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余干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思路,真抓实干,用“绣花”功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县138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29841户115901 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1.4%下降到1.06%,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和决定性进展。
尤其是,余干县把脱贫攻坚工作牢牢地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推动实施“十大扶贫工程”,即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及村庄整治、生态保护、社会保障、结对帮扶十大扶贫工程,全力推动建设扶贫大格局,凝聚强大合力,努力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保障人民健康
积极构筑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切实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负担。一是提高报销比例。余干县财政出资为全县所有贫困户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确保贫困患者住院医药费报销自付比例不高于10%。實施了10类大病免费救治、15种重大疾病定额救治、30种特殊门诊慢性病门诊直接报销制度。二是优化服务质量。推行了“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实现了贫困群众治病即时结算目标。在全市率先推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对患有慢性病的贫困人员进行“点对点”服务,对行动不便的缺药贫困患者开展送药上门服务。三是夯实村级基础。加强村级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建设,把贫困村卫生计生服务室纳入村庄整治内容,同步规划并建设,实现了138个贫困村产权公有卫生计生服务室全覆盖。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完善教育资助体系
一是落实扶持措施。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实行学校与乡镇属地管理“双负责”制度,由学校与所在乡镇共同负责核查适龄入学、异地就读、接受教育、享受资助等情况,并进行跟踪管理,确保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扶持政策落实到位。2016年以来,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各类补助补贴6034万元,受资助学生达7万余人次。接受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社会捐赠资金1531.3万元,资助该县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28000余人次。二是严抓“保学控辍”。先后12次对全县国扶系统6-20周岁人员接受教育情况进行排查,成功劝返60人继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对不能到校的102名三类残疾(智力、听力、视力残疾)学生,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开展送教上门活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适龄儿童顺利完成学业,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三是加快学校建设。2016年以来,投资5.38亿元实施了农村学校均衡化建设,新建和维修农村中小学校346所,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0所,农村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实施产业扶贫工程 稳定贫困户产业收入
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既发展了扶贫车间、资产收益等一批“短平快”的扶贫产业,又实施了马家柚种植、菌菇种植、脐橙种植、特种水产养殖、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等一批“后劲足”的扶贫产业,做到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两项以上叠加产业帮扶措施,每户贫困户都有责任田地之外的3000元以上的产业收入。同时,加大了产业保险力度,为108个合作社的大棚和菌菇购买保险,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实施就业扶贫工程 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积极组织“春风行动”暨春季招聘会,大力开展“精准扶贫、送岗上门”活动,免费为贫困人员提供岗位信息、职业介绍等服务。2017年以来,在县城和贫困劳动力密集的乡镇持续开展31场就业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吸引195家企业参加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3010个。加大就业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共培训13458人,促进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为贫困户提供公路养护、农村保洁、山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3210个。积极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对全县符合条件的139家企业或合作社认定为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666名。创新开展“飞翔工程”“雨露计划”,每年帮助1000余名贫困家庭子女实现转移就业,真正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全家脱贫”的效果。
实施危旧房改造扶贫工程 完成改造任务
按照“应改尽改、不留死角”的原则,把农村“四类困难对象”扩大到所有居住在危旧房的农村困难户,全覆盖地推进了农村危旧房改造扶贫工程。为缓解贫困户建房资金短缺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方法,建立阶梯补助机制,按危改类别和贫困程度分别补助5000元到4万元。对于完全无经济来源和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提高补助标准,同时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贫困户解决建房资金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2016年以来,全县重建12002户、维修4523户,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
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程 实现安居与乐业并举
根据贫困户的搬迁条件和意愿,通过在县城工业区、乡镇集镇、中心村集中安置等方式落实易地搬迁政策,帮助932户4059名贫困群众实现了“挪穷窝”的愿望。为解决搬出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采取了企业带动、产业支撑、技能提升、资金互助等模式为贫困户“谋富路”,促使搬迁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另外,出台有关政策和规定,明确搬出群众原有的山林、耕地、水面等权益保持不变,还可根据自己意愿享受转为城镇户口、就近上学、医保政策、社会保障等惠民措施,让群众真正享受易地搬迁的政策红利。 实施社会保障扶贫工程 做到应保尽保
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扎实推动了农村低保政策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实现了生活特困群众的民政兜底全覆盖。进一步加大了保障力度,提高了农村低保对象、农村集中供养对象、农村分散供养对象的保障标准。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五保对象的政策范围内医疗救助费用,予以全额保障;有效开展了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治疗、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治疗、农村贫困家庭妇女“两癌”免费手术治疗、“光明·微笑”工程、农村16类重大疾病救助等专项救助,让患者真正享受到扶贫带来的免费医疗政策。对残疾证办理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进行梳理、排查,主動上门及时为残疾人办理残疾证,积极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余干县财政出资为全县已脱贫贫困人口购买预防返贫保险,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切实做到返贫保险,保险不返贫,构筑起贫困户在脱贫路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及村庄整治扶贫工程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投入15亿元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道路、水利、饮水、卫生、文化等落后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共硬化村主干道、次干道及入户道路2964公里,完成排水工程2315.2 公里、桥梁48座、池塘改造73座、绿化10万余平方米、房屋改造提升5491栋、改水改厕22939户,建设文化活动室卫生室136栋、村级综合服务平台243个、活动场所292个,拆除危房和空心房13175栋,实现了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移动、电信、有线网络做到了全覆盖,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及村居环境,提升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实施生态保护扶贫工程 保障更多实惠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加大生态修复力度,2017年以来,落实生态扶贫项目10个,落实扶贫资金3552.05万元,让44325人次贫困人口得到实惠。
实施结对帮扶扶贫工程 形成“三个全覆盖”
余干县有脱贫攻坚任务的村做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和结对帮扶“三个全覆盖”。按照“664”(县级干部6户、科级干部6户、一般干部4户)的原则,全县共落实8610名干部结对帮扶34257户贫困户。1个央企、8个省直单位、43个市直单位、128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投入脱贫攻坚,青年、巾帼、企业家等8个志愿者服务团下村进行帮扶,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医疗、教育、生产等实际问题3000余个。大力开展“百企帮百村”,全县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的企业与商会对接帮扶贫困村132个,实施项目226个,累计投入资金4170多万元,受益群众达3万多人,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脱贫攻坚大格局。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十大工程”的实施为余干县脱贫攻坚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凝聚了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通过培育多元扶贫工程,举全县之力,多点发力,形成“各炒一个菜,共做一桌饭”的良好局面,为脱贫攻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