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普遍存在学生不爱上课、教育效果差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课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职业道德是指与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社会发展要求职业道德教育课不能停留在生硬说教的层面上,必须充分认识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良好职业道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创新不够。
当前,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材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和陈旧,教材体系结构比较死板,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另外,职业道德教育课的教材内容更新过慢,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也不能及时反映和体现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与现实联系得还不够紧密,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
2.教学方法老套。
在职业道德的教学方法上,职业学校主要是采用课堂宣讲、直接灌输的教学方法。而教师授课的方式主要是讲解教材。尽管偶尔会有穿插案例、多媒体演示、请企业人员参与、组织学生社会调查等尝试,但所占比重都比较小,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当今的职业道德课程,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3.职业道德课的实施安排不够合理。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把职业道德课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果第一学期结束之后,学生便觉得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不用再继续学习。而且,刚入学的新生对于就业、职业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很难体会到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职业道德课程的不合理安排,不利于学生逐步强化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也不符合学生越接近毕业时越愿意积极、自觉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客观实际。所以,很多教师建议把《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这样才能突出职业道德课的教育实效性。
4.职业道德课的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职业道德课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笔试为主,以考教材内容为主。主要体现为:注重知识考查,轻能力和行为评价;重教师的个人评价,轻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很难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职业道德状况与水平,甚至出现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的评价结果有较大差异的情况。由于评价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减弱了职业道德课的教育效果。
二、提高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1.改变教育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自觉内化职业道德。
其实,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职业道德对今后自身的就业和发展是比较重要,比较有帮助的,但很多学生表示对职业道德课程不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出现了台上教师讲得起劲、台下学生睡倒一片的现象。这种现象应当引起职业教育者的反思。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是时候要改变一下我们的教育思维模式了!作为教师,我们总是习惯要求甚至命令或强制学生应该怎样、必须怎样,师道尊严大行其道。实际上,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学生即使遵从了,恐怕也是暂时的、迫不得已的,以后未必就能按照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自身的行为。因为,学生觉得那只是教师“要我这样”而不是“我要这样”。也就是说,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当然就不能长期而有效地指导他们的行为了。作为现代的德育课教师,我们切忌照本宣科,而是要设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
教师在讲授职业道德课程的时候,可以以讲故事或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列举一些与职业道德有关的社会现象,让学生自由参与讨论,明辨是非,畅谈感受,最后由他们自己总结出结论。这样的结论必然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这样的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起到重要作用。
在职业道德课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情景设置和角色转换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多用“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怎样做?” “假如换作是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等类似的疑问句提问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讨论中领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对一些道理获得认同感。这样,就容易把课本上的“大道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信念和日后的职业行为准则了。
2.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职业道德教育课中渗透专业行业要求。
职业道德与各行各业的专业业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职业道德教育课中将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讲,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方法。例如,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教育事业,所面临的是师德师风、为人师表的问题,是对幼儿要有爱心和耐心的问题;会计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工作一丝不苟,遵守财务制度、廉洁、保守财务秘密等。各个专业教师都应当注重在各学科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挖掘和提炼各专业中的相同与不同的道德因素,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现实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我们可以把职业道德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盐”与“汤”的关系,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职业道德的内容,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多结合专业特点,渗透专业要求,这样必将能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强化实习实践,拓展职业道德教育课的教学空间。
在职业道德教学中除了通常的课堂上课之外,还必须辅之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拓展职业道德教育课的教学空间。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社会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座谈等社会实践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学生在职业实践中可以自觉形成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感。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经验证明,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职业性”、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做相统一”,摒弃“坐而论道”的传统思想,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分辨和选择能力,是现代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见习编辑朱守锂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课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职业道德是指与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社会发展要求职业道德教育课不能停留在生硬说教的层面上,必须充分认识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良好职业道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创新不够。
当前,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材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和陈旧,教材体系结构比较死板,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另外,职业道德教育课的教材内容更新过慢,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也不能及时反映和体现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与现实联系得还不够紧密,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
2.教学方法老套。
在职业道德的教学方法上,职业学校主要是采用课堂宣讲、直接灌输的教学方法。而教师授课的方式主要是讲解教材。尽管偶尔会有穿插案例、多媒体演示、请企业人员参与、组织学生社会调查等尝试,但所占比重都比较小,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当今的职业道德课程,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3.职业道德课的实施安排不够合理。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把职业道德课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果第一学期结束之后,学生便觉得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不用再继续学习。而且,刚入学的新生对于就业、职业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很难体会到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职业道德课程的不合理安排,不利于学生逐步强化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也不符合学生越接近毕业时越愿意积极、自觉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客观实际。所以,很多教师建议把《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这样才能突出职业道德课的教育实效性。
4.职业道德课的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职业道德课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笔试为主,以考教材内容为主。主要体现为:注重知识考查,轻能力和行为评价;重教师的个人评价,轻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很难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职业道德状况与水平,甚至出现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的评价结果有较大差异的情况。由于评价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减弱了职业道德课的教育效果。
二、提高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1.改变教育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自觉内化职业道德。
其实,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职业道德对今后自身的就业和发展是比较重要,比较有帮助的,但很多学生表示对职业道德课程不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出现了台上教师讲得起劲、台下学生睡倒一片的现象。这种现象应当引起职业教育者的反思。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是时候要改变一下我们的教育思维模式了!作为教师,我们总是习惯要求甚至命令或强制学生应该怎样、必须怎样,师道尊严大行其道。实际上,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学生即使遵从了,恐怕也是暂时的、迫不得已的,以后未必就能按照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自身的行为。因为,学生觉得那只是教师“要我这样”而不是“我要这样”。也就是说,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当然就不能长期而有效地指导他们的行为了。作为现代的德育课教师,我们切忌照本宣科,而是要设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
教师在讲授职业道德课程的时候,可以以讲故事或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列举一些与职业道德有关的社会现象,让学生自由参与讨论,明辨是非,畅谈感受,最后由他们自己总结出结论。这样的结论必然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这样的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起到重要作用。
在职业道德课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情景设置和角色转换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多用“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怎样做?” “假如换作是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办?”等类似的疑问句提问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讨论中领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对一些道理获得认同感。这样,就容易把课本上的“大道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信念和日后的职业行为准则了。
2.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职业道德教育课中渗透专业行业要求。
职业道德与各行各业的专业业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职业道德教育课中将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讲,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方法。例如,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教育事业,所面临的是师德师风、为人师表的问题,是对幼儿要有爱心和耐心的问题;会计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工作一丝不苟,遵守财务制度、廉洁、保守财务秘密等。各个专业教师都应当注重在各学科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挖掘和提炼各专业中的相同与不同的道德因素,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现实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我们可以把职业道德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盐”与“汤”的关系,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职业道德的内容,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多结合专业特点,渗透专业要求,这样必将能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强化实习实践,拓展职业道德教育课的教学空间。
在职业道德教学中除了通常的课堂上课之外,还必须辅之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拓展职业道德教育课的教学空间。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社会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座谈等社会实践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学生在职业实践中可以自觉形成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感。学生只有在职业实践中去感受、体会和锻炼,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经验证明,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职业性”、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做相统一”,摒弃“坐而论道”的传统思想,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分辨和选择能力,是现代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见习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