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高效,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重联系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课堂教学 社会热点 学习兴趣 评价机制
一、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按照过去对教育的理解,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是课堂的主宰,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这是导致政治教学方式上以“灌输式”为主的重要原因。现在根据新课程标准,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学生会遇到每天的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数值不一样的问题,这就涉及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再如,在学习“消费”这个内容时,我以轿车消费为例进行教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对这个例子的反映明显不同。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同时,我告诉学生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会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并会在动脑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高中必修4 政治常识中讲的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教学这个理论时,教师可以结合土地财政来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本来就是一种不甚健康的模式,也因此衍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生态问题。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我们应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例如,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对难点的讲授,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政治教学的难点大多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政治的基本观点比较集中,知识很多都比较抽象,综合性较强,逻辑较严密。所以,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如果教师只用语言来表述分析,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懂,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不仅可以继续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有意注意,还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困难为容易,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时候,关于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果教师只用文字表述,会使学生难以理解,而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效果,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
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研究性课题活动的评价,选用灵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乐在其中。具体来说,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是既要重视结果评价,也要重视过程评价;既注重对学生参与程度和应用、综合能力的评价,也重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克服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克服“少数”,侧重全体性评价。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性教育,涉及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心理、身体健康等方面。对于少数尖子,教师不能过多地围绕他们转;对于少数差生,教师也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师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有不同的评价尺度,应设立一种对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二是克服片面性,坚持全面性。素质教育不只是为高考做准备,也不只是为就业做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政治素质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不光传授给学生政治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政治课堂教学之我见.中学课程资源,2009.
[2]夏经垌.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S1).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课堂教学 社会热点 学习兴趣 评价机制
一、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按照过去对教育的理解,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是课堂的主宰,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这是导致政治教学方式上以“灌输式”为主的重要原因。现在根据新课程标准,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学生会遇到每天的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数值不一样的问题,这就涉及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再如,在学习“消费”这个内容时,我以轿车消费为例进行教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对这个例子的反映明显不同。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同时,我告诉学生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会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并会在动脑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高中必修4 政治常识中讲的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教学这个理论时,教师可以结合土地财政来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本来就是一种不甚健康的模式,也因此衍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生态问题。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我们应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例如,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对难点的讲授,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政治教学的难点大多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政治的基本观点比较集中,知识很多都比较抽象,综合性较强,逻辑较严密。所以,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如果教师只用语言来表述分析,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懂,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不仅可以继续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有意注意,还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困难为容易,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时候,关于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果教师只用文字表述,会使学生难以理解,而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效果,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
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研究性课题活动的评价,选用灵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乐在其中。具体来说,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是既要重视结果评价,也要重视过程评价;既注重对学生参与程度和应用、综合能力的评价,也重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克服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克服“少数”,侧重全体性评价。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性教育,涉及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心理、身体健康等方面。对于少数尖子,教师不能过多地围绕他们转;对于少数差生,教师也要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师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有不同的评价尺度,应设立一种对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二是克服片面性,坚持全面性。素质教育不只是为高考做准备,也不只是为就业做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政治素质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不光传授给学生政治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政治课堂教学之我见.中学课程资源,2009.
[2]夏经垌.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S1).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