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窗潜行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交叉麻痹是一种发生于颈脊髓—延髓交界部的少见损伤。本文报告5例由上颈椎损伤所引起的交叉麻痹,占同期收治168例上颈椎损伤的2.98%。此损伤的主要特点为双侧上肢麻痹而下肢症状轻微或不受累。其病理机制可能为延髓与颈脊髓交界处锥体束交叉纤维的选择性受损,如能及时治疗多预后良好。本组5例中1例行后路减压及枕颈融合术,另4例均行保守治疗,结果4例恢复正常,1例接近正常。
期刊
1990年7月~1993年10月应用Steffee椎弓根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57例。术中采用在纵向对抗牵引脊柱的基础上垂直提拉椎弓根螺钉,徒手按压脊柱与反复交叉调整Steffee钢板弧度的杠杆作用和螺旋机械功的动力拉顶复位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此内固定系统的“提拉螺旋”和“压榨螺旋”的机械功而获得理想的机械利益(A=2πL/h)。本组采用3对椎弓根螺钉固定3个椎骨的效果明
作者探讨了脊髓型颈椎病的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本组176例,男132例,女44例,年龄38~71岁,平均53岁。在MRI上该病主要改变为:椎间隙变窄,椎间盘信号减弱,受累节段椎体后缘存在信号减弱的致压物。受压颈髓弯曲,变形,向后移位,出现异常信号。这些改变直接反映受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骨赘形成、颈髓受压和受损程度。作者认为,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采用TH胶(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单体)椎体松质骨内注射,栓塞骨小梁网眼及微循环血管的方法减少椎体手术中的失血量。统一椎体切除范围及失血称量方法,12只猪随机分为2组:(1)TH胶栓塞组。显露L2椎体,于后半钻孔2排,每排5孔,每钻一孔,先注入氟脲嘧啶0.5ml,注入TH胶后切除骨质;(2)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切除相同范围骨质。结果表明栓塞组的失血量(12.5±3.45g)明显少于(P<0.01)
期刊
作者研究了36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在翻转体位期间地心引力及机械干涉对循环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先麻醉后将患者置于手术体位者,其血流动力(systolic blood pressure,简为SBP;heart rate,简为HR)波动极为明显(P值<0.01),若改为先将患者置于手术体位,再注入麻醉药物,其血流动力波动则比较平稳(P值>0.05)。由此作者提出:(1)此类手术应先将患者置于手术体
作者分析了11例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的临床、X线及CT表现。多为青壮年。主要症状为腰腿痛,均为单处发病。典型的X线表现为发病椎体后下缘有一骨质缺损,其后有一骨块突入椎管。CT扫描均见椎体后缘有类圆型或多囊状骨质缺损,为典型的软骨结节(许莫氏结节),结节的骨性后壁凸入椎管构成侧位X线片上的骨块。作者认为腰椎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多形成于青少年时期,是由椎间盘组织经破裂的软骨终板突入椎体后缘的松质骨内所致。
在15例新鲜颈椎标本上定量地研究了颈椎后部结构切除对其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运动的影响,包括与单开门术式相关的椎板及部分黄韧带、与颈椎神经根减压术有关的单侧或双侧小关节内侧半等结构。研究表明两侧椎板和部分黄韧带切除对颈椎运动无显著性影响,即颈椎单开门术不会造成颈椎的不稳;单侧小关节内侧半切除后颈椎运动无明显改变,但双侧小关节内侧半切除则会产生节段的失稳,其前屈、后伸和侧弯运动将分别增加33%、74
作者报告了12例椎板切除术后几小时内发生截瘫的病例。椎板切除术后至出现截瘫的时间为1.5~17小时,平均6.5小时。伤口局部血肿是压迫脊髓造成截瘫的主要原因。全组均行急症椎管探查手术。11例在术中或术后20小时内完全恢复,1例术后2个月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