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几年来,景德镇明御窑厂遗址在十多次的考古调查与发掘中,出土的嘉靖、万历官窑遗物不多,且大部分出土瓷片不能修复。根据整理情况看,其出土官窑瓷器品种单一,主要以青花为主,产品质量不如前朝。近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与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嘉靖、隆庆、万历瓷器对比展”。在此,笔者整理出的嘉靖官窑瓷器标本,结合相关文献与出土情况作一考察。
紋饰题材还原真实帝王
明代嘉靖皇帝统治45年(公元1522年至1566年),与明代其他帝王相比,嘉靖皇帝继大统完全出乎自己意料,他是由藩王而贵为天子。嘉靖帝当朝,一开始便发生“大礼议”之争,这一事件对嘉靖皇帝本人和明代这一时期整个朝政与社会生活都产生重大影响。嘉靖帝也许出于对帝王生活眷恋而祈求不老,一生乐此不疲尊道教、敬鬼神,嘉靖二十一年以后,他更是不问朝政,移居西苑,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他不仅本人信道,还要全体臣僚都要尊道,尊道者升官,劝谏者削职,重则当场杖死,这在明朝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所以,著名学者孟森在《明史讲义》对他评价是:“终身事鬼而不事人”。由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道教在全国盛行,有关道教内容的题材与纹样也被大量的绘制在官窑瓷器上。嘉靖瓷器上具有典型道教色彩的纹饰繁复多样,几乎涵盖了代表道教文化的所有有形的载体和无形的理念。如人物纹有八仙过海、八仙炼丹、八仙捧寿,植物纹有灵芝、仙桃、万年松,动物纹有云鹤、白鹿、飞马、麒麟、三羊(开泰),此外还有暗八仙、祥云、八卦、寿山福海、仙槎等等。
从陶瓷相关文献与出土和传世遗物来看,嘉靖官窑中带道教元素的器皿和纹饰空前增多,据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之七《陶书》载,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里烧造瓷器中不乏道教色彩浓厚的器皿,例如“二十一年青花白地八仙过海罐一百(件)”、“二十三年青花白地外海水苍龙捧八卦寿比南山久福如东海深里三仙炼丹花碗二千六百(件)”、“二十七年青花白地龙凤群仙捧寿字花盆五千(件)”、“三十年青花白地外四画神仙里云鹤花盘一百(件)”“三十一年白地青花里八仙捧寿外云龙花盘二百五十(件)”。根据该书记载可知,嘉靖二十一年后道教色彩的器皿开始大量出现,这可能与嘉靖皇帝二十一年移居西苑潜心修道有关。
与文献可印证的是,传世品中嘉靖青花八卦云鹤纹葫芦瓶是嘉靖流行样式,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明御窑厂遗址也有此类遗物出土,如嘉靖青花“金箓大醮坛用”款白釉盏标本(图1)、青花八卦纹砖(图2),青花云鹤纹(图3)、寿字纹装饰的碗、盘、罐等标本,都明显具有道教文化元素。出土嘉靖青花八卦纹砖,据《江西省大志》卷之七《陶书》载,嘉靖九年“烧造青色瓷砖四百五块”,那么,该瓷砖当烧造与嘉靖九年。
嘉靖青花“金箓大醮坛用”款碗标本,明御窑厂遗址多有出土,由此可印证嘉靖宫中斋醮活动盛行。关于斋醮,这是道教独具特色的宗教仪式,斋醮即供斋醮神、设坛祭祷神灵,内容有清洁身心、设坛摆供、焚香、化符、掐诀、叩齿、存想、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音乐、灯烛和禹步等仪范程序。嘉靖嗜好斋醮,在道士们的煽动下,嘉靖深居西苑,二十余年不上朝。为兴建道观、祭坛则不惜民财。《明史·食货志》称:“世宗(嘉靖)……中年以后,营建斋醮,采木采香,采珠玉宝石,吏民奔命不暇,用黄白蜡至三十余万斤……沈香、降香、海漆诸香至十余万斤。”又:“世宗营建最繁……斋宫、秘殿并时而兴。工场二三十处,役匠数万人,军称之,岁费二三百万。”致使明王朝开国以来“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可见,造型与纹饰丰富的道教题材的瓷器,成为嘉靖官窑瓷器的一大鲜明特色。嘉靖斋醮活动,每次都是礼仪复杂、配器繁多。除了道士们参与外,嘉靖还常亲自扶乩、上祭。道士们夸大金器的作用,说“饮金长生”,在斋醮时用金器盛食物,可招来神仙下凡等等。因此,嘉靖时期,宫廷日用器、陈设器,特别是斋醮时用的香炉、葫芦瓶、执壶、碗、盘等多见描金,描金装饰也是嘉靖官窑的一大特色。《明史·食货志》载,嘉靖“一斋醮蔬食之费,为钱万有八千”,盛蔬食的瓷器之多由此可见。
嘉靖官窑瓷器“婴戏图”装饰也较为繁盛,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之七《陶书》中也多有记载,如“八年青花白地赶珠龙外一秤金娃娃花碗三千二十”、“二十一年青花白地转枝莲托八宝八吉祥一秤金娃娃花坛二百四十”,“二十三年青花白地耍戏娃娃里云龙等花盅九千六百四外四季花耍娃娃里云龙等花盅九千六百四外四季花耍娃娃里出水云龙花草瓯二千四百”。嘉靖皇帝一生共育八子,其中六子皆早逝,长子与次子均在册立太子后不久即逝,因此嘉靖皇帝期盼子孙兴旺成为一大心结。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嘉靖官窑瓷器纹饰多见婴戏题材,成为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据统计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嘉靖官窑瓷器中婴戏题材占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传世嘉靖青花庭院十六子纹罐,绘有“骑木马”“拖木车”“斗蟋蟀”三组纹样,其中骑木马的婴孩戴官帽,身后一位婴孩持一株荷叶跟随,其寓意是“马上封官”,“连生贵子”,这组“婴戏”的内容具有象征意义。御窑厂出土嘉靖青花婴戏纹碗标本,似可与上述文献与传世品相印证。
“官搭民烧”催生多元创新
嘉靖时期景德镇官窑开始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官窑与民窑生产的官用器发生很大变化。此次对比展中展出的明御窑厂遗址出土嘉靖“台阁佳器”、“分守九江道制”、“九江道制”(图4)、“缙坤佳器”(图5)、“居家必用”(图6)等铭瓷片,传世品中也常见以树木或花枝缠绕成“福”字、“寿”字(图7)、“康”字、“宁”字等,还常用“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寿无疆”等祈福语句,碗心书“酒”字、“枣汤”铭字等。嘉靖官款以“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主,另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单行款、“大明嘉靖年制”六字环形款、“嘉靖年制”四字双行双圈款及十字形排列款、“嘉靖年造”款等。从御窑厂遗址出土的大量书青花“大明嘉靖年制”款式来看,上述款式都有,但有的款式书写十分粗糙。除在明御窑厂遗址出土有嘉靖官窑遗物之外,景德镇考古人员在落马桥、观音阁明代民窑址考古发掘中,也发现刻有“大明嘉靖年制”款五爪龙纹白盘,青花“大明嘉靖年制”款黄釉瓷片等,说明嘉靖时期民窑窑场烧造官窑瓷器已有一定规模了,以上情况当与嘉靖时期开始施行的“官搭民烧”制度有关。
嘉靖釉上彩瓷在明代官窑瓷器史是一大亮点,出现所谓大明五彩瓷,其彩饰以红、绿、黄、紫、孔雀蓝等釉上色装饰,显得华丽夺目。还有一种青花五彩,其特点是青花作为釉下蓝彩,釉上饰红、绿、黄、紫。嘉靖釉上彩瓷工艺技术由宣德、成化斗彩技术发展演变而来,但工艺上又有所创新。如展品嘉靖酱地绿彩凤纹碗标本(图8),为典型嘉靖釉上彩器瓷,该器釉上彩纹饰图案以黑彩料画出双边框,然后填绿彩,这是明官窑中最早使用黑彩料装饰的瓷器,是嘉靖官窑的创新。展品嘉靖矾红豆(图9),2014年考古发掘出土于明御窑厂西侧毕家弄附近,该器通体施矾红彩,器型特殊而罕见,器物也较为完整,这是历年来出土嘉靖遗物中罕见可以复原的遗物,其彩饰也很有特色。出土的青花斗彩(半成品)龙纹盘残片(图10),其正面龙形象也是首次出现的极具嘉靖官窑特征的纹样。
嘉靖青花种类繁多、造型多样,品种超过前朝。从出土与传世遗物看,其品种有碗、盘、杯、瓶、罐、盒、炉、塑像之类,嘉靖官窑器型以爵和方斗杯较著名,爵基本上仿青铜器造型,属于祭祀礼器,有各种造型,大致呈三足直立状,小型的足腿外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矾红彩方斗杯,又称斗升,外形酷似量米用的斗,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嘉靖官窑瓷器釉面滋润光亮,透明釉多呈青灰色。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嘉靖青花瓷器曾使用“回青”料,乐平产“陂塘青”、“平等青”,瑞州产“石子青”等,由于青花钻料不同,其组分亦不同,烧成之后产生不同的颜色,嘉靖青花呈色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呈黑蓝色的青花,色泽深沉灰暗,有晕散现象,和正德晚期青花发色类似;一种发色浅淡鲜亮,有成化青花淡雅的效果;一种青花发色浓翠、蓝中泛紫,是嘉靖青花最具特点的颜色,一般认为这是嘉靖青花色料改用回青料(有加石青)所致,这种色调持续于嘉靖、隆庆、万历前期。从此次所展出的众多嘉靖青花标本来看,似可与上述嘉靖青花呈色特点相印证。
紋饰题材还原真实帝王
明代嘉靖皇帝统治45年(公元1522年至1566年),与明代其他帝王相比,嘉靖皇帝继大统完全出乎自己意料,他是由藩王而贵为天子。嘉靖帝当朝,一开始便发生“大礼议”之争,这一事件对嘉靖皇帝本人和明代这一时期整个朝政与社会生活都产生重大影响。嘉靖帝也许出于对帝王生活眷恋而祈求不老,一生乐此不疲尊道教、敬鬼神,嘉靖二十一年以后,他更是不问朝政,移居西苑,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他不仅本人信道,还要全体臣僚都要尊道,尊道者升官,劝谏者削职,重则当场杖死,这在明朝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所以,著名学者孟森在《明史讲义》对他评价是:“终身事鬼而不事人”。由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道教在全国盛行,有关道教内容的题材与纹样也被大量的绘制在官窑瓷器上。嘉靖瓷器上具有典型道教色彩的纹饰繁复多样,几乎涵盖了代表道教文化的所有有形的载体和无形的理念。如人物纹有八仙过海、八仙炼丹、八仙捧寿,植物纹有灵芝、仙桃、万年松,动物纹有云鹤、白鹿、飞马、麒麟、三羊(开泰),此外还有暗八仙、祥云、八卦、寿山福海、仙槎等等。
从陶瓷相关文献与出土和传世遗物来看,嘉靖官窑中带道教元素的器皿和纹饰空前增多,据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之七《陶书》载,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里烧造瓷器中不乏道教色彩浓厚的器皿,例如“二十一年青花白地八仙过海罐一百(件)”、“二十三年青花白地外海水苍龙捧八卦寿比南山久福如东海深里三仙炼丹花碗二千六百(件)”、“二十七年青花白地龙凤群仙捧寿字花盆五千(件)”、“三十年青花白地外四画神仙里云鹤花盘一百(件)”“三十一年白地青花里八仙捧寿外云龙花盘二百五十(件)”。根据该书记载可知,嘉靖二十一年后道教色彩的器皿开始大量出现,这可能与嘉靖皇帝二十一年移居西苑潜心修道有关。
与文献可印证的是,传世品中嘉靖青花八卦云鹤纹葫芦瓶是嘉靖流行样式,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明御窑厂遗址也有此类遗物出土,如嘉靖青花“金箓大醮坛用”款白釉盏标本(图1)、青花八卦纹砖(图2),青花云鹤纹(图3)、寿字纹装饰的碗、盘、罐等标本,都明显具有道教文化元素。出土嘉靖青花八卦纹砖,据《江西省大志》卷之七《陶书》载,嘉靖九年“烧造青色瓷砖四百五块”,那么,该瓷砖当烧造与嘉靖九年。
嘉靖青花“金箓大醮坛用”款碗标本,明御窑厂遗址多有出土,由此可印证嘉靖宫中斋醮活动盛行。关于斋醮,这是道教独具特色的宗教仪式,斋醮即供斋醮神、设坛祭祷神灵,内容有清洁身心、设坛摆供、焚香、化符、掐诀、叩齿、存想、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音乐、灯烛和禹步等仪范程序。嘉靖嗜好斋醮,在道士们的煽动下,嘉靖深居西苑,二十余年不上朝。为兴建道观、祭坛则不惜民财。《明史·食货志》称:“世宗(嘉靖)……中年以后,营建斋醮,采木采香,采珠玉宝石,吏民奔命不暇,用黄白蜡至三十余万斤……沈香、降香、海漆诸香至十余万斤。”又:“世宗营建最繁……斋宫、秘殿并时而兴。工场二三十处,役匠数万人,军称之,岁费二三百万。”致使明王朝开国以来“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可见,造型与纹饰丰富的道教题材的瓷器,成为嘉靖官窑瓷器的一大鲜明特色。嘉靖斋醮活动,每次都是礼仪复杂、配器繁多。除了道士们参与外,嘉靖还常亲自扶乩、上祭。道士们夸大金器的作用,说“饮金长生”,在斋醮时用金器盛食物,可招来神仙下凡等等。因此,嘉靖时期,宫廷日用器、陈设器,特别是斋醮时用的香炉、葫芦瓶、执壶、碗、盘等多见描金,描金装饰也是嘉靖官窑的一大特色。《明史·食货志》载,嘉靖“一斋醮蔬食之费,为钱万有八千”,盛蔬食的瓷器之多由此可见。
嘉靖官窑瓷器“婴戏图”装饰也较为繁盛,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之七《陶书》中也多有记载,如“八年青花白地赶珠龙外一秤金娃娃花碗三千二十”、“二十一年青花白地转枝莲托八宝八吉祥一秤金娃娃花坛二百四十”,“二十三年青花白地耍戏娃娃里云龙等花盅九千六百四外四季花耍娃娃里云龙等花盅九千六百四外四季花耍娃娃里出水云龙花草瓯二千四百”。嘉靖皇帝一生共育八子,其中六子皆早逝,长子与次子均在册立太子后不久即逝,因此嘉靖皇帝期盼子孙兴旺成为一大心结。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嘉靖官窑瓷器纹饰多见婴戏题材,成为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据统计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嘉靖官窑瓷器中婴戏题材占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传世嘉靖青花庭院十六子纹罐,绘有“骑木马”“拖木车”“斗蟋蟀”三组纹样,其中骑木马的婴孩戴官帽,身后一位婴孩持一株荷叶跟随,其寓意是“马上封官”,“连生贵子”,这组“婴戏”的内容具有象征意义。御窑厂出土嘉靖青花婴戏纹碗标本,似可与上述文献与传世品相印证。
“官搭民烧”催生多元创新
嘉靖时期景德镇官窑开始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官窑与民窑生产的官用器发生很大变化。此次对比展中展出的明御窑厂遗址出土嘉靖“台阁佳器”、“分守九江道制”、“九江道制”(图4)、“缙坤佳器”(图5)、“居家必用”(图6)等铭瓷片,传世品中也常见以树木或花枝缠绕成“福”字、“寿”字(图7)、“康”字、“宁”字等,还常用“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寿无疆”等祈福语句,碗心书“酒”字、“枣汤”铭字等。嘉靖官款以“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主,另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单行款、“大明嘉靖年制”六字环形款、“嘉靖年制”四字双行双圈款及十字形排列款、“嘉靖年造”款等。从御窑厂遗址出土的大量书青花“大明嘉靖年制”款式来看,上述款式都有,但有的款式书写十分粗糙。除在明御窑厂遗址出土有嘉靖官窑遗物之外,景德镇考古人员在落马桥、观音阁明代民窑址考古发掘中,也发现刻有“大明嘉靖年制”款五爪龙纹白盘,青花“大明嘉靖年制”款黄釉瓷片等,说明嘉靖时期民窑窑场烧造官窑瓷器已有一定规模了,以上情况当与嘉靖时期开始施行的“官搭民烧”制度有关。
嘉靖釉上彩瓷在明代官窑瓷器史是一大亮点,出现所谓大明五彩瓷,其彩饰以红、绿、黄、紫、孔雀蓝等釉上色装饰,显得华丽夺目。还有一种青花五彩,其特点是青花作为釉下蓝彩,釉上饰红、绿、黄、紫。嘉靖釉上彩瓷工艺技术由宣德、成化斗彩技术发展演变而来,但工艺上又有所创新。如展品嘉靖酱地绿彩凤纹碗标本(图8),为典型嘉靖釉上彩器瓷,该器釉上彩纹饰图案以黑彩料画出双边框,然后填绿彩,这是明官窑中最早使用黑彩料装饰的瓷器,是嘉靖官窑的创新。展品嘉靖矾红豆(图9),2014年考古发掘出土于明御窑厂西侧毕家弄附近,该器通体施矾红彩,器型特殊而罕见,器物也较为完整,这是历年来出土嘉靖遗物中罕见可以复原的遗物,其彩饰也很有特色。出土的青花斗彩(半成品)龙纹盘残片(图10),其正面龙形象也是首次出现的极具嘉靖官窑特征的纹样。
嘉靖青花种类繁多、造型多样,品种超过前朝。从出土与传世遗物看,其品种有碗、盘、杯、瓶、罐、盒、炉、塑像之类,嘉靖官窑器型以爵和方斗杯较著名,爵基本上仿青铜器造型,属于祭祀礼器,有各种造型,大致呈三足直立状,小型的足腿外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矾红彩方斗杯,又称斗升,外形酷似量米用的斗,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嘉靖官窑瓷器釉面滋润光亮,透明釉多呈青灰色。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嘉靖青花瓷器曾使用“回青”料,乐平产“陂塘青”、“平等青”,瑞州产“石子青”等,由于青花钻料不同,其组分亦不同,烧成之后产生不同的颜色,嘉靖青花呈色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呈黑蓝色的青花,色泽深沉灰暗,有晕散现象,和正德晚期青花发色类似;一种发色浅淡鲜亮,有成化青花淡雅的效果;一种青花发色浓翠、蓝中泛紫,是嘉靖青花最具特点的颜色,一般认为这是嘉靖青花色料改用回青料(有加石青)所致,这种色调持续于嘉靖、隆庆、万历前期。从此次所展出的众多嘉靖青花标本来看,似可与上述嘉靖青花呈色特点相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