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体育教师应当胸装学生、尊重学生,把认知活动放在最鲜明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必然要审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凸显运动之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学生个性;运动之美;主体作用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随时面临选择,社会不仅需要有各种知识结构和各种才能的人,而且需要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有健康的体魄。有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有判断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前提。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首先要纠正体育教学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偏差,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调整,发挥体育的独特功能,根据新时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设定其教育目标,挖掘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动之美。
一、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运动锻炼。学生都荣誉感和好胜心,可多组织比赛教学,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差异,采用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对体质、技术差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其树立信心,不能采取让其出列展示错误的示范进行惩罚:要主动热情接近他们,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要耐心指导,必要时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尝到自己进步的喜悦,使之产生学习新技术的信心。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与实施中,要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应选用生动有趣,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体育训练中磨炼自己性格。从中发现自己的运动之美。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主体也是学生,制定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爱好。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平等、民主地与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专长,并能加以合理运用。学生自己喜欢了就会自觉的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高涨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调动学生自主的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同时更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过程、参与过程、合作过程,在不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引导点拨,启发和激励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使每個学生都能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以便更好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身心,增进健康,达到自我发展。
三、凸显运动之美
在发展个性张扬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感情交流,以鼓励表扬为主,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运动之美。运动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对象,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表现的内容,又是表现的形式。文学艺术美需要一种无生命的物质(文字、声音、色彩)作为艺术美的媒介,而体育美的媒介就是运动着的人体。文字艺术美侧重于人们的审美想象。体育美则更重于人们审美感知。文学艺术美通过艺术媒介固定下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静止性,而体育则表现在人体运动的全过程中,有着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感。因此说体育美是一种流动的美,动态的美。发展个性张扬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前提,是凸显运动之美的重要条件。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不断创新改革,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发挥个性张扬,凸显运动之美!确立以个性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目标,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体育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个性意识的教育观,使学生的不同擅长、不同志趣都能获得长足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凸显运动之美。体育运动的目的,除强身健体外,更以运动美的形式给人们展示绚丽多姿美的艺术视野,通过每一个瞬间、动作、表情、给人予美的陶醉,美的享受。充分发展个性张扬,凸显运动之美。
四、尊重学生选择,提供个性发展土壤
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影响,任何一门学科也不能与之相比。发展学生的个性,只靠课内的教学是不行的,教师要把课堂延伸到广阔的生活天地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背景,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因此,体育教学切不可把束缚人的绳索紧紧地攒在教师的手里。我们在实施个性教育时,其实更大程度地确立了“尊重选择”的原则。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当然,作为教师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认为充实的课堂教学,他只是一个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他的职责就是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力。要把学生从传统的“程式”或“套路”中解放出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探究合作,充分展示自我,让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课中张扬,使学生的“心”得到发展。
【摘要】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体育教师应当胸装学生、尊重学生,把认知活动放在最鲜明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必然要审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凸显运动之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学生个性;运动之美;主体作用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随时面临选择,社会不仅需要有各种知识结构和各种才能的人,而且需要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有健康的体魄。有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有判断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前提。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首先要纠正体育教学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偏差,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调整,发挥体育的独特功能,根据新时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设定其教育目标,挖掘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动之美。
一、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运动锻炼。学生都荣誉感和好胜心,可多组织比赛教学,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差异,采用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对体质、技术差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其树立信心,不能采取让其出列展示错误的示范进行惩罚:要主动热情接近他们,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要耐心指导,必要时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尝到自己进步的喜悦,使之产生学习新技术的信心。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与实施中,要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应选用生动有趣,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体育训练中磨炼自己性格。从中发现自己的运动之美。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主体也是学生,制定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爱好。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平等、民主地与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专长,并能加以合理运用。学生自己喜欢了就会自觉的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高涨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调动学生自主的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同时更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过程、参与过程、合作过程,在不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引导点拨,启发和激励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使每個学生都能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以便更好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身心,增进健康,达到自我发展。
三、凸显运动之美
在发展个性张扬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感情交流,以鼓励表扬为主,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运动之美。运动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对象,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表现的内容,又是表现的形式。文学艺术美需要一种无生命的物质(文字、声音、色彩)作为艺术美的媒介,而体育美的媒介就是运动着的人体。文字艺术美侧重于人们的审美想象。体育美则更重于人们审美感知。文学艺术美通过艺术媒介固定下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静止性,而体育则表现在人体运动的全过程中,有着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感。因此说体育美是一种流动的美,动态的美。发展个性张扬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前提,是凸显运动之美的重要条件。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不断创新改革,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发挥个性张扬,凸显运动之美!确立以个性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目标,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体育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个性意识的教育观,使学生的不同擅长、不同志趣都能获得长足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凸显运动之美。体育运动的目的,除强身健体外,更以运动美的形式给人们展示绚丽多姿美的艺术视野,通过每一个瞬间、动作、表情、给人予美的陶醉,美的享受。充分发展个性张扬,凸显运动之美。
四、尊重学生选择,提供个性发展土壤
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影响,任何一门学科也不能与之相比。发展学生的个性,只靠课内的教学是不行的,教师要把课堂延伸到广阔的生活天地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背景,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因此,体育教学切不可把束缚人的绳索紧紧地攒在教师的手里。我们在实施个性教育时,其实更大程度地确立了“尊重选择”的原则。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发展学生的个性。当然,作为教师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认为充实的课堂教学,他只是一个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他的职责就是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力。要把学生从传统的“程式”或“套路”中解放出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探究合作,充分展示自我,让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课中张扬,使学生的“心”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