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头寨布依族及其蜡染工艺
·石头寨布依族概况
石头寨位于贵州西南镇宁县的扁担山,有48个布依山寨,石头寨是其中之一。石头寨村位于世界闻名的黄果树瀑布上游,距黄果树新城约2公里。它曾经是1985贵州民政厅授予的“布依族蜡染之乡”。90年代被誉为国家级“中国民族蜡染艺术之乡”。这里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地势低平,适合稻作文化的长期生存。该寨蜡染工艺突出,手工精致,质量比其它村寨要好得多。
人们都说,走进石头寨,仿佛就是深处“石头王国”,这就印证了那句话:山是石世界,石为人家乡。蜡染在该寨得到很好的生存空间也与它丰富的石材资源有一定的关系。石头村寨建筑的实际环境,均系石山簇拥,峰峦巍巍,怪石峥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布依族村寨一般是寨后是石山,寨前是田园,寨右是河流,寨左是山川,寨边竹影婆娑,寨中古树参天。南京大学有一名教授叫康育友,他曾作诗来感叹石头寨的美景:“石桥石房石山,绿树碧水蓝天。欲问君在何处,疑为世外桃源。”
·石头寨布依族蜡染概要
1、蜡染的历史
相传在古代,石头寨里住着一个美丽聪慧的布依族姑娘,她很喜欢蓝靛的颜色,因此经常用蓝靛将自己辛苦纺织的白布染成蓝布、青布.有一天,她正将白布放入缸中浸染时,忽然飞来一只蜜蜂,正好叮在她那块准备放入染缸的雪白的布上。正当她准备赶走它时,蜜蜂忽然“嗡嗡”地就飞走了,令人惊奇的是,它却无意中留下了一粒黄色的点,这位姑娘当时也没太在意,但当她把这块布染出来时,发现原来上面都有黄点的地方变成一粒白色的点,与周围蓝色的区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她知道了蜂蜡能抗染的秘密,就将这种技艺传授给他人,让她们做出漂亮的蜡染衣服,从而她就发明了蜡染。
2、蜡染的分类和制作工序
蜡染分为三类:民间类,属于自产自销类;工业类,属于大批生产,由工厂生产;艺术类:艺术家用蜡笔点画出来。民间蜡染和工业蜡染的区别:前者用天然蜡染,工具都是自己制作,并供应给石头寨全村的妇女,用的染料是蓝靛,和不像工业染料那样,因而效果也不一样。
传统的民间蜡染大都由妇女制作,工艺十分讲究。由于地区不同,制作的方法并不完全一致,但工序基本是相同的:做蜡染的大致工序有以下几个:(1)备布,选布,洗布。(2)画蜡:蜡的选择主要由有黄蜡,主要是天然的蜜蜂蜡,工业用的是白蜡。但是石头寨妇女一般用黄蜡和白蜡混合使用,黄蜡粘性太强,白蜡比较脆,两者综合使用才能达到黏住布的效果。(3)染色:作为染料的蓝靛,是以蓝草叶发酵而成,点过蜡的布放入染缸前要用清水泡透后浸染15分钟,取出后晾15分钟,称为一“封”’这道工序一般要经过8封至10“封”才算完成,(4)脱蜡:脱蜡前用冷水漂除布上浮色,然后将布置入沸水中去煮,使蜡溶化,并在沸水中涮尽布上蜡的残液。(5)清洗:染成后将花布在沸水和冷水中清洗,除去布上浮色,然后晾干即可。
蜡染工艺在石头寨布依族女性家庭角色扮演中的四个意义
在中国存在将近一千年的布依族蜡染工艺作为一种实用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布依族女性的点滴生活,成为她们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它在布依族女性家庭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彰显了布依族女性文化深厚的精髓和魅力。它的存在给布依族女性带来了很多方面的价值,不管是在提升自我生存能力,还是在奠定自身家庭地位方面都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蜡染工艺在布依族群体中的生存史也就是布依族女性无声地为自身家庭地位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
·审美功能 ——全体布依族女性的特质
石头寨村支书伍启锦这样描述蜡染衣服的袖子上的图案。布依族的宗族图是一个大圆圈,旁边的圆圈代表其分支和后代,图案上有代表河水,花草,树木,同时也是一部地形图。石头寨女装蜡花服饰从肩膀到袖口一共有三道蜡染,只有中间的宗族图一幅是完整的,肩部、袖口两处的顶端都要留出半圆,使之不完整。这是因为布依族的宗族是不能分开的,而另两个不是宗族,分开表示除了一半还有“另一半”。那“另一半”意味着什么昵?原来,早先的布依族是母系氏族社会,祖父、父亲都是外来的,子女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后来大家感到这样不好,因为一个家庭不完整,需要“另一半”。尽管现在布依族已经是父系社会,但始终提醒大家要记住万事万物只有一半”是不完整的。要有“另一半”才逐步和谐。
·才艺功能——好女儿的特质
1、布依族女性蜡染才艺
布依族社会把评价女红技艺当作评价女性能力、美德的重要内容。石头寨布依族小姑娘从七八岁开始便由家中的妇女长辈手把手地传授蜡染技艺,她们也很认真地学习,每当放学之后,她们便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探讨画蜡染的技艺,互相学习沟通,比比谁做的蜡染比较好,谁的手艺堪称一流。等到十五六岁时就开始准备成箱的蜡染嫁妆,而且一般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手艺技巧。蜡染技艺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姑娘是否属于聪明才智类型的标准,是否达到了小伙子们追求的条件。一般来说,善良淳朴的布依族姑娘们都把自己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用那充满意义的行为一笔一画地描绘在蜡染上。
2、石头寨布依族女性蜡染才艺展示
来到石头寨,我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依傍在家门边的年轻女性,还是坐在阴凉的树下乘凉的小女孩,手中都会拿着一块棉布,熟练地用蜡刀和一根固定用作蜡画的小针在已经用夹子夹好的布上做画,蜡布下面用硬纸板垫着,方便她们作画,这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很难做到一笔就能把圆圈画好,但是对于这些从小就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慢慢学习画蜡的她们而言,简直就是再简单不过了,于是我们便更加相信了“熟能生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她们从置于炭炉盆保暖的瓷杯里蘸上熔化的蜡时,不用画什么底图,就直接在棉布上描绘出自己想要的图案。
“男生看女生的手工艺,女生看男生的石匠艺”。这是布依族人民适婚男女交往的基本原理。布依族人民秉承“男耕女织”的思想,男孩子们的手一般都用来耕牛,砌墙,打猎,80年代以前女孩都是在父母的教导下作蜡染,就怕自己女儿以笨笑称,嫁不出去,同时通过母亲的蜡染知识教导,自己不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挨饿受苦,能够让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有饭吃,有人娶。布依族儿女们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将这个记忆保存下来,靠传统思想即“守望”来传承。 ·服饰功能——好妻子的特质
对于石头寨的村民来说,与其说本寨的蜡染工艺是一种高雅莫测的艺术,倒还不如说它是村中妇女特别是年轻女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艺”。
蜡染在布依族地区的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布依族妇女的生命息息相关,在她们的生活当中必不可少。比如说,年轻女孩在出嫁时,通常会用蜡染服装代替极具西方特色的白色婚纱,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蜡染服装踏入人生的另一个时段,对她们来说意义及其重大,这是她们圆了闺房梦的开始,也是顺利进入夫家并且得到合格成为日后家中得力的女性长辈的最佳证明。
据史料记载,布依族妇女的百褶裙一般为红色和蓝色,红色的百褶裙代表着女性对将来嫁入夫家之后,要生育孩子时对血的恐惧还有对新生儿的即将出世的欣喜。裙头是蜡染印章花,印章里有甲骨文字样,这一服饰很幸运地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贰角版的人民币。
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明清时期,民间工艺发展迅速。这时布依族妇女的服饰由无褶裙发展为百褶长裙,服饰的图案也更加丰富多彩。明朝的《贵州图经新志》就这样说道:“仲家妇女,以青布一方裹头,着细褶清裙,多至二十余幅。腹下乡五彩挑绣方幅,如绶,仍以青布袭之。”
蜡染在石头寨布依族人民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布依族妇女的生命息息相关,在她们的生活当中必不可少。比如说,年轻女孩在出嫁时,通常会用蜡染服装代替极具西方特色的白色婚纱,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蜡染服装踏入人生的另一个时段,对她们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她们圆了闺房梦的开始,也是顺利进入夫家并且得到合格成为日后家中得力的女性长辈的最佳证明。又或者在父母去世时,儿媳妇要穿蜡染衣服来服丧,但值得惊讶的是,通常亲生父母去世时女儿都不穿蜡染衣服来服丧,而且如果中年妇女的丈夫去世了,只有她的媳妇儿们才穿蜡染衣服,而她自己并不会那样穿。
·经济功能——好母亲的特质
石头寨自从成为国家5A级的黄果树风景区的旅游村寨之后,游人日渐增多,因而对蜡染工艺品的需求也逐渐加大,于是很多妇女便不用像以前那样将蜡染制品辛苦地运到安顺市或者镇宁县城里去卖,既提高了成本,又具有极大的竞争性,并且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也就是说,聪明的她们决定在家门口做起了蜡染生意,只要将家中的一个房间腾出来,稍加改造,便能成为一个店面,再将自产的蜡染挂在墙上,就可以向游客出售。
由于认识到了蜡染服饰在其它地区受到了追求艺术美的人们的欢迎和热捧,石头寨妇女们开始跳出原来的“自产自销”的固定模式,将眼光转向集聚了许多前来黄果树大瀑布旅游观光的游客的安顺集市上了,靠卖蜡染工艺品来赚取收入的办法,为辛苦赚钱养家的丈夫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也为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的获得提供了另一条途径。石头寨人一般“各司其职”,人们一般根据制作的蜡染用途不同,大都选自己擅长的一种来做蜡染。在石头寨,对于那些技艺熟练的人,每周可以“画”出两条裙子,或者做两对“袖子”。
鉴于制作蜡染所需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的需求性,石头寨的妇女们一般都制定了一定的制作蜡染的日程,例如,周日到周四画、染.周五下午去蜡,刚剐去蜡的蜡染布一般都比较新.比较容易卖出去,同时也能卖出相对更理想的价钱。位于石头寨镇上的大抵拱市场就有专门的蜡染市场,每逢赶场的时候,来到附近扁担山区游客一般都会去买蜡染,因此蜡染并不愁卖不出去。其实蜡染的价格以“画”的质量而定,一般从七、八十到二、三百不等。
石头寨自从成为国家5A级的黄果树风景区的旅游村寨之后,游人日渐增多,因而对蜡染工艺品的需求也逐渐加大,于是很多妇女便不用像以前那样将蜡染制品辛苦地运到安顺市或者镇宁县城里去卖,既提高了成本,又具有极大的竞争性,并且还能获得可观的利润,也就是说,聪明的她们决定在家门口做起了蜡染生意,只要将家中的一个房间腾出来,稍加改造,便能成为一个店面,再将自产的蜡染挂在墙上,就可以向游客出售。
结语
从古至今, 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固定不变的生长史。但这并不代表她们的家庭地位就一直处在最初的地方,随着女性更多地走出家庭,参加社会生产,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就像布依族女性一样,她们将蜡染工艺视为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在和蜡染工艺的不断交织中谱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石头寨布依族概况
石头寨位于贵州西南镇宁县的扁担山,有48个布依山寨,石头寨是其中之一。石头寨村位于世界闻名的黄果树瀑布上游,距黄果树新城约2公里。它曾经是1985贵州民政厅授予的“布依族蜡染之乡”。90年代被誉为国家级“中国民族蜡染艺术之乡”。这里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地势低平,适合稻作文化的长期生存。该寨蜡染工艺突出,手工精致,质量比其它村寨要好得多。
人们都说,走进石头寨,仿佛就是深处“石头王国”,这就印证了那句话:山是石世界,石为人家乡。蜡染在该寨得到很好的生存空间也与它丰富的石材资源有一定的关系。石头村寨建筑的实际环境,均系石山簇拥,峰峦巍巍,怪石峥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布依族村寨一般是寨后是石山,寨前是田园,寨右是河流,寨左是山川,寨边竹影婆娑,寨中古树参天。南京大学有一名教授叫康育友,他曾作诗来感叹石头寨的美景:“石桥石房石山,绿树碧水蓝天。欲问君在何处,疑为世外桃源。”
·石头寨布依族蜡染概要
1、蜡染的历史
相传在古代,石头寨里住着一个美丽聪慧的布依族姑娘,她很喜欢蓝靛的颜色,因此经常用蓝靛将自己辛苦纺织的白布染成蓝布、青布.有一天,她正将白布放入缸中浸染时,忽然飞来一只蜜蜂,正好叮在她那块准备放入染缸的雪白的布上。正当她准备赶走它时,蜜蜂忽然“嗡嗡”地就飞走了,令人惊奇的是,它却无意中留下了一粒黄色的点,这位姑娘当时也没太在意,但当她把这块布染出来时,发现原来上面都有黄点的地方变成一粒白色的点,与周围蓝色的区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她知道了蜂蜡能抗染的秘密,就将这种技艺传授给他人,让她们做出漂亮的蜡染衣服,从而她就发明了蜡染。
2、蜡染的分类和制作工序
蜡染分为三类:民间类,属于自产自销类;工业类,属于大批生产,由工厂生产;艺术类:艺术家用蜡笔点画出来。民间蜡染和工业蜡染的区别:前者用天然蜡染,工具都是自己制作,并供应给石头寨全村的妇女,用的染料是蓝靛,和不像工业染料那样,因而效果也不一样。
传统的民间蜡染大都由妇女制作,工艺十分讲究。由于地区不同,制作的方法并不完全一致,但工序基本是相同的:做蜡染的大致工序有以下几个:(1)备布,选布,洗布。(2)画蜡:蜡的选择主要由有黄蜡,主要是天然的蜜蜂蜡,工业用的是白蜡。但是石头寨妇女一般用黄蜡和白蜡混合使用,黄蜡粘性太强,白蜡比较脆,两者综合使用才能达到黏住布的效果。(3)染色:作为染料的蓝靛,是以蓝草叶发酵而成,点过蜡的布放入染缸前要用清水泡透后浸染15分钟,取出后晾15分钟,称为一“封”’这道工序一般要经过8封至10“封”才算完成,(4)脱蜡:脱蜡前用冷水漂除布上浮色,然后将布置入沸水中去煮,使蜡溶化,并在沸水中涮尽布上蜡的残液。(5)清洗:染成后将花布在沸水和冷水中清洗,除去布上浮色,然后晾干即可。
蜡染工艺在石头寨布依族女性家庭角色扮演中的四个意义
在中国存在将近一千年的布依族蜡染工艺作为一种实用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布依族女性的点滴生活,成为她们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它在布依族女性家庭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彰显了布依族女性文化深厚的精髓和魅力。它的存在给布依族女性带来了很多方面的价值,不管是在提升自我生存能力,还是在奠定自身家庭地位方面都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蜡染工艺在布依族群体中的生存史也就是布依族女性无声地为自身家庭地位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
·审美功能 ——全体布依族女性的特质
石头寨村支书伍启锦这样描述蜡染衣服的袖子上的图案。布依族的宗族图是一个大圆圈,旁边的圆圈代表其分支和后代,图案上有代表河水,花草,树木,同时也是一部地形图。石头寨女装蜡花服饰从肩膀到袖口一共有三道蜡染,只有中间的宗族图一幅是完整的,肩部、袖口两处的顶端都要留出半圆,使之不完整。这是因为布依族的宗族是不能分开的,而另两个不是宗族,分开表示除了一半还有“另一半”。那“另一半”意味着什么昵?原来,早先的布依族是母系氏族社会,祖父、父亲都是外来的,子女们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后来大家感到这样不好,因为一个家庭不完整,需要“另一半”。尽管现在布依族已经是父系社会,但始终提醒大家要记住万事万物只有一半”是不完整的。要有“另一半”才逐步和谐。
·才艺功能——好女儿的特质
1、布依族女性蜡染才艺
布依族社会把评价女红技艺当作评价女性能力、美德的重要内容。石头寨布依族小姑娘从七八岁开始便由家中的妇女长辈手把手地传授蜡染技艺,她们也很认真地学习,每当放学之后,她们便成群结队地在一起探讨画蜡染的技艺,互相学习沟通,比比谁做的蜡染比较好,谁的手艺堪称一流。等到十五六岁时就开始准备成箱的蜡染嫁妆,而且一般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手艺技巧。蜡染技艺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姑娘是否属于聪明才智类型的标准,是否达到了小伙子们追求的条件。一般来说,善良淳朴的布依族姑娘们都把自己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用那充满意义的行为一笔一画地描绘在蜡染上。
2、石头寨布依族女性蜡染才艺展示
来到石头寨,我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依傍在家门边的年轻女性,还是坐在阴凉的树下乘凉的小女孩,手中都会拿着一块棉布,熟练地用蜡刀和一根固定用作蜡画的小针在已经用夹子夹好的布上做画,蜡布下面用硬纸板垫着,方便她们作画,这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很难做到一笔就能把圆圈画好,但是对于这些从小就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慢慢学习画蜡的她们而言,简直就是再简单不过了,于是我们便更加相信了“熟能生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她们从置于炭炉盆保暖的瓷杯里蘸上熔化的蜡时,不用画什么底图,就直接在棉布上描绘出自己想要的图案。
“男生看女生的手工艺,女生看男生的石匠艺”。这是布依族人民适婚男女交往的基本原理。布依族人民秉承“男耕女织”的思想,男孩子们的手一般都用来耕牛,砌墙,打猎,80年代以前女孩都是在父母的教导下作蜡染,就怕自己女儿以笨笑称,嫁不出去,同时通过母亲的蜡染知识教导,自己不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挨饿受苦,能够让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有饭吃,有人娶。布依族儿女们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将这个记忆保存下来,靠传统思想即“守望”来传承。 ·服饰功能——好妻子的特质
对于石头寨的村民来说,与其说本寨的蜡染工艺是一种高雅莫测的艺术,倒还不如说它是村中妇女特别是年轻女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艺”。
蜡染在布依族地区的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布依族妇女的生命息息相关,在她们的生活当中必不可少。比如说,年轻女孩在出嫁时,通常会用蜡染服装代替极具西方特色的白色婚纱,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蜡染服装踏入人生的另一个时段,对她们来说意义及其重大,这是她们圆了闺房梦的开始,也是顺利进入夫家并且得到合格成为日后家中得力的女性长辈的最佳证明。
据史料记载,布依族妇女的百褶裙一般为红色和蓝色,红色的百褶裙代表着女性对将来嫁入夫家之后,要生育孩子时对血的恐惧还有对新生儿的即将出世的欣喜。裙头是蜡染印章花,印章里有甲骨文字样,这一服饰很幸运地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贰角版的人民币。
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明清时期,民间工艺发展迅速。这时布依族妇女的服饰由无褶裙发展为百褶长裙,服饰的图案也更加丰富多彩。明朝的《贵州图经新志》就这样说道:“仲家妇女,以青布一方裹头,着细褶清裙,多至二十余幅。腹下乡五彩挑绣方幅,如绶,仍以青布袭之。”
蜡染在石头寨布依族人民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布依族妇女的生命息息相关,在她们的生活当中必不可少。比如说,年轻女孩在出嫁时,通常会用蜡染服装代替极具西方特色的白色婚纱,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蜡染服装踏入人生的另一个时段,对她们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她们圆了闺房梦的开始,也是顺利进入夫家并且得到合格成为日后家中得力的女性长辈的最佳证明。又或者在父母去世时,儿媳妇要穿蜡染衣服来服丧,但值得惊讶的是,通常亲生父母去世时女儿都不穿蜡染衣服来服丧,而且如果中年妇女的丈夫去世了,只有她的媳妇儿们才穿蜡染衣服,而她自己并不会那样穿。
·经济功能——好母亲的特质
石头寨自从成为国家5A级的黄果树风景区的旅游村寨之后,游人日渐增多,因而对蜡染工艺品的需求也逐渐加大,于是很多妇女便不用像以前那样将蜡染制品辛苦地运到安顺市或者镇宁县城里去卖,既提高了成本,又具有极大的竞争性,并且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也就是说,聪明的她们决定在家门口做起了蜡染生意,只要将家中的一个房间腾出来,稍加改造,便能成为一个店面,再将自产的蜡染挂在墙上,就可以向游客出售。
由于认识到了蜡染服饰在其它地区受到了追求艺术美的人们的欢迎和热捧,石头寨妇女们开始跳出原来的“自产自销”的固定模式,将眼光转向集聚了许多前来黄果树大瀑布旅游观光的游客的安顺集市上了,靠卖蜡染工艺品来赚取收入的办法,为辛苦赚钱养家的丈夫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也为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的获得提供了另一条途径。石头寨人一般“各司其职”,人们一般根据制作的蜡染用途不同,大都选自己擅长的一种来做蜡染。在石头寨,对于那些技艺熟练的人,每周可以“画”出两条裙子,或者做两对“袖子”。
鉴于制作蜡染所需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的需求性,石头寨的妇女们一般都制定了一定的制作蜡染的日程,例如,周日到周四画、染.周五下午去蜡,刚剐去蜡的蜡染布一般都比较新.比较容易卖出去,同时也能卖出相对更理想的价钱。位于石头寨镇上的大抵拱市场就有专门的蜡染市场,每逢赶场的时候,来到附近扁担山区游客一般都会去买蜡染,因此蜡染并不愁卖不出去。其实蜡染的价格以“画”的质量而定,一般从七、八十到二、三百不等。
石头寨自从成为国家5A级的黄果树风景区的旅游村寨之后,游人日渐增多,因而对蜡染工艺品的需求也逐渐加大,于是很多妇女便不用像以前那样将蜡染制品辛苦地运到安顺市或者镇宁县城里去卖,既提高了成本,又具有极大的竞争性,并且还能获得可观的利润,也就是说,聪明的她们决定在家门口做起了蜡染生意,只要将家中的一个房间腾出来,稍加改造,便能成为一个店面,再将自产的蜡染挂在墙上,就可以向游客出售。
结语
从古至今, 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固定不变的生长史。但这并不代表她们的家庭地位就一直处在最初的地方,随着女性更多地走出家庭,参加社会生产,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就像布依族女性一样,她们将蜡染工艺视为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在和蜡染工艺的不断交织中谱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