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厂房乱糟糟的,得现收拾,还是算了吧。”不久前,李大为推掉了一个租厂房的合同,对方想付10万元租两个月,他没同意,“20万租4个月还值得折腾一次,10万块搭时间还担风险,不够操心的。”尽管仍然穿着半旧的工装,但离职创业一年多的李大为已经很有老板架式了。
作为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工程师,李大为就是传说中那个具有随时离开能力的人。2016年,他放弃月薪万余元的待遇,离开了工作近10年的沈阳某知名科技企业。“导火索是公司将我所在的事业部合并到了其他部门,对我来说,这相当于扔了积累的一切,换新单位从头干起。”更重要的是,创业的条件他基本具备,“感觉时候到了,可以开始了。”
很快,以李大为为法人的沈阳普非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主营激光装备自动化等业务,一年后,产值达到1500万元,技术入股辽宁裕通激光应用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不是奇迹,也不是运气,就是水到渠成了。”他说。
资金少技术凑
李大为自称白手起家,因为公司成立时,启动资金只有50万元,还是6个创始人一起凑的。可普非克真正的资源并不是资金,而是创始人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口碑。
李大为是沈阳人,1982年出生,大学里读的是机械自动化专业。2007年,他入职原来工作的公司,正好赶上成立激光装备事业部,他就入了激光的“坑”,还越挖越深。
激光加工(包括激光切割、焊接、熔覆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近年来。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工业在全球发展迅猛,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通讯、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教育以及科研等方面。若干年前,这个产业还是一片蓝海,“外国企业都还没进来,国内最早做大功率集成激光器的就是我原来工作的公司,项目负责人就是我。”李大为无意中成了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之一。
最先吃螃蟹总是不容易的。李大为在激光装备事业部的9年,正是中国激光材料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的9年,有成绩也有失败,业内烂尾项目比比皆是,但接触过李大为的客户都知道,只要是李大為负责的项目,验收成功率100%。“技术过关是第一位的。没有现成的案例,就查资料自学,向客户学,向国外学,不断试验、突破,保证产品质量,做好服务。”李大为说。
9年磨炼,李大为从普通工程师成长为激光装备事业部的处长,下属二十几个工程师,几乎成了这个圈子里的“元老”。此时,公司改革的消息传来,有核心技术、市场基础和管理经验的李大为,在多重原因碰撞之下,带着5个工程师作为创业伙伴,从容转身。
踢开头三脚
不管基础多好,创业仍是艰难的。
700元买了几套二手桌椅,6个创始人挤进一个局促的小办公室,公司就算开张了。
“一开始3D打印还不成熟,只能做非标。”李大为解释,“非标”就是非标准件,客户需要什么激光加工设备,就专门研发一个。也就是说,每一单都是新挑战,需要设计,需要试验,这些都需要资金,区区50万元,哪里够用呢?
好在这个团队虽然资本不雄厚,业内的信誉倒不错。这个行业的圈子本就不大,得知李大为创业的消息,不少业内伙伴表示支持,因为“和他打交道靠谱”,很多资源就这么来了。
“客户不少是熟人,成本靠他们的预付款支撑;设备是各种渠道租借来的;加工也不愁,有了设计找外协厂就行。”靠着团队成员的多年积累,生意就这么做起来了。神奇的是,虽几经周转,但一年之后,最初的50万仍然没有用掉,团队竟然实现了零成本起家。
但客户总有不相熟的,李大为只能尽己所能,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最好。
公司曾接触一个硅油减震器焊接的项目,客户是家外企,对这家条件简陋的新公司心存疑虑,同时找了另一家企业谈。可项目操作起来,客户才发现,另一家根本做不出这个设备,李大为的团队不仅能达到要求的水准,而且因为曾经和客户合作过,对他们的工艺、流程特别了解,把项目延伸出的问题都想在了前头,方案做得特别细致。最后,客户不仅选择了普非克,还赞不绝口。
有些障碍是想不到的,比如东北营商环境。“一家南方公司想投钱跟我们合作,但条件是我们得到上海建厂,他们担心在东北发展受限。”李大为说,这种时候就只能靠产品说话,“接触多了,他们会逐渐认可我们,有的外地公司甚至会惊讶地说,没想到沈阳也能出这样的企业。”
路就这么一脚一脚地走出来了。创业一年时,公司产值达到1500万。李大为长出一口气,“头三脚算是踢开了。”
有变数也有希望
刚出来时,家里人是不同意的。“我妈说,你还到哪儿找一个月一万多的工作去?我媳妇气得说我不是征求意见,就是通知她们一声。”李大为笑说心里还是有底的,“就算失败了,我应该也能找到工作。”现在,一家人的心都放下了。李大为的方向也更明确了,“金属3D打印系统该出场了。”
这是李大为谋划已久的核心产品,“非标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标准化产品。”他们叫它Metlas3.0激光金属增材制造系统,也就是金属3D打印设备。
从2013年前开始,李大为和同事就在用业余时间与辽宁裕通石化机械仪表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相关研发工作。“核心技术都是我们自己的”,李大为说,“普通的激光切割、焊接是在原有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金属3D打印是一种激光金属增材制造,通过切片软件分层,金属粉末在高温下融化,最终通过数控系统形成期望的轨迹,将要生成的物体呈现出来。”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系统已经相对成熟,李大为认为可以走向市场了。2017年8月,以技术为资本,李大为的团队正式入股辽宁裕通激光应用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主推Metlas3.0。
“已经跑了好几个展会,我们的对手都是实力雄厚的国企和外企,竞争很激烈。”李大为的压力不小。“工艺是这类产品的难点,我们以机器+工艺为卖点,针对客户需要研发3套工艺附送,保证客户顺利使用。”3个月后,合同额达到600万。产品卖到了英国,一家俄罗斯代理也在洽谈中。
看似一切顺风顺水,但李大为的创业之路还远称不上高枕无忧,“我们签合同会特别谨慎,有把握的才接,不能干砸了,没有退路。”
虽然公司盈利不错,但李大为不敢乱花钱,“除了每季度分的利润,我每个月只拿4500元工资,出差见客户就住好点儿,不见就住便宜的。”入股裕通后,公司有了大厂房和大办公室,重置了办公桌椅,但为了省钱,大伙儿决定自己动手拾掇办公室。“能自己干的就不雇人,钱得用在刀刃上。”李大为说。
创业不到两年,熟人见到李大为都说一句话,“头发又白了。”李大为苦笑,“现在才知道,离职前的生活太安逸了,如今一年加的班比原来3年还多,国庆节只休息了两天。”但李大为觉得这种状态挺好,“创业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幻想,不会30岁看到60岁什么样,未来充满变数,也充满希望。”
作为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工程师,李大为就是传说中那个具有随时离开能力的人。2016年,他放弃月薪万余元的待遇,离开了工作近10年的沈阳某知名科技企业。“导火索是公司将我所在的事业部合并到了其他部门,对我来说,这相当于扔了积累的一切,换新单位从头干起。”更重要的是,创业的条件他基本具备,“感觉时候到了,可以开始了。”
很快,以李大为为法人的沈阳普非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主营激光装备自动化等业务,一年后,产值达到1500万元,技术入股辽宁裕通激光应用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不是奇迹,也不是运气,就是水到渠成了。”他说。
资金少技术凑
李大为自称白手起家,因为公司成立时,启动资金只有50万元,还是6个创始人一起凑的。可普非克真正的资源并不是资金,而是创始人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口碑。
李大为是沈阳人,1982年出生,大学里读的是机械自动化专业。2007年,他入职原来工作的公司,正好赶上成立激光装备事业部,他就入了激光的“坑”,还越挖越深。
激光加工(包括激光切割、焊接、熔覆等)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近年来。以激光器为基础的激光工业在全球发展迅猛,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通讯、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教育以及科研等方面。若干年前,这个产业还是一片蓝海,“外国企业都还没进来,国内最早做大功率集成激光器的就是我原来工作的公司,项目负责人就是我。”李大为无意中成了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之一。
最先吃螃蟹总是不容易的。李大为在激光装备事业部的9年,正是中国激光材料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的9年,有成绩也有失败,业内烂尾项目比比皆是,但接触过李大为的客户都知道,只要是李大為负责的项目,验收成功率100%。“技术过关是第一位的。没有现成的案例,就查资料自学,向客户学,向国外学,不断试验、突破,保证产品质量,做好服务。”李大为说。
9年磨炼,李大为从普通工程师成长为激光装备事业部的处长,下属二十几个工程师,几乎成了这个圈子里的“元老”。此时,公司改革的消息传来,有核心技术、市场基础和管理经验的李大为,在多重原因碰撞之下,带着5个工程师作为创业伙伴,从容转身。
踢开头三脚
不管基础多好,创业仍是艰难的。
700元买了几套二手桌椅,6个创始人挤进一个局促的小办公室,公司就算开张了。
“一开始3D打印还不成熟,只能做非标。”李大为解释,“非标”就是非标准件,客户需要什么激光加工设备,就专门研发一个。也就是说,每一单都是新挑战,需要设计,需要试验,这些都需要资金,区区50万元,哪里够用呢?
好在这个团队虽然资本不雄厚,业内的信誉倒不错。这个行业的圈子本就不大,得知李大为创业的消息,不少业内伙伴表示支持,因为“和他打交道靠谱”,很多资源就这么来了。
“客户不少是熟人,成本靠他们的预付款支撑;设备是各种渠道租借来的;加工也不愁,有了设计找外协厂就行。”靠着团队成员的多年积累,生意就这么做起来了。神奇的是,虽几经周转,但一年之后,最初的50万仍然没有用掉,团队竟然实现了零成本起家。
但客户总有不相熟的,李大为只能尽己所能,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最好。
公司曾接触一个硅油减震器焊接的项目,客户是家外企,对这家条件简陋的新公司心存疑虑,同时找了另一家企业谈。可项目操作起来,客户才发现,另一家根本做不出这个设备,李大为的团队不仅能达到要求的水准,而且因为曾经和客户合作过,对他们的工艺、流程特别了解,把项目延伸出的问题都想在了前头,方案做得特别细致。最后,客户不仅选择了普非克,还赞不绝口。
有些障碍是想不到的,比如东北营商环境。“一家南方公司想投钱跟我们合作,但条件是我们得到上海建厂,他们担心在东北发展受限。”李大为说,这种时候就只能靠产品说话,“接触多了,他们会逐渐认可我们,有的外地公司甚至会惊讶地说,没想到沈阳也能出这样的企业。”
路就这么一脚一脚地走出来了。创业一年时,公司产值达到1500万。李大为长出一口气,“头三脚算是踢开了。”
有变数也有希望
刚出来时,家里人是不同意的。“我妈说,你还到哪儿找一个月一万多的工作去?我媳妇气得说我不是征求意见,就是通知她们一声。”李大为笑说心里还是有底的,“就算失败了,我应该也能找到工作。”现在,一家人的心都放下了。李大为的方向也更明确了,“金属3D打印系统该出场了。”
这是李大为谋划已久的核心产品,“非标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标准化产品。”他们叫它Metlas3.0激光金属增材制造系统,也就是金属3D打印设备。
从2013年前开始,李大为和同事就在用业余时间与辽宁裕通石化机械仪表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相关研发工作。“核心技术都是我们自己的”,李大为说,“普通的激光切割、焊接是在原有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金属3D打印是一种激光金属增材制造,通过切片软件分层,金属粉末在高温下融化,最终通过数控系统形成期望的轨迹,将要生成的物体呈现出来。”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系统已经相对成熟,李大为认为可以走向市场了。2017年8月,以技术为资本,李大为的团队正式入股辽宁裕通激光应用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主推Metlas3.0。
“已经跑了好几个展会,我们的对手都是实力雄厚的国企和外企,竞争很激烈。”李大为的压力不小。“工艺是这类产品的难点,我们以机器+工艺为卖点,针对客户需要研发3套工艺附送,保证客户顺利使用。”3个月后,合同额达到600万。产品卖到了英国,一家俄罗斯代理也在洽谈中。
看似一切顺风顺水,但李大为的创业之路还远称不上高枕无忧,“我们签合同会特别谨慎,有把握的才接,不能干砸了,没有退路。”
虽然公司盈利不错,但李大为不敢乱花钱,“除了每季度分的利润,我每个月只拿4500元工资,出差见客户就住好点儿,不见就住便宜的。”入股裕通后,公司有了大厂房和大办公室,重置了办公桌椅,但为了省钱,大伙儿决定自己动手拾掇办公室。“能自己干的就不雇人,钱得用在刀刃上。”李大为说。
创业不到两年,熟人见到李大为都说一句话,“头发又白了。”李大为苦笑,“现在才知道,离职前的生活太安逸了,如今一年加的班比原来3年还多,国庆节只休息了两天。”但李大为觉得这种状态挺好,“创业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幻想,不会30岁看到60岁什么样,未来充满变数,也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