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面临高考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既为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高等学院进一步深造学习而骄傲和欣慰,同时他们在临考时的心理表现也引起我的高度关注。研究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学生临考前的心理表现
  我通过和学生谈心、问卷,和学生家长座谈,了解到学生的身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三学生不仅要接受学习竞争的压力,还要接受身心极限的挑战。在临考前,不少学生出现紧张头痛、食欲下降、夜不能寐、思维迟钝、坐立不安、学习效率下降、对高考和前途缺乏信心等考试焦虑综合症,这些综合症每年都使一些平素成绩优异、表现不俗的学生在高考中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
  二、造成学生考前心理问题的原因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这一特殊时期,自身产生的对高考的恐惧、家长殷切期望带来的无形压力、学习成绩的些许变化,都会造成学生焦躁不安,导致心理疲劳,越到最后阶段,学生的紧张心理越严重。具体表现为:
  1、对学习成绩、升学的担忧
  高三学生都有升学的渴望。然而高考有很强竞争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的,这就必然引起考生对学习成绩进退的看重和对升学的担忧,从而导致他们内心不安、焦虑和紧张,这种状况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和解决,就诱发心理疲劳。
  2、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很多家长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子女要求很严,期望过高。同时他们评价老师很大程度上是以升学率多少为标准,从而使老师也与家长一起对学生施加压力,这就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疲劳。
  3、题海战术
  在高考复习中训练是必须的,它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一环。但练习要适度、适量。但是高考的科目多,任务重,一些教师为提高本学科的成绩,大量定购复习资料和练习题,搞题海战术,结果学生只能靠拼脑力、体力来应付,这样既累了学生,也苦了老师。当学生长期辛苦而得不到成绩提高时,往往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陷入极度的悲观、焦虑中,个别学生会逃学、出走,甚至自殺。
  三、解决学生考前心理问题的对策
  1、适当制定目标,增强自信心
  每个考生相对自己而言都有相对优势的学科与相对弱势的学科。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优势学科,提高弱势学科的实力,同时帮助学生根据自己一模二模的成绩(正常发挥的条件下)来确定高考的期待值,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疲劳,增强学生升学的自信心,
  2、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对学生加强科学人生观教育,将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对待升学和社会舆论。还要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学会自我微笑(微笑使人信心增强);积极自我暗示(积极暗示能提高人的信心)。
  3、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学生在迎考过程中,要改善营养条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严格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睡眠,使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消除疲劳,取得优良的成绩。
  4、运用科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要对学生的作业量控制好,教师要侧重帮助学生理清书本知识体系,突出重点和难点,精心选题,做到精讲精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辅导。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
  5、缓解家庭压力,营造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
  帮助学生有效的消除家庭的负面影响和压力,可以召开家长会,把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家长进行分析,然后把事先收集到的学生对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家长,请家长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进入高三,体味高三的苦;要求家长放下架子,继续做自己孩子的朋友,并且是知心朋友。这种做法是家庭外部环境宽松了,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没有了,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庭的良苦用心,这对于高三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家长会的后续效果非常好。
  了解学生心理变化,打好心理战,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的乐趣。只有掌握了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不断探索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才不愧于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分散,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缺乏的问题,遵循各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岗位的任务分工,分割整合出若干具有“统一性、基础性、多样性、综合性”的典型任务,以任务和下属科目为脉络降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能够在掌握有针对性的岗位任职专业技能的同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复杂武器系统 任职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
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比较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地,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这就是历史比较
期刊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关键。
期刊
随着竞争与就业压力的增大,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智育关注日盛一日,先不谈其弊端所在,只从智育角度谈谈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很多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周弘老师在他的赏识教育《生命如水,那一段不美》一书中这样分析:我们小时候贫穷,学习动力都是三个字:为生存。可现在的孩子感受不到生存的艰辛,他们学习的动力不是为生存,而是为快乐。我们为生存而学习,学习的特征是用功。现在为快乐而学习的孩子,他们学习的特征是轻松。一个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构建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其有效性是教学三维目标达成,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到提高。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艰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为什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笔者结合高中新课改教学,开始有意识地反
期刊
摘要: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关系密切。但由于器材设施不全,教学内容枯燥,运动形式单一等因素,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此,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作如下探讨:
【内容摘要】“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入手,论述如何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