幼儿品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构建幼儿园品德教育为主体、家庭品德教育为基础、社会品德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做到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品德教育整体。
四、将品德习惯工作渗透在各个节日中
“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国庆节”到来时,我们要抓住时机,组织各种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培养幼儿愉快的情绪,增进幼儿与父母的情感,使幼儿在实践中得到体验。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性格。” 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好一切教育良机,组织好各项活动与交往,寓思想品德于活动之中;只要我们坚持从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入手抓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幼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把幼儿德育做到实处,那么回报我们的将是一份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