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民族的荣誉,不仅反映在经济实力上,而且反映在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科技水平、文化底蕴和道德力量上。” 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发人深思。人的素质、道德文化的力量决定着社会的进步,也牵系着国家的危亡。而面对我国农业大国的具体国情,13亿人口,8亿多农民,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关系着国家的荣辱兴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使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农村的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问题。
透视农村孩子的成长现状
在今天的农村,孩子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无与伦比。孩子一出生,便成为“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百般宠爱,千般呵护,哭不得、屈不得、苦不得,孩子的话“一言九鼎”,孩子需要的东西有求必应。
因为是“独苗”,因为现在农民“不差钱”,即使差钱也在所不惜,因为“别人的孩子都有,我的孩子凭啥没有”?这种思想在农村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物质的过分满足和有求必应使孩子养成了自私狭隘、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性格。可怜的父母哪里知道,过分的宠爱对孩子其实是一种可怕的伤害。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物质要求日益膨胀,而健康的精神需求异常贫瘠。同伴到一起就是比,比吃比穿比玩。攀比、消费和享乐占据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当孩子到中小学阶段时,不良倾向越来越明显,追星、赶时髦、吃零食、上网吧、早恋……能够有健康高雅追求的孩子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孩子更是越来越少。一些农村孩子在起点上就输给了城里孩子!
当前,农村孩子世代相袭的勤俭朴素、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质正在日益流失!
针对孩子的不良思想和行为,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往往收效甚微,因为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是默许甚至是姑息的,而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往往不是很理解、不是很配合。面对孩子每况愈下的思想和行为,一些父母仍然没有觉悟,依旧听之任之;有的父母虽能对孩子进行约束,但不是训斥就是打骂,将孩子推向危险的边缘。
在农村,还有一些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老人身边,所谓“留守儿童”现象。脱离父母的孩子出现了教育的真空。由于缺少父母的日常关爱,多数孩子出现内向、孤独等心理问题,而且隔代人对孩子大多是溺爱,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成问题。
其实,孩子是无辜的,是受害者,正是因为在孩子的婴幼儿阶段,缺少正确的影响和引导,才导致孩子一系列不良思想和行为的潜滋暗长,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但是,又有哪一个父母长辈抚养孩子的出发点不是真心疼爱自己的孩子呢?
农村的家庭教育
《颜氏家训·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意思是说,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父母不仅承担着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责任,而且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该有多么重要。现在的问题恰恰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农村家长还茫然不知。
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好比树木生长在大地上一样。无数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这块沃土,学校教育很难培养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或许正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的原因吧!
一些农村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在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当城市家长正疯狂点击成功家长的教育网站时,我们大多数农村家长还沉浸在“家有良田,子孙不愁”的无忧状态之中!
据了解,对究竟“什么是家庭教育?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问题,绝大多数农民头脑中几乎是一片空白、一头雾水。绝大多数农民家长根本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就是一种言传身教,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教育,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更主要的是约束家长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一味约束孩子的行为。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要首先成为那种人。”这对于已经成年人的家长来说,很难理解也很难做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难点恰恰就在这里。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是发展问题
遥想从前,农村的生活是那样的清贫、简单和平静。因为生产落后,日子贫穷,再加上孩子多,所以,父母辈必须贪黑起早,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无形中受到教育。穷苦日子使孩子逐渐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的道理,再加上当时平静的荒村和淳朴的民风,对孩子都是润物无声的教育。
那时农民的孩子继承了父母的勤劳善良、自强不息、淳朴节俭、吃苦耐劳等好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过去,农村的家庭教育虽然是处于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但是却有一定的水平,即使不能“寒门出贵子”,至少也没有成为困扰农村家长的问题。
然而,今天的情形却大不相同了。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日益殷实,衣食无忧。我们都是从穷苦日子走过来的,穷苦日子我们都会过,反而富裕的日子我们不会过。常言道,“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贫穷足以立志,富贵足以骄人”。贫穷的日子容易把持,富裕的日子很难操守,这样的农民并不在少数。不会过富裕日子的结果是,或者惯坏了孩子,或者以自己的放肆行为腐蚀了孩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交流的频繁和电视、网络的蓬勃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面对东西方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千差万别,农民真的是眼花缭乱,真的是很迷茫!在这个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的时代,一些农民甚至连自己都分不清是非的界限,又如何去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呢?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发展得这样快;过去几千年的思想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村的家庭教育问题必然会浮出水面,必然会成为困扰广大农民的最突出的问题。
因此说农村的家庭教育问题实质上是发展的问题,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出现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必须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同在蓝天下,举世盼大同。面对农村孩子的成长现状和生存遭遇,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担忧。
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对广大农村而言,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是什么?难道还仅仅是“两免一补”抑或是衣食住行吗?
我们是否有必要对农民尤其是年轻的农民父母进行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有关教育子女的指导呢?我想,这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编辑/岳凤
透视农村孩子的成长现状
在今天的农村,孩子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无与伦比。孩子一出生,便成为“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百般宠爱,千般呵护,哭不得、屈不得、苦不得,孩子的话“一言九鼎”,孩子需要的东西有求必应。
因为是“独苗”,因为现在农民“不差钱”,即使差钱也在所不惜,因为“别人的孩子都有,我的孩子凭啥没有”?这种思想在农村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物质的过分满足和有求必应使孩子养成了自私狭隘、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性格。可怜的父母哪里知道,过分的宠爱对孩子其实是一种可怕的伤害。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物质要求日益膨胀,而健康的精神需求异常贫瘠。同伴到一起就是比,比吃比穿比玩。攀比、消费和享乐占据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当孩子到中小学阶段时,不良倾向越来越明显,追星、赶时髦、吃零食、上网吧、早恋……能够有健康高雅追求的孩子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孩子更是越来越少。一些农村孩子在起点上就输给了城里孩子!
当前,农村孩子世代相袭的勤俭朴素、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质正在日益流失!
针对孩子的不良思想和行为,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往往收效甚微,因为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是默许甚至是姑息的,而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往往不是很理解、不是很配合。面对孩子每况愈下的思想和行为,一些父母仍然没有觉悟,依旧听之任之;有的父母虽能对孩子进行约束,但不是训斥就是打骂,将孩子推向危险的边缘。
在农村,还有一些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老人身边,所谓“留守儿童”现象。脱离父母的孩子出现了教育的真空。由于缺少父母的日常关爱,多数孩子出现内向、孤独等心理问题,而且隔代人对孩子大多是溺爱,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成问题。
其实,孩子是无辜的,是受害者,正是因为在孩子的婴幼儿阶段,缺少正确的影响和引导,才导致孩子一系列不良思想和行为的潜滋暗长,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但是,又有哪一个父母长辈抚养孩子的出发点不是真心疼爱自己的孩子呢?
农村的家庭教育
《颜氏家训·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意思是说,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父母不仅承担着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责任,而且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该有多么重要。现在的问题恰恰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农村家长还茫然不知。
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好比树木生长在大地上一样。无数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这块沃土,学校教育很难培养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或许正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的原因吧!
一些农村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在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当城市家长正疯狂点击成功家长的教育网站时,我们大多数农村家长还沉浸在“家有良田,子孙不愁”的无忧状态之中!
据了解,对究竟“什么是家庭教育?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问题,绝大多数农民头脑中几乎是一片空白、一头雾水。绝大多数农民家长根本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就是一种言传身教,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教育,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更主要的是约束家长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一味约束孩子的行为。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要首先成为那种人。”这对于已经成年人的家长来说,很难理解也很难做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难点恰恰就在这里。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是发展问题
遥想从前,农村的生活是那样的清贫、简单和平静。因为生产落后,日子贫穷,再加上孩子多,所以,父母辈必须贪黑起早,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无形中受到教育。穷苦日子使孩子逐渐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的道理,再加上当时平静的荒村和淳朴的民风,对孩子都是润物无声的教育。
那时农民的孩子继承了父母的勤劳善良、自强不息、淳朴节俭、吃苦耐劳等好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过去,农村的家庭教育虽然是处于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但是却有一定的水平,即使不能“寒门出贵子”,至少也没有成为困扰农村家长的问题。
然而,今天的情形却大不相同了。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日益殷实,衣食无忧。我们都是从穷苦日子走过来的,穷苦日子我们都会过,反而富裕的日子我们不会过。常言道,“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贫穷足以立志,富贵足以骄人”。贫穷的日子容易把持,富裕的日子很难操守,这样的农民并不在少数。不会过富裕日子的结果是,或者惯坏了孩子,或者以自己的放肆行为腐蚀了孩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交流的频繁和电视、网络的蓬勃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面对东西方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千差万别,农民真的是眼花缭乱,真的是很迷茫!在这个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的时代,一些农民甚至连自己都分不清是非的界限,又如何去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呢?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发展得这样快;过去几千年的思想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村的家庭教育问题必然会浮出水面,必然会成为困扰广大农民的最突出的问题。
因此说农村的家庭教育问题实质上是发展的问题,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出现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必须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同在蓝天下,举世盼大同。面对农村孩子的成长现状和生存遭遇,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担忧。
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对广大农村而言,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是什么?难道还仅仅是“两免一补”抑或是衣食住行吗?
我们是否有必要对农民尤其是年轻的农民父母进行一些防患于未然的有关教育子女的指导呢?我想,这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编辑/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