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2月6日,我在《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主要内容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使历时七年之久的“汉字全息码”纠纷案终于有了结果,杜冰蟾终于赢得了这场马拉松式讼战的胜利。
杜冰蟾发明“汉字全息码”,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杜冰蟾与《自然杂志》社以及贺崇寅围绕“汉字全码”发明权爆发的纠纷案,更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现回顾纠纷的由来,有助于人们了解其中的是非曲直。
一道世界难题
1990年7月13日,新华社发表了一条举世瞩目的新闻:加拿大山门·佛莱塞大学向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初三学生杜冰蟾发出邀请函,请她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温哥华的著名高等学府讲学。
邀请年仅15岁的中国少女去讲学,这在西方名牌大学恐怕是破天荒的“创举”;一个稚气未脱的姑娘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远涉重洋,这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也难找前例!
杜冰蟾之所以获此殊荣,在于她攻克了一道世界难题。
几千年前,中国的祖先创造了美妙绝伦的方块汉字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们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同时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道世界级的难题,这就是怎样才能把繁难的方块汉字化成最简便的信息代码,插上电信、电脑的翅膀,成为真正国际通用的语言?
西文字母一般不越过30个,可以随意组合成文字;而中国汉字多达6万余字,常用的也在5000字以上。在当今世界向信息化、电脑化突飞猛进时,中国的电脑事业迫切需要一套自己的汉字编码法。但是,这谈何容易啊!
曾经,支秉彝博士发明了“见字识码”,朱邦复先生创造了“天龙仓颉造字法”,钱伟长教授推出了“汉字字形输入法”,王安电脑公司研究了“三角编码法”。数十年来,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聚起了一支至少10万中外科学家的研究大军,陆续公布于众的汉字编码方案多达400多套,真正应用的也有10余种。但是,都不能尽如人意,难以推广。
于是,不少学者甚至提出了放弃方块汉字,在文字汉语方面全盘西化;也有人提出了汉字改革的拼音化。但是,中国方块汉字有数千年的历史,保存了卷帙浩繁、无与伦比的文化典籍;它代代相传,使用它的人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甚至在日本及东南亚等国亦广有影响;它又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如是而已,怎么“淘汰”得了?
发明一套与文字语言的民族共通性保持高度一致的简便易用的汉字编码,正是许多学者、专家苦思冥想刻意攻克的“哥德巴赫猜想”。出人意料的是,这道困扰了人们一个多世纪的世界难题,竟被年仅15岁的中学生杜冰蟾攻克了。
杜氏“汉字全息码”
事情似乎有些偶然。那时杜晓庄正在主编王竹溪的遗著《新部首大字典》,见父亲日夜操劳,杜冰蟾主动要求在课余帮助查找各种辞书,收集条目和词汇。
她翻遍几百种辞书,熟悉了常用的部首笔画检索法、拼音检索法、四角号码检索法以及王竹溪先生发明的新部首检索法。比较之下,杜冰蟾觉得这些检索法都有缺陷,不尽合理。比如一个“义”字的检索方法,可以先查“、”后查“义”,也可以先“义”后“、”。到底以哪个为准呢?
“为什么不照写字的笔画顺序规则来分解汉字部首?这样就不会搞错了。”
杜冰蟾这样问父亲,瞪着不解的双眼,然而内行的父亲却为这个识字启蒙式的问题眼前一亮:“好!这是个全新的思路。你不妨就照你想的搞个汉字检索新方法。”
就这么着,小冰蟾迷上了大发明。课余闲暇,她就专心致志地按她的“笔顺原则”分解汉字。从100个繁用字到7000个通用字,又扩展到几万个,中国的汉字全分解了一遍……
整整花费了两年多时间,杜冰蟾终于将她的“部首笔顺检字法”归结为200个部首的数码表。按说这已经是个发明,杜冰蟾也可以凭此跑进专利局。可这距世界难题的解析还有一步之遥。200个笔顺部首固然可以概括汉字的全部,但是它既不能化解为国际电脑的26个拉丁字母,也难归进电脑通用的两位数码。她发愁了,独自一人关在小屋里苦思冥想,茶饭不思,“走火入魔”。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星期六。杜冰蟾一早起来就扑在书桌上。时近中午,母亲几次催促她吃饭。杜冰蟾端起饭碗又放下,手指在桌子上点点画画,嘴里喃喃自语:“唉,还是太多了……”
“什么太多了?”妈妈见女儿魂不守舍的模样,关切地问。
“部首呀,200个太多了。”
“那就用100个嘛。”杜冰蟾的母亲是化工机械厂的普通工人,不懂什么部首电脑,也不懂编辞书那一套,只不过信口开河:“中国人喜欢100这个数,讨吉利呀,什么百寿图、百福图、百家衣、百家姓……”
真应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句话。母亲的一席门外话,却让杜冰蟾茅塞顿开。“对呀,用100个部首,从01到00可以编进两位数的数码,归进26个拉丁字母,不就容易编码了吗?”
杜冰蟾高兴得差点蹦起来,三两口扒完了饭,马上钻进了自己的汉字编码王国……
新编部首不易,将6万余方块字归结为100个部首,并代以世界通用的26个电脑字母更难,要对号码进行排列组合和概率分布的研究,需要有离散数学的知识。那会,杜冰蟾刚上初三,这些都没学过。在父亲的辅导下,她提前学习了高三教科书中的排列组合部分,初步掌握了介于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离散数学知识。
终于,几万个汉字和几十万条词汇经过她的筛选,浓缩在她编的100个部首表内。这是个什么样的发明?
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540个部首,清代《康熙字典》214个部首,到现代《新华字典》198个部首,这是前人花费了长达2000年的研究成果。杜冰蟾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又将部首减少了一半,思路全新,空前的简便、合理。
不唯如此,她又将这100个部首按26个字母和笔画数归入两位数,排出了6位数的等长码,使6万多个汉字和数十万条词汇都极其简便地输入电脑,解决了汉字信息自动化的关键。它不要任何口诀,也不需死记硬背,用户只要掌握100个常识部首的第一个拼音字母,用相应的外文(英、俄、德、法、意、拉丁、国际音标等等)键盘配合,就可以让全世界学习、使用汉语的人共同使用。 有小学文化的人不需专门培训,只要花上半天或一天时间,就能编码上机操作。它取得了电脑、电信、辞书、资料四者编码的一致性,能广泛应用于:中文电脑打字、编辑、排版;邮政编码;电报码与电传码统一于拉丁字母,可由机器自动助译;速记、缩写;图书编目,辞书索引;速抄、缩录;各行各业管理咨询……
举个例子。KRRK,四个代码表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汉字,而英文“THE PEOPLE’S REPABLIC OF CHINA”,则需25个字母组成。4∶25,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令人惊叹的“汉字全息码”!
这就是一个女孩创造的奇迹!
为了发明“汉字全息码”,这个普通女孩付出的辛劳和毅力,就是一个成年人都难以想象和承受的。1000多个日子,杜冰蟾没有节假日,光是用掉的草稿纸就装了整整三麻袋,摞起来比她个子都高,加起来比她身子都重。貌不惊人的姑娘有着惊人的自我克制能力,在发明“汉字全息码”的近三年时间里,她独自一人默默地干,居然沉得住气从不对外人声张。
成功震惊世界
1990年1月6日,杜冰蟾公布了这项重大发明成果。
会议大厅里座无虚席。一位及笄女孩在台上侃侃而谈,座下是许多白发皓首的老专家、老教授和学富五车的中青年学者,全神贯注倾听……
专家学者作出的鉴定结论空前辉煌:汉字全息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一套汉字编码,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前程无量。
权威折服,赞不绝口,世界震惊!
北京大学数学教授、中国软件技术公司总工程师、国际信息研究所所长程庆民感慨地说:“杜冰蟾发明的‘汉字全息码’,正是我们信息工程界多年来寻求的理想的码,它的开发潜力极大!”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卢鹤绂建议国家教委、文化部、新闻出版署、邮电部、机械电子部开发应用,使“汉字全息码”早日成为全民族共同的知识财富。
中国专利局以少有的速度受理了“汉字全息码”发明专利申请,并提前发表公报,认为它完全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专利原则,向全世界公开了这项重大发明。
被专家、学者誉为“大器早成”的杜冰蟾成了世界上提出重大发明的年龄最小的发明家。
海内外几百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标题醒目:15岁的天才发明“汉字全息码”。
加拿大著名高等学府佛莱塞大学邀请杜冰蟾以学者身份前往讲学,要求尽快成行。
1990年上海评选出“十大科技新闻”,杜冰蟾和她的“汉字全息码”名列榜首。
一举成名天下知。日本、美国、加拿大、中国台湾、香港等多家公司、研究所纷至沓来,愿出重金购买“少年发明家”的专利,有人甚至出一亿美元的高价,杜冰蟾拒绝了。她说:“我研究中国文化和文字,为的是弘扬祖国的文明,为自己的祖国争光。”她表示,愿将“汉字全息码”的发明专利所得全部捐献给祖国的文化事业。
《自然杂志》社缘何先“捧”后“打”?
对杜冰蟾发明的“汉字全息码”,享有声誉的《自然杂志》社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在继爱因斯坦、李约瑟、玻尔之后,破例将杜冰蟾列为杂志第四号“封面人物”,并以领衔的地位全文刊登了杜冰蟾撰写的论文,给予她与著名专家、学者同等的殊荣。
同时,《自然杂志》社又召开新闻发布会,大力宣传介绍杜冰蟾发明的“汉字全息码”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这家杂志社的总编贺崇寅特意在会上解释,之所以破例将杜冰蟾作为“第四号封面人物”,是为了“表彰中国少年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的情操”。
1990年1月18日,《自然杂志》社与杜冰蟾签订了《关于“汉字全息码”技术转让的合同》,约定杜冰蟾将“汉字全息码”发明技术的使用权转让给《自然杂志》社,杂志社支付给杜冰蟾入门费20万元,合同附杜冰蟾于1989年12月30日寄发的全套专利申请文件。
当着众多新闻记者的面,合同签订后,《自然杂志》社向杜冰蟾支付了20万元入门费。作为《解放日报》记者,我当时也采访了合同签字仪式。当时,我对《自然杂志》和贺崇寅老先生如此重视“汉字全息码”的发明,如此推介杜冰蟾的事迹所独具的慧眼与胆略油然而生敬意,发自内心地认为贺崇寅先生不愧为善于“相马”的“老伯乐”,满以为在贺老先生和《自然杂志》社的大力扶助下,杜冰蟾发明的“汉字全息码”会插翅翱翔,很快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知识财富”,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
事与愿违。不久,我听到了《自然杂志》社、贺崇寅与杜冰蟾反目的消息。《自然杂志》社以在编码过程中无法达到专利说明书所称的技术指标,杜冰蟾转让的技术不可靠、不实用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杜冰蟾返还20万元入门费并赔偿利息等损失。
“怎么会打起官司?”我向“汉字全息码”专利发明人的父亲杜晓庄先生探根究底。
杜晓庄说,贺崇寅提出了要占有“汉字全息码”专利权一定比例股份的要求,他和女儿都没同意,由此双方关系从“热”变“冷”,以致产生纠纷。
杜晓庄说,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那么大,居然信口雌黄将小冰蟾发明的“汉字全息码”说得一无是处。
如果真像贺崇寅说的那样“不可靠、不实用”,国家专利局会发布专利发明公告?
如果真像贺崇寅说的那样“不可靠、不实用”,那么多海内外公司、研究所会要购买这个专利?
……
这位毕生从事辞书编纂工作的知识分子情绪也显得很激动,为了捍卫女儿用心血创造的成果,更为了捍卫女儿的名誉。
“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杜晓庄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鉴别人心的试金石。唉……”
对于官司,杜晓庄和杜冰蟾父女俩表示将从容应对,抱有必胜的信心。我也关注着法院对这场官司的审理与判决。 杜冰蟾先输后赢
然而,一审法院的判决令杜冰蟾、杜晓庄始料不及,也使众多采访此案的媒体记者大感意外。
审理此案的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汉字全息码”是一种汉字编码方式,将其作为一项技术成果转让时,当事人应在合同中明确“验收标准与方式”,以便在验收问题上达成共识。
但是,这个合同对此未作明确约定,致使无法履行,故该合同为无效合同。对于合同的无效,双方均有过错。据此,市一中院作出判决:
一,杜冰蟾应返还《自然杂志》社入门费20万元及银行利息26114元;二,诉讼费6260元由双方各半负担。
杜冰蟾不服,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认为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有误,《自然杂志》社送交鉴定的码本是虚假的,故测试结论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为此,要求撤销原判,依法改判。
而《自然杂志》社则认为,其向一审法院送交检测的码本并不违背杜冰蟾的编码规则,要求维持原判。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89年12月30日,杜冰蟾向中国专利局申请“汉字全息码”发明专利;1990年6月13日,中国专利局将该发明专利予以公开;1995年3月7日,中国专利局授予杜冰蟾“汉字全息码”发明专利权。
法院还查明,原市中级法院曾对上海远东出版社、贺崇寅与杜冰蟾名誉纠纷案进行了审理。审理中,当事人双方和法院曾委托有关部门对“汉字全息码”码本进行了三次测试。但是,在判决结论中,一审法院对这三次测试的结论均未作为证据予以采纳。
这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重要事实,一审法院怎能不将这三次测试结论作为证据呢?因为这三次测试结论事关杜冰蟾的“汉字全息码”是否“技术上不可靠、不实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杜冰蟾与《自然杂志》社签订的合同在签订时为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但在双方产生纠纷之前,该技术已被中国专利局公开,并在法院判决之前取得专利。根据法律规定,本合同应为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作为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签约双方的主要权利、义务已经明确并已经实际履行。
因此,该合同的内容于法不悖,其效力应予确认。原审原告《自然杂志》社未提供相关证据,故其称技术不具有实用性、可靠性证据不足。原审法院援用《技术合同法》有关规定,认为合同不具备“验收标准和方式”等条款,因而“违反法律、法规”并宣告该合同无效,系适用法律错误。
据此,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一,撤销市一中院民事判决;二,《自然杂志》社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三,本案一、二审诉讼费12520元由《自然杂志》社承担。
这是拖延了七年之久的判决,尽管迟来,却是公正的判决!在作了必要的采访之后,我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杜冰蟾先输后赢》的报道,为这起马拉松式的纠纷画上了一个句号。
编辑:郑宾 [email protected]
杜冰蟾发明“汉字全息码”,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杜冰蟾与《自然杂志》社以及贺崇寅围绕“汉字全码”发明权爆发的纠纷案,更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现回顾纠纷的由来,有助于人们了解其中的是非曲直。
一道世界难题
1990年7月13日,新华社发表了一条举世瞩目的新闻:加拿大山门·佛莱塞大学向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初三学生杜冰蟾发出邀请函,请她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温哥华的著名高等学府讲学。
邀请年仅15岁的中国少女去讲学,这在西方名牌大学恐怕是破天荒的“创举”;一个稚气未脱的姑娘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远涉重洋,这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也难找前例!
杜冰蟾之所以获此殊荣,在于她攻克了一道世界难题。
几千年前,中国的祖先创造了美妙绝伦的方块汉字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们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同时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道世界级的难题,这就是怎样才能把繁难的方块汉字化成最简便的信息代码,插上电信、电脑的翅膀,成为真正国际通用的语言?
西文字母一般不越过30个,可以随意组合成文字;而中国汉字多达6万余字,常用的也在5000字以上。在当今世界向信息化、电脑化突飞猛进时,中国的电脑事业迫切需要一套自己的汉字编码法。但是,这谈何容易啊!
曾经,支秉彝博士发明了“见字识码”,朱邦复先生创造了“天龙仓颉造字法”,钱伟长教授推出了“汉字字形输入法”,王安电脑公司研究了“三角编码法”。数十年来,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聚起了一支至少10万中外科学家的研究大军,陆续公布于众的汉字编码方案多达400多套,真正应用的也有10余种。但是,都不能尽如人意,难以推广。
于是,不少学者甚至提出了放弃方块汉字,在文字汉语方面全盘西化;也有人提出了汉字改革的拼音化。但是,中国方块汉字有数千年的历史,保存了卷帙浩繁、无与伦比的文化典籍;它代代相传,使用它的人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甚至在日本及东南亚等国亦广有影响;它又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如是而已,怎么“淘汰”得了?
发明一套与文字语言的民族共通性保持高度一致的简便易用的汉字编码,正是许多学者、专家苦思冥想刻意攻克的“哥德巴赫猜想”。出人意料的是,这道困扰了人们一个多世纪的世界难题,竟被年仅15岁的中学生杜冰蟾攻克了。
杜氏“汉字全息码”
事情似乎有些偶然。那时杜晓庄正在主编王竹溪的遗著《新部首大字典》,见父亲日夜操劳,杜冰蟾主动要求在课余帮助查找各种辞书,收集条目和词汇。
她翻遍几百种辞书,熟悉了常用的部首笔画检索法、拼音检索法、四角号码检索法以及王竹溪先生发明的新部首检索法。比较之下,杜冰蟾觉得这些检索法都有缺陷,不尽合理。比如一个“义”字的检索方法,可以先查“、”后查“义”,也可以先“义”后“、”。到底以哪个为准呢?
“为什么不照写字的笔画顺序规则来分解汉字部首?这样就不会搞错了。”
杜冰蟾这样问父亲,瞪着不解的双眼,然而内行的父亲却为这个识字启蒙式的问题眼前一亮:“好!这是个全新的思路。你不妨就照你想的搞个汉字检索新方法。”
就这么着,小冰蟾迷上了大发明。课余闲暇,她就专心致志地按她的“笔顺原则”分解汉字。从100个繁用字到7000个通用字,又扩展到几万个,中国的汉字全分解了一遍……
整整花费了两年多时间,杜冰蟾终于将她的“部首笔顺检字法”归结为200个部首的数码表。按说这已经是个发明,杜冰蟾也可以凭此跑进专利局。可这距世界难题的解析还有一步之遥。200个笔顺部首固然可以概括汉字的全部,但是它既不能化解为国际电脑的26个拉丁字母,也难归进电脑通用的两位数码。她发愁了,独自一人关在小屋里苦思冥想,茶饭不思,“走火入魔”。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星期六。杜冰蟾一早起来就扑在书桌上。时近中午,母亲几次催促她吃饭。杜冰蟾端起饭碗又放下,手指在桌子上点点画画,嘴里喃喃自语:“唉,还是太多了……”
“什么太多了?”妈妈见女儿魂不守舍的模样,关切地问。
“部首呀,200个太多了。”
“那就用100个嘛。”杜冰蟾的母亲是化工机械厂的普通工人,不懂什么部首电脑,也不懂编辞书那一套,只不过信口开河:“中国人喜欢100这个数,讨吉利呀,什么百寿图、百福图、百家衣、百家姓……”
真应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句话。母亲的一席门外话,却让杜冰蟾茅塞顿开。“对呀,用100个部首,从01到00可以编进两位数的数码,归进26个拉丁字母,不就容易编码了吗?”
杜冰蟾高兴得差点蹦起来,三两口扒完了饭,马上钻进了自己的汉字编码王国……
新编部首不易,将6万余方块字归结为100个部首,并代以世界通用的26个电脑字母更难,要对号码进行排列组合和概率分布的研究,需要有离散数学的知识。那会,杜冰蟾刚上初三,这些都没学过。在父亲的辅导下,她提前学习了高三教科书中的排列组合部分,初步掌握了介于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离散数学知识。
终于,几万个汉字和几十万条词汇经过她的筛选,浓缩在她编的100个部首表内。这是个什么样的发明?
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540个部首,清代《康熙字典》214个部首,到现代《新华字典》198个部首,这是前人花费了长达2000年的研究成果。杜冰蟾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又将部首减少了一半,思路全新,空前的简便、合理。
不唯如此,她又将这100个部首按26个字母和笔画数归入两位数,排出了6位数的等长码,使6万多个汉字和数十万条词汇都极其简便地输入电脑,解决了汉字信息自动化的关键。它不要任何口诀,也不需死记硬背,用户只要掌握100个常识部首的第一个拼音字母,用相应的外文(英、俄、德、法、意、拉丁、国际音标等等)键盘配合,就可以让全世界学习、使用汉语的人共同使用。 有小学文化的人不需专门培训,只要花上半天或一天时间,就能编码上机操作。它取得了电脑、电信、辞书、资料四者编码的一致性,能广泛应用于:中文电脑打字、编辑、排版;邮政编码;电报码与电传码统一于拉丁字母,可由机器自动助译;速记、缩写;图书编目,辞书索引;速抄、缩录;各行各业管理咨询……
举个例子。KRRK,四个代码表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汉字,而英文“THE PEOPLE’S REPABLIC OF CHINA”,则需25个字母组成。4∶25,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令人惊叹的“汉字全息码”!
这就是一个女孩创造的奇迹!
为了发明“汉字全息码”,这个普通女孩付出的辛劳和毅力,就是一个成年人都难以想象和承受的。1000多个日子,杜冰蟾没有节假日,光是用掉的草稿纸就装了整整三麻袋,摞起来比她个子都高,加起来比她身子都重。貌不惊人的姑娘有着惊人的自我克制能力,在发明“汉字全息码”的近三年时间里,她独自一人默默地干,居然沉得住气从不对外人声张。
成功震惊世界
1990年1月6日,杜冰蟾公布了这项重大发明成果。
会议大厅里座无虚席。一位及笄女孩在台上侃侃而谈,座下是许多白发皓首的老专家、老教授和学富五车的中青年学者,全神贯注倾听……
专家学者作出的鉴定结论空前辉煌:汉字全息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一套汉字编码,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前程无量。
权威折服,赞不绝口,世界震惊!
北京大学数学教授、中国软件技术公司总工程师、国际信息研究所所长程庆民感慨地说:“杜冰蟾发明的‘汉字全息码’,正是我们信息工程界多年来寻求的理想的码,它的开发潜力极大!”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卢鹤绂建议国家教委、文化部、新闻出版署、邮电部、机械电子部开发应用,使“汉字全息码”早日成为全民族共同的知识财富。
中国专利局以少有的速度受理了“汉字全息码”发明专利申请,并提前发表公报,认为它完全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专利原则,向全世界公开了这项重大发明。
被专家、学者誉为“大器早成”的杜冰蟾成了世界上提出重大发明的年龄最小的发明家。
海内外几百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标题醒目:15岁的天才发明“汉字全息码”。
加拿大著名高等学府佛莱塞大学邀请杜冰蟾以学者身份前往讲学,要求尽快成行。
1990年上海评选出“十大科技新闻”,杜冰蟾和她的“汉字全息码”名列榜首。
一举成名天下知。日本、美国、加拿大、中国台湾、香港等多家公司、研究所纷至沓来,愿出重金购买“少年发明家”的专利,有人甚至出一亿美元的高价,杜冰蟾拒绝了。她说:“我研究中国文化和文字,为的是弘扬祖国的文明,为自己的祖国争光。”她表示,愿将“汉字全息码”的发明专利所得全部捐献给祖国的文化事业。
《自然杂志》社缘何先“捧”后“打”?
对杜冰蟾发明的“汉字全息码”,享有声誉的《自然杂志》社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在继爱因斯坦、李约瑟、玻尔之后,破例将杜冰蟾列为杂志第四号“封面人物”,并以领衔的地位全文刊登了杜冰蟾撰写的论文,给予她与著名专家、学者同等的殊荣。
同时,《自然杂志》社又召开新闻发布会,大力宣传介绍杜冰蟾发明的“汉字全息码”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这家杂志社的总编贺崇寅特意在会上解释,之所以破例将杜冰蟾作为“第四号封面人物”,是为了“表彰中国少年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的情操”。
1990年1月18日,《自然杂志》社与杜冰蟾签订了《关于“汉字全息码”技术转让的合同》,约定杜冰蟾将“汉字全息码”发明技术的使用权转让给《自然杂志》社,杂志社支付给杜冰蟾入门费20万元,合同附杜冰蟾于1989年12月30日寄发的全套专利申请文件。
当着众多新闻记者的面,合同签订后,《自然杂志》社向杜冰蟾支付了20万元入门费。作为《解放日报》记者,我当时也采访了合同签字仪式。当时,我对《自然杂志》和贺崇寅老先生如此重视“汉字全息码”的发明,如此推介杜冰蟾的事迹所独具的慧眼与胆略油然而生敬意,发自内心地认为贺崇寅先生不愧为善于“相马”的“老伯乐”,满以为在贺老先生和《自然杂志》社的大力扶助下,杜冰蟾发明的“汉字全息码”会插翅翱翔,很快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知识财富”,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
事与愿违。不久,我听到了《自然杂志》社、贺崇寅与杜冰蟾反目的消息。《自然杂志》社以在编码过程中无法达到专利说明书所称的技术指标,杜冰蟾转让的技术不可靠、不实用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杜冰蟾返还20万元入门费并赔偿利息等损失。
“怎么会打起官司?”我向“汉字全息码”专利发明人的父亲杜晓庄先生探根究底。
杜晓庄说,贺崇寅提出了要占有“汉字全息码”专利权一定比例股份的要求,他和女儿都没同意,由此双方关系从“热”变“冷”,以致产生纠纷。
杜晓庄说,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那么大,居然信口雌黄将小冰蟾发明的“汉字全息码”说得一无是处。
如果真像贺崇寅说的那样“不可靠、不实用”,国家专利局会发布专利发明公告?
如果真像贺崇寅说的那样“不可靠、不实用”,那么多海内外公司、研究所会要购买这个专利?
……
这位毕生从事辞书编纂工作的知识分子情绪也显得很激动,为了捍卫女儿用心血创造的成果,更为了捍卫女儿的名誉。
“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杜晓庄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鉴别人心的试金石。唉……”
对于官司,杜晓庄和杜冰蟾父女俩表示将从容应对,抱有必胜的信心。我也关注着法院对这场官司的审理与判决。 杜冰蟾先输后赢
然而,一审法院的判决令杜冰蟾、杜晓庄始料不及,也使众多采访此案的媒体记者大感意外。
审理此案的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汉字全息码”是一种汉字编码方式,将其作为一项技术成果转让时,当事人应在合同中明确“验收标准与方式”,以便在验收问题上达成共识。
但是,这个合同对此未作明确约定,致使无法履行,故该合同为无效合同。对于合同的无效,双方均有过错。据此,市一中院作出判决:
一,杜冰蟾应返还《自然杂志》社入门费20万元及银行利息26114元;二,诉讼费6260元由双方各半负担。
杜冰蟾不服,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认为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有误,《自然杂志》社送交鉴定的码本是虚假的,故测试结论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为此,要求撤销原判,依法改判。
而《自然杂志》社则认为,其向一审法院送交检测的码本并不违背杜冰蟾的编码规则,要求维持原判。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89年12月30日,杜冰蟾向中国专利局申请“汉字全息码”发明专利;1990年6月13日,中国专利局将该发明专利予以公开;1995年3月7日,中国专利局授予杜冰蟾“汉字全息码”发明专利权。
法院还查明,原市中级法院曾对上海远东出版社、贺崇寅与杜冰蟾名誉纠纷案进行了审理。审理中,当事人双方和法院曾委托有关部门对“汉字全息码”码本进行了三次测试。但是,在判决结论中,一审法院对这三次测试的结论均未作为证据予以采纳。
这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重要事实,一审法院怎能不将这三次测试结论作为证据呢?因为这三次测试结论事关杜冰蟾的“汉字全息码”是否“技术上不可靠、不实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杜冰蟾与《自然杂志》社签订的合同在签订时为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但在双方产生纠纷之前,该技术已被中国专利局公开,并在法院判决之前取得专利。根据法律规定,本合同应为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作为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签约双方的主要权利、义务已经明确并已经实际履行。
因此,该合同的内容于法不悖,其效力应予确认。原审原告《自然杂志》社未提供相关证据,故其称技术不具有实用性、可靠性证据不足。原审法院援用《技术合同法》有关规定,认为合同不具备“验收标准和方式”等条款,因而“违反法律、法规”并宣告该合同无效,系适用法律错误。
据此,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一,撤销市一中院民事判决;二,《自然杂志》社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三,本案一、二审诉讼费12520元由《自然杂志》社承担。
这是拖延了七年之久的判决,尽管迟来,却是公正的判决!在作了必要的采访之后,我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杜冰蟾先输后赢》的报道,为这起马拉松式的纠纷画上了一个句号。
编辑:郑宾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