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校本培训根据学校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要求,在校内对教师进行培训,围绕教师的需要为中心,以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大学的发展和规划。改变传统培训在时间、空间、教育成本和教育机会存在的弊端。通过教师培训的需求,校本培训的计划,校本培训的评价来建构大学校本培训。
[关键词]校本培训;需求;计划;评价
大学是什么?奥尔特加·加塞特依据大学的功能定为三项:文化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基于大学特有的功能,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项都离不开教师的传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使之教育技能和教学水平全面发展,落脚点就在教师专业化发展。
伴随新世纪的教育蓬勃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越来越来高,教师固有的技能、教学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升华。教师培训是教师获取新鲜营养的有效手段,在教师培训中一种新型的方式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由学校发起和规划,校长(或相关领导)组织,借助教育专家的指导,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基地,以全体教师为学员(既是学员。又都是教师),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师教育职后培训模式。
1 何为大学校本培训
“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基础”。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大学校本培训是由大学利用自身的条件发起组织。旨在满足大学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是一种教师的在职培训。
大学校本培训具有自身的内涵:第一是培训有明确目标。校本培训意在解决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此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能力和业务素质,并非提高学历层次;第二是培训内容丰富。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缺什么就培训什么,培训内容丰富多彩;第三是培训类型多样。这种培训不是外出脱产学习或进修,而是在工作之余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有理论研讨、实践交流等多种形式,如通过报告会、讲座、微格教学、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方式。简而言之,大学校本培训就是以大学校自身为本。根据学校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要求,在校内对教师进行培训,围绕教师的需要为中心,以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的发展和规划。
2 为何大学须校本培训
传统的教师培训将教师作为“被培训者”,置教师为知识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似乎教师不需要直接地在“做”教育研究中领悟教育研究理论和方法,只要接收专家或培训机构的有关教育研究的知识和方法之后,就可以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使用这些。但事实上,教师学不能用,用非所学,使得培训中的教育知识与教师本人的教育生活处在分离状态,导致教师对培训的知识将信将疑。无论是从教育生活与教师的需求相脱离,还是从时间、空间和教育成本,培训机会来谈,过去这种单一培训方式的确存在弊端。
就时间上,大学教师培训主要去其他大学或学院,做访问学者,或是到国外学习深造。培训时间周期长,使得本学校某教师的课程很难开展,要么请非专业的老师上课,要么就暂停这门课的开设,教育教学质量不言而喻必然难以提高。
就空间上,教师远离本校去远方培训,所获得知识技能与本校所求教育知识技能匹配不协调。由于每个高校的建设与发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受到地域和环境的制约,不考虑高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在其他高校的培训技能合适受用,而回到另一高校就会水土不服。有的培训内容与高校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在从经济学角度,传统培训的费用昂贵,每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总额不是个小数。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越来越重要,高校要发展,先提高教育质量。2003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质量工程”,中国的高校都在竞争中求前进。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生产社会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资源相对匮乏,导致高校再采用传统培训的费用越来越高,教师个人出资或学校出费用都不堪重负。
就培训机会上,由于培训的人员数量对于每个高校来说都是有限,许多教师是得不到培训的机会,学校不可能让所有教师参加,只是个别骨干教师有这样机会的。学校教师整体实力的提高,速度必然减缓。
大学校本培训有着内在的特点:
2.1培训内容针对性。大学校本培训与传统的教师职后培训不同,它是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的。在培训过程中,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这样,培训者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地开展培训,筛选问题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探讨、设计方案。
2.2形式多样性。大学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多种多样的学术沙龙,在大学里校本培训可以①课题研究。大学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学,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在课题设计、研究中受指导。②大师、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促使青年教师向他们学习。③学校或各教研组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开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微格教学。④院与院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促进教师成长。
2.3教师主体性。尽管“培训”一词对于受训者而言处于被动地位,但校本培训重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与同行对话、交流、反思,其培训的目标、内容与方式无不围绕着教师来进行,一切以培训教师的需要为中心。
因为传统的培训方式只是把教师集中在一起,在专门的培训机构或者是某个学校,请专家与学者们来授课,使得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不能符合具体学校的教育实际问题,受训的教师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常常是外在于学校,外在于课堂,教师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培训效果很是不理想。
3 怎样做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由学校组织,主要在校园内开展,和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的一种继续教育实践,学校在决策和实施校本培训时,要根据学校和教师实际,选择和组织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方式。要结合考虑校本培训的目标定位、教师的层次水平差异、校本培训的软硬件条件这些影响校本培训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做足校本培训的前期准本工作不容忽视,完善的校本培训流程从评估教师培训的需求,校本培训的计划,校本培训的评价来建构。
3.1教师培训的需求。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是解决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因此,校本培训的第一步是评估教师培训的需求。可以从学校情况分析、学校教师情况分析、任务分析来了解教师之所急。
3.1.1学校情况分析。学校情况主要考虑是为培训者提供可利用资源。包括学校组织的经营的环境分析、学校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学校可投入的培训资源分析。
3.1.2教师情况分析。以教师个人的素质和工作业绩水平为突破口。教师素质确定培训对象学习方向,教师的工作绩效可以参照以下:
[关键词]校本培训;需求;计划;评价
大学是什么?奥尔特加·加塞特依据大学的功能定为三项:文化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基于大学特有的功能,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项都离不开教师的传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使之教育技能和教学水平全面发展,落脚点就在教师专业化发展。
伴随新世纪的教育蓬勃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越来越来高,教师固有的技能、教学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升华。教师培训是教师获取新鲜营养的有效手段,在教师培训中一种新型的方式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由学校发起和规划,校长(或相关领导)组织,借助教育专家的指导,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基地,以全体教师为学员(既是学员。又都是教师),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师教育职后培训模式。
1 何为大学校本培训
“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基础”。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大学校本培训是由大学利用自身的条件发起组织。旨在满足大学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是一种教师的在职培训。
大学校本培训具有自身的内涵:第一是培训有明确目标。校本培训意在解决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此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能力和业务素质,并非提高学历层次;第二是培训内容丰富。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缺什么就培训什么,培训内容丰富多彩;第三是培训类型多样。这种培训不是外出脱产学习或进修,而是在工作之余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有理论研讨、实践交流等多种形式,如通过报告会、讲座、微格教学、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方式。简而言之,大学校本培训就是以大学校自身为本。根据学校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要求,在校内对教师进行培训,围绕教师的需要为中心,以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的发展和规划。
2 为何大学须校本培训
传统的教师培训将教师作为“被培训者”,置教师为知识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似乎教师不需要直接地在“做”教育研究中领悟教育研究理论和方法,只要接收专家或培训机构的有关教育研究的知识和方法之后,就可以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使用这些。但事实上,教师学不能用,用非所学,使得培训中的教育知识与教师本人的教育生活处在分离状态,导致教师对培训的知识将信将疑。无论是从教育生活与教师的需求相脱离,还是从时间、空间和教育成本,培训机会来谈,过去这种单一培训方式的确存在弊端。
就时间上,大学教师培训主要去其他大学或学院,做访问学者,或是到国外学习深造。培训时间周期长,使得本学校某教师的课程很难开展,要么请非专业的老师上课,要么就暂停这门课的开设,教育教学质量不言而喻必然难以提高。
就空间上,教师远离本校去远方培训,所获得知识技能与本校所求教育知识技能匹配不协调。由于每个高校的建设与发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受到地域和环境的制约,不考虑高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在其他高校的培训技能合适受用,而回到另一高校就会水土不服。有的培训内容与高校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在从经济学角度,传统培训的费用昂贵,每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总额不是个小数。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越来越重要,高校要发展,先提高教育质量。2003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质量工程”,中国的高校都在竞争中求前进。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生产社会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资源相对匮乏,导致高校再采用传统培训的费用越来越高,教师个人出资或学校出费用都不堪重负。
就培训机会上,由于培训的人员数量对于每个高校来说都是有限,许多教师是得不到培训的机会,学校不可能让所有教师参加,只是个别骨干教师有这样机会的。学校教师整体实力的提高,速度必然减缓。
大学校本培训有着内在的特点:
2.1培训内容针对性。大学校本培训与传统的教师职后培训不同,它是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的。在培训过程中,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这样,培训者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地开展培训,筛选问题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探讨、设计方案。
2.2形式多样性。大学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多种多样的学术沙龙,在大学里校本培训可以①课题研究。大学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学,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在课题设计、研究中受指导。②大师、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促使青年教师向他们学习。③学校或各教研组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开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微格教学。④院与院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促进教师成长。
2.3教师主体性。尽管“培训”一词对于受训者而言处于被动地位,但校本培训重视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与同行对话、交流、反思,其培训的目标、内容与方式无不围绕着教师来进行,一切以培训教师的需要为中心。
因为传统的培训方式只是把教师集中在一起,在专门的培训机构或者是某个学校,请专家与学者们来授课,使得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不能符合具体学校的教育实际问题,受训的教师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常常是外在于学校,外在于课堂,教师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培训效果很是不理想。
3 怎样做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由学校组织,主要在校园内开展,和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的一种继续教育实践,学校在决策和实施校本培训时,要根据学校和教师实际,选择和组织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方式。要结合考虑校本培训的目标定位、教师的层次水平差异、校本培训的软硬件条件这些影响校本培训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做足校本培训的前期准本工作不容忽视,完善的校本培训流程从评估教师培训的需求,校本培训的计划,校本培训的评价来建构。
3.1教师培训的需求。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是解决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因此,校本培训的第一步是评估教师培训的需求。可以从学校情况分析、学校教师情况分析、任务分析来了解教师之所急。
3.1.1学校情况分析。学校情况主要考虑是为培训者提供可利用资源。包括学校组织的经营的环境分析、学校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学校可投入的培训资源分析。
3.1.2教师情况分析。以教师个人的素质和工作业绩水平为突破口。教师素质确定培训对象学习方向,教师的工作绩效可以参照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