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将网络文艺确定为今后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领域。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艺,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创新社会主义艺术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是网络文艺的发展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的新特征
社会主义网络文艺,既涵盖公益性“网络文艺事业”,又涉及经营性“网络文艺产品”,兼具“质”和“量”的双重规定性。对于社会主义网络文艺,要准确把握其新特征:其一,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社会主义网络文艺,首先必须具备“社会主义”的“质”的根本规定性。社会主义网络文艺,根植于中国大地,应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性、思想性、政治性以及审美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的“质”的规定性,决定其作为思想“上层建筑”要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和精神内涵。同时,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应充分遵循一般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其二,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社会主义文艺”ד网络”。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具备“量”的规定性特点。社会主义文艺的互联网应用,体现在文艺的生产、创作、传播借助于网络平台,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参与性以及便捷性特征,其往往采用个人或小团队创作的简短文艺形式,借助于多样化、互动性的微信、微博以及QQ等网络媒体,供广大受众者自主、自愿地选择观赏,这大大拓宽了传统艺术形式和传播范围。其三,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新技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网络文艺恰逢其时。特别是,要着力打造一批网络文艺社群、网络文化工作室、网络文化经纪机构等新的文艺组织,活跃一批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和现代互联网技术,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网络文艺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文艺事业就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就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社会主义网络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网络文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网络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现阶段党对网络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网络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网络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网络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网络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网络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网络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文艺战略,保证网络文艺作品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自觉自发地在人民的实际生活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以及韵律等,将艺术标准、思想标准、专家标准和人民标准有机统一,繁荣、发展民众喜闻乐见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网络文艺。
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他律”和“自律”的有机统一,增强自身文艺工作的教育涵养和道德意蕴,创作、优化以及传播“真善美”的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社会主义网络文艺,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应充分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网络文艺作品质量,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繁荣。
当今,“互联网+”概念已经渗入社会各个领域,网络新媒体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媒介传播的信息与娱乐内容构筑了一个我们置身其中的“虚拟世界”,新闻以外,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虚构性内容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们对世界的观感。网络文化以其“信息的丰富性、资源的共享性、空间的虚拟性、交流的互动性、主体行为的平等性等”特征,对广大民众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以及心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客观来看,网络技术,既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供了宽广舞台,又提出了诸如互联网犯罪、黄色暴力、国外意识形态侵入等众多挑战。由此,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艺要积极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切实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网络文艺发展新路。
发展网络文艺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每个時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我们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广大网络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网络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网络文艺工作者要将追求真善美作为文艺创造的永恒价值。网络文艺作品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要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制度属性。
需要指出的是,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这是处理党和文艺、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三者关系的根本所在。加强和改进党对网络文艺工作的领导,要着重突出两点: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网络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网络文艺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真正确保我国网络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同时,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发展,把网络文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来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电、文联、作协等多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网络文艺工作新格局。此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艺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文艺工作监督、管理以及奖惩机制,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艺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文艺氛围。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郑 建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的新特征
社会主义网络文艺,既涵盖公益性“网络文艺事业”,又涉及经营性“网络文艺产品”,兼具“质”和“量”的双重规定性。对于社会主义网络文艺,要准确把握其新特征:其一,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社会主义网络文艺,首先必须具备“社会主义”的“质”的根本规定性。社会主义网络文艺,根植于中国大地,应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性、思想性、政治性以及审美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的“质”的规定性,决定其作为思想“上层建筑”要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和精神内涵。同时,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应充分遵循一般艺术形式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其二,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社会主义文艺”ד网络”。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具备“量”的规定性特点。社会主义文艺的互联网应用,体现在文艺的生产、创作、传播借助于网络平台,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参与性以及便捷性特征,其往往采用个人或小团队创作的简短文艺形式,借助于多样化、互动性的微信、微博以及QQ等网络媒体,供广大受众者自主、自愿地选择观赏,这大大拓宽了传统艺术形式和传播范围。其三,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新技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网络文艺恰逢其时。特别是,要着力打造一批网络文艺社群、网络文化工作室、网络文化经纪机构等新的文艺组织,活跃一批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和现代互联网技术,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网络文艺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文艺事业就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就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社会主义网络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网络文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网络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现阶段党对网络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网络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网络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网络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网络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网络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网络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文艺战略,保证网络文艺作品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自觉自发地在人民的实际生活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以及韵律等,将艺术标准、思想标准、专家标准和人民标准有机统一,繁荣、发展民众喜闻乐见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网络文艺。
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他律”和“自律”的有机统一,增强自身文艺工作的教育涵养和道德意蕴,创作、优化以及传播“真善美”的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社会主义网络文艺,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应充分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网络文艺作品质量,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繁荣。
当今,“互联网+”概念已经渗入社会各个领域,网络新媒体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媒介传播的信息与娱乐内容构筑了一个我们置身其中的“虚拟世界”,新闻以外,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虚构性内容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们对世界的观感。网络文化以其“信息的丰富性、资源的共享性、空间的虚拟性、交流的互动性、主体行为的平等性等”特征,对广大民众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以及心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客观来看,网络技术,既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供了宽广舞台,又提出了诸如互联网犯罪、黄色暴力、国外意识形态侵入等众多挑战。由此,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艺要积极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切实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网络文艺发展新路。
发展网络文艺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每个時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我们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广大网络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网络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网络文艺工作者要将追求真善美作为文艺创造的永恒价值。网络文艺作品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要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制度属性。
需要指出的是,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这是处理党和文艺、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三者关系的根本所在。加强和改进党对网络文艺工作的领导,要着重突出两点: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网络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网络文艺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网络文艺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真正确保我国网络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同时,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发展,把网络文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来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电、文联、作协等多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网络文艺工作新格局。此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艺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文艺工作监督、管理以及奖惩机制,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艺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文艺氛围。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郑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