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运城市小麦—玉米一年两作集成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小麦、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高产;栽培技术;山西运城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40-01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是华北地区典型的种植方式,在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2]。小麦—玉米两熟高产栽培技术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研究较多,山西研究较少[3]。运城市位于山西省最南部,年均气温14.5 ℃,无霜期220 d,≥10 ℃的有效积温4 300 ℃,年光照2 139 h,无霜期长,光热资源充足,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是当地水地粮食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在生产中由于管理粗放,施肥重氮、轻磷、少钾,特别是玉米普遍种植早熟品种,6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浪费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近20 d的光热资源,致使两作粮食总产在12 750~14 250 kg/hm2徘徊。为了充分利用全年的光热资源,实现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粮食种植的高产、高效,2010年以来开展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良种、良法配套,化学调控防倒增密技术集成研究,取得明显成果。
综合示范地点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顺郭村,是运城市典型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粮食主产区,土壤肥沃,水利条件良好,土质中壤,为当地中上等肥力地块。土壤有机质1.29%、全氮0.70 g/kg、全磷0.76 g/kg、全钾17.60 g/kg。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一个生产周期内进行了单项研究成果的集成示范,实现在6 850 m2的面积内,晚播小麦平均产量9 199.5 kg/hm2,复播玉米平均产量13 848 kg/hm2。现将运城市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集成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晚播冬小麦栽培技术
1.1 选用高产抗旱抗寒小麦品种
小麦主栽品种选择舜麦1718、良星99,此2个品种共同特性为分蘖能力强、抗寒、抗旱、成穗率高、群体调节力强、耐密、抗倒、落黄好、成熟较早、增产潜力大。2年示范,产量达9 000 kg/hm2以上、不倒伏。
1.2 播前整地与施肥
示范田前茬为玉米,10月16日收获,由于多雨地湿,10月20日开始整地,用秸秆还田机粉碎玉米秸秆,畦内抛撒均匀。底肥施肥原则为稳氮、增磷、补钾、有机无机结合,撒施有机肥22 500 kg/hm2、尿素375 kg/hm2、重过磷酸钙4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旋耕灭茬1遍。
1.3 适时早播与加大播量
10月22日抢雨前播种,由于播期较晚,加大播种量,播种量262.5 kg/hm2。播深4~5 cm。由于播种后雨量较大,出苗较差,基本苗330万~420万根/hm2,平均367.5万根/hm2。
1.4 田间管理
11月1日小麦出苗,出苗后至冬前,气温较往年偏低,分蘖较少。12月12日定点调查,平均每株分蘖2.48个,示范田冬前群体为912万个/hm2。由于底墒较足,没有冬浇。若播种时底墒不足,必须进行小麦冬浇。早春适时浇返青水,由于小麦群体较小,推迟浇返青水利于地温升高,是促进春季分蘖的有效措施。3月15日小麦群体达到1 207.5万个/hm2,一般浇返青水1 200 m3/hm2。为清除麦垄杂草和红蜘蛛等麦田虫害,于3月25日小麦封垄前,喷施麦田除草剂和氧化乐果混合液1次。小麦要高产,防倒伏是关键,适时、适量进行化控。据小麦化控试剂鉴选试验结果,麦巨金具有降低小麦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促进早熟1~2 d,增加千粒重3~4 g的作用。于3月31日小麦拔节前喷施麦巨金450 mL/hm2。4月3日小麦进入拔节期,拔节至孕穗期是冬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需水、肥量最大的时期。该时期水肥充足,可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于4月8日浇拔节水1 050 m3/hm2,并结合浇水追施尿素300 kg/hm2 [4-5]。冬小麦扬花以后,麦田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小麦千粒重、防虫、防病,延长小麦顶3叶的功能。5月6日叶面喷施氧化乐果和三唑酮混合液1次。5月10日喷小麦一喷三防剂1次,5月14日浇小麦灌浆水900 m3/hm2。
1.5 适时收获
6月10日蜡熟,6月13日收获,产量结构成穗688.5万穗/hm2,穗粒数42.6粒,千粒重36.9 g,实际产量9 199.5 kg/hm2。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高产优良品种
应选择的品种主要有运单698和潞玉1号。运单698复播生育期108 d,植株高度适中,穗位较低,茎秆粗,抗倒伏、抗高温能力强,增产潜力大;潞玉1号复播生育期106 d,产量高,增产潜力大。
2.2 配方施肥
施肥原则为控氮、稳磷、增钾、补锌。氮肥分期施入,磷、钾、锌肥一次性底施。小麦6月13日收获,6月14日地面撒施底肥尿素300 kg/hm2、重过磷酸钙300 kg/hm2、硫酸钾600 kg/hm2、硫酸锌37.5 kg/hm2,施肥后旋耕灭茬1遍。 2.3 抢时播种,浇足底墒水
由于土壤墒情差,6月15日干茬旋耕播种,深度5.0 cm,宽、窄行种植,宽行77 cm,窄行40 cm,平均行距60 cm,播
籽量60 kg/hm2。播种后用石磙碾压1遍,达到底部实在,表面平整,有利于浇水均匀,出苗齐全。播后浇水,浇水量为1 200 m3/hm2。
2.4 合理密植,适量化控
示范田6月15日浇水,6月20日出苗,4.5叶间苗,5.5~6.0叶定苗。取掉弱苗、留匀称壮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运单698品种,留苗密度6.75万株/hm2,株距25 cm;潞玉1号品种的留苗密度7.5万株/hm2,株距22 cm。7月10日(8.5叶)玉米进入小喇叭口期,7月12日(9.5叶)叶面喷施玉米化控防倒试剂玉黄金300 mL/hm2,促进根系发育,缩短基部节间,降低穗位,增强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6]。
2.5 缩短墩苗时间,提早追肥、浇水、主攻大穗
一般玉米田在玉米拔节前期进行墩苗,防止茎秆过高,造成倒伏,但也影响玉米穗部发育,不利于获得高产。示范田由于采取了化控措施,比大田提前4 d追肥、浇水。7月23日追施尿素450 kg/hm2,7月25日(大喇叭口期)和8月9日(玉米散粉中期)浇水2次,每次浇水量1 050 m3/hm2,满足玉米生长盛期对水肥的需求[7]。
2.6 抓好灌浆期肥水管理、延长叶功能、增加百粒重
在示范期间的复播玉米生长中后期,7月20日至8月30日40 d内无有效降雨,气温高,空气干燥。8月25日浇玉米灌浆水975 m3/hm2,结合浇水冲施尿素225 kg/hm2,满足玉米灌浆期对水肥的需求[8]。
2.7 适当晚收
示范田玉米10月8日成熟,后熟7 d,10月15日收获。适当晚收可使籽粒饱满、粒重稳定,达到丰产、丰收。收获密度66 675株/hm2,平均产量13 848 kg/hm2。
3 参考文献
[1] 刘立晶,高焕文,李洪文.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3):70-73.
[2] 周兴祥,高焕文,刘晓峰.华北平原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6):81-84.
[3] 毛广福,杨道荣.小麦夏玉米两熟均衡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4):26-28.
[4] 高继月,李宝军,汪世锋.潍坊市小麦玉米两熟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9(4):113-115.
[5] XIE ZONG-FANG,ZHANG WEI.Wheat-corn double cropping produc-tion status and balanced yield-increasing potential in Henan Province[J].Agricultural Science
关键词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高产;栽培技术;山西运城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40-01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是华北地区典型的种植方式,在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2]。小麦—玉米两熟高产栽培技术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研究较多,山西研究较少[3]。运城市位于山西省最南部,年均气温14.5 ℃,无霜期220 d,≥10 ℃的有效积温4 300 ℃,年光照2 139 h,无霜期长,光热资源充足,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是当地水地粮食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在生产中由于管理粗放,施肥重氮、轻磷、少钾,特别是玉米普遍种植早熟品种,6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浪费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近20 d的光热资源,致使两作粮食总产在12 750~14 250 kg/hm2徘徊。为了充分利用全年的光热资源,实现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粮食种植的高产、高效,2010年以来开展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良种、良法配套,化学调控防倒增密技术集成研究,取得明显成果。
综合示范地点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顺郭村,是运城市典型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粮食主产区,土壤肥沃,水利条件良好,土质中壤,为当地中上等肥力地块。土壤有机质1.29%、全氮0.70 g/kg、全磷0.76 g/kg、全钾17.60 g/kg。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一个生产周期内进行了单项研究成果的集成示范,实现在6 850 m2的面积内,晚播小麦平均产量9 199.5 kg/hm2,复播玉米平均产量13 848 kg/hm2。现将运城市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集成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晚播冬小麦栽培技术
1.1 选用高产抗旱抗寒小麦品种
小麦主栽品种选择舜麦1718、良星99,此2个品种共同特性为分蘖能力强、抗寒、抗旱、成穗率高、群体调节力强、耐密、抗倒、落黄好、成熟较早、增产潜力大。2年示范,产量达9 000 kg/hm2以上、不倒伏。
1.2 播前整地与施肥
示范田前茬为玉米,10月16日收获,由于多雨地湿,10月20日开始整地,用秸秆还田机粉碎玉米秸秆,畦内抛撒均匀。底肥施肥原则为稳氮、增磷、补钾、有机无机结合,撒施有机肥22 500 kg/hm2、尿素375 kg/hm2、重过磷酸钙4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旋耕灭茬1遍。
1.3 适时早播与加大播量
10月22日抢雨前播种,由于播期较晚,加大播种量,播种量262.5 kg/hm2。播深4~5 cm。由于播种后雨量较大,出苗较差,基本苗330万~420万根/hm2,平均367.5万根/hm2。
1.4 田间管理
11月1日小麦出苗,出苗后至冬前,气温较往年偏低,分蘖较少。12月12日定点调查,平均每株分蘖2.48个,示范田冬前群体为912万个/hm2。由于底墒较足,没有冬浇。若播种时底墒不足,必须进行小麦冬浇。早春适时浇返青水,由于小麦群体较小,推迟浇返青水利于地温升高,是促进春季分蘖的有效措施。3月15日小麦群体达到1 207.5万个/hm2,一般浇返青水1 200 m3/hm2。为清除麦垄杂草和红蜘蛛等麦田虫害,于3月25日小麦封垄前,喷施麦田除草剂和氧化乐果混合液1次。小麦要高产,防倒伏是关键,适时、适量进行化控。据小麦化控试剂鉴选试验结果,麦巨金具有降低小麦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促进早熟1~2 d,增加千粒重3~4 g的作用。于3月31日小麦拔节前喷施麦巨金450 mL/hm2。4月3日小麦进入拔节期,拔节至孕穗期是冬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需水、肥量最大的时期。该时期水肥充足,可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于4月8日浇拔节水1 050 m3/hm2,并结合浇水追施尿素300 kg/hm2 [4-5]。冬小麦扬花以后,麦田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小麦千粒重、防虫、防病,延长小麦顶3叶的功能。5月6日叶面喷施氧化乐果和三唑酮混合液1次。5月10日喷小麦一喷三防剂1次,5月14日浇小麦灌浆水900 m3/hm2。
1.5 适时收获
6月10日蜡熟,6月13日收获,产量结构成穗688.5万穗/hm2,穗粒数42.6粒,千粒重36.9 g,实际产量9 199.5 kg/hm2。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高产优良品种
应选择的品种主要有运单698和潞玉1号。运单698复播生育期108 d,植株高度适中,穗位较低,茎秆粗,抗倒伏、抗高温能力强,增产潜力大;潞玉1号复播生育期106 d,产量高,增产潜力大。
2.2 配方施肥
施肥原则为控氮、稳磷、增钾、补锌。氮肥分期施入,磷、钾、锌肥一次性底施。小麦6月13日收获,6月14日地面撒施底肥尿素300 kg/hm2、重过磷酸钙300 kg/hm2、硫酸钾600 kg/hm2、硫酸锌37.5 kg/hm2,施肥后旋耕灭茬1遍。 2.3 抢时播种,浇足底墒水
由于土壤墒情差,6月15日干茬旋耕播种,深度5.0 cm,宽、窄行种植,宽行77 cm,窄行40 cm,平均行距60 cm,播
籽量60 kg/hm2。播种后用石磙碾压1遍,达到底部实在,表面平整,有利于浇水均匀,出苗齐全。播后浇水,浇水量为1 200 m3/hm2。
2.4 合理密植,适量化控
示范田6月15日浇水,6月20日出苗,4.5叶间苗,5.5~6.0叶定苗。取掉弱苗、留匀称壮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运单698品种,留苗密度6.75万株/hm2,株距25 cm;潞玉1号品种的留苗密度7.5万株/hm2,株距22 cm。7月10日(8.5叶)玉米进入小喇叭口期,7月12日(9.5叶)叶面喷施玉米化控防倒试剂玉黄金300 mL/hm2,促进根系发育,缩短基部节间,降低穗位,增强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6]。
2.5 缩短墩苗时间,提早追肥、浇水、主攻大穗
一般玉米田在玉米拔节前期进行墩苗,防止茎秆过高,造成倒伏,但也影响玉米穗部发育,不利于获得高产。示范田由于采取了化控措施,比大田提前4 d追肥、浇水。7月23日追施尿素450 kg/hm2,7月25日(大喇叭口期)和8月9日(玉米散粉中期)浇水2次,每次浇水量1 050 m3/hm2,满足玉米生长盛期对水肥的需求[7]。
2.6 抓好灌浆期肥水管理、延长叶功能、增加百粒重
在示范期间的复播玉米生长中后期,7月20日至8月30日40 d内无有效降雨,气温高,空气干燥。8月25日浇玉米灌浆水975 m3/hm2,结合浇水冲施尿素225 kg/hm2,满足玉米灌浆期对水肥的需求[8]。
2.7 适当晚收
示范田玉米10月8日成熟,后熟7 d,10月15日收获。适当晚收可使籽粒饱满、粒重稳定,达到丰产、丰收。收获密度66 675株/hm2,平均产量13 848 kg/hm2。
3 参考文献
[1] 刘立晶,高焕文,李洪文.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3):70-73.
[2] 周兴祥,高焕文,刘晓峰.华北平原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体系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6):81-84.
[3] 毛广福,杨道荣.小麦夏玉米两熟均衡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4):26-28.
[4] 高继月,李宝军,汪世锋.潍坊市小麦玉米两熟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9(4):113-115.
[5] XIE ZONG-FANG,ZHANG WEI.Wheat-corn double cropping produc-tion status and balanced yield-increasing potential in Henan Province[J].Agricultural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