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当再一次飙升的房价如同炎炎烈日让人们满头大汗、喘不过气来时,改编自六六小说《蜗居》的同名电视剧和话剧将在东方卫视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同步上演,给人们一剂清醒药。
《蜗居》以“房”为题,叙述了一个房价飙升时期发生在一对姐妹之间的故事。主人公海萍与丈夫苏淳一直住在租来的10平米小屋里,由于不堪忍受与儿子的长期分离,决心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经济拮据的海萍夫妇省吃俭用仍无法筹齐首付。苏淳迫于海萍的压力,借了6万块钱高利贷。妹妹海藻为了帮助几近绝望和崩溃的姐姐,向未婚夫小贝借钱,却被小贝拒绝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海藻接受了对她心生怜爱的有妇之夫宋思明的帮助,借到了钱,却也不可自拔地与宋思明纠缠在了一起。故事的结局可谓惨烈,姐妹二人为迫于生存却不断膨胀的欲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话剧和小说、影视剧相比,有矛盾冲突更激烈,与观众更亲近的优势。那么话剧《蜗居》将以什么样的形式与大家见面?在开演前,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著名导演雷国华以及参演演员。
记者:怎么想到排话剧《蜗居》?你怎么理解“蜗居”的含义?
雷国华:六六小说《蜗居》在写“住房”这个话题的时候写得非常严峻。“蜗居”实际上有潜在的两个意义,一个是居所的蜗居,一个是心灵的蜗居。在物质社会,我们需要很多东西满足现实生活,但当我们用各种手段去强求得到某些东西时,最后可能会失去心灵的家园。有了房子,发现没有了家,房子并不等于家,这也是现代社会中真正危急的问题。六六表现的主题是非常大众的,甚至是非常平民的,事实上它是一个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各个时代都理解的话题,是非常流行的,而这种流行并不意味着轻松,它是有力量的。所以我觉得排这个戏非常重要。
记者:话剧《蜗居》将通过怎样的特别方式表现其深刻的主题?
雷国华:会用小剧场的方式表达。我们总是说小剧场是小艺术,是白领戏剧集聚之地,其实不然。因为随着舞台和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小剧场有时更能直逼人生。在《蜗居》的整个舞美空间处理上,我希望它是一个环境意义上的戏。也就是说,当你进入剧场的门,你会发现周围充满了人和窗,似乎进入了一个无所不在的居室。然后当你直接看到这群演员非常尖锐地真实地表达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这些人好像就是自己。在观众席中有些空位是特地留给演员的,他们会从台上走下来,与观众一起看戏、思考,然后从台下走到台上进行演出,包括和观众做一些直接的交流。这种形式也表现着“我们就生活在你们中间,你们就生活在我们中间”的象征意义。于是你会发现这个戏的力量出来了。
记者:整体来说,话剧《蜗居》是一个因住房、因钱而引发的悲剧吧?
雷国华:我觉得是一个悲喜剧,我的舞台将从一个房屋聚集的小居,慢慢变为空无一物的居室,最后只有一张凄冷的病床。因为钱,家变得支零破碎,这是一个悲剧,但是因为海藻的病重,失散的亲人又围集在一起,这不是一个喜剧吗?话剧结尾之所以这样特别设置,寓意在于,经历是惨痛的,但最终会过去,我们还是会回归的。
《蜗居》是一部直逼现实生活的戏,在上海,很多人尤其是外地人,几乎都有过毕业后租房、找工作、奋斗几年然后买房的经历,期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失去了不少东西,这些生活的烦恼、困惑都能在《蜗居》中看到影子。为了展现最为真实的现实生活,雷国华导演这次选用的演员也都是与角色气质相近的80后。
孙宁芳(海萍扮演者):这是一部很生活的戏,我觉得扮演海萍这个人物没有“塑造”一说。因为我也是外地人,考到上海,毕业后找房子找工作,发生在海萍身上的很多事情我也经历过,所以我可以理解她的大多数行为。对于海萍这个人物我不想把她表现得太坏,因为每个人的追求都是有目的有原因的,她不是一个很虚荣的女人,她想要买房主要是为了孩子。初衷是很好的,只是没想到最后会导致家破人亡。所以我觉得任何事情不能强求,海萍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局就是因为她太想要达到一个目的了。
感触:在一个繁忙的物质社会,亲情淡漠了,这一家人的悲剧可以让大家有一点反思。在物质和情感的追求之间到底选择什么,这个思考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王衡(苏淳扮演者):这部戏首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戏,它反映的是上海社会中下层百姓的生活,很有现实意义。我演的这个角色,可能跟我的性格有一些比较相像的地方,就是老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不会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在上海这座城市,苏淳也想过好日子,但是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他希望所有的成功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不过这个过程会相当漫长和痛苦。所以我在想,一个男人在能力有限的基础上能不能做得更好?难道除了埋头苦干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感触:很多人经历过类似戏中的过程,相信这部戏能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找到一些失去的东西,让以后生活得更好。
郭彤彤(海藻扮演者):海藻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清纯的女孩子,所以宋思明会喜欢上她。因为姐姐要买房子,海藻向宋思明借钱,慢慢走得越来越近。最后海藻放弃了小贝选择了宋思明,我觉得是因为跟宋思明在一起有安全感,让她觉得衣食无忧,这如同一个短跑;而跟小贝在一起,他们就需要白手起家,虽然也能有房有车,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如同一个长跑。不过我不觉得海藻变坏了,可能在成长当中,很多这样年龄的女孩子会有同样的困惑。最后海藻受到惩罚,也是给刚刚迈出校门的孩子们一些启示。
感触:这部戏让我懂得了要珍惜眼前的人和现在所拥有的每一天,不要一下子就想着要去享受奢华。
任山(宋思明扮演者):宋思明是一个有钱有权的精英人士,在剧中对女主角的情感变化有一种推动作用。宋思明作为一个有妇之夫,之所以会出轨,首先是因为欲望,在到达权利和生活的顶峰以后,他可能会对向往的生活产生一种冒险的念头,包括在这个女孩身上完成他过去的一种梦想。但是一旦去冒险,就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正直、责任、个性、自由等等。
感触:拼命想得到的东西,一旦真正得到了,可能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李艺科(小贝扮演者):小贝是一个毕业不久的公司白领,是一个很善于计划的男人,他有年轻人的冲劲,同时也有无奈和迷茫。在现实社会,小贝能力有限,他最大的矛盾就在选择,是把攒起来的钱帮助姐姐买房还是用来和海藻生活。不过,最终小贝想明白了,所以结尾处他依然会出现在海藻病床前,拿着一束花,很阳光地微笑,说“生活还是会继续”。小贝代表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告诉大家风雨后还是会见到彩虹。
感触:通过这部戏,我对亲情有了重新的认识,不管多少钱我们都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冷漠。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包括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生活很现实,当人们想通过捷径去强求时,亲情等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可能会像莲花河畔景苑的13层楼,一夜之间“啪”地倒下。《蜗居》是一个把实际生活摊给大家看的戏,观众可以与演员一起回顾、思考。
《蜗居》以“房”为题,叙述了一个房价飙升时期发生在一对姐妹之间的故事。主人公海萍与丈夫苏淳一直住在租来的10平米小屋里,由于不堪忍受与儿子的长期分离,决心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经济拮据的海萍夫妇省吃俭用仍无法筹齐首付。苏淳迫于海萍的压力,借了6万块钱高利贷。妹妹海藻为了帮助几近绝望和崩溃的姐姐,向未婚夫小贝借钱,却被小贝拒绝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海藻接受了对她心生怜爱的有妇之夫宋思明的帮助,借到了钱,却也不可自拔地与宋思明纠缠在了一起。故事的结局可谓惨烈,姐妹二人为迫于生存却不断膨胀的欲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话剧和小说、影视剧相比,有矛盾冲突更激烈,与观众更亲近的优势。那么话剧《蜗居》将以什么样的形式与大家见面?在开演前,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著名导演雷国华以及参演演员。
记者:怎么想到排话剧《蜗居》?你怎么理解“蜗居”的含义?
雷国华:六六小说《蜗居》在写“住房”这个话题的时候写得非常严峻。“蜗居”实际上有潜在的两个意义,一个是居所的蜗居,一个是心灵的蜗居。在物质社会,我们需要很多东西满足现实生活,但当我们用各种手段去强求得到某些东西时,最后可能会失去心灵的家园。有了房子,发现没有了家,房子并不等于家,这也是现代社会中真正危急的问题。六六表现的主题是非常大众的,甚至是非常平民的,事实上它是一个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各个时代都理解的话题,是非常流行的,而这种流行并不意味着轻松,它是有力量的。所以我觉得排这个戏非常重要。
记者:话剧《蜗居》将通过怎样的特别方式表现其深刻的主题?
雷国华:会用小剧场的方式表达。我们总是说小剧场是小艺术,是白领戏剧集聚之地,其实不然。因为随着舞台和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小剧场有时更能直逼人生。在《蜗居》的整个舞美空间处理上,我希望它是一个环境意义上的戏。也就是说,当你进入剧场的门,你会发现周围充满了人和窗,似乎进入了一个无所不在的居室。然后当你直接看到这群演员非常尖锐地真实地表达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这些人好像就是自己。在观众席中有些空位是特地留给演员的,他们会从台上走下来,与观众一起看戏、思考,然后从台下走到台上进行演出,包括和观众做一些直接的交流。这种形式也表现着“我们就生活在你们中间,你们就生活在我们中间”的象征意义。于是你会发现这个戏的力量出来了。
记者:整体来说,话剧《蜗居》是一个因住房、因钱而引发的悲剧吧?
雷国华:我觉得是一个悲喜剧,我的舞台将从一个房屋聚集的小居,慢慢变为空无一物的居室,最后只有一张凄冷的病床。因为钱,家变得支零破碎,这是一个悲剧,但是因为海藻的病重,失散的亲人又围集在一起,这不是一个喜剧吗?话剧结尾之所以这样特别设置,寓意在于,经历是惨痛的,但最终会过去,我们还是会回归的。
《蜗居》是一部直逼现实生活的戏,在上海,很多人尤其是外地人,几乎都有过毕业后租房、找工作、奋斗几年然后买房的经历,期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失去了不少东西,这些生活的烦恼、困惑都能在《蜗居》中看到影子。为了展现最为真实的现实生活,雷国华导演这次选用的演员也都是与角色气质相近的80后。
孙宁芳(海萍扮演者):这是一部很生活的戏,我觉得扮演海萍这个人物没有“塑造”一说。因为我也是外地人,考到上海,毕业后找房子找工作,发生在海萍身上的很多事情我也经历过,所以我可以理解她的大多数行为。对于海萍这个人物我不想把她表现得太坏,因为每个人的追求都是有目的有原因的,她不是一个很虚荣的女人,她想要买房主要是为了孩子。初衷是很好的,只是没想到最后会导致家破人亡。所以我觉得任何事情不能强求,海萍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局就是因为她太想要达到一个目的了。
感触:在一个繁忙的物质社会,亲情淡漠了,这一家人的悲剧可以让大家有一点反思。在物质和情感的追求之间到底选择什么,这个思考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王衡(苏淳扮演者):这部戏首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戏,它反映的是上海社会中下层百姓的生活,很有现实意义。我演的这个角色,可能跟我的性格有一些比较相像的地方,就是老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不会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在上海这座城市,苏淳也想过好日子,但是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他希望所有的成功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不过这个过程会相当漫长和痛苦。所以我在想,一个男人在能力有限的基础上能不能做得更好?难道除了埋头苦干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感触:很多人经历过类似戏中的过程,相信这部戏能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找到一些失去的东西,让以后生活得更好。
郭彤彤(海藻扮演者):海藻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清纯的女孩子,所以宋思明会喜欢上她。因为姐姐要买房子,海藻向宋思明借钱,慢慢走得越来越近。最后海藻放弃了小贝选择了宋思明,我觉得是因为跟宋思明在一起有安全感,让她觉得衣食无忧,这如同一个短跑;而跟小贝在一起,他们就需要白手起家,虽然也能有房有车,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如同一个长跑。不过我不觉得海藻变坏了,可能在成长当中,很多这样年龄的女孩子会有同样的困惑。最后海藻受到惩罚,也是给刚刚迈出校门的孩子们一些启示。
感触:这部戏让我懂得了要珍惜眼前的人和现在所拥有的每一天,不要一下子就想着要去享受奢华。
任山(宋思明扮演者):宋思明是一个有钱有权的精英人士,在剧中对女主角的情感变化有一种推动作用。宋思明作为一个有妇之夫,之所以会出轨,首先是因为欲望,在到达权利和生活的顶峰以后,他可能会对向往的生活产生一种冒险的念头,包括在这个女孩身上完成他过去的一种梦想。但是一旦去冒险,就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比如正直、责任、个性、自由等等。
感触:拼命想得到的东西,一旦真正得到了,可能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李艺科(小贝扮演者):小贝是一个毕业不久的公司白领,是一个很善于计划的男人,他有年轻人的冲劲,同时也有无奈和迷茫。在现实社会,小贝能力有限,他最大的矛盾就在选择,是把攒起来的钱帮助姐姐买房还是用来和海藻生活。不过,最终小贝想明白了,所以结尾处他依然会出现在海藻病床前,拿着一束花,很阳光地微笑,说“生活还是会继续”。小贝代表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告诉大家风雨后还是会见到彩虹。
感触:通过这部戏,我对亲情有了重新的认识,不管多少钱我们都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冷漠。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包括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生活很现实,当人们想通过捷径去强求时,亲情等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可能会像莲花河畔景苑的13层楼,一夜之间“啪”地倒下。《蜗居》是一个把实际生活摊给大家看的戏,观众可以与演员一起回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