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和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近期疗效探讨

来源 :山西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性耳聋指的是突然发生原因不明,且存在相邻频率听力降低至20 dB及其以上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不仅有听力降低,还在一定程度上伴随着眩晕和耳鸣等症状,其中耳鸣指的是在无外界或电刺激状态下,耳内或头部出现了一种主观声音,且能够持续5 min左右[1]。由于该病起病较为迅速,再加之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常常会导致其出现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其日常工作。
其他文献
二尖瓣病变按病因不同可分为五类,分别是风湿性、先天性、感染性、外伤性、退行性。其中风湿性二尖瓣病是最常见的,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损伤心功能,引起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1,2]。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最常用的方法是外科手术,例如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等。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胰腺炎模型大鼠的疼痛症状及焦虑状态,探讨小胶质细胞对于慢性胰腺炎模型大鼠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2组:对照组(A组),米诺环素组(B组)。A、B组大鼠均建立慢性胰腺炎模型。B组造模后,胃管灌入米诺环素。A组胃管灌入0.9%氯化钠注射液。造模前、造模后5 d、造模后10 d行大鼠热水甩尾痛阈值实验。10 d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术后10 d处死大鼠后检测各组腰骶段脊髓OX42的含量。结果B组OX42的含量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OE%及O
目的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居高不下,且与很多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甚至可导致胃溃疡、胃癌的发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消化科的患者,对确诊感染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停止用药4周后再次测定Hp是否根除,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χ2检验比较不同因素间根除率的差异性;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不同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居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常见呼吸系统气道疾病。近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患病人数达到4570万;20岁及以上成年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6%,总患病人数约1亿,两者已构成我国重大的疾病负担[1,2]。吸入给药是治疗哮喘和慢阻肺最主要的给药途径,目前临床常用的吸入制剂是压力定量吸入气雾剂(pressurized metered-dose inhalers,pMDIs)和干粉吸入剂(dry powder inhalers,DP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