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行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患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后,均行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结果 膀胱残余尿量(18.37±7.02)ml,最大尿流率(27.45±3.21)ml/s,平均尿流率(18.82±2.56)ml/s,I-PSS(7.41±2.20)分,QOL(2.15±0.11)分,并发症发生率3.33%,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良性前裂腺增生病患不仅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疗效显著,对提高病患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良性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报告
【中图分类号】 R6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081-01
1 前言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作为泌尿外科老年男性病患常见疾病,是由性激素代谢异常,致纤维肌肉组织及(或)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所导致的前列腺体积肥大,故又称前列腺肥大症[1]。由于前列腺增大后将压迫尿道,因而临床上主要有排尿费力、夜尿增多、尿流细弱、尿不尽、尿频尿急等表现,不但会对病患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若任由病情发展,将极易并发肾功能不全、泌尿系感染、急性尿潴留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可威胁病患生命,故应及早治疗。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以其适应证广、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广受病患认可,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60例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对该治疗法的有效性作进一步分析,报告如下。
2 一般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到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8~90岁,平均年龄(68.23±7.54)岁,病程7个月~20年,平均症程(10.61±5.32)年。经临床资料与诊断,所有病患均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符合入选标准:(1)经B超与直肠指检,前列腺体积为50~100克;(2)存在下尿路梗阻,膀胱残尿量超出50毫升;(3)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结果低于4纳克/毫升;(4)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于20分;(5)生活质量评分(QOL)大于5分。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中,伴有高血压26例,尿路感染3例,急性尿潴留10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20例,脑梗死14例,支气管炎17例,肾功能障碍2例。
2.2 方法
所有病患术前均给予常规临床检查,对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者,实行抗感染治疗至尿培养提示呈阴性;尿潴留者实行导尿治疗;肾功能障碍实行导尿或护肾治疗至肾功能恢复;而对于合并心、肺、肾、脑等疾病的患者则实行对症内科治疗。
采用等离子体汽化切割系统与影像监视系统,F24内鞘30°切割镜,电凝功率60~80W,切割功率120~160W,不使用负极板;灌注液为0.9%生理盐水,灌注压力40~60厘米水注。病患行硬膜外阻滞麻醉,体位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电切镜,查看前列腺各叶增生情况、精阜位置、膀胱颈与精阜间距,置镜成功后观察双侧输尿管口、输尿管间嵴位置,确认膀胱内是否存在病变,而后退镜至尿道前列腺,明确膀胱颈至阜距离。将膀胱颈、精阜作为参照标志,于六点钟方位切入,至前列腺包膜时止,而后沿标志将出现增生的前列腺体、精阜两侧组织、前列腺尖部依次切除,最后修平创面。术中密切监测病患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保持病患水、酸碱与电解质平衡。应用吸引器将切除的前列腺组织及血块吸尽,置入F20~22三腔气囊导尿管,于气囊内注入20~40毫升水,再置于膀胱内加压牵引6小时。术后使用生理盐水持续灌注12~36小时,留置导尿管。
2.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病患术后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QOL和I-PSS评分进行记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本次研究中行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法,对比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病患术后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均明显优于术前,证明手术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s)
注:P<0.05,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I-PSS(32.51±5.33)分,QOL(4.26±0.27)分;术后I-PSS(7.41±2.20)分,QOL(2.15±0.11)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表明病患术后前列腺症状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0例病患中,术后排尿困难1例,尿道狭窄1例,并发症发生率3.33%。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人口逐渐呈现老龄化趋势,而与此同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病人群也日趋上升,如何有效治疗该病成为人们愈加关注的话题。
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良性前腺增生外科治疗术,区别于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由位于电切环内的回路电极与工作电极共同构成,具有切割精确度高、止血效果好、操作方便、导尿管移除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2];当其电流通过双极回路时,将生成一种射频能量,该种能量可把聚集于电极附近的生理盐水转换为由高能电离颗粒组成的等离子体,而这种等离子体所产生的能量能够有效将组织汽化和切割[3],且切割期间表面温度仅为40~70℃,热穿透不深,只会对浅组织产生作用,并可令深层组织形成约4.5毫米厚度的凝固层,从而抑制出血现象,起到治疗作用;此外,该术能极大程度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因而对病患组织内环境影响较低,加之采用生理盐水灌洗,不仅能预防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发生,还能显著降低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应用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与术前相比,术后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QOL及I-PSS评分均明显较优,证明该术对于治疗良性前腺增生具有显著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3%,表明该术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提高病患生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良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04):573.
[2]张一川,何乐业,龙智,孙晓辉,王国民,裴夏明,钟狂飚.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有关尿路症状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01):84-87+91.
[3]范凯.110例前列腺增生症汽化电切术后并发症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2,(05):516-518.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良性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 报告
【中图分类号】 R6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081-01
1 前言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作为泌尿外科老年男性病患常见疾病,是由性激素代谢异常,致纤维肌肉组织及(或)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所导致的前列腺体积肥大,故又称前列腺肥大症[1]。由于前列腺增大后将压迫尿道,因而临床上主要有排尿费力、夜尿增多、尿流细弱、尿不尽、尿频尿急等表现,不但会对病患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且若任由病情发展,将极易并发肾功能不全、泌尿系感染、急性尿潴留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可威胁病患生命,故应及早治疗。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以其适应证广、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广受病患认可,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60例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患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对该治疗法的有效性作进一步分析,报告如下。
2 一般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到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8~90岁,平均年龄(68.23±7.54)岁,病程7个月~20年,平均症程(10.61±5.32)年。经临床资料与诊断,所有病患均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符合入选标准:(1)经B超与直肠指检,前列腺体积为50~100克;(2)存在下尿路梗阻,膀胱残尿量超出50毫升;(3)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结果低于4纳克/毫升;(4)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于20分;(5)生活质量评分(QOL)大于5分。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中,伴有高血压26例,尿路感染3例,急性尿潴留10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20例,脑梗死14例,支气管炎17例,肾功能障碍2例。
2.2 方法
所有病患术前均给予常规临床检查,对于并发泌尿系统感染者,实行抗感染治疗至尿培养提示呈阴性;尿潴留者实行导尿治疗;肾功能障碍实行导尿或护肾治疗至肾功能恢复;而对于合并心、肺、肾、脑等疾病的患者则实行对症内科治疗。
采用等离子体汽化切割系统与影像监视系统,F24内鞘30°切割镜,电凝功率60~80W,切割功率120~160W,不使用负极板;灌注液为0.9%生理盐水,灌注压力40~60厘米水注。病患行硬膜外阻滞麻醉,体位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电切镜,查看前列腺各叶增生情况、精阜位置、膀胱颈与精阜间距,置镜成功后观察双侧输尿管口、输尿管间嵴位置,确认膀胱内是否存在病变,而后退镜至尿道前列腺,明确膀胱颈至阜距离。将膀胱颈、精阜作为参照标志,于六点钟方位切入,至前列腺包膜时止,而后沿标志将出现增生的前列腺体、精阜两侧组织、前列腺尖部依次切除,最后修平创面。术中密切监测病患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保持病患水、酸碱与电解质平衡。应用吸引器将切除的前列腺组织及血块吸尽,置入F20~22三腔气囊导尿管,于气囊内注入20~40毫升水,再置于膀胱内加压牵引6小时。术后使用生理盐水持续灌注12~36小时,留置导尿管。
2.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病患术后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QOL和I-PSS评分进行记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本次研究中行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法,对比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病患术后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均明显优于术前,证明手术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s)
注:P<0.05,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I-PSS(32.51±5.33)分,QOL(4.26±0.27)分;术后I-PSS(7.41±2.20)分,QOL(2.15±0.11)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表明病患术后前列腺症状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0例病患中,术后排尿困难1例,尿道狭窄1例,并发症发生率3.33%。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人口逐渐呈现老龄化趋势,而与此同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病人群也日趋上升,如何有效治疗该病成为人们愈加关注的话题。
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良性前腺增生外科治疗术,区别于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由位于电切环内的回路电极与工作电极共同构成,具有切割精确度高、止血效果好、操作方便、导尿管移除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2];当其电流通过双极回路时,将生成一种射频能量,该种能量可把聚集于电极附近的生理盐水转换为由高能电离颗粒组成的等离子体,而这种等离子体所产生的能量能够有效将组织汽化和切割[3],且切割期间表面温度仅为40~70℃,热穿透不深,只会对浅组织产生作用,并可令深层组织形成约4.5毫米厚度的凝固层,从而抑制出血现象,起到治疗作用;此外,该术能极大程度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因而对病患组织内环境影响较低,加之采用生理盐水灌洗,不仅能预防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的发生,还能显著降低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患应用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治疗,与术前相比,术后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QOL及I-PSS评分均明显较优,证明该术对于治疗良性前腺增生具有显著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3%,表明该术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提高病患生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良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04):573.
[2]张一川,何乐业,龙智,孙晓辉,王国民,裴夏明,钟狂飚.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有关尿路症状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01):84-87+91.
[3]范凯.110例前列腺增生症汽化电切术后并发症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2,(05):51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