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占全国各地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第一位。下面从四个方面介绍有关防治知识:
一、了解发病原因。小儿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且易发生肺炎(肺炎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科“四病”之一)。它除了与小儿的生理特点、免疫特点有关外,还与小儿的健康状况(如难产、有窒息和羊水吸入的新生儿)、护理不当、喂养不科学等原因有关。
二、早期识别病情变化。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急性呼吸道感染分上呼吸道感染与肺炎两大类。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虽然很高,但绝大多数为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见,由病毒或病菌而引起,一般经治疗与护理3~5天便可痊愈。一旦感染涉及扁桃体、中耳等部位,发热及全身症状会加重,病情会延长。严重时会发展成肺炎,危及生命。目前,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小儿肺炎的治愈率已很高,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这里特别要向家长们提醒的是,呼吸加快是小儿肺炎的主要表现。呼吸加快是:小儿安静时(2个月内小婴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大于或等于60次;2~12个月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大于或等于50次;1~5岁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大于或等于40次时),提示有轻度肺炎,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服用抗生素,两天后仍需复诊。若在呼吸加快的同时出现持续发烧,喘鸣,胸凹陷(呼气时胸壁下部下陷)说明肺炎已较严重,应立即去医院住院治疗。在去医院前最好先用一次抗生素。当小儿除上述情况外,还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或不易唤醒、拒食、惊厥、不能喝水,一喝就呛咳,或安静时出现喉喘鸣,口唇、指甲发绀,都说明有重度肺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在送医院前要服用一次抗生素。此时,对上述的易感儿童、2个月内的小婴儿,一旦发现呼吸道感染,均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三、做好家庭护理。上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为病毒感染,一般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3~5天即可痊愈。
(1)一般护理环境要安静、整洁,对患儿要耐心,使其精神愉快。室内空气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一定的温度(20℃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60%为宜),衣着不宜过多,小婴儿包裹不宜太紧,否则不利于呼吸;可经常将小婴儿抱起、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
(2)对症处理发热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很普遍。处理方法应根据热度的高低而异。对高热(39℃以上)需要用退热药退热,家长可按医嘱给患儿服用。通常是每6小时1次,直到热退。发热38℃~39℃之间,只需增加患儿进水量,少穿衣服,少盖被,小婴儿解开包被降温,不必服用退热药。对新生儿更不宜用退热药。对鼻塞有碍呼吸或吸奶时,可在喂奶前用0.1%~1%麻黄素滴鼻来缓解鼻塞。有分泌物堵塞时,可用小块消毒棉栓清除,对于厚粘液聚积,可先滴人生理盐水,使粘质变软而清除。对咳嗽及咽痛,可喂开水或糖水以缓解咽痛,润喉止咳。
(3)多饮水
要少量多次饮水,也可饮淡果汁,以补充体内因发烧、呼吸加快造成的水分损失,避免引起脱水,使病情加重。另外,补充水分尚有降温,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咳出的作用。
(4)饮食调理对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喂,勿另限制;对已断奶的应鼓励少量多次地进食,维持足够的进食量。食物可选择易消化的牛奶、蒸蛋、米汤、果汁、稀饭、烂面条为宜,不使患儿因病体重减轻。对在急性期因饮食减少而体重下降者,在恢复期间食欲好转后应额外补充食物,加一次点心或加一餐以弥补生病期间的损失,使体重很快恢复原状。
四、加强预防,针对发病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积极锻炼让孩子从小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锻炼身体非常重要。如经常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做体育活动,开窗睡眠,勤洗澡等都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增强体质及抵抗寒冷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
(2)加强营养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大量抗体,对小婴儿有保护作用。当婴儿4个月后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母乳的不足,断奶后应提倡平衡膳食,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A。对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等应及时纠正。
(3)防止交叉感染一周岁内要按时完成基础免疫,以增加对呼吸道传染如麻疹、百日咳等病的免疫力。平时少带小儿去公共场所,切勿去病家串门,以免交叉感染。衣着不宜过多或过少,应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天气骤变、环境污染和被动吸烟等都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诱因,应注意防范。
(4)药物预防可服用卡慢舒,左旋四咪唑、初乳素,中药黄芪等药物,连服2~3个月,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服用后可减少复发的次数。
(编辑 杨小石)
一、了解发病原因。小儿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且易发生肺炎(肺炎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科“四病”之一)。它除了与小儿的生理特点、免疫特点有关外,还与小儿的健康状况(如难产、有窒息和羊水吸入的新生儿)、护理不当、喂养不科学等原因有关。
二、早期识别病情变化。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急性呼吸道感染分上呼吸道感染与肺炎两大类。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虽然很高,但绝大多数为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见,由病毒或病菌而引起,一般经治疗与护理3~5天便可痊愈。一旦感染涉及扁桃体、中耳等部位,发热及全身症状会加重,病情会延长。严重时会发展成肺炎,危及生命。目前,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小儿肺炎的治愈率已很高,但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这里特别要向家长们提醒的是,呼吸加快是小儿肺炎的主要表现。呼吸加快是:小儿安静时(2个月内小婴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大于或等于60次;2~12个月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大于或等于50次;1~5岁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大于或等于40次时),提示有轻度肺炎,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服用抗生素,两天后仍需复诊。若在呼吸加快的同时出现持续发烧,喘鸣,胸凹陷(呼气时胸壁下部下陷)说明肺炎已较严重,应立即去医院住院治疗。在去医院前最好先用一次抗生素。当小儿除上述情况外,还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或不易唤醒、拒食、惊厥、不能喝水,一喝就呛咳,或安静时出现喉喘鸣,口唇、指甲发绀,都说明有重度肺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在送医院前要服用一次抗生素。此时,对上述的易感儿童、2个月内的小婴儿,一旦发现呼吸道感染,均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三、做好家庭护理。上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为病毒感染,一般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3~5天即可痊愈。
(1)一般护理环境要安静、整洁,对患儿要耐心,使其精神愉快。室内空气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一定的温度(20℃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60%为宜),衣着不宜过多,小婴儿包裹不宜太紧,否则不利于呼吸;可经常将小婴儿抱起、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
(2)对症处理发热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很普遍。处理方法应根据热度的高低而异。对高热(39℃以上)需要用退热药退热,家长可按医嘱给患儿服用。通常是每6小时1次,直到热退。发热38℃~39℃之间,只需增加患儿进水量,少穿衣服,少盖被,小婴儿解开包被降温,不必服用退热药。对新生儿更不宜用退热药。对鼻塞有碍呼吸或吸奶时,可在喂奶前用0.1%~1%麻黄素滴鼻来缓解鼻塞。有分泌物堵塞时,可用小块消毒棉栓清除,对于厚粘液聚积,可先滴人生理盐水,使粘质变软而清除。对咳嗽及咽痛,可喂开水或糖水以缓解咽痛,润喉止咳。
(3)多饮水
要少量多次饮水,也可饮淡果汁,以补充体内因发烧、呼吸加快造成的水分损失,避免引起脱水,使病情加重。另外,补充水分尚有降温,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咳出的作用。
(4)饮食调理对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喂,勿另限制;对已断奶的应鼓励少量多次地进食,维持足够的进食量。食物可选择易消化的牛奶、蒸蛋、米汤、果汁、稀饭、烂面条为宜,不使患儿因病体重减轻。对在急性期因饮食减少而体重下降者,在恢复期间食欲好转后应额外补充食物,加一次点心或加一餐以弥补生病期间的损失,使体重很快恢复原状。
四、加强预防,针对发病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积极锻炼让孩子从小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锻炼身体非常重要。如经常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做体育活动,开窗睡眠,勤洗澡等都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增强体质及抵抗寒冷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
(2)加强营养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大量抗体,对小婴儿有保护作用。当婴儿4个月后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母乳的不足,断奶后应提倡平衡膳食,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A。对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等应及时纠正。
(3)防止交叉感染一周岁内要按时完成基础免疫,以增加对呼吸道传染如麻疹、百日咳等病的免疫力。平时少带小儿去公共场所,切勿去病家串门,以免交叉感染。衣着不宜过多或过少,应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天气骤变、环境污染和被动吸烟等都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诱因,应注意防范。
(4)药物预防可服用卡慢舒,左旋四咪唑、初乳素,中药黄芪等药物,连服2~3个月,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服用后可减少复发的次数。
(编辑 杨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