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是一门以自然界为整体,遵循统一的自然规律和原理来整合教学内容的综合理科课程,它强调综合性和探究,强调把自然界作为整体来认识,故而十分重视探究和实践,而实验正是学生实践、实施探究的良好平台。通过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关键词】
  科学 实验 教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作为一门综合理科课程,实验是科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科学课程在编排上做了一系列的调整,每节课上或多或少安排了一些实验。面对这些实验,教师们有些发愁,有些实验可能仪器准备上很麻烦;有些实验可能做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有些实验就算做了也只不过为了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还不如让学生记住,再搭配练习讲解等等。就是有那么多的理由让我们的教师们在实验上动了手脚,把有些演示实验变成口述实验,把有些学生实验只作为演示实验。作为一门以实验为本的学科,如果丢了实验,还是科学学科吗?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科学课程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对实验教学的建议。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虽然科学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广泛,能一时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时间长了学生往往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而实验教学能把教材上“死”的画面变成栩栩如生的情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次做实验时总能看到学生激情的眼神,何不让这种激情持续下去呢?曾经在学生中做过关于实验的调查,每个学生都说很喜欢实验。“很喜欢老师做的演示实验,让我更理解知识”“如果我们能经常进实验室,那就更好了”等等。学生的心声提醒着我们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每设置一个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都是有目的的,这就需要学生不仅学会观察,更主要的还必须学会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有这么一个实验:把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倒入一烧杯中,烧杯中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点燃的蜡烛,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通过课上的引导,马上有学生联想到我们为什么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看到的总比想的来得直观,如果通过某个实验,能使学生联系到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解决,那么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达到了吗?实验是增加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动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验是以基本操作为基础的,而它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比如化学实验中装置连接要注意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同时如有气体进出还要检查气密性等等。不管是化学实验中加热、振荡试管、取用药品、闻气味,还是物理实验中电路连接、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甚至生物实验中的显微镜的使用等等,都需要做到严密、规范,切勿为了节约时间、图方便而出现操作不规范现象。除了教师本身必须加强课堂演示实验的规范性外,在平时对学生的训练中需严格要求,加强检查,及时纠正,使学生掌握规范并形成习惯。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相信只要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学生一定能逐渐掌握规范并形成好的习惯。
  4.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例如: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所给器材验证某个物体是否有磁性。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设计出了很多方案。在设计方案时学生不忘利用身边器材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可行。在汇报时每个小组代表把本组的设计思路介绍给同学们,同学们也对他们的方法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场面很是活跃。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此设计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对实验教学的建议
  实验教学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设计一些简便易行的探究性实验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在判断铁生锈属于何种变化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铁和铁锈不是同种物质,也可以把这个内容改为探究:提出问题——铁和铁锈是同种物质吗?建立假设——铁和铁锈可能不是同种物质,或铁和铁锈可能是同种物质;实验验证——铁能被磁铁吸引,而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作出解释——铁和铁锈不是同种物质。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得出铁生锈是属于化学变化。我想通过这样的探究,學生记忆肯定比较深刻,同时巩固了科学探究的步骤,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得到了提升。
  2.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实验
  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其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先要对所探究的科学知识提出假设,然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一边实验一边探究,再从中发现规律。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下面是我对“密度”一节的教学思路: 上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设置情景问题:“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比较哪一杯质量大?”再让同学把它们同时放入已调节好的天平上,让学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结果天平向盛水的一边倾斜,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共同讨论,提出各种猜想。比如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接下来,把学生分成4个大组,若干小组,第一组测若干杯体积不同的水的质量与体积,第二、三、四组分别测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铜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要求各小组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表格,然后选取实验材料做实验,收集证据,整理后填在表格中,分别计算出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讨论并归纳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等的,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值是相近的或相等的。最后教师总结指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顺势提出“密度”的概念。这样,整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去摸索、寻求,让事实说话,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密度概念本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思维方法。   3.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作学生实验
  科学课本上,对不同的实验给出了不同的实验方法,比如,在八年级上探究物体沉浮条件的时候,用鸡蛋沉浮这个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个实验可以设计成教师演示,同样也可以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但是请问哪个更能够提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呢?想必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实验中更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演示实验,学生仍旧是个看客,而分组实验,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来,往里面加食盐的各个细小的环节都能真切体会到,等到原本沉在水里的鸡蛋因为自己加的食盐而逐渐浮起来,这个体验成功和喜悦的心理是一般课堂很难获得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我所在的两个班,一个班级我仅仅是做了演示实验,学生远远的看着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确很兴奋,但是跟另一个班级的学生自己分组动手实验的效果来比,是截然不同的。学生自己动手不仅仅提高了当堂课的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后面几堂课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这些印在课本上的实验不像以前那样是死的,只存在纸面上的了,而是自己可以操作,去接近它的了,这无疑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实验类型应多样化
  曾经听过一位优秀老师展示了一堂很特别的复习课,让我们知道原来复习课可以这么上。复习内容是《压强与浮力》,上课之前,他先为学生表演了一个魔术——展示两只空盘子,倒过来放在展示台上,用布把它盖住,参照魔术师做一些动作,掀开布,碗里分别出现一杯水和一杯牛奶。学生看了之后很好奇,很想揭开其中之谜。讲到“覆杯实验”时才解开之谜,原来碗不是空的,水和牛奶原来就在碗里的,只是在上面盖了一个光盘,倒过来的时候大气对它有压强,水、牛奶不会流出来,这样学生就认为是真的空的了。原来所谓的魔术只是迷惑了观众的眼睛,其中只是蕴含着某些科学知识而已。在讲到大气压强值的时候,做了一个“升级版的马德保半球”实验,把一个吸盘吸到脸盆底部,让两位力气较大的男生上来拉,发现较难拉开,说明大气压的存在且值很大。
  5.设计开放性实验
  “种子萌发的条件”中可以将书本上的实验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探究机会,在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新问题,为其创造能力的展示提供了舞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把种皮去除后,会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把大豆的一片子叶去除后,种子能否萌发?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多少?”将实验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减少對学生思维的限制,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极其活跃。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记录,最后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另外去除种皮时,只要不伤到种子的内部结构,剥去种皮比没剥去种皮的种子更早萌发。把大豆的一片叶去除,只要不碰坏胚芽、胚轴、胚根和另一片子叶,大豆照样能萌发。由此看来,不完整的胚在一定前提下也具有萌发力。学生在探究了书本上的要求的内容以外,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还进行了更好的完善,对作业上的题目进行了更好的修正。敢于向权威书刊挑战,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以小科学家的身份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自主地或小组合作地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学生要围绕问题的解决,通过观察实验,对比分析,并依靠已有的知识对问题可能的答案进行猜测,提出假设。然后依据假设,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其间闪烁着学生创新的火花,存在着对学生创新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正如陶行知所说:“要创造,你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非用脑不可,手和脑一起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而科学新课程中大量的实验探究,重在手脑并举,意在创新能力培养,运用于创新教育行之有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相信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如果能认真对待,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当然这也是我们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重视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并用学到的方法去解决实践问题,就等于交给了他们打开科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在中考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2】科学新课程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探讨
  【3】优化实验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习作教学是重点内容。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从关注学生的体验入手,让学生在接触自然、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的素材,积累写作的情感,让学生不仅有话可写,而且能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出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体验式 习作教学  小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是学生们感觉没有写作的内容,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所以写出来的作品大多数内容空
期刊
【摘 要】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年轻班主任与班级当中一个患有“多动症”的问题孩子之间的较量过程。班主任试过了多种方法,如苦口婆心地劝说,与家长密切地沟通,利用孩子在意的东西威逼利诱等等,效果却不太理想。反思过后的她决定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并且努力寻求孩子父母和科学的支持。  【关键词】  多动症 劝说 重建良知  从一年级到现在,已有四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我看着小乐同学从上课拿着扫把与其他“小皮蛋”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写话教学有明确的规定:小学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小学生写作的基础,教师要注重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写话的方法,为写作奠定基础。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要突破窠臼,创新方法,让学生自主写话,快乐写话。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写话指导 突破窠臼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写话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兴趣,让小学生学会写自己想说的话
期刊
乐清,人们说它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但作为我的家乡,我感受到的它的美,不仅是自然的美,更是一种温暖的美,把我這颗小小的心儿都融化了。  小时候,懵懂的我睁着好奇的双眼,怎么也看不懂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我记得,人们总是热情地冲我笑。当我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那是乐清湾东岸胜利塘;这是慈善舍粥,那是爱心义卖……我知道了家乡的美,更懂得了家乡的美是那么温暖。  周末,更能感受到
期刊
【摘 要】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联络的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也是一门艺术学问。古人云:“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哭。”善于运用口语可以增加人们之间的感情,活跃自己的思维,缓和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口语交际说到底就是听和说,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口语交际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把话说明白,让对方乐于接受。所以口语交际重在交际。  【关键词】  口语素材 训练学生 有效互动  口语交际首先要有口语
期刊
【摘 要】  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司空见惯,但是传统的比喻教学往往停留在“本体”“喻体”“喻词”的浅层分析上,忽视了比喻在表情达意上的真正作用。本文是从薛法根老师的教学案例出发,探究课堂教学中采用质疑、比较、探究、创造等深度学习的策略,理解和运用“比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比喻教学  “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钱钟书
期刊
【摘 要】  小学是写作文的入门阶段,同时也是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重要时间段。本文在分析小学作文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肯定快乐写作的教学理念,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写作能力,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快乐作文 教学  快乐作文教学的前提是保持课堂中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思考中学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学以致用。教学中教师要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设计多元化的个性作业,能让学生在作业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在作业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关键词】  个性作业 自主 观察 创作  在语文教学中,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随着课程改革春风的到来,小学语文课堂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形式生
期刊
“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搜集写作素材,从学生切身感受最深处找到写作灵感和思维”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写作指导原则,也是值得教师去深思和探索的课题。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如同儿歌一般,耳熟能详,里面有着无比的丰富内容,延伸出来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俗语更是美不胜收,不仅是先辈们宝贵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值得学习传承的财富。以立春为例,不妨
期刊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老兵”,在12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我对德育工作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德育工作是一门涉及面广和系统性很强的培养人、教育人的学科。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能否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现就我个人的工作经历,谈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德育为本,全面育人”的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路径。  一、德育与共青团工作  共青团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力途径,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