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地校园的建设是校园规划设计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形式,在进行山地校园建设的时候需要从山地原有的自然资源入手。本文就山地校园设计遇到的问题和规划、景观以及见者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山地校园建设中的新理念。
关键词:山地校园建设 校园规划和设计
近几年中我国大学校园的建设成为了热潮,这样在短期时间内建设的校园难免在规划和设计上有些雷同,在建设的创新上相对较为缺乏。由于山地的特殊性地理状况使其与平地的校园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针对山地的环境应该有着相应的规划策略。注重山地的原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因地制宜来进行建筑布局,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校园空间是设计的重要理念,以下几点是规划和设计时包含的内容。
一、规划的适应性。
山地校园规划的时候需要注意考虑校园的所需功能对于规划的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关系,在建设的初期就进行详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各个地块的自然状况和可利用景观和自身的坡度地质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作出前期的方案预测,保证各个方面的条件能够相互协调。
1、山地形态和规划结构融为一体。
山地校园的地形是较平地复杂得多的,在进行校园结构规划的时候需要在保护基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有序的设计,保证规划的有机和清晰。注重规划要基于原有的地形,山体的走向起伏以及水体的流动形态等都是校园整体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将校园中需要受到保护的自然资源确定下来,建立一个主要的生态轴线和校园景观网络,使山体、水体和建筑等元素在校园规划下能够协调起来。
建筑的布局应该结合自然,紧密的结合原有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实现局部的突起。这样的两种表现方式的结合丰富了空间的组织形式,避免校园的规划过于沉闷。建筑结合山地的布置方式可以是山体生态景观较好的位置上将建筑沿山谷布置或者是在山谷景观好的位置将建筑沿山脊布置。
2、功能分区结合山地地形布置。
校园的整体协调需要功能能够结合山地的地形布置,将各个功能分区结合山地地貌特征来考虑。教学区是学校的主要载体,需要的面积也较大,这就需要选择地形变化较小的地块,且能够满足较大面积的要求,空间相对开阔。地形变化较为复杂的地块主要可以布置宿舍区和教师的住宅等,实现建筑的灵活布置。校园中需要平缓地块的就是运动场地,所以将平缓的地块留下用于建设运动场,避免山地位置填土进行等工程对于山体有很大的破坏。
3、交通组织顺应山体变化。
山体校园中的交通问题应该是自由式道路较多的,没有平地校园中的道路那般横竖明显,四通八达。其交通规划的原则有如下的几条:
结合地形。道路采用自由式,紧密的结合地形来布置,避免建设时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道路建设的经济型和合理性,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
灵活布置。山体变化使得道路的布置需要灵活多变,不要最求直线式的美观,合理利用坡地采用校园环路和尽端路的方式。要求主干道保持连贯性,组团的道路尽量的要设置尽端路方式,如果必要还以可以采用开挖局部隧道的方式来保证山体的完整性。
4、空间系统结合山地形态。
空间系统上结合山地是指空间对于山体环境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还要利用山体自身的变化来对于校园空间进行一定的维和作用。建筑与植物的维和是校园空间维和方式之一,山体的高度带来的内外空间的开合变化也是一定的维和状态,是校园立体上的空间序列和平面布局自由化的保证,形成具有一定协调性的外部空间。
在进行山体校园规划的时候还需要对于建筑与山体地形形成的多层次的立面,山体校园的立面变化相对于平地校园有着更多的变化和层次,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地势的变化来铅华基地的山体特征,使人工建筑与山体地基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营造出丰富的校园空间和环境。
二、景观的原生态性。
山体由于地势的变化使得不同的区域中植被、水域和光照等都有一些差异,自然生态环境上相对是更加丰富的。这样的丰富的环境本身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在规划的时候由于建筑群的加入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外引入的景观带来的不利因素加以控制,保证校园景观的完整和生态型。
1、顺应原有的生态体系。
山地校园设计中要将原有的生态景观合理的利用和保留,避免大范围的破坏和改变。以节约资源为主,做到山体环境的最大程度上的丰富和空间形态的原滋原味,保证山体校园的特征。
例如,在重庆工学院的规划中就利用基地中的河流和池塘以及南北中三条主要的丘陵来进行校园景观结构的组织,建筑的布置充分结合丘陵的走势,形成的校园景观张弛有度而且疏密相间,水体景观上层层跌落。在建筑的组团景观设置上是利用溪河边的大量竹子实现了花溪河景观对于校园建筑景观的相互渗透。
顺应原有的生态系统是强调对于原有的生态环境的适度利用和合理的保持,并非是指需要完全保持原样或者过度保持,而是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进行保持,不然过度的牵就只会导致建筑过于分散或者是外部空间出现问题,景观组织上更加难以控制。
三、建筑的有机性。
1、依山就势
山地建筑的建筑往往受到地形的制约,在体现原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建筑建设需要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并且注重校园中建筑的协调。建筑群的布置需要有一定的集中和分散的原则,建筑组团相对集中,减少对于山体的侵占,而各个组团之间需要顺应山势适当的隔开距离,保证山体的完整性,且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环境之中。
2、化整为零
建筑的单体需要以一种契合的姿态去融入到建筑基地中,平面的形状的设计要尽量的结合周围的地形,减少对于周围山体的改变,尽可能的保证周围环境的完整性。这样化整为零的方式不仅能够很好的结合地形而且实现了易于在组团的内部形成小尺度的园林等景观,空间效果丰富。校园的功能也相对集中而且山体之间的交通也较为便捷。
3、有机接地
建筑接地的地面处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对于剖面的设计,结合山体来合理的设计。避免出現大土方的开挖现象,接地面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去布置,台地式、悬挑式、埋地式等综合处理,尽量保持基地的原始状态。
四、设计的经济性和动态性
复杂的地形设计需要能够运用灵活的处理方式,结合地基的具体情况去进行深化以及调整。
1、注重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是了解地基情况的基本手段,对于充分认识地基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山地地基的情况一般比较复杂,现场勘查是最能够综合了解状况的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从地基所处环境的地质、水文、植被等问题进行分析,将设计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找出适合的用地范围。
2、按图施工结合现场配合
地形复杂导致施工的时候也需要有很多的变化和调整,在涉及到接地面的阶段土方的问题也是重点对象之一。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能够设计详细的平整图,在施工的时候结合图纸在必要的时候对于细节作出更改,更好的去适应建设方案。
3、建设资源综合配置
山地校园建设中对于地形的要求比较严格,在进行大面积土方开挖等工程的时候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但是完全顺应山势也会造成成本问题,因此综合进行资源的配置是实施方案的最佳途径。各种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保证校园建设质量的同时,以经济为主要原则,在建筑材料上还可以采用基地内原材料。
五、小 结
山地校园的设计在近年来是研究的重点,其建设主要是要结合山地地形,合理的进行建筑的布局,强调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合理的原则。在规划和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营造出具有生态型和富有山体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卢济威.山地建筑设计.[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刘晓鹏.山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初探[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03
3 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研究[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04
4 罗卿平.校园与山地的共构——南昌大学前湖校区规划设计探索.[J].华中建筑,2003(6)
关键词:山地校园建设 校园规划和设计
近几年中我国大学校园的建设成为了热潮,这样在短期时间内建设的校园难免在规划和设计上有些雷同,在建设的创新上相对较为缺乏。由于山地的特殊性地理状况使其与平地的校园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针对山地的环境应该有着相应的规划策略。注重山地的原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因地制宜来进行建筑布局,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校园空间是设计的重要理念,以下几点是规划和设计时包含的内容。
一、规划的适应性。
山地校园规划的时候需要注意考虑校园的所需功能对于规划的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关系,在建设的初期就进行详细的前期调研和分析,各个地块的自然状况和可利用景观和自身的坡度地质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作出前期的方案预测,保证各个方面的条件能够相互协调。
1、山地形态和规划结构融为一体。
山地校园的地形是较平地复杂得多的,在进行校园结构规划的时候需要在保护基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有序的设计,保证规划的有机和清晰。注重规划要基于原有的地形,山体的走向起伏以及水体的流动形态等都是校园整体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将校园中需要受到保护的自然资源确定下来,建立一个主要的生态轴线和校园景观网络,使山体、水体和建筑等元素在校园规划下能够协调起来。
建筑的布局应该结合自然,紧密的结合原有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实现局部的突起。这样的两种表现方式的结合丰富了空间的组织形式,避免校园的规划过于沉闷。建筑结合山地的布置方式可以是山体生态景观较好的位置上将建筑沿山谷布置或者是在山谷景观好的位置将建筑沿山脊布置。
2、功能分区结合山地地形布置。
校园的整体协调需要功能能够结合山地的地形布置,将各个功能分区结合山地地貌特征来考虑。教学区是学校的主要载体,需要的面积也较大,这就需要选择地形变化较小的地块,且能够满足较大面积的要求,空间相对开阔。地形变化较为复杂的地块主要可以布置宿舍区和教师的住宅等,实现建筑的灵活布置。校园中需要平缓地块的就是运动场地,所以将平缓的地块留下用于建设运动场,避免山地位置填土进行等工程对于山体有很大的破坏。
3、交通组织顺应山体变化。
山体校园中的交通问题应该是自由式道路较多的,没有平地校园中的道路那般横竖明显,四通八达。其交通规划的原则有如下的几条:
结合地形。道路采用自由式,紧密的结合地形来布置,避免建设时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道路建设的经济型和合理性,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
灵活布置。山体变化使得道路的布置需要灵活多变,不要最求直线式的美观,合理利用坡地采用校园环路和尽端路的方式。要求主干道保持连贯性,组团的道路尽量的要设置尽端路方式,如果必要还以可以采用开挖局部隧道的方式来保证山体的完整性。
4、空间系统结合山地形态。
空间系统上结合山地是指空间对于山体环境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还要利用山体自身的变化来对于校园空间进行一定的维和作用。建筑与植物的维和是校园空间维和方式之一,山体的高度带来的内外空间的开合变化也是一定的维和状态,是校园立体上的空间序列和平面布局自由化的保证,形成具有一定协调性的外部空间。
在进行山体校园规划的时候还需要对于建筑与山体地形形成的多层次的立面,山体校园的立面变化相对于平地校园有着更多的变化和层次,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地势的变化来铅华基地的山体特征,使人工建筑与山体地基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营造出丰富的校园空间和环境。
二、景观的原生态性。
山体由于地势的变化使得不同的区域中植被、水域和光照等都有一些差异,自然生态环境上相对是更加丰富的。这样的丰富的环境本身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在规划的时候由于建筑群的加入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外引入的景观带来的不利因素加以控制,保证校园景观的完整和生态型。
1、顺应原有的生态体系。
山地校园设计中要将原有的生态景观合理的利用和保留,避免大范围的破坏和改变。以节约资源为主,做到山体环境的最大程度上的丰富和空间形态的原滋原味,保证山体校园的特征。
例如,在重庆工学院的规划中就利用基地中的河流和池塘以及南北中三条主要的丘陵来进行校园景观结构的组织,建筑的布置充分结合丘陵的走势,形成的校园景观张弛有度而且疏密相间,水体景观上层层跌落。在建筑的组团景观设置上是利用溪河边的大量竹子实现了花溪河景观对于校园建筑景观的相互渗透。
顺应原有的生态系统是强调对于原有的生态环境的适度利用和合理的保持,并非是指需要完全保持原样或者过度保持,而是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进行保持,不然过度的牵就只会导致建筑过于分散或者是外部空间出现问题,景观组织上更加难以控制。
三、建筑的有机性。
1、依山就势
山地建筑的建筑往往受到地形的制约,在体现原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建筑建设需要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并且注重校园中建筑的协调。建筑群的布置需要有一定的集中和分散的原则,建筑组团相对集中,减少对于山体的侵占,而各个组团之间需要顺应山势适当的隔开距离,保证山体的完整性,且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环境之中。
2、化整为零
建筑的单体需要以一种契合的姿态去融入到建筑基地中,平面的形状的设计要尽量的结合周围的地形,减少对于周围山体的改变,尽可能的保证周围环境的完整性。这样化整为零的方式不仅能够很好的结合地形而且实现了易于在组团的内部形成小尺度的园林等景观,空间效果丰富。校园的功能也相对集中而且山体之间的交通也较为便捷。
3、有机接地
建筑接地的地面处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对于剖面的设计,结合山体来合理的设计。避免出現大土方的开挖现象,接地面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去布置,台地式、悬挑式、埋地式等综合处理,尽量保持基地的原始状态。
四、设计的经济性和动态性
复杂的地形设计需要能够运用灵活的处理方式,结合地基的具体情况去进行深化以及调整。
1、注重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是了解地基情况的基本手段,对于充分认识地基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山地地基的情况一般比较复杂,现场勘查是最能够综合了解状况的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从地基所处环境的地质、水文、植被等问题进行分析,将设计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找出适合的用地范围。
2、按图施工结合现场配合
地形复杂导致施工的时候也需要有很多的变化和调整,在涉及到接地面的阶段土方的问题也是重点对象之一。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能够设计详细的平整图,在施工的时候结合图纸在必要的时候对于细节作出更改,更好的去适应建设方案。
3、建设资源综合配置
山地校园建设中对于地形的要求比较严格,在进行大面积土方开挖等工程的时候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但是完全顺应山势也会造成成本问题,因此综合进行资源的配置是实施方案的最佳途径。各种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保证校园建设质量的同时,以经济为主要原则,在建筑材料上还可以采用基地内原材料。
五、小 结
山地校园的设计在近年来是研究的重点,其建设主要是要结合山地地形,合理的进行建筑的布局,强调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合理的原则。在规划和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营造出具有生态型和富有山体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卢济威.山地建筑设计.[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刘晓鹏.山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初探[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03
3 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研究[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04
4 罗卿平.校园与山地的共构——南昌大学前湖校区规划设计探索.[J].华中建筑,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