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确保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制定了精准扶贫这一重大战略。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手段,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为真扶贫、扶真贫提供了很好的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十三五”期间;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5;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7-0065-03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
“精准扶贫”是国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的精确识别贫困户,针对不同的贫困情况采取不同帮扶方式的一种扶贫手段。“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地区旅游的一种村野旅游形式,利用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快实现精准扶贫的期望[1]。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创新,两者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政府不可能一直简单的以资金扶贫,而是要教会贫困户去主动获得利益。所以说,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授之以渔”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意义
1.增加贫困户脱困渠道。乡村旅游是一条产业链,可以给贫困户带来很多的商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贫困地区的餐饮业、住宿业发展,餐饮业也会带动农副产品、养殖业的发展,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2]。同时,贫困地区的旅游经济也给贫困人口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在乡村旅游地做导游,参与景区管理服务,或者可以自己做些手工艺术品向游客出售,将乡村农副产品流通到城市等。重要的是,这些就业创业机会都是在当地的,贫困人口当中能够外出务工的可以外出寻找发展机会,而留在当地的往往是不方便出去或者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中老年人、残疾人、或是有老人小孩要照顾的,所以乡村旅游带来的当地就业机会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增加了贫困人口中能够创造收入的劳动力[3]。
2.提升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大多贫困地区都是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其他偏远地区,与社会的交流不深,生活的圈子不大,所见识到的也少,眼界不够宽。而乡村旅游的发展给贫困人口带来了更多的接触社会各式各样的人和事的机会,提升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随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推行,政府大力支持下,贫困乡村地区势必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从外观上,乡村的环境会改善,一些观赏性较强的设施也会受到保护,交通道路会修整,从贫困人口内在素质上来说,随着游客的增多,在管理上会对乡村旅游接待人员进行专业的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这也逐步使贫困人员改掉固有的陋习,提升整体素质。
3.利于乡村人才培养。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的机会。乡村旅游让更多社会上有能力的人走进乡村,使得贫困人民能够有机会和原本没有交集的人群打交道,而贫困人员只是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去很多实现理想的机会,他们中同样有能力出众稍加雕琢就能大放异彩的强者。所以说,乡村旅游可以给这些有抱负的贫困人口一个实现梦想的可能,或许就因为一次乡村旅游,贫困户就和千里之外的比较富裕的游客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又极有可能获得社会人士的帮助,能够走出生活的一亩三分地,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很多去乡村旅游的游客都会选择资助贫困户家里的小孩上学,或是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甚至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乡下亲戚,这样的善意无意中也感染力贫困地区的人们,间接的提升了他们的素质[4]。例如,在2015年有一则新闻,在神农架旅游区的一家乡村餐馆,一位因家庭贫困而为学费担忧的准大学生在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几名热心的游客,正是在武汉高校和武汉省直机关工作,从而获得了他们的资助,贫困大学生因此顺利入学,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而且为了让更多人加入乡村旅游的行列中来,也会在乡村增加更丰富的元素,让参与乡村旅游的游客有更丰富的休闲活动可以选择。比如说在乡村建立图书馆、图书室,在风景优美的环境下建立一个咖啡厅等文艺活动,这在吸引很多具有文艺气息的游客之外,也在乡村创造了一种学习的积极氛围,无形中引导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也为以前没有图书看或者没有学习机会的村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开阔眼界,同时还可以与外面另一方天地来的游客交流探讨文学的魅力,为乡村增添了文化内涵。而为了脱贫,实现国家全民小康的目标,培养人才是最持续的方法,有利于乡村在政府的帮扶下尽快的主动富起来[5]。
(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现状
鄉村旅游扶贫被视为精准扶贫中的重要项目,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扶贫方式,但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以来,取得的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甚至颇受质疑。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如乡村本地居民与开发商的矛盾,贫困地区中的贫困人口和较富裕村民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些贫困地区一味地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专门建设一个人为的乡村旅游区,供游客享受,而真正的贫困户完全被隔离在外,没有获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所计划的好处,他们仍旧是一如既往的贫困,只是富了一些本来就相对富裕的村民。这些问题致使虽然整个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真正的贫困户没有有效脱贫,违背了政府提出的全民脱贫、共同小康的建设目标。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困境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乡村旅游形式单一,资源浪费
对于乡村旅游的印象,大部分人都只会想到农家乐,就是从城市到乡村换个不同的地方吃一顿不同的饭菜。这也是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产生的误区之一,这样的理念使得贫困户认为乡村旅游的成本过高,参与度不够,毕竟开酒店、开餐馆、举办农家乐等都是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比如说四川某地的所谓乡村旅游的标准设定为60万。这样高昂的支出,本来就贫困需要脱贫的贫困户自然难以承受,所以参与这一乡村旅游的项目的都是外来的富商,极少本地参与的都是在贫困地区中很富裕的居民,这也导致乡村旅游成为富人的游戏,完全脱离精准扶贫的目标。这种简单的农家餐馆模式也是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其实大部分贫苦乡村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供开发,但是开发商往往只看中了乡村的宽阔土地,去开发与乡村旅游没有关系的其他项目。例如征用村民的耕地,并且是一次性付清所需费用,不给村民入股的选择,利用这些耕地,开发商建造人工花海或者一些其他的人造景区,以此来获得自己的利益。这种情况下,贫困村民虽然获得了一些补贴,但失去了耕地,也失去了土地上原有的旅游资源如古树、特色风水树、农产品等,使得脱贫更加遥远。 (二)扶贫对象思想落后,不够配合
扶贫对象在偏远乡村地区,与社会接触太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难以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冲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于在乡村利用旅游资源扶贫很不理解,甚至有些扶贫对象认为政府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还不如直接給予资金上的支持。而且因为对乡村旅游扶贫的不理解,看到游客去旅游,认为侵占了自己的领土,破坏了原来平静的生活,所以对于乡村旅游特别抵制。部分贫困对象听从政府号召,了解乡村旅游的好处,愿意主动参与到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中来,但由于眼界不高,见识不够丰富,导致乡村旅游模式单一,没有创新。这些由本地居民开展的乡村旅游活动往往是通过模仿别的地方甚至完全照搬,致使当地的乡村旅游项目缺少独特性,缺乏创新,难以吸引游客,也没有合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因为乡村旅游带来的利益,很多村民受利益驱使,急于争夺一时金钱,对游客坑蒙宰骗,漫天要价,另外服务态度差,素质低下。
(三)市场定位偏移,专业能力不足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贫困对象脱贫,而不是仅仅为了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当中,定位产生了偏移,这些能够帮助贫困户脱贫的旅游资源完全落入到开发商手里,而这些开发商大多是外地富商或是当地不贫困人员。他们利用资金优势,抢占旅游资源,并且将政府投入的用于扶贫的资金简单理解为开发旅游区的资金,然后用政府资金谋得自己的私利。开发商很多不具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所需的专业能力,只是为了赚钱去开发一些度假酒店等,没有开发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或是结构更复杂的旅游形式。把乡村旅游彻底打造成了观光项目,游客没有重游的意愿,游客的体验性不够,体验效果不好。这种专业能力不强也致使具体到贫困户身上的利益更少。
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一)多方参与,合力扶贫
贫困乡村地处偏远,开发难度大,资金需求太大,仅仅靠政府一己之力难以为继,所以,要让社会上的多方力量参与进来,加持扶贫。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重视市场作用,动员全社会参与,督促各个社会主体发挥自己角色的作用,承担起社会责任。据全国社会组织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12日15时,我国社会组织共有803,659个,其中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共2308个。数据表明,自2011年开始,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就开始以每年5万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些社会组织在扶贫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免费午餐基金公募计划中累计超过3.6亿,累计受惠人数超25万人,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已经覆盖全国10个县,保障儿童1,251,542名,投保总金额达46,970,171.70元,赔付总金额达27,821,616.22元,赔付总人数为7520人,所以说社会力量是强大的,政府要鼓励社会力量关注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通过电视、网络、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报道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典型事迹、成功经验,提高社会各界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的认同感、责任感,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扶贫对象的专业素养不够始终是造成扶贫对象参与程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构建专门对扶贫对象进行乡村旅游方面的知识的培训机制。首先要做到准确识别,找出需要扶贫的对象,落实到家家户户,根据每个扶贫对象的特点进行分类,安排适合的工作。同时鼓励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到乡村进行帮扶,举办培训班,针对不同的服务单独培训,选择各自的强项参与到乡村旅游扶贫中来,如接待、表演、旅游商品、酒店、餐馆等。
(三)因地制宜,精准帮扶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要做到”精准”。不同的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情况采取最适合的手段。首先要观察当地能不能发展乡村旅游,或者说乡村旅游能否发挥扶贫效果,深入调查之后,根据适合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名单,再找出每个贫困乡村适合的路线,合适的开发项目,将政府的扶贫政策落实到细节,达到”真扶贫”的效果。同时对扶贫过程及时记录,观察效果,对于收效甚微的贫困乡村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方案。而且不能一直一成不变的任其发展,要及时结合社会新需求不断创新,始终保持吸引力。
(四)利用网络,花样营销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近日,“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发布了2018全球数字报告,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突破40亿,这意味着全球有一半人口“触网”,2017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就达到10.93亿。人们享受网络带来的快捷性,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利用网络,宣传乡村旅游,可以在网上各平台上展示乡村的魅力,突出乡村旅游的特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更多关注贫困地区的爱心人士,比如说在淘宝直播上就有旅游直播,可以请旅游达人到乡村地区进行户外直播,同时,在网上出售乡村农副产品和其他特色手工艺术品,让更多即使不能去到乡村旅游的人也能贡献一份力量。
“精准扶贫”是国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的精确识别贫困户,针对不同的贫困情况采取不同帮扶方式的一种扶贫手段。“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地区旅游的一种村野旅游形式。利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精准扶贫路径研究,为实现真扶贫、扶真贫提供了很好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邓维杰,何海燕,朱淑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7,(12):44-49.
〔2〕于沐仔,王庆生.基于田园综合体视角的旅游精准扶贫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沂南县朱家林为例[J].中国商论,2017,(34):45-48.
〔3〕黄胤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D].河南师范大学,2017.
〔4〕胡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武汉大学,2016.
〔5〕陈秋华,纪金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196-200.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十三五”期间;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5;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7-0065-03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
“精准扶贫”是国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的精确识别贫困户,针对不同的贫困情况采取不同帮扶方式的一种扶贫手段。“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地区旅游的一种村野旅游形式,利用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快实现精准扶贫的期望[1]。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创新,两者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政府不可能一直简单的以资金扶贫,而是要教会贫困户去主动获得利益。所以说,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授之以渔”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意义
1.增加贫困户脱困渠道。乡村旅游是一条产业链,可以给贫困户带来很多的商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贫困地区的餐饮业、住宿业发展,餐饮业也会带动农副产品、养殖业的发展,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2]。同时,贫困地区的旅游经济也给贫困人口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可以在乡村旅游地做导游,参与景区管理服务,或者可以自己做些手工艺术品向游客出售,将乡村农副产品流通到城市等。重要的是,这些就业创业机会都是在当地的,贫困人口当中能够外出务工的可以外出寻找发展机会,而留在当地的往往是不方便出去或者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中老年人、残疾人、或是有老人小孩要照顾的,所以乡村旅游带来的当地就业机会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增加了贫困人口中能够创造收入的劳动力[3]。
2.提升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大多贫困地区都是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其他偏远地区,与社会的交流不深,生活的圈子不大,所见识到的也少,眼界不够宽。而乡村旅游的发展给贫困人口带来了更多的接触社会各式各样的人和事的机会,提升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随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推行,政府大力支持下,贫困乡村地区势必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从外观上,乡村的环境会改善,一些观赏性较强的设施也会受到保护,交通道路会修整,从贫困人口内在素质上来说,随着游客的增多,在管理上会对乡村旅游接待人员进行专业的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这也逐步使贫困人员改掉固有的陋习,提升整体素质。
3.利于乡村人才培养。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的机会。乡村旅游让更多社会上有能力的人走进乡村,使得贫困人民能够有机会和原本没有交集的人群打交道,而贫困人员只是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去很多实现理想的机会,他们中同样有能力出众稍加雕琢就能大放异彩的强者。所以说,乡村旅游可以给这些有抱负的贫困人口一个实现梦想的可能,或许就因为一次乡村旅游,贫困户就和千里之外的比较富裕的游客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又极有可能获得社会人士的帮助,能够走出生活的一亩三分地,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很多去乡村旅游的游客都会选择资助贫困户家里的小孩上学,或是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甚至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乡下亲戚,这样的善意无意中也感染力贫困地区的人们,间接的提升了他们的素质[4]。例如,在2015年有一则新闻,在神农架旅游区的一家乡村餐馆,一位因家庭贫困而为学费担忧的准大学生在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几名热心的游客,正是在武汉高校和武汉省直机关工作,从而获得了他们的资助,贫困大学生因此顺利入学,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而且为了让更多人加入乡村旅游的行列中来,也会在乡村增加更丰富的元素,让参与乡村旅游的游客有更丰富的休闲活动可以选择。比如说在乡村建立图书馆、图书室,在风景优美的环境下建立一个咖啡厅等文艺活动,这在吸引很多具有文艺气息的游客之外,也在乡村创造了一种学习的积极氛围,无形中引导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也为以前没有图书看或者没有学习机会的村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开阔眼界,同时还可以与外面另一方天地来的游客交流探讨文学的魅力,为乡村增添了文化内涵。而为了脱贫,实现国家全民小康的目标,培养人才是最持续的方法,有利于乡村在政府的帮扶下尽快的主动富起来[5]。
(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现状
鄉村旅游扶贫被视为精准扶贫中的重要项目,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扶贫方式,但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以来,取得的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甚至颇受质疑。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如乡村本地居民与开发商的矛盾,贫困地区中的贫困人口和较富裕村民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些贫困地区一味地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专门建设一个人为的乡村旅游区,供游客享受,而真正的贫困户完全被隔离在外,没有获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所计划的好处,他们仍旧是一如既往的贫困,只是富了一些本来就相对富裕的村民。这些问题致使虽然整个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真正的贫困户没有有效脱贫,违背了政府提出的全民脱贫、共同小康的建设目标。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困境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乡村旅游形式单一,资源浪费
对于乡村旅游的印象,大部分人都只会想到农家乐,就是从城市到乡村换个不同的地方吃一顿不同的饭菜。这也是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产生的误区之一,这样的理念使得贫困户认为乡村旅游的成本过高,参与度不够,毕竟开酒店、开餐馆、举办农家乐等都是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比如说四川某地的所谓乡村旅游的标准设定为60万。这样高昂的支出,本来就贫困需要脱贫的贫困户自然难以承受,所以参与这一乡村旅游的项目的都是外来的富商,极少本地参与的都是在贫困地区中很富裕的居民,这也导致乡村旅游成为富人的游戏,完全脱离精准扶贫的目标。这种简单的农家餐馆模式也是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其实大部分贫苦乡村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供开发,但是开发商往往只看中了乡村的宽阔土地,去开发与乡村旅游没有关系的其他项目。例如征用村民的耕地,并且是一次性付清所需费用,不给村民入股的选择,利用这些耕地,开发商建造人工花海或者一些其他的人造景区,以此来获得自己的利益。这种情况下,贫困村民虽然获得了一些补贴,但失去了耕地,也失去了土地上原有的旅游资源如古树、特色风水树、农产品等,使得脱贫更加遥远。 (二)扶贫对象思想落后,不够配合
扶贫对象在偏远乡村地区,与社会接触太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难以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冲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于在乡村利用旅游资源扶贫很不理解,甚至有些扶贫对象认为政府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还不如直接給予资金上的支持。而且因为对乡村旅游扶贫的不理解,看到游客去旅游,认为侵占了自己的领土,破坏了原来平静的生活,所以对于乡村旅游特别抵制。部分贫困对象听从政府号召,了解乡村旅游的好处,愿意主动参与到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中来,但由于眼界不高,见识不够丰富,导致乡村旅游模式单一,没有创新。这些由本地居民开展的乡村旅游活动往往是通过模仿别的地方甚至完全照搬,致使当地的乡村旅游项目缺少独特性,缺乏创新,难以吸引游客,也没有合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因为乡村旅游带来的利益,很多村民受利益驱使,急于争夺一时金钱,对游客坑蒙宰骗,漫天要价,另外服务态度差,素质低下。
(三)市场定位偏移,专业能力不足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贫困对象脱贫,而不是仅仅为了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当中,定位产生了偏移,这些能够帮助贫困户脱贫的旅游资源完全落入到开发商手里,而这些开发商大多是外地富商或是当地不贫困人员。他们利用资金优势,抢占旅游资源,并且将政府投入的用于扶贫的资金简单理解为开发旅游区的资金,然后用政府资金谋得自己的私利。开发商很多不具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所需的专业能力,只是为了赚钱去开发一些度假酒店等,没有开发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或是结构更复杂的旅游形式。把乡村旅游彻底打造成了观光项目,游客没有重游的意愿,游客的体验性不够,体验效果不好。这种专业能力不强也致使具体到贫困户身上的利益更少。
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一)多方参与,合力扶贫
贫困乡村地处偏远,开发难度大,资金需求太大,仅仅靠政府一己之力难以为继,所以,要让社会上的多方力量参与进来,加持扶贫。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重视市场作用,动员全社会参与,督促各个社会主体发挥自己角色的作用,承担起社会责任。据全国社会组织信息查询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12日15时,我国社会组织共有803,659个,其中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共2308个。数据表明,自2011年开始,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就开始以每年5万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些社会组织在扶贫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免费午餐基金公募计划中累计超过3.6亿,累计受惠人数超25万人,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已经覆盖全国10个县,保障儿童1,251,542名,投保总金额达46,970,171.70元,赔付总金额达27,821,616.22元,赔付总人数为7520人,所以说社会力量是强大的,政府要鼓励社会力量关注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通过电视、网络、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报道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典型事迹、成功经验,提高社会各界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的认同感、责任感,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扶贫对象的专业素养不够始终是造成扶贫对象参与程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构建专门对扶贫对象进行乡村旅游方面的知识的培训机制。首先要做到准确识别,找出需要扶贫的对象,落实到家家户户,根据每个扶贫对象的特点进行分类,安排适合的工作。同时鼓励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到乡村进行帮扶,举办培训班,针对不同的服务单独培训,选择各自的强项参与到乡村旅游扶贫中来,如接待、表演、旅游商品、酒店、餐馆等。
(三)因地制宜,精准帮扶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要做到”精准”。不同的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情况采取最适合的手段。首先要观察当地能不能发展乡村旅游,或者说乡村旅游能否发挥扶贫效果,深入调查之后,根据适合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名单,再找出每个贫困乡村适合的路线,合适的开发项目,将政府的扶贫政策落实到细节,达到”真扶贫”的效果。同时对扶贫过程及时记录,观察效果,对于收效甚微的贫困乡村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方案。而且不能一直一成不变的任其发展,要及时结合社会新需求不断创新,始终保持吸引力。
(四)利用网络,花样营销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近日,“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发布了2018全球数字报告,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突破40亿,这意味着全球有一半人口“触网”,2017年我国互联网用户就达到10.93亿。人们享受网络带来的快捷性,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利用网络,宣传乡村旅游,可以在网上各平台上展示乡村的魅力,突出乡村旅游的特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更多关注贫困地区的爱心人士,比如说在淘宝直播上就有旅游直播,可以请旅游达人到乡村地区进行户外直播,同时,在网上出售乡村农副产品和其他特色手工艺术品,让更多即使不能去到乡村旅游的人也能贡献一份力量。
“精准扶贫”是国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的精确识别贫困户,针对不同的贫困情况采取不同帮扶方式的一种扶贫手段。“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地区旅游的一种村野旅游形式。利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精准扶贫路径研究,为实现真扶贫、扶真贫提供了很好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邓维杰,何海燕,朱淑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7,(12):44-49.
〔2〕于沐仔,王庆生.基于田园综合体视角的旅游精准扶贫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沂南县朱家林为例[J].中国商论,2017,(34):45-48.
〔3〕黄胤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D].河南师范大学,2017.
〔4〕胡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武汉大学,2016.
〔5〕陈秋华,纪金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196-200.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