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对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内容和方法途径等做了一些小结。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对化学的整体认识水平有明显提高,作为指导教师的我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点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 化学课题 研究性学习指导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予以实施。在新课程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在高中化学开设“课题研究”的学习内容。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巨大的物质价值,还蕴藏着丰富的精神价值,给人们带来了视野广阔而又深邃的世界观和宇宙观,这为化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既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更能使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和能力,进行渗透式学习,联系各科知识,并进而学好高中其他课程。因此,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性学习化学课题的内容
1.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选好课题,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有益”和“可行”。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已经给出了一些课题,老师可推荐一些课题,同学们在研究某课题中还会发现感兴趣的问题,可另立新课题。同学们在确立课题前可征求老师的意见,但课题确定的决定权在学生身上。选题时可以结合当地学校及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以及实施的可能性等因素。
2.具体研究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和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学生可学习逆向思维法、移植借鉴法和缺点发现法等思维方法。课题的内容决定使用何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因为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实验探索法以及文献法。
三、研究性学习化学课题指导的探索和实践
在过去高一第一个学期我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的主要方法途径如下: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主要考虑学生基础差,对化学的整体认识水平不高,没有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等方面的因素,课题由教师选择统一布置,课题内容主要选择与教材同步的较简单的调查性论文课题。学生完成课题主要采用上网或上图书馆查资料的方法来完成研究性课题论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程度。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既是必需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常常是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结合进行的,管理在一定的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指导,是对学生的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在化学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是这样做的,计划在第一学期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广泛开展了以化学课题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阶段建立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
我们指导学生按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组成研究学习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化学课题研究小组一般由五至七人组成,组长一人。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通过自由选举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小组长每个研究小组都选一个调查研究课题和一个探索性实验课题。
第二阶段是制定研究方案,确定实施研究计划。
每个研究小组由组长负责开了一次课题讨论会,初步确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资料检索,调查研究,实验仪器,实验步骤,时间安排等。组内计划确定后由指导教师负责开了一次小组长会议,进一步完善了研究计划,研究方案确定后,在组内合理分工,明确了责任。
第三阶段撰写结题论文,评价交流。
由组长负责整理资料和实验事实,撰写结题论文或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负责评价反馈,优秀论文在班级进行交流。
四、收获与反思
在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的探索与实践中,如下几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1.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化学教学大纲中有关“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教学目标的落实。我们不仅在课题研究中要求学生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也要适度地引入研究性学习。随着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当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时,高中化学的教学就会成为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并存互补,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以隐性的形式存在于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成为教师和学生一种自觉的教与学的方式。
2.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首先,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本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专业素质需不断提高之外,还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其次,教师指导、参与的双重角色怎么定位,才能尊重学生,既保护学生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又让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不足,纠正偏差,调整思路,少走弯路。
3.跨学科的问题。研究型学习的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跨学科的当然是综合性的。要突破原有的以单科性、学术性为主的课程框架,开发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新型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形成新的生长点。
4.如何评价的问题。研究型学习怎样评价?这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研究型学习的评价与以往的学科教学评价应有很大的不同,它应该重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
5.加强管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一是要抓好开题、搜集处理资料、结题三环节的管理。原则是开题决不能草率;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组织活动必须严密;结题必须人人动手。二是加强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他的课程,课程的开放性使得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除了制定有关的制度与布置要求外,对学生小组的每周活动做好监督与指导工作,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出勤、安全、态度各方面做好管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改变,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当然,我们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点探索实践和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问题的思考远远还不够,有待于全体教师更深入的进行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
[2]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作者单位:浙江临海市灵江中学)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 化学课题 研究性学习指导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
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予以实施。在新课程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在高中化学开设“课题研究”的学习内容。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巨大的物质价值,还蕴藏着丰富的精神价值,给人们带来了视野广阔而又深邃的世界观和宇宙观,这为化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既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更能使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和能力,进行渗透式学习,联系各科知识,并进而学好高中其他课程。因此,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性学习化学课题的内容
1.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选好课题,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有益”和“可行”。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已经给出了一些课题,老师可推荐一些课题,同学们在研究某课题中还会发现感兴趣的问题,可另立新课题。同学们在确立课题前可征求老师的意见,但课题确定的决定权在学生身上。选题时可以结合当地学校及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以及实施的可能性等因素。
2.具体研究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和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学生可学习逆向思维法、移植借鉴法和缺点发现法等思维方法。课题的内容决定使用何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因为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实验探索法以及文献法。
三、研究性学习化学课题指导的探索和实践
在过去高一第一个学期我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的主要方法途径如下: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主要考虑学生基础差,对化学的整体认识水平不高,没有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等方面的因素,课题由教师选择统一布置,课题内容主要选择与教材同步的较简单的调查性论文课题。学生完成课题主要采用上网或上图书馆查资料的方法来完成研究性课题论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程度。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既是必需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常常是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结合进行的,管理在一定的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指导,是对学生的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在化学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是这样做的,计划在第一学期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广泛开展了以化学课题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阶段建立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
我们指导学生按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组成研究学习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化学课题研究小组一般由五至七人组成,组长一人。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通过自由选举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小组长每个研究小组都选一个调查研究课题和一个探索性实验课题。
第二阶段是制定研究方案,确定实施研究计划。
每个研究小组由组长负责开了一次课题讨论会,初步确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资料检索,调查研究,实验仪器,实验步骤,时间安排等。组内计划确定后由指导教师负责开了一次小组长会议,进一步完善了研究计划,研究方案确定后,在组内合理分工,明确了责任。
第三阶段撰写结题论文,评价交流。
由组长负责整理资料和实验事实,撰写结题论文或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负责评价反馈,优秀论文在班级进行交流。
四、收获与反思
在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的探索与实践中,如下几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1.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化学教学大纲中有关“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教学目标的落实。我们不仅在课题研究中要求学生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也要适度地引入研究性学习。随着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当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时,高中化学的教学就会成为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并存互补,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以隐性的形式存在于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成为教师和学生一种自觉的教与学的方式。
2.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首先,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本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专业素质需不断提高之外,还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其次,教师指导、参与的双重角色怎么定位,才能尊重学生,既保护学生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又让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不足,纠正偏差,调整思路,少走弯路。
3.跨学科的问题。研究型学习的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跨学科的当然是综合性的。要突破原有的以单科性、学术性为主的课程框架,开发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新型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形成新的生长点。
4.如何评价的问题。研究型学习怎样评价?这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研究型学习的评价与以往的学科教学评价应有很大的不同,它应该重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
5.加强管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内容。一是要抓好开题、搜集处理资料、结题三环节的管理。原则是开题决不能草率;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组织活动必须严密;结题必须人人动手。二是加强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他的课程,课程的开放性使得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除了制定有关的制度与布置要求外,对学生小组的每周活动做好监督与指导工作,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出勤、安全、态度各方面做好管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改变,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当然,我们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点探索实践和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问题的思考远远还不够,有待于全体教师更深入的进行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
[2]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作者单位:浙江临海市灵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