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开展的主力,也是实验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现以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为解决实验技术队伍存在问题,以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技术人员协同发展为目标,以岗位聘任、考核评估和业绩激励等制度建设为依托,通过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管理机制建设,有力推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为“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也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机 构】
:
浙江大学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杭州31005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开展的主力,也是实验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撑.现以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为解决实验技术队伍存在问题,以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技术人员协同发展为目标,以岗位聘任、考核评估和业绩激励等制度建设为依托,通过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管理机制建设,有力推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为“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也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由4个纳米棒组成的类似矩形的四聚体结构,该结构可通过偏振角的变化实现对光开关的控制.利用有限元法对偏振角为0°和90°时的透射光谱、电场及电荷分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四聚体结构的透射光谱对偏振角的变化相当敏感,一旦偏振角发生90°的变化即可实现该结构对光开关的控制,且开关比高达27.81 dB.该结构的开关效应主要是不同的偏振态导致横竖纳米棒具有不同的耦合强度.然后对比研究不同的结构周期和参数对透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光开关的响应特性均可通过改变结构单元周期、d1、l1、l2
基于LabVIEW软件的图像处理功能,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对现有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功能拓展,建立人机交互标准化电子衍射标定与分析系统.首先通过透射电镜实验拍摄得到了金多晶电子衍射花样和不同晶带轴的硅单晶电子衍射花样,然后借助LabVIEW软件的图像处理功能,分别对电子衍射花样经图像预处理、阈值分割、形态学处理、图像特征提取与量化计算,将图像处理的结果输出与相关标准衍射指数进行参数匹配,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衍射指数的测量值均比标准值略低,且测量误差均在5%以内,此研究标准化了测试分析流程,提高了选区电子衍
针对无人机作业过程中存在信号干扰导致失联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树莓派飞行数据监控机载系统.系统实现了机载系统自启动、飞行数据实时采集、飞行数据4G备份链路传送以及应急电源增设功能,以增强无人机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机载系统运行稳定,性能良好,数据传输可靠.
为解决普通台灯使用时手影遮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追踪的“无影”智能台灯随动系统.该系统的机械结构包括3自由度灯臂、灯头和底座.硬件采用双模控制方案,实现主控、颜色识别、机械臂控制、光源控制和人机交互功能;软件设计采用颜色追踪算法,控制灯臂上下、左右运动,并由测距模块实现距离保持,实现台灯三维控制.测试结果表明,“无影”智能台灯随动系统根据视觉的颜色追踪,操纵灯臂移动光源,实现了“无影”随动效果,可自动调整照明角度以保护视力.该设计引入了机器视觉的颜色追踪算法,易于实现,具有低成本、便携的优点.
以中小型企业组网为背景,设计了融合网络规划、VLAN技术、VLAN间路由、OSPF原理、IS-IS协议以及BGP配置等知识的综合性实验.分析了需求背景,设计了网络结构和地址规划,通过eNSP平台,对主要网络设备配置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本实验对加深学生对于各类网络协议的理解、增强网络分析与配置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仿生柔性鳍波动推进作为一种新型的水下航行器技术,具有操作性能优异、隐蔽性强、水动力性能强等优点.为探索仿生柔性鳍波动推进的水动力性能,设计并搭建了一款新型仿生柔性鳍试验机构,采用舵机-摆杆-波动鳍的传动方式,解决了机械结构和运动控制问题;从力学和流场对仿生柔性鳍的水动力性能进行试验验证.为仿生柔性鳍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支撑,有利于开发研制高效、稳定、隐蔽的新型水下航行器.
天气雷达实验中三维回波的显示与交互能够提升学生对雷达探测方式和天气学分析的认知.根据雷达探测原理及其数据结构特点,提出极坐标系下三角面片顶点位置的计算方法,简化了坐标转换和空间插值;运用相邻体素状态的快速判别算法和三角剖分构型的判定算法,进一步提升计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算法的计算速度是传统移动立方体算法的4倍,内存占用仅为传统算法的56%,能够满足师生教学过程中雷达数据渲染与交互的实时性要求.该算法也可应用于数值天气模式、气象卫星等资料的三维渲染,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虚拟仿真实验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的网络化虚拟实验系统,为解决传统生物学实验教学做不好、做不了的教学问题提供了新途径.生物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紧跟虚拟仿真实验快速发展的步伐,围绕高危实验环境不可及、珍稀生物实验材料不可采,微观瞬时实验过程不可见等教学瓶颈问题,利用3 D、VR、三维数字还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与应用探索,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改革、卓越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高校新型教学形态变革,为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和卓越
基于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方法和网络交互式数据可视化技术,开发导热实验虚拟仿真软件.软件包括平壁、圆筒壁、球壳、等截面直肋、二维矩形区域5个仿真实验模块.其中二维矩形区域温度场以含内热源、非稳态和4个边界均对流传热为基础进行模拟,软件可分析导热体几何尺寸、物性参数、内热源和热边界条件等对温度场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稳态与非稳态的概念、等温线的特点等内容的理解.软件在线开放的使用可对传热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以煤矿巷道修复机为原型,对其结构进行改进;搭载油/电两用新型高效混合动力驱动控制系统,满足不同作业需求;对控制、传感与监控等模块进行协同控制,有效提升机器人智能化;将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构建了完整数字矿山类智能巷道重载机器人体系.与传统机器人相比,构建的重载机器人提升了其结构的轻便性与作业的灵活性,且智能化程度更高,自主控制能力更强,能适应巷道内狭小封闭的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