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丹晨,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四川音乐学院城市与环境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特约馆员、四川省政协特邀委员、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作品曾三次获中宣部、文化部五个一工程奖。曾受全国人大邀请为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创作巨幅中国画《民族欢歌》。主编和出版高校教材近百册。中央电视台、香港卫视、广州电视台、湖南卫视、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为其拍摄专题片并多次播出。
近日,我反复观看香港国际卫视制作的专题片《白汀访问录——对话贺丹晨:贺丹晨的一天》,我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贺丹晨是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上一位实力强劲的中国人物画家。从艺40多年来,他努力弘扬人文精神,不辱艺术家的文化使命,用严谨的造型手段和对人物的深度刻划能力,以凝练、沉实、遒劲的笔墨技巧,塑造了一批当代人物的艺术形象,尤其在他的成名作《民族欢歌》中得以彰显。他笔下的众多生动鲜活、个性典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正气,深刻地描述了社会的形态和人生的状态。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必须深植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植于自己的心灵之处,植于自己所处的时代。贺丹晨是一位修养深厚的画家,经过几十年的艺术探索和创作,他在现代绘画领域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既具现代感又具民族性。他把现代绘画、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国民间艺术及现代卡通等的艺术形式融于一体,把抽象和具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国画的画风,且自成一体。贺丹晨从小天资聪睿,五六岁时启蒙于三个舅舅习画,九岁时于郴州拜师邻居邱耀秋先生学习绘画,从而叩开了绘画艺术大门。在邱先生精心指导下,十七岁时他在省级刊物《湘江文艺》发表的6幅人物画绣像入选湖南、广东、江西三省美术联展并获三等奖。其后,受湖南美术出版社委托,他创作了连环画《打狗歼敌》并出版。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高考进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学习,师从著名的水墨人物画家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恩师,并受过艺术巨匠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等大师的指点。学习期间,获全院素描教学优秀奖两次;发表连环画、插图两套;包括毕业设计在内共有十余件作品留校。贺丹晨偏爱水墨人物画,终身获益于这些大家恩师的悉心指点。由于他专攻写意水墨人物画,他创作的作品,笔墨生动,能抓住物象之间的特征加以夸张、变形、概括恰到好处,入笔时“成竹在胸”,物象的解剖结构、造型特征、运动规律、生活气息,无一都显露出来,呈现于观者。
贺丹晨是一个风格多变的艺术家,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人生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并把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作品中,显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气质。他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对昔日社会问题的关注,包括对政治、人伦、文化现象等倾注极大热情。其代表作品有“中国现象系列”。例如,《标准形态》等作品用极其荒诞的人物表情、丰富的色彩变化、有构成意味的构图方式,从不同侧面映现了时代的特征。第二个时期是他把兴趣点转为对现实社会现象的自我反省之中,作品以水墨画形式诠释。《自语系列》《普通話考试图》等水墨小品画,是他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以摆脱身处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国画中的小品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以小、快、轻、趣、活的特点,取物象的基本形态而成,不追求逼真之势,而倾注于神韵对造型的夸张变形的概括,并融汇自身的主观情感因素、个人风格因素而成。小品更注重形式感,它排斥空间的制约,在以物象为依据的同时,又反对机械的模仿,“以形写神”概括了小品画的造型法则,主动地把握对象的总体特征,体会客观物象给我们带来的神韵,所谓“下笔要有神,必先心中有其神韵”则大成。这些画让观者开怀一笑的同时,也给观者以美的感受,同时也是画家对人生本质的感悟、对生活的顿悟、对自然人性及世间万物的修为上升到自己创作里的才智的体现。第三个时期,理想中的心象状态。在经历前两个创作状态后,他把关注点投向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心象之中,即目前创作的作品。贺丹晨创作上的重要特征是:在题材上,关注当代社会各阶层生活,从生活中敏锐地发现其美和特点并加以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艺术形式上,立足于传统文化,弘扬和开拓中国人物画新的表现方法和形式,兼容并蓄中西方绘画与写实造型的特点,业已形成个人独特造型特点。他在深刻的认识人、分析人、研究人的基础上,去捕捉人的外形特征和刻划人的内心世界,不仅在意境创造和笔墨技术处理上精心独到,还十分注重作品的内涵丰富和精神高度,这些与他多年来在艺术信念、美学思想、造型原则和笔墨锤炼诸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坚守艺术创作的学术性和严肃性是分不开的,他的艺术实践创作的众多作品,证明了他的内心真诚和艺术思维的精深和高远。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贺丹晨的成名代表作《民族欢歌》是这个大时代的绘画精神和画家炙热情感的彰显。贺丹晨于2012年接受全国人大邀请创作了中国画《民族欢歌》。他辞掉川音美院的领导职务,带领他的团队,历经14个月专心致志投入创作之中。他到富有时代感的生活现场,去寻觅艺术创作的灵感,前往各少数民族生活居住地采风。特别是最具代表性的盛典节日和民族歌舞,是各民族文化元素的大集萃,体现了各民族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例如,苗族的“芦笙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白族的“三月街”……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郴州市瑶族欢庆丰收的传统“盘王节”,瑶胞着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彝族的“火把节”期间,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笛子,弹奏着月琴和大三弦,姑娘们跳起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贺丹晨在这些现场,速写人物形象,端详服装饰物,速记舞蹈动作,查阅浩瀚资料,加之多年积淀的艺术才华和画家心中蕴藏的对祖国和各民族人民的深情厚意,最终完成了巨制——《民族欢歌》。贺丹晨说,创作时将《民族欢歌》定位为:一是中国画的形态语言;二是宫廷式精美;三是中、西方造型融合之方法。这样定位的理由和好处是:人民大会堂是代表国家政治中心的平台,陈列在这里的绘画,只有中国画才能体现民族的文化特质,呈现中国气派;他认真研究了中西方国家宫殿藏品以及中国的宗教壁画、唐卡的绘画,确定了以紫色调为主,辅之金、银、绿、赤色,使作品达到宫廷精美之作;中西方造型融合,使作品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极具体积感和光感。由于定位精准、华贵,作品最终创作成宽17米、高3.5米绘画,是一幅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从而成为有史以来人民大会堂收藏最华美、尺寸最大的人物画作,亦是中国美术史记录以来由国家收藏最大尺幅的中国人物画。 中国画的人物画初步分为轮廓、结构、情感等几个方面,其中轮廓包括比例、结构和质感,讲究明暗、色彩,并结合中国画点、勾、皴、擦、染等笔墨技巧。相对于西方绘画的立体化造型原则,现实主义的中国人物画造型的准确性,仍应坚持平面化或基本平面化原则。既要抓住人物轮廓、结构、情态、动感,做到人物比例准确,结构合理,人物情态、动感应体现出日常性的诗意美感,同时点、勾、皴、擦、染的笔墨变化都应融于总体线形视觉感的造型之中展开,并视造型的局部需要做出不同的调整。浏览中国画《民族欢歌》,贺丹晨选取长江、黄河、黄山、泰山作为画面的大背景,把中华大地的地域形态做了一个完整的代表性表达,然而画家没有着力去表现长江、黄河的惊涛骇浪和黄山、泰山的巍峨雄姿,而是用柔情细腻的笔墨抒发自己对它们的风和日丽、山光水色、山清水秀的深情,藉此传递“祥和”之态、“盛世”之景。象征“永久和平”的21只白鹤和9只白鸽,自由地翱翔在上空,与载歌载舞的各族人民共享这和平、祥和、美好的盛世。整幅画面从构思到立意始终贯穿以寓意立象、以象尽意的中国画传统造型的美学思想。画中的人物神态各异,众多人物没有刻意雕琢之痕,他们身着各民族服饰,伴着优美的旋律,跳起欢快的舞蹈,或鼓或奏,或弹或舞,或歌或笑,或抚琴浅吟,或裙纱婆娑,或绸带飘舞,或曼妙摇曳……表达出他们无限的幸福情感。与此同时,贺丹晨在创作中,总结、创造和发明了“色皴法”“油墨法”“勾填法”。“油墨法”是通过材料改变,除油墨、松墨以外,让线条、彩色产生碰撞,发生化学变化,因使用材料的改革已不用堆粉,精微的地方用“平涂法”。“色皴法”打破了传统的各种皴法只是运笔过程与方法不同的界线,拥有了更多的审美元素和审美视角。它是一種积彩成形、皴彩结合的新形式,将彩和皴这两种造型元素和审美元素串连成“色皴法”,其关键和秘诀就是“彩”与“皴”的“意”和“气”。时断时续的“色皴法”必须一气呵成,皴和彩之间气脉相通,涂而不断,忌松散凌乱,这比传统各种皴法要求更高。它的各个构成元素须在有意无意之间顺其自然地组合,是彩是皴,随心所欲,顺手拈来,随意而成,笔随心运,一气贯通,未可刻意经营,精心组合,设计可能组成一串完美的符号,但定失自然之妙。贺丹晨创作的这种随意之作,亦可笔断意连,气韵生动。当然,这需要他心境坦荡,凝神毫末,旁无他物,以意导气,以气运笔,并且有高超的笔、彩、墨的操控技巧,才能妙手掌得之。贺丹晨以敏锐的视觉洞察力、深厚的传统美学修为和高超的艺术表现驾驭能力,融合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创造性地丰富了新写实主义绘画的创作技艺。
近日,我反复观看香港国际卫视制作的专题片《白汀访问录——对话贺丹晨:贺丹晨的一天》,我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贺丹晨是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上一位实力强劲的中国人物画家。从艺40多年来,他努力弘扬人文精神,不辱艺术家的文化使命,用严谨的造型手段和对人物的深度刻划能力,以凝练、沉实、遒劲的笔墨技巧,塑造了一批当代人物的艺术形象,尤其在他的成名作《民族欢歌》中得以彰显。他笔下的众多生动鲜活、个性典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正气,深刻地描述了社会的形态和人生的状态。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必须深植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植于自己的心灵之处,植于自己所处的时代。贺丹晨是一位修养深厚的画家,经过几十年的艺术探索和创作,他在现代绘画领域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既具现代感又具民族性。他把现代绘画、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国民间艺术及现代卡通等的艺术形式融于一体,把抽象和具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国画的画风,且自成一体。贺丹晨从小天资聪睿,五六岁时启蒙于三个舅舅习画,九岁时于郴州拜师邻居邱耀秋先生学习绘画,从而叩开了绘画艺术大门。在邱先生精心指导下,十七岁时他在省级刊物《湘江文艺》发表的6幅人物画绣像入选湖南、广东、江西三省美术联展并获三等奖。其后,受湖南美术出版社委托,他创作了连环画《打狗歼敌》并出版。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高考进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学习,师从著名的水墨人物画家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恩师,并受过艺术巨匠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等大师的指点。学习期间,获全院素描教学优秀奖两次;发表连环画、插图两套;包括毕业设计在内共有十余件作品留校。贺丹晨偏爱水墨人物画,终身获益于这些大家恩师的悉心指点。由于他专攻写意水墨人物画,他创作的作品,笔墨生动,能抓住物象之间的特征加以夸张、变形、概括恰到好处,入笔时“成竹在胸”,物象的解剖结构、造型特征、运动规律、生活气息,无一都显露出来,呈现于观者。
贺丹晨是一个风格多变的艺术家,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人生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并把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作品中,显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气质。他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对昔日社会问题的关注,包括对政治、人伦、文化现象等倾注极大热情。其代表作品有“中国现象系列”。例如,《标准形态》等作品用极其荒诞的人物表情、丰富的色彩变化、有构成意味的构图方式,从不同侧面映现了时代的特征。第二个时期是他把兴趣点转为对现实社会现象的自我反省之中,作品以水墨画形式诠释。《自语系列》《普通話考试图》等水墨小品画,是他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以摆脱身处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国画中的小品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以小、快、轻、趣、活的特点,取物象的基本形态而成,不追求逼真之势,而倾注于神韵对造型的夸张变形的概括,并融汇自身的主观情感因素、个人风格因素而成。小品更注重形式感,它排斥空间的制约,在以物象为依据的同时,又反对机械的模仿,“以形写神”概括了小品画的造型法则,主动地把握对象的总体特征,体会客观物象给我们带来的神韵,所谓“下笔要有神,必先心中有其神韵”则大成。这些画让观者开怀一笑的同时,也给观者以美的感受,同时也是画家对人生本质的感悟、对生活的顿悟、对自然人性及世间万物的修为上升到自己创作里的才智的体现。第三个时期,理想中的心象状态。在经历前两个创作状态后,他把关注点投向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心象之中,即目前创作的作品。贺丹晨创作上的重要特征是:在题材上,关注当代社会各阶层生活,从生活中敏锐地发现其美和特点并加以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艺术形式上,立足于传统文化,弘扬和开拓中国人物画新的表现方法和形式,兼容并蓄中西方绘画与写实造型的特点,业已形成个人独特造型特点。他在深刻的认识人、分析人、研究人的基础上,去捕捉人的外形特征和刻划人的内心世界,不仅在意境创造和笔墨技术处理上精心独到,还十分注重作品的内涵丰富和精神高度,这些与他多年来在艺术信念、美学思想、造型原则和笔墨锤炼诸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坚守艺术创作的学术性和严肃性是分不开的,他的艺术实践创作的众多作品,证明了他的内心真诚和艺术思维的精深和高远。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贺丹晨的成名代表作《民族欢歌》是这个大时代的绘画精神和画家炙热情感的彰显。贺丹晨于2012年接受全国人大邀请创作了中国画《民族欢歌》。他辞掉川音美院的领导职务,带领他的团队,历经14个月专心致志投入创作之中。他到富有时代感的生活现场,去寻觅艺术创作的灵感,前往各少数民族生活居住地采风。特别是最具代表性的盛典节日和民族歌舞,是各民族文化元素的大集萃,体现了各民族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例如,苗族的“芦笙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白族的“三月街”……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郴州市瑶族欢庆丰收的传统“盘王节”,瑶胞着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彝族的“火把节”期间,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笛子,弹奏着月琴和大三弦,姑娘们跳起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贺丹晨在这些现场,速写人物形象,端详服装饰物,速记舞蹈动作,查阅浩瀚资料,加之多年积淀的艺术才华和画家心中蕴藏的对祖国和各民族人民的深情厚意,最终完成了巨制——《民族欢歌》。贺丹晨说,创作时将《民族欢歌》定位为:一是中国画的形态语言;二是宫廷式精美;三是中、西方造型融合之方法。这样定位的理由和好处是:人民大会堂是代表国家政治中心的平台,陈列在这里的绘画,只有中国画才能体现民族的文化特质,呈现中国气派;他认真研究了中西方国家宫殿藏品以及中国的宗教壁画、唐卡的绘画,确定了以紫色调为主,辅之金、银、绿、赤色,使作品达到宫廷精美之作;中西方造型融合,使作品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极具体积感和光感。由于定位精准、华贵,作品最终创作成宽17米、高3.5米绘画,是一幅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从而成为有史以来人民大会堂收藏最华美、尺寸最大的人物画作,亦是中国美术史记录以来由国家收藏最大尺幅的中国人物画。 中国画的人物画初步分为轮廓、结构、情感等几个方面,其中轮廓包括比例、结构和质感,讲究明暗、色彩,并结合中国画点、勾、皴、擦、染等笔墨技巧。相对于西方绘画的立体化造型原则,现实主义的中国人物画造型的准确性,仍应坚持平面化或基本平面化原则。既要抓住人物轮廓、结构、情态、动感,做到人物比例准确,结构合理,人物情态、动感应体现出日常性的诗意美感,同时点、勾、皴、擦、染的笔墨变化都应融于总体线形视觉感的造型之中展开,并视造型的局部需要做出不同的调整。浏览中国画《民族欢歌》,贺丹晨选取长江、黄河、黄山、泰山作为画面的大背景,把中华大地的地域形态做了一个完整的代表性表达,然而画家没有着力去表现长江、黄河的惊涛骇浪和黄山、泰山的巍峨雄姿,而是用柔情细腻的笔墨抒发自己对它们的风和日丽、山光水色、山清水秀的深情,藉此传递“祥和”之态、“盛世”之景。象征“永久和平”的21只白鹤和9只白鸽,自由地翱翔在上空,与载歌载舞的各族人民共享这和平、祥和、美好的盛世。整幅画面从构思到立意始终贯穿以寓意立象、以象尽意的中国画传统造型的美学思想。画中的人物神态各异,众多人物没有刻意雕琢之痕,他们身着各民族服饰,伴着优美的旋律,跳起欢快的舞蹈,或鼓或奏,或弹或舞,或歌或笑,或抚琴浅吟,或裙纱婆娑,或绸带飘舞,或曼妙摇曳……表达出他们无限的幸福情感。与此同时,贺丹晨在创作中,总结、创造和发明了“色皴法”“油墨法”“勾填法”。“油墨法”是通过材料改变,除油墨、松墨以外,让线条、彩色产生碰撞,发生化学变化,因使用材料的改革已不用堆粉,精微的地方用“平涂法”。“色皴法”打破了传统的各种皴法只是运笔过程与方法不同的界线,拥有了更多的审美元素和审美视角。它是一種积彩成形、皴彩结合的新形式,将彩和皴这两种造型元素和审美元素串连成“色皴法”,其关键和秘诀就是“彩”与“皴”的“意”和“气”。时断时续的“色皴法”必须一气呵成,皴和彩之间气脉相通,涂而不断,忌松散凌乱,这比传统各种皴法要求更高。它的各个构成元素须在有意无意之间顺其自然地组合,是彩是皴,随心所欲,顺手拈来,随意而成,笔随心运,一气贯通,未可刻意经营,精心组合,设计可能组成一串完美的符号,但定失自然之妙。贺丹晨创作的这种随意之作,亦可笔断意连,气韵生动。当然,这需要他心境坦荡,凝神毫末,旁无他物,以意导气,以气运笔,并且有高超的笔、彩、墨的操控技巧,才能妙手掌得之。贺丹晨以敏锐的视觉洞察力、深厚的传统美学修为和高超的艺术表现驾驭能力,融合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创造性地丰富了新写实主义绘画的创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