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让语文教学更美丽。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法,收效甚好。
在导入新课时,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片、音乐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这也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形式的新颖形象,会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教师要尽力地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尤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四、五岁的少年,直观教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录音有课文朗读带和与课文相关的乐曲,朗读带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又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乐曲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如讲授《麦琪的礼物》一文时,以韦唯的名曲《爱的奉献》导入,并提出要求——听完歌曲后谈谈自己爱的经历和对爱的认识。激荡回肠的乐曲既能激起学生回味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无形之中又在进行德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且还切合了文章的主题:“夫妻双方都去奉献爱,他们就是聪明的麦琪。”此外,还有助于学生背诵。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如学习《醉翁亭记》一课时,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不仅有许多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着无数蕴含深厚文化的人文景观。谈到安徽,大家在赞叹黄山、九华山之时,可不要忘了这么一处地方,它曾经令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迷醉,并因此而给自己取了个“醉翁”的雅号,那么,这是什么地方呢?今天就让我们大家跟随“醉翁”一起来领略醉翁亭的风采吧。这个时候学生的情趣就被激发起来了,急于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美景那么的让人陶醉,因此阅读兴趣也就大大增强了。学生越接近作者的感情基准,叠印成一个人,这样感情合拍所产生的共鸣作用,无疑对进一步引导学生深深体味作品的思想内容,探究写作奥妙、挖掘社会意义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导语中还可以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各有特色,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讯息?在三味书屋须认真读书,“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总之,教师无论设计怎样的导语,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导入新课题,导语的设计要尽量做到新颖别致,这需要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导语,让语文教学更美丽。
田淑新,教师,现居山东淄博。
在导入新课时,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片、音乐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这也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形式的新颖形象,会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教师要尽力地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尤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四、五岁的少年,直观教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录音有课文朗读带和与课文相关的乐曲,朗读带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又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乐曲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如讲授《麦琪的礼物》一文时,以韦唯的名曲《爱的奉献》导入,并提出要求——听完歌曲后谈谈自己爱的经历和对爱的认识。激荡回肠的乐曲既能激起学生回味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无形之中又在进行德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且还切合了文章的主题:“夫妻双方都去奉献爱,他们就是聪明的麦琪。”此外,还有助于学生背诵。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如学习《醉翁亭记》一课时,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不仅有许多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着无数蕴含深厚文化的人文景观。谈到安徽,大家在赞叹黄山、九华山之时,可不要忘了这么一处地方,它曾经令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迷醉,并因此而给自己取了个“醉翁”的雅号,那么,这是什么地方呢?今天就让我们大家跟随“醉翁”一起来领略醉翁亭的风采吧。这个时候学生的情趣就被激发起来了,急于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美景那么的让人陶醉,因此阅读兴趣也就大大增强了。学生越接近作者的感情基准,叠印成一个人,这样感情合拍所产生的共鸣作用,无疑对进一步引导学生深深体味作品的思想内容,探究写作奥妙、挖掘社会意义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导语中还可以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各有特色,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讯息?在三味书屋须认真读书,“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总之,教师无论设计怎样的导语,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导入新课题,导语的设计要尽量做到新颖别致,这需要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导语,让语文教学更美丽。
田淑新,教师,现居山东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