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运用信息技术互动的前期准备
1.1 意识准备
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存在互动、存在探究,但由于无法获得形象的、直观的教育,这种探究往往受到许多局限,最终,大多还是以教师的主动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告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型探究课程,是指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媒体结合起来,并通过计算机、展示台、电子交互白板等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人机间互动和师生间互动的协调。
1.2 人员准备
这种活动一方面涵盖了如何培养学习者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包含的丰富信息源的学习手段;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确立科学、全面、具体的现代教学目标;如何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功能,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更涵盖了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
1.3 软硬件准备
作为一所2007年新移址建设的学校,昆山市兵希中学建起校园网,每班教室配备电脑、实物投影、电子交互白板,每位教师配备有电脑。同时,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经常长期对教师教育技术进行培训,特别是45周岁以下的教师普遍掌握较高的现代教育应用技术。通过边摸索边整合使用边探索的过程,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建立师生互动型探究课程已成为可能,也成为在新的课改形势下重要的研究课题。
2 运用信息技术互动的措施
2.1 根据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因此形成大量的優秀的网络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课程等实际情况,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不是为制作课件而制作课件,而是将这些网络教学资源整理归纳,取长补短,加以整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以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例如,初三物理教学的重头戏是电学,能否画好电路图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加上实验操作进行教学,完全可以直观、形象、随时随地展示电路情况,灯泡亮与不亮、灯泡亮度的有关因素一目了然,使学生直接掌握有关电路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2.2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在网络教室的信息化媒体教学中,完全可能也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及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自主探索、相互探究、相互讨论。如初中政治中有“三思而后行”一课,若仅使用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无疑是枯燥的、笼统的、无说服力的,学生无法形成深刻的记忆。这时,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以网络化的切合实际的课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网络教室中查阅一些没有做到“三思而后行”引起的严重后果,查阅“三思而后行”的正确性等相关资料,同时让学生使用身边的来自班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例子填充,进行自我探索。这样形成的知识才是丰富的,有深刻记忆的。
2.3 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
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学生“被动”为“主动”,媒体由“教具”为“学具”,教学过程由“单边”为“双边”。
2.4 加强学校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的开设
为促进师生“教”和“学”习惯的转变和在课堂学习中探究意识、操作意识的养成,开设对外展示课、公开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活动,通过内外因推动作用,使教师逐步养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为长期,变偶尔为经常,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充分互动进行教育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教师也大大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的工作内需。
3 运用信息技术互动的原则
3.1 主体性原则
教师以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指导实践,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和主动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 开放性原则
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开放性。教学互动重在教学开放性,只有在教学开放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要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3.3 整合性原则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3.4 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的核心所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离不开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3.5 灵活应用原则
要根据不同场地,灵活机动使用媒体。网络教室:导学课件→创设情景→随机进入→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归纳总结→教学反馈。非网络教室:目标出示→课前上机→互动交流→归纳总结→教学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是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精神的有效手段;是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良好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以不同身份、角色参与活动,由此引发教师不断学习的有效途径。
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有利的新教学手段,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新时期的教学发展趋势,经过全体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把这种教学手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1.1 意识准备
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存在互动、存在探究,但由于无法获得形象的、直观的教育,这种探究往往受到许多局限,最终,大多还是以教师的主动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告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型探究课程,是指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媒体结合起来,并通过计算机、展示台、电子交互白板等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人机间互动和师生间互动的协调。
1.2 人员准备
这种活动一方面涵盖了如何培养学习者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包含的丰富信息源的学习手段;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确立科学、全面、具体的现代教学目标;如何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功能,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更涵盖了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多边多向的信息传递活动。
1.3 软硬件准备
作为一所2007年新移址建设的学校,昆山市兵希中学建起校园网,每班教室配备电脑、实物投影、电子交互白板,每位教师配备有电脑。同时,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经常长期对教师教育技术进行培训,特别是45周岁以下的教师普遍掌握较高的现代教育应用技术。通过边摸索边整合使用边探索的过程,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建立师生互动型探究课程已成为可能,也成为在新的课改形势下重要的研究课题。
2 运用信息技术互动的措施
2.1 根据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因此形成大量的優秀的网络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课程等实际情况,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丰富,不是为制作课件而制作课件,而是将这些网络教学资源整理归纳,取长补短,加以整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以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例如,初三物理教学的重头戏是电学,能否画好电路图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加上实验操作进行教学,完全可以直观、形象、随时随地展示电路情况,灯泡亮与不亮、灯泡亮度的有关因素一目了然,使学生直接掌握有关电路知识,而且印象深刻。
2.2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在网络教室的信息化媒体教学中,完全可能也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及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自主探索、相互探究、相互讨论。如初中政治中有“三思而后行”一课,若仅使用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无疑是枯燥的、笼统的、无说服力的,学生无法形成深刻的记忆。这时,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以网络化的切合实际的课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网络教室中查阅一些没有做到“三思而后行”引起的严重后果,查阅“三思而后行”的正确性等相关资料,同时让学生使用身边的来自班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例子填充,进行自我探索。这样形成的知识才是丰富的,有深刻记忆的。
2.3 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
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学生“被动”为“主动”,媒体由“教具”为“学具”,教学过程由“单边”为“双边”。
2.4 加强学校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的开设
为促进师生“教”和“学”习惯的转变和在课堂学习中探究意识、操作意识的养成,开设对外展示课、公开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活动,通过内外因推动作用,使教师逐步养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为长期,变偶尔为经常,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充分互动进行教育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教师也大大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的工作内需。
3 运用信息技术互动的原则
3.1 主体性原则
教师以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指导实践,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和主动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 开放性原则
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开放性。教学互动重在教学开放性,只有在教学开放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要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
3.3 整合性原则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3.4 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的核心所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离不开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3.5 灵活应用原则
要根据不同场地,灵活机动使用媒体。网络教室:导学课件→创设情景→随机进入→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归纳总结→教学反馈。非网络教室:目标出示→课前上机→互动交流→归纳总结→教学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是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精神的有效手段;是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良好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以不同身份、角色参与活动,由此引发教师不断学习的有效途径。
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有利的新教学手段,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新时期的教学发展趋势,经过全体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把这种教学手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